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简介 护卫艇 护卫艇-简介,护卫艇-历史起源

护卫艇, 又叫炮艇、巡逻艇,是以小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用于海岸巡逻、护航。

护卫艇_护卫艇 -简介


9337型号-护卫艇

护卫艇以导弹和小口径舰炮为武器,用于海岸巡逻、护航的小型水面舰艇。又叫炮艇、巡逻艇。艇上装备的主要武器有37-76毫米单管或双管舰炮1-2座,机枪数挺,以及深水炸弹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护卫艇的排水量为25-100吨,航速约25节。现代护卫艇,排水量有的达到500吨,水翼护卫艇的航速可达到50节,装备有速射自动炮、深水炸弹、声纳、雷达、红外探测仪等先进设备。

护卫艇排水量数十吨至500吨,多数不超过300吨。最大航速15~45节(水翼护卫艇可达50节左右),续航力600~2000海里。自给力3~7昼夜,3~4级海况下能有效使用武器,4~6级海况下能安全航行。具有任意相邻两舱破损进水不沉的性能。武器有37~76毫米单管或双管舰炮1~2座,机枪数挺,舰舰导弹2~4枚,以及深水炸弹等。装有火控系统或综合武器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大多为柴油机,也有采用燃气轮机或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的。艇型有排水型、圆舭型、深V型和水翼型等。船体多为焊接钢结构,部分采用铝合金结构。还装有通信设备和导航雷达等。护卫艇体积小,速度快,机动灵活,有较强的火力。但续航力小,适航性差,防护力弱。

护卫艇以小口径舰炮或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近岸海区巡逻、护航、护渔的小型水面战斗艇只。亦称炮艇或巡逻艇。排水量数十吨至500吨,航速10~45节,水翼巡逻艇可达50节。装备有37~76毫米单管或双管舰炮1~2座,机枪数挺,舰舰导弹2~4枚,以及深水炸弹等武器。

护卫艇是出现较早的一种战斗舰艇。中国清末海军就装备有炮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海军为对付德国潜艇,保护本国港口、锚地和商船队的安全,首先有英国继之有美国加紧发展巡逻艇,共造1000余艘。这些巡逻艇为木质艇体,排水量42~75吨,航速17~19节,装备有20~37毫米舰炮1~2座,机枪数挺和6~8枚深水炸弹等武器。其他海军国家也建造了类似的巡逻艇。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简介 护卫艇 护卫艇-简介,护卫艇-历史起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护卫艇的排水量为25~100吨,航速25节,武器有20~57毫米舰炮1~2座,机枪数挺,深水炸弹30枚。

战后,许多国家仍保留有护卫艇,艇体结构、动力装置、武器和电子设备等都得到改进。苏联的“牛虻”级巡逻艇,排水量210吨,航速36节,装备有76毫米单管全自动舰炮1座,“顿河”Ⅱ导航雷达和炮瞄雷达各一部。

护卫艇_护卫艇 -历史起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专用护卫艇-711护卫艇

19世纪后期,鱼雷的问世使海战全靠火炮相搏的局面被打破,能发射鱼雷的小艇也可击沉大舰。不过鱼雷快艇也存在防护力薄弱、远航难和靠近敌船不易等天生弱点,因而在世界海战史上战绩很小。50年代初解放军确定以小艇打大舰时,曾有两种设想:一是用鱼雷艇利用夜暗或白天放烟幕高速接近大舰,二是以高速护卫艇打先锋压制敌舰的速射炮,掩护鱼雷艇逼近攻击。为此,中国引进了苏联P-6型鱼雷艇(分别为15和30吨)并仿制了上百艘,此外还自制了53甲、55甲型巡逻护卫艇和“上海”级高速护卫艇(其排水量均在百吨以下)数百艘。在东南沿海的海战中,解放军小艇用“以小吃大,以多打少”战术,共击沉国民党军千吨级以上战舰3艘,900吨级战舰1艘,400吨级舰艇4艘。。不过这些小艇活动半径只有几十公里,风浪超过五六级又不能出海。后来现代海军技术特别是雷达、夜视器材不断发展,小艇想隐蔽快速接近大舰就变得更为困难:六七十年代以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鱼雷艇就都相继退出了现役,护卫艇也多改用于近海巡逻。

