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游大龙简介,姑田游大龙-大龙的分类

姑田游大龙是姑田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下堡村之邓屋。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据考证邓屋八世祖邓应,出任潮州府检校,其弟邓恭仍居姑田邓屋。邓恭子孙到潮州探亲,在潮州看到舞龙,兴叹不已,便将龙画成图样带回姑田仿制,未几姑田邓屋于元宵节期间首次游龙,正月十四晚龙游中堡、厚洋等村落,村民们欢天喜地,家家门前点松明、放鞭炮迎接。

姑田游大龙_姑田游大龙 -游大龙简介

龙的制作与外形

当时的龙,偏小偏短,直径只有0.4米左右,长度只有20多节。以后经过多次改进至清乾隆年间,龙的高度、宽度已定型,龙的制作式样业臻完美,相承沿袭至今。龙头的高度为2.4米,长7米,大直径0.8米,眼圈直径0.7米,龙口大张,内含一个直径0.6~0.7米的大红龙珠,大有吞云吐雾,威震山河气势。龙腰每节高度2.2米,大直径为0.7米,长4.3米。龙尾高度为2.4米,长6米,大直径0.8米。

游大龙的关键步骤


姑田游大龙

因为龙头硕大,出游时一班要8个人,1个人看路,看前方有无障碍物,3个人擎,4个人用绳子从四方拽住龙头,使其保持平衡,并减轻擎龙者的负重。龙尾与龙身脱节,由3个人抬着跟在其后。据说,龙尾接上用来擎,与真龙相似,会招来雷鸣电击、暴风骤雨,故而不与龙身接上。每节(又称“桥”)龙的龙板两头各凿一个6厘米的洞,节与节之间用小竹做的长2米的龙棍穿插洞中,将龙连接。龙棍在下端放在“插袋”(用牛皮制成的袋)里,这样才能将龙擎起出游。每桥龙至少要2个后生,方能胜任。

姑田游大龙_姑田游大龙 -大龙的分类

清代至民国年间,姑田有12条大龙,分布在上堡、中堡、下堡、华垅、城兜、长较、上余、下余、东华、白莲、洋地等11个村。其中,有9条龙是由两三个姓合擎1条的,如上堡陈、赖、桑3姓合擎1条;下堡村邓屋与万堂(邓、蒋两姓)合1条,周屋与黄屋(周、黄两姓)合1条;小洋地邓、詹、钱、3姓合1条。长较村童、陈、林3姓合1条。

新中国成立后,姑田大龙的条数逐渐减少,近10多年来只剩中堡、下堡的邓屋、万堂、城兜等3条龙。

姑田12条大龙中,形体大同小异,其中5条龙最有特色,现介绍如下:

邓屋的龙“老得好”


姑田游大龙

姑田下堡邓屋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游龙,若干年后,邓屋十五代的弘才公与邻居万堂的蒋志贤认同年,尔后邓屋与万堂(邓姓与蒋姓)合擎,其头尾照轮流一姓擎一年。这条龙的“桥”数一般是五、六十节左右。

中堡的龙“长得好”

清代中堡江、华2姓合擎龙,随着人口的增长,龙也逐渐增长。从清乾隆年间起始分开擎,一姓游一年。为了保持“长得好”,当时两姓立条规定,不论江姓或华姓出龙,均需100桥以上,若确有困难不能凑足100桥时,也应用龙蛋凑足。每两桥龙蛋抵一桥大龙,从此两姓至今都按这一条例执行,保持了“长得好”的特色。


姑田游大龙

游龙史上有三次世界之最,且都是华姓出龙。一次是1946年,长173节,700余米。另一次在2002年,多达230节,900余米。2012年,姑田游大龙成功打破最长游行花车吉尼斯世界记录。

华坑的龙“高得好”


