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欢喜佛 欢喜佛 欢喜佛-简介,欢喜佛-欢喜佛与密宗

欢喜佛(Mandkesvara),又称双身佛(Yab-Yum)、本尊双运、父母相、父母佛、欢喜天、大圣欢喜天,或音译为“难提计湿婆罗”,是男女面对面性交的佛像。欢喜佛唯有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一尊双佛,面对面抱着在一起合二为一,即明王和明妃。欢喜佛中的明王站立或结跏趺坐,明妃经常手持法器或环抱男颈,单腿或双腿环绕到明王腰后,呈面对面性交姿态。藏传佛教格鲁派崇奉的密集金刚(Guhyasamāja)、胜乐金刚(Cakravamsara)和大威德金刚(Yanmāntaka)时常以“双身佛”的形态出现。是印度密教与西藏当地信仰结合的藏传密宗的本尊神。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简介


欢喜佛

欢喜佛是属于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 “欲天”、 “爱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体与女体相互紧拥,表示法与智慧双成,相合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无穷。,它是在对生殖崇拜产生的性力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代表法的男身与代表智慧的女身交合的欢喜佛只是某种意义的象征性的表相,更能够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造型

基本形象

密宗欢喜佛 欢喜佛 欢喜佛-简介,欢喜佛-欢喜佛与密宗

欢喜佛的造型源于密宗的“男女双修”的教义。男者盘腿而坐,右腿弯度较大,左腿曲于右腿之内,弯度较小,女者面向男者,双腿张开,丰润的臀部坐在男者的左腿之上,四臂相拥,胸脯紧紧相贴,赤身裸体作交媾状。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欢喜佛与密宗


密教7世纪出于印度唐代传入中国,在西藏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藏传密宗。藏传密宗佛教(俗称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
欢喜佛功用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在古体东密书籍中如《唐密述要》《大藏经》 描述因业障舌两侧有牙齿痕,胸口和左臂出现黑痣密宗认为身体将出现症瘕、石瘿、喉百叶、气瘤。古代相信迦叶尊者说的忏罪方法以流镝添“渡边葵蟹,集古兵要,九叶铃莲”三个佛押可除难,求财。阐述为东密秘法之一,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还有此种密宗修行。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而与这些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起源典故

西藏的传说

据说古时候,西藏有一段时间,因为佛教禁欲的缘故,人口锐减,所以一些喇嘛,提倡源于印度的欢喜法,导致不分僧俗都热衷于性交。如《清稗类钞》认为欢喜佛是鼓励性行为和生育:“欢喜佛,作人兽交媾状,种类甚多,有男与雌兽交者,有女与雄兽交者。相传出自蒙古。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独身主义,而不欲结婚,于是人种日衰,一部落仅有数人,见而大悲,恐人类之灭绝也,遂幻其说,谓交媾本“佛所有事”,制为各种雌雄交媾状,名之曰欢喜佛,独身之俗渐消。”

藏传佛教故事

藏传佛教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心性成魔,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去教化他。观世音采取种种手段都无法降伏,便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发生肉体关系,在观世音温暖的怀抱里,“毗那夜迦”顿时化解了一切恶,心中充满爱,终于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佛典记载

佛典《四部毗那夜迦法》中有一个故事,大自在天之长子象头神,象头人身,性情不和顺。观音菩萨为了降伏其心,化身为一个女子去找他,他一见此女,欲心炽盛,欲拥抱其身,该女拒绝说:“汝若实欲触我身者,可随我教,即如我至尽未来世,能为护法不?”他回答说:“我依缘今值汝等,从今以后,随汝等语,守护法。”于是毗那夜达女含笑接受他的拥抱性交,得其欢心,从而把他调教到佛法中来,因此“皆大欢喜”。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历史渊源

印度密教主张

印度密教就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信徒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于女色的“毗那夜迦”终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类似手法在汉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间盛行的鱼篮观音,观音化身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当被搞得神魂颠倒的男子要和她结婚时,看到的却只是具骷髅,以此警醒尘世的虚幻。只是受儒家伦理的限制,汉地佛教在表现这种题材时一般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手法。

男女双修

印度教是继承了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传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它的哲学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常常通过多种多样人格化的生命形态,包括多面多臂,半人半兽,半男半女的怪诞造型来表现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机。各种形象的身姿和手势都赋有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从生殖崇拜升华而来的超验哲学本体意义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为印度艺术尤其是印度教艺术象征主义的中心,人体作为宇宙的缩影,充满了生命气息的容器成为表现宇宙生命的直接载体。

佛教和印度教

佛教和印度教之间本来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佛教否认有创造宇宙万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极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纵酒色。在社会生活中,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印度教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在艺术表现上,佛教追求平和宁静的理想,而印度教却力图用强烈的动感变化来表现宇宙神明的威仪。但是在笈多王朝[2](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于印度教非常得势,佛教势力甚至被排除于这些地区之外。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区,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印度次大陆行将消失的佛教的最后堡垒。不过这时的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佛教艺术也深受印度教影响,引进了许多印度教的护法神,出现了多头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姿态的神像,以及其他强调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别典型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女双修的形象。究其本原,这些男女双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性力思想的反映