50年代后飞航式导弹运用于舰艇,为海军战术出现一个新飞跃创造了物质条件,小艇就此能够在视距之外用导弹打大舰。美国一向在远洋作战而不重视发展耐航性差的小艇,重视近海防御的苏联最早研制出“黄蜂”系列导弹快艇,并于1959年向中国提供了技术资料和设备器材。翌年苏联撤退专家,中国通过自行研究和仿制,解决了低合金船体钢材、大功率柴油机、上游一号反舰导弹和全自动30毫米舰炮等难题,于1963年下水了021型导弹快艇。其标准排水量170吨,所载导弹射程35公里,命中1枚便可摧毁3000吨级的军舰。

进入70年代后,该型导弹快艇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投入批量生产,同时还缩小尺寸制造了排水量79吨的024型导弹艇。这两型艇总共建造几百艘,除成为中国水面作战主力,又出口到不少亚非国家。不过这些导弹艇的雷达电子设备落后,常出现捕捉目标困难,加上适航性差难以驰骋远海。1974年在距海南岛400多公里外的西沙发生海战时,解放军海军的导弹快艇便无法前往,只能靠400吨级的猎潜艇以舰炮的老方式作战。

护卫艇_护卫艇 -主要区别


中国现代护卫艇

护卫艇和护卫舰是同一个概念吗?

不是的。 首先舰,艇就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护卫舰是以水中武器、舰炮、导弹为主要武器的轻型军舰。主要担负反潜、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和支援登陆作战等任务。又称为护航舰。初期的护卫舰排水量为240吨~400吨,装备舰炮主要是为了对付潜艇。有时,甚至使用舰体去冲撞敌方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为800吨~1300吨,航速12节~20节,以深水炸弹和鱼雷、水雷为主要武器,并装备了声纳和雷达、炮和高射炮。护卫舰可参加海战和两栖登陆作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护卫舰装备了各种导弹,大大提高了防空反舰能力。现代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2000吨~4000吨,航速30节~35节,续航能力500海里~600海里,采取封闭式结构,具备“五防”能力,装备武器全面。还配备有多种类型雷达、声纳和自动化指挥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以及及舰载直升机,担负远程反潜警戒、导弹中继制导等任务。

护卫舰是一种古老的舰种,早在16世纪时,人们就把一种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到本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潜艇肆行海上,对协约国舰艇威胁极大,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协约国一方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当时最大的护卫舰的排水量已达1000吨,航速达16节,具有远洋作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故技重演,采用“狼群”战术打击同盟国的舰船,损失很大。作为对应策略,同盟国又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整个战争期间共建造了多达2000艘的护卫舰。排水量达1500多吨,航速提高到18―20节,护航中的防空、防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护卫舰除为大型舰艇护航外,主要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舰上装备也逐渐现代化。70年代后,导弹和直升机开始装备上舰,出现了导弹护卫舰等新的概念。现代护卫舰已经是一种能够在远洋机动作战的中型舰艇,满载排水量一般为2000―4000吨,航速30―35节,续航力4000―7500海里。已成为吨位在600吨以上各类舰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艇。

护卫舰是以执行海上警戒、护卫为主要作战任务的一种中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多用于近海沿海地区的海上防卫,并为商船和后勤编队护航,同时也可参与水面舰艇编队的协防、警戒,因而被称为“海上保护神”。从当今护卫舰的发展现状看,小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在2000 吨以下)仍在各国海军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海军中起着骨干作用。小型护卫舰由于吨位有限,续航力小,因此主要用于近海和沿海地区作战。用途相对专一,武器装备以火炮为主,根据反潜、反舰和防空需要,一般只配备一种导弹。大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2000~4000 吨)主要在传统海军强国中发展、建造。许多现代化的大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都已超过4000 吨,武器装备强大,一般配有对舰和防空两种导弹,并多搭载直升机。主要用海上舰艇编队的防空、反潜协同作战,同时也可单舰完成各种攻击和防卫作战任务。而护卫艇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称呼。