姑田游大龙

华坑的龙每节大小、长度与其他村一样,但它起游时的高度是别具一格的,高得惊人。龙头的第一竿龙棍是一丈二尺长,第二竿是一丈一尺九,第三竿是一丈一尺八,由此类推每桥矮一寸。但桥数不多,一般只有三四十桥,故最后的一竿龙棍也有八尺高,与其他村的龙棍还高出两尺多。“驳龙”要选择特殊的地点,平路不行,要选择在斜坡处,桥与桥之间用短绳子互系着,发一声喊“起脚!”霎时全部举起,动作不能快慢不齐。他们用的龙棍没有上栅的装置,顶端呈十字,喊“落脚”时全部放下来御掉。华坑人擎龙特别有功夫,一股蛮劲令人叹服。龙头不用绳索牵引,龙腰不用插袋,起脚时靠双手硬擎,擎龙人只在腰间系条腰带,擎得疲劳时可将龙棍插在腰带上稍作休息。一路上昂首阔步游来,实在壮观。华坑的龙不仅“高得好”,而且“游得好”。

下堡周、黄两姓的龙“画得好”


姑田游大龙

周、黄屋原来是游花灯的,后改为游龙。他们的龙画,好似举办农民画展一样,观众喜爱看。龙身上画少量的龙鳞和云彩外,大部画的是双龙戏珠、丹凤朝阳、梅兰竹菊、牡丹芍药、八仙献宝、仙姬送子、雄鸡白鹤、奇花异卉、鲤鱼跳龙门等等。他们的龙不仅画得好,就是两头裁口上的诗词、句子也题得很好,字体真草隶篆今古书体集于一龙,画工技术代代相传,久经不败。所以自古至今他们的龙都被誉为“画得好”。城兜陈、江、杨、李4姓大龙“抬得好”。城兜的龙要游于河旁,走许多田间道路,但秩序井然,观众叫好。

姑田游大龙_姑田游大龙 -出龙、烧龙日期

十三出龙、十四烧龙:小洋地1条;

十四出龙,十五烧龙:华坑1条,邓、蒋(邓屋、万堂)1条;

十五出龙,十六烧龙:上堡、中堡、元甲、湖头、下余、洋地、城兜、长较等8条;

十六出龙,十七烧龙:周、黄2姓1条。


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_姑田游大龙 -游大龙的意义

1、 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

姑田擎龙都是两姓、三姓合擎一条龙。这些合擎龙的姓氏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如同兄弟一般,从未发生过宗派械斗。如华、江二姓,几百年来聚居在一起,双方相处非常融洽。逐年游龙上交下接,正月十五那天,若江姓出龙,游龙头、龙尾一行人必须持几把铳、香、纸、炮,两对大龙烛,到华姓总祠去烧香、放铳,、放炮,表示敬意;若华姓出龙,礼尚往来照例回敬,已传十多代,于今还是沿袭遵行,两姓历代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游于田源之间

2、培养制龙艺术人才

姑田扎制大龙的技术是历代相传的。父亲扎龙儿子相帮,帮上两年无形中就学会了。大龙制作包括备龙板、备筋骨、扎龙头、扎龙尾、扎龙腰、扎龙爪、扎龙蛋、糊裱、画龙、剪贴、题字、装灯、备龙棍、备插袋、备插袋布等15道工序。龙的骨架用竹篾制扎,外糊裱宣纸和画上龙鳞和云彩。制作时间为初三到十四,每节龙腰至少要4天以上。

1991年正月初八日,龙岩茶花节。姑田大龙要在茶花节期间在龙岩踩街出游。十二月下旬组织30人到龙岩扎龙,仅用了十天时间便扎好一条108节的大龙和一条12节的小龙,并裱背好。年初二组织20人去画龙,做到每节龙的画面不一样,每节龙两头裁口的诗词、句子、对联也不重复。姑田农民诗社选派3个既会写、又会画、又会作诗题句的人才去参加。这些人不负重望,在年初七这天就完成绘画和题写诗、词的任务。龙头上题的一副对联是:“天下大龙称第一;岩城花节属头回。”把“龙岩”二字轻轻松松地嵌在里面,题得很是确切。这次游于龙岩茶花节大龙的字、画得到文艺界的好评。

在庆祝龙岩建市十周年大型汉族民俗踩街活动中,连城县展现姑田大龙的雄姿。展现在岩城市民眼里的是一条79节、近300米长的大龙。

3、寓炼于乐,增加体质

擎龙时两只手,两只脚以及双眼双肩和头,一身都要活动。迈开桩步,气沉丹田,双腿稳健下蹲,是擎龙的基本功。当龙入角(90度急转弯)时,你惹不懂决窍,肯定你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遇上刮风,是最费力的事。一节龙上百斤,此时你得用头朝逆风抵着龙棍,双脚用力,叉开八字步,双手紧扶龙棍,使龙不致被风吹倒,一身的力气都会自然而然的地发挥出来。擎龙是一项极好的体育锻炼活动。

