清明节跟什么动物有关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大家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吗?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小编来看看。

清明时为何要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如“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最优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自小时起,春天的田野就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长大后,到江南上大学,这里比家乡的平原美多了,到处青山绿水,宛如画中。最盼着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学校总爱组织去远郊踏青。有一年我们顺江而下,一路上,江水浩荡,远处的青山隐隐。至天门山,弃船登岸,便是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油菜花,微风佛过,花香阵阵,花潮涌动。我们一边吟咏着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边在花海中疯跑,心灵就像长上了翅膀,向仙境里飞升……多少年后,那情景,那画面还定格在记忆里。

踏青是一种忙里偷闲的放松,它最能唤起童心的回归。冬日里,活动空间狭小逼仄,心灵像一颗裹得严严实实的茧,难以舒展。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偷得浮生半日闲”,卸却一切俗务,携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寻觅春天芳踪。融入自然,看蓝天白云,闻菜花香,听燕子呢喃,沐浴春光里,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随手摘片柳叶,放在唇上,吹出一曲欢乐颂;高兴了,不妨脱下鞋子,赤脚踏在泥土上,对天吼几声;累了,打个滚,就地躺下。如此放浪形骸,神游八极,让机体吐故纳新,不但赏心悦目,还能使人胸怀开阔。

从生理上看,踏青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春天阳气上升,树林中、田野里、河边、湖畔,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调节神经等作用。

踏青去,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个季节都能踏青。踏青路上,你定会觉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归”的踏青诗写得真好。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传统习俗中,每到三、四月,人们最重视的就是清明节。清明节年期在每年为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一个属于追远怀思的华人传统节日。每到清明,就有许多风俗活动,包括了祭扫坟墓、踏青、插柳等。

“清明”二字,古书上解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它书中也有“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清明象征着我国黄河流域,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了。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劳动人民依据节气来安排庄稼活计。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

从中国历法上来看,清明本来指的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气候转变的一个标志。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的计算法。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岁时百问》中便写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清明最初其实就是一个农耕节,也没有扫墓的习惯,扫墓这个习俗形成,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宫廷发生内乱。晋国太子重耳的同父异母兄弟和后母骊姬想除掉他,夺其王位。为了逃避他们的迫害,晋国太子重耳流亡在外,还有忠臣介子推等人。

有一日,他们在大山中迷路,粮断援绝。介子推于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汤,解重耳之饥,重耳十分感动。

清明节跟什么动物有关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晋国,成为一国之君,史称晋文公。当时,他为褒扬群臣辅佐之功,对他们论功行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乃品格高尚之人,并不去邀功请赏,而是悄悄回到家乡,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懊悔之下,派人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执意不出。后来,晋文公欲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受赏,结果却意外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

晋文公十分悲痛,为表悼念之情,下令将二人埋在大柳树下,并把绵山改称为“介山”。 同时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

当时,人们纷纷携带食品往介子推坟墓上扫墓祭祀,纪念他,于是又形成寒食节扫墓。寒食节和清明节本来属于两个节日,由于日子相近,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于是,就出现清明扫墓的习俗。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关于清明扫墓,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5562.html

更多阅读

2015年清明节 2015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里,很多人都会回乡扫墓,面对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寄托自己的哀思,同时清明节还是踏春的美好日子,在暮春的日子里享受春天的最后一点光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带来清明节的时间信息,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 有关清明扫墓的作文250字

有关清明扫墓的作文250字又是一年清明时,正应了杜牧的那句脍炙人口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恰到好处。〕人们撑着各式的雨伞,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带着思念,怀着感伤,去看望已故的亲人。雨从天空

趣味盘点清明节 盘点清明节八大食谱 清明节吃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候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清明节的饮食也别有不同。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清明节的八大食谱,告诉大家清明节吃什么,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一看吧。油爆虾

健康课多吃蔬菜身体棒 清明节吃什么?多吃蔬菜保健康

  【导读】清明节吃什么?清明马上就要到了,多吃蔬菜,别吃太多肉,才能保证健康。下面小编介绍几种蔬菜,不妨多吃吃哦!  韭菜:俗话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  大蒜:具有很

2014清明节手抄报:各地清明扫墓习俗

   2014清明节手抄报:各地清明扫墓习俗  在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亡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那你知道各地清明扫墓习俗吗?集体扫墓多祭奠对民族有功的英雄、领袖、烈士,家庭或个人扫墓多祭祀已故家人或亲友。祭奠时,培土、

声明:《清明节跟什么动物有关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为网友过自己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