护卫艇_护卫艇 -发展历程


导弹护卫舰

护卫艇是出现较早的一种战斗舰艇。中国清末海军就装备有炮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海军为对付德国潜艇,保护本国港口、锚地和商船队的安全,英国和美国相继发展巡逻艇,共造1000余艘。这些巡逻艇为木质船体,排水量42~75吨,航速17~19节,装备有20~37毫米舰炮1~2座,机枪数挺和6~8枚深水炸弹等武器。其他国家海军也建造了类似的巡逻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护卫艇的排水量为25~100吨,航速25节,武器有20~57毫米舰炮1~2座,机枪数挺,深水炸弹30枚。战后,许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仍继续建造护卫艇,艇型、船体结构、动力装置、武器和电子设备等都得到改进。

美国“旗杆”级水翼炮艇,满载排水量568吨,采用全浸式水翼,由自动驾驶仪控制和操作,可以收放。翼航时,用1台2647千瓦(3600马力)的燃气轮机,采用直角传动带动调距螺旋桨,最大航速51节;排水航行时,用2台柴油机带动喷水泵进行喷水推进,巡航速度大于7节。翼航40节时,续航力560海里。武器有40毫米舰炮1座、81毫米无后座力炮1座、双管20毫米舰炮2座。可在4~5级海况下翼航,4级海况下能使用武器。该级艇具有良好的适航性,但造价高、技术复杂。

土耳其“萨尔33”型高速巡逻艇,满载排水量170吨,采用3台柴油机,总功率8824千瓦(12000马力),最大航速40节,持续航速37节。此型艇为多用途型艇,可根据任务需求装备成炮艇或导弹护卫艇。采用深V型艇型,具有良好的适航性。

法国PR72级护卫艇,可根据需要装备成炮艇,称M型;或装备成导弹护卫艇,称P型。M型炮艇,武器有单管76毫米舰炮、双管40毫米舰炮各1座,20毫米自动炮2座。P型导弹护卫艇,除保持炮艇各种火炮外,还装有“飞鱼”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4座,火炮和导弹采用综合武器控制系统。艇型为圆舭型。主机采用4台高速柴油机驱动4个可调距螺旋桨,或采用两台柴油机和一台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最大航速可达38.5节。16节航速时,续航力可达2500海里。装有全套高频、甚高频、超高频通信设备和导航雷达。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了“53甲”和“55甲”型巡逻艇;60年代初,又研制了“62”型护卫艇。其改进型,正常排水量135吨,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750海里,装有双管37毫米舰炮和双管25毫米舰炮各2座。80年代,又建成导弹护卫艇,满载排水量430~520吨,最大航速32节。装备有舰舰导弹4~6枚、双管37毫米舰炮2座、双管14.5毫米机枪2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护卫艇部队在打破敌人封锁、收复被占岛屿、保卫近岸海域安全,以及平时执行巡逻、警戒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万山群岛战役、“八六”海战、崇武以东海战等多次海战中取得显著战果。

护卫艇_护卫艇 -技术改进


护卫舰海员演习中

香港驻军码头上的“红箭”级导弹艇体态小巧,貌不惊人,其所载武器的攻击威力却不低于一艘中型护卫舰或轻型驱逐舰。它下水时的总体技术已达到国际上90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这十多年间改进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中。

同中国前两代导弹快艇相比,“红箭”级导弹艇的排水量有了很大提升,其艇员配备47人,艇长65.4米,宽8.4米,吃水4米,正常排水量465吨,满载排水量为540吨,最大航速34节。按照世界海军通行的以500吨位来划分“舰”与“艇”的标准,它已处在小型导弹攻击舰的门槛上。此艇排水量的增加大大增强了适航性,续航力也提升到了’800海里/30节、2000海里/18节,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可以远航南沙海域。该艇船体的增大,又为日后进行现代化改进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艇员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得到改善。此前中国的作战艇只有风扇没有空调,在有半年酷热期的华南再遇阳光暴晒,艇内更是如同蒸笼,弹药仓出现高温后只有靠不断泼水防止引爆。“红箭”级内安装了空调设备,这对维护艇员的身体状况和保障安全都有重要作用。