1991年,大龙游于龙岩茶花节。“一夜龙游天下晓;三声铳响九州知”。姑田大龙轰动龙岩城,在龙岩的外宾亲眼目睹姑田大龙的雄姿,赞不绝口。还有拍成录像带到马来西亚及祖国宝岛台湾等地播放,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播放了姑田大龙的实况。1992年省画报社的记者和摄影师,将姑田游大龙的镜头拍下来,刊登在福建画报上。省、地报刊多次刊登过有关姑田大龙的文章。1996年年初八,四川电视台转播了姑田游大龙。真是姑田大龙甲天下,闻名海内外。

姑田人爱龙,把龙看成是祈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游龙这一传统活动,必将更加健康地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增光添彩。

4、体现姑田独特物质

4.1扎制大龙的竹林资源

姑田的水利、矿藏、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43.5万亩,林木蓄积量200多万立方米, 是连城的重要林区之一。竹林面积6万多亩,毛竹立竹720万株。而制作大龙骨架、龙棍等重要部分都出自于这竹林中。

4.2糊裱大龙的宣纸

连城宣纸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嘉靖年间,连城县一带就有生产竹料纸和皮料纸,明天启年间,姑田镇的制纸师傅到邵武一带学习当地的制纸工艺,回来后,结合本地工艺进行改进,形成了连城宣纸特有的制作工艺。

“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说的就是连城宣纸竹丝天然漂白制作工艺的繁琐,其工序达72道。主要工艺流程分备料和制纸两大部分,总耗时8个月左右。备料主要在山上,先是砍青,即上山砍嫩竹,将嫩竹下竹塘,费时2个月沤烂;然后将沤烂的嫩竹洗成竹丝、坯吹,先在石灰水里浸渍,洗净进行炊料蒸煮,后用纯碱浸渍,再次进行炊料蒸煮;竹丝洗净后上竹竿晒干做成竹丝饼,在山上漂白3个月后,送到碓料房进行碓料,到此,造纸的原料方才备好。制纸首先是在纸寮进行手工捞纸,捞到300张左右、15厘米厚的湿纸层后将其水分榨干;然后,送至焙纸房进行焙干;焙干后在经过老师傅精心的整纸、选纸,将不合要求的纸张剔除,确保宣纸的质量;最后,用60厘米长的裁纸弯刀按规格进行切纸,包装好后就可以销售。

正是特有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连城宣纸的高品质。该纸厚度适中,抗拉性强,质地柔软、纤密耐用,白净吸墨,能经受风吹雨打,太阳暴晒,强光照射而不变色,享有“百年不褪色、千年不变黄”的美誉。而且,姑田质量上乘的漂料宣纸,一直是四堡雕版印刷产业用来印刷较为重要书籍纸张的材料,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民国初期,连城宣纸业达到高峰,拥有1000余户手工纸槽,工人一万多人,年产量6万担,纸庄商号50多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地,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宣纸产地之一。

连城县主动作为,部门、企业协同配合,积极开展连城宣纸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7年9月,该工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3民间文艺创作


民间乐队

姑田自乾隆年间西山兴建紫阳书院,江南书法家李朝阳在朱子祠墙壁上写上“忠孝廉节”4个大字成为楷模后,学习书画逐渐风行起来。姑田造纸业发达,对练习书画很有条件,清代以来,书画造诣较深者层出不穷。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学习书画的人更多。1989年姑田成立“十古书画社”,成员有华彪、华钦进等20余人。华彪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闽西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流传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新加坡专版作介绍。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专题采访介绍,华被誉为闽西红土地书法家。周道成画的山水画在省、地、县参赛中多次获奖。华钦进,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其左书作品于1992年入选省届书画节,作品被日本、美国一些名士收藏。华勤、罗道煌、余火亮、江冠英、周兴灏等人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县参赛中获奖。

姑田-文化之乡,人民群众创办了农民诗社、紫阳书法、象棋等协会来提高自己的文艺水平,与友人共享,从而也丰富了大家的娱乐生活。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由此被称为“龙的传人”。欣逢龙年盛世,神州处处“龙腾狮舞闹新春”,其中 “客家祖地”闽西连城县姑田镇的“游大龙”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龙”之称。