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密咒)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纵乐派)的思想和实践。与印度教中其他门派相比性力派是种行动体系。它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娱及“山神”经验。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认为性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肉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
藏传佛教中女神的形象众多,与汉地佛教中几乎没有女神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受到性力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创造女神的性力而产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以勃起的阴茎作为其象征。印度古代将阴茎勃起归于“气”的运行,注重以意念调息,从而出现瑜伽。瑜伽是印度传统的修炼方法,包括静坐调息、禅定等,与中国的气功类似。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象的阴阳交媾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盘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宗教教义


欢喜佛

藏传佛教认为双身佛是同一佛身两个方面的体现:男身代表阳性、金刚界、慈悲等方便法,女身代表阴性、胎藏界、智慧等法。智慧与方便为成就佛法身和色身不共的因,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在显教中以修持慈悲、菩提心、布施度等五度方便法门去成办佛色身之因,以观修四圣谛、诸法无我等智慧法门去圆满佛法身之因。在密法中则依自心最细微的心风去成办佛的法色二身,通过观修令最细微之风自生成佛父,从佛父心间生出最细微之心所成之佛母,由佛父佛母行双运,引生相续内的空乐无二慧,依此去证得佛的法色二身,为令表征以修持智慧方便双运,空乐无二法证得佛的法色无二身,故显双身佛相。有人认为双身佛仅仅是一种象征,认为双身佛男女相抱是代表人心灵中两种性质的统一。通过想像的阴阳交媾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盘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

强调以欲制欲

欢喜佛供奉在西藏五大教派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但宗喀巴是反对僧侣从事淫行的。

明王那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妖魔,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内孽障。而与这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与佛教其他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西藏五大喇嘛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藏传佛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教义被佛教界界否定

由于佛教僧侣是禁止性行为的,故欢喜佛(欢喜法)的教义,被认为是一种对性交的鼓励,亦是混合婆罗门教飒刻昙系瑜伽术与西藏苯教的巫术,违犯如来清规的不良教义,11世纪,阿底峡尊者到达西藏之后,便开始反对僧侣与信女性交,认为“出家众应严守梵行,若修欢喜法,将使佛法断绝,一般行者不应修行欢喜法”。到了黄教祖师宗喀巴开宗立派时,直接严禁僧侣修行欢喜法,“欢喜佛”仅成为一种供奉的佛像。

时至今日,亦因为一些佛教团体中出现害群之马,以“欢喜佛”的名义侵犯女学徒,如今大部份人士认为双身佛是淫邪的。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在古代宫廷中的流传

元世祖忽必烈大力提倡佛教密宗,欢喜佛普遍地供奉于许多喇嘛寺庙。明代乾清宫内有大量欢喜佛像,有的作男女相抱交媾,有的裸女坐男身,千姿百态,到了明思宗朱由检才把这些佛像扫地出门。清朝年间,宫廷中常设置欢喜佛,皇帝借此与妃嫔交欢,增加行房乐趣。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笑口常开、大肚能容,一如名字般给人有慈悲、安详的感觉。为道境之佛门高僧,极力帮助素还真以维持中原武林之和平;同时极富正义感,为捍卫朋友也会不惜牺牲性命以护其周全。
名称:欢喜佛
性别:男
诗号:一笑天地开,欢喜佛常在。
登场:霹雳烽云第10集
..
退场:霹雳狂刀第35集(死于慈海渡者)
来自:道境云栈墩
朋友:素还真、一页书、孤愁先生、慈海渡者
组织:佛教
徒:魔灵杀素
武学:一笑翻天、罗汉手、大梵金刚印、集气成剑、元神出窍、金刚如意火
武器:欢喜如意扇

密宗欢喜佛_欢喜佛 -丽江酒吧天价欢喜佛


丽江酒吧雷人“佛像”

2013年5月,一则“丽江一酒吧摆价值千万的‘艳遇佛’引游客疯狂抚摸”的网帖炒热了丽江古城一酒吧里的一尊佛像。

一米阳光胭雨酒吧负责人否认佛像造价1000万元。负责人解释说,佛像抱着的这个女人代表智慧,因丽江艳遇出名,所以酒吧以艳遇的谐音起名“胭雨”,“我们希望客人有美好的爱情故事,所以酒吧才‘请’来了欢喜佛,还种了姻缘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6221.html

更多阅读

南怀瑾老师对密宗“男女双修”的评判 南怀瑾 男女双修

*****正文:西藏密宗教主莲花生大士,移喜磋嘉是莲花生大士的明妃,也就是双修的对象,她在西藏修行证果,是西藏一位女性修行大成就者。在西藏,成佛的男性也就是男佛,叫佛父,成佛的女性叫佛母。莲花生大师所传下即是密宗红教,认为非双修不能成

密宗六字真言是什么? 密宗六字真言

佛教知识堂密宗六字真言和观音六字真言其实是一样的,密教起源于佛教,所以又好多东西和佛教是非常的类似的,所谓的密宗六字真言就是密教援用了佛教的观音六字真言,尤其而来,化为己用,密宗六字真言为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读

佛教密宗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密宗音乐

很多读者不明白本书中的藏教密宗,说句实在话,偶也只略懂一些。有的读者朋友说,藏传佛教分为红教和黄教,这并不是错误的,但是他们把佛教的“宗”和“派系”混淆所致。通常来说,藏传佛教属于密宗,而红教和黄教都属于密宗范畴内,是密宗的派系。

声明:《密宗欢喜佛 欢喜佛 欢喜佛-简介,欢喜佛-欢喜佛与密宗》为网友鯖賰赱孒痘還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