姑田“游大龙”活动始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已成为乡里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文艺活动。据说,姑田“游大龙”盛时曾有十二条大龙一同腾舞,并且曾出过一百七十三节、达七百多米长的大龙,而今虽已不如昔,却也仍有三条龙出游,长者达六十多节、二百多米。大龙长且重,出游的壮观场面,让人叹为观止。

春节一过,姑田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于抬竹、备龙板、扎龙。大龙制作工序相当复杂,有备龙板、备筋骨、扎龙头、扎龙尾、扎龙腰、扎龙爪、扎龙蛋、糊裱、画龙、剪贴、题字、装灯等十五道之多。龙板每节长四米,两头凿有一圆洞用以相互连接。龙头高达二米四、长七米,龙口内含一大红龙珠,大有吞云吐雾、威震山河之势;龙腰每节高二米二、长四米三;龙尾高二米四、长六米。

在农家,看着做好的五彩斑斓的龙身,龙身上得以尽致发挥的诗词、书画、剪纸、美术等文才,让人不禁为此间文风之盛赞不绝口;读着龙腰两端上的题字,诸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百姓的美好愿望跃然纸上。

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游大龙简介,姑田游大龙-大龙的分类

大龙出游程序也很复杂。从接“出寨公爹”到供奉“公爹”,从祭拜龙头到龙头起驾,从接龙到出游,从“龙头出囊 ”、“龙头入囊”到烧龙,以及乐队伴奏、铳炮齐鸣,都足显百姓祈愿的虔诚。

在正月十四、十五两个夜晚,到姑田就可一睹大龙出游的盛况。六十多节、二百多米长的大龙,或蜿蜒于乡间村野,或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活灵活现;一路上男女老少趋之若鹜,相随观看,游龙队伍浩浩荡荡达数里之长,热闹非常;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燃松明、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

大龙每节由五个青壮年轮流抬举游动,而硕大龙头由三个人擎着、一个人前面看路、四个人用绳子从四方拉住,方可平平稳稳前行。看着肩挂插袋、手擎龙棍的小伙子一步一趋,擎着大龙摇摇晃晃出游,还要应付前后的挤压,不禁为之捏一把汗。但对于当地的年轻人来说,擎龙很累,却很有趣,这是过年最热闹的场面。

令人惊讶的是,大龙出游时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漂亮,游龙结束时却是比谁家的龙身最破烂,才意味着谁家最吉利。令人惊喜的是,“游大龙”这一古老汉族民俗活动又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年的游大龙即与控制人口这一基本国策的宣传相结合,一条大龙而被称为“国策龙”。姑田“游大龙”不愧为汉族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

姑田农民诗社

姑田农民诗社创于1985年冬,有诗友8人(华钦进、江冠英、周兴灏、陈甘淡、陈仁智、俞柏材、蒋少阳、华秩彬),华饮进被推选为社长。聘请县政协委员老诗人罗心如为顾问。他们都是农民出身,且大都是老年人,文化程度只有小学、初中水平,但诗、书、画、古琴、象棋、灯谜等各人都能通晓三几项。因为年纪大,外地人又称姑田农民诗社为老年诗社。

农民诗社以写田园诗为主,诗体大多是格律诗,有时也有自由诗和词。每逢春节、端阳、中秋便是诗社的活动日期,在此期间各诗友写诗3~5首,出墙头诗刊一版。每年出3~4期不等,有时也配合当前形势和节令如迎亚运、老人节、扫黄打丑等组织诗稿出专刊。农民诗社成立至今已出刊44期(截98年12月)。每期有诗词四五十首,内容丰富,诗句通顺,雅俗共赏,又配以刊头画和对联,版面新颖、整洁,吸引很多群众驻足读诗。诗社没有主编和编辑,出刊前口头通知各诗友供稿,提前一两天聚会,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大家动手抄正张贴出刊。

姑田镇党委和政府重视农民诗社的成长,在资金上给予支持。1989年出版《姑田农民诗词》,1994年出版《当代劝世诗词》,镇政府均拨款给予资助,使诗集顺利出版。

诗社与湖北、湖南、安徽及本省许多诗社或诗词学会都有联系,并有诗词交往。出第一本诗集时外地与本省兄弟诗社寄来贺联、贺诗计47首,其中湖北汉阳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王道平先生的贺诗,还在湖北《东坡赤壁诗词》上登载。连城文联主席马卡丹还为《姑田农民诗词》集写序,积极扶持诗社的成长。

姑田农民诗社于1988年曾接受中央记者团、《农民日报》文艺部记者郑惊鸿等一行人的专访。郑在《农民日报》上发表了采访姑田农民诗社的文章。1991年3月龙岩电视台台长杨杰等一行,来姑田拍摄农民诗社的节目。同年7月新华社记者刘国梁、曹松龄等来采访。由于姑田农民诗社多次上过省地电视台,以及被撰文载于许多报刊上,所以在省内外负有盛名。

诗社的诗友们所作的诗词、对联、谜语等曾多次获奖。1992年华钦进作的《官家“便饭”》获首届中华诗词大赛“佳作奖”,作品载入《金榜集》,发行16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华钦进、江冠英、周兴灏、陈甘淡、华秩彬等5位诗友参加宁德“故乡一枝春”发起的全国诗词比赛,诗社有1首诗获二等奖,8首诗获三等奖。1989年龙岩地区保险事业诗词大赛,江冠英作的“赞保险”2首获三等奖。1990年江冠英作的“奉和湘涛书画诗词社社长原玉诗”入选《东坡赤壁诗词》第四期。1993年澳门楹联学会主办的“全球绝对求偶”以“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为上联征下联比赛,华钦进以“圣僧观壁画,帧帧表圣司空图”作下联应对,获得纪念奖(只设鼓励奖和纪念奖两种)。

1992年龙岩地区“中吉杯”春联大奖赛,江冠英作的“欲揽中天明月,喜尝吉地甘泉”获二等奖。同年冬地区在长汀举行的“计生”征联大奖赛,华钦进作的“子女不须多优生最贵;爹娘当孝顺敬老为先”、“有德有才不论是男是女;能忠能孝何须多子多孙”获三等奖。周兴灏作的“福鼎寿宁人长乐;政和德化国永安”获二等奖。1995年地区建设银行新春征联比赛,华钦进作的“坂寮岭隧道开通招贾客;万安溪银灯密布照城乡”,江冠英作的“红土地上建高楼,土楼物色;梅花山中降瑞雪,梅雪争春”。“傲雪吐春梅,梅花山上增春色;投资融热土,土楼寨里建文明”获三等奖。

诗友华钦进、江冠英、周兴灏作的谜语,有9个谜被选入三明市主办的全国灯谜创作赛专辑《明珠杯》里。

紫阳书法培训

2008年暑假由我镇江冠英、华淮联合创办的“紫阳书法培训班”已顺利结束,学生罗权、蒋冰、江梓彬、童锐在由《中国少儿书画创作》报社、中国少儿书画联艺会、“火鸟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组委会、中国少儿美术网联合主办的四川“希望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分获银奖、铜奖、铜奖、银奖。在此深表祝贺!!!

“紫阳书法培训班”已经成功的举办两期,是由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启功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诗词研究所研究员、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连城县紫阳诗联书画协会会长江冠英先生 中国河东书画院院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香港青少年书画艺术研究学会副会长、东方青少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少年书法家华淮 联合创办。


龙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5984.html

更多阅读

绵山自驾游攻略 绵山自驾游一日游攻略

绵山自驾游攻略绵山,又称介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这里山势陡峭,山中多悬崖绝壁与苍松翠柏,还分布着各种岩洞和瀑布,以抱腹岩、蜂房泉、李姑岩、楞严会为主的大小岩洞一百余处,自然景色优美,人

姑射神人 梦溪笔谈是什么体裁

词目 姑射神人   发音 gū yèshén rén  释义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射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六龙,

八么田农庄一 有一家农庄

由于斜塘桥封桥维修的原因,这段时间总是绕道塔闵公路,总是看到八么田农庄的指示牌。今年的四月对上海来说,是个多雨的月份,水分充沛,树木生长茂盛。趁天空晴朗,游兴上来,就跨个相机去了八么田农庄。八么田农庄是我近几年来见过的最合适垂

声明:《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游大龙简介,姑田游大龙-大龙的分类》为网友落霞烟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