从外表看,“红箭”导弹艇采用的是常规排水艇型,舰首外飘,方尾结构,水线下装有减摇鳍,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航行的稳定性,可在风浪较大的条件下为艇载武器及人员提供稳定的发射及活动平台。该艇采用了全封闭设计,可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也可使空调更好发挥效果。该艇机舱实现了远程遥控监测,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其柴油机的烟囱并没有设置在艇体表面,而是巧妙地设计在艇体水线以上的两侧。这样不仅使排出的高温废气可利用艇高速航行时所产生的水雾来降温,也能使艇体上层建筑设计比较新颖, “红箭”级导弹艇虽不是一型真正的隐身战艇,在雷达探测下却还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至少能大大缩短被发现的距离。

导弹艇的威力,主要在于其所载导弹系统。“红箭”级导弹艇在艇体中后部两侧各布置了1座呈品字形的三联装舰对舰导弹发射架,入港时配备的导弹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亚音速舰舰导弹“鹰击”一8的改进型“鹰击”-8A,其弹长6.25米,弹径0.36米,翼展1.88米,最大发射重量857公斤。飞行速度为0.9马赫,射程可达85公里。这种导弹已经外销到泰国、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据反映其性能超过英阿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中最出风头的法国“飞鱼”反舰导弹。当然,想打中视距外的远程目标,雷达探测引导又是关键。


现代高科技护卫舰

从“红箭”级导弹艇的外表看,装备的雷达及电子设备并不很多,但大多是90年代以后研制的新型装备,不仅体积小、性能先进,而且可靠性、探测性能及抗干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使“红箭”级除具备较强的对海探测能力外,还有很强的对空探测及电子战能力。其舰桥上方所装的343型火控雷达对海最大作用距离为80公里,正常跟踪距离为65公里,艇载导弹可在这个距离内自主攻击敌水面舰艇,发射的全程可由雷达进行引导。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就需要由其它平台(如舰载直升机、侦察机等)指示目标。由于有这种搜索和引导能力,该艇同数千吨或上

万吨的大舰对战时只要能有效发现和锁定目标,便可一举发射6枚反舰导弹,命中一两枚便可让对手失去战斗力甚至沉没。

由于“红箭”级毕竟算是“艇”而非舰,自身结构和防护能力并不强,自卫武器主要有两种火炮:一种是装在艇首的1座76A型双37毫米自动舰炮;另一种是位于艇尾呈纵列布置的2座69A式双30毫米自动舰炮。这两型炮均可高速密集发射,以拦截低空的飞机或巡航导弹,也可打击来袭小艇。该艇还可装配轻型的防空导弹,以加强抗突袭能力。不过从总体上看,导弹艇体积小、抗打击力弱,主要防护方式还是靠隐蔽和机动。

同过去的中国舰艇相比,“红箭”级导弹艇问世反映军工部门在改革开放后的巨大进步,特别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科研相结合,大大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该型艇生产时又采取了向船舶部门招标的方式,改变了国家指令性模式,使采购成本相对较低,并在竞争机制下增强了生产积极性,为中国海军的舰艇研制开辟了一条新路。

护卫艇_护卫艇 -重大影响


护卫舰失事战舰伤员

当年中国海军以发展导弹艇作为水面战主力,主要设想便是以相对弱势的力量对抗美国这种有绝对海空优势的强敌,想发展大舰进行平衡对抗根本不可能。以小艇在近海作战,既有可能摧毁大型舰只,其造价低廉也可大量制造,战时有损失也不太痛心。目前中国海军虽然建造一些数千吨的驱逐舰、护卫舰,大大提高了远海作战能力,不过仍远比不上美国这样的强手。美国(还可能联合日本)一旦介入台海冲突,中方的大舰仍难以相敌。以导弹艇以小搏大的不对称作战方式仍是中国海军的重要战法。台湾距大陆只有140-200公里,以“红箭”级导弹艇的近千公里活动半径可覆盖全岛周边海域,能有效担负封锁和打援任务。

为了提升导弹艇的远海攻击力,中国军工部门已经研制出一种有隐形外形的双船体22级新艇,对“红箭”级的改进也在继续进行中。由于该艇是一种不错的搭载平台,只要电子信息设备和导弹、火炮予以更新后,很长时间仍不会落后于国际潮流。90年代末期问世的该级第五艘艇(舷号为774)便去掉了艇首原有的双37毫米自动炮,改装了1门俄制AK-176M型76毫米口径的单管自动舰炮。其最大射速为120发/分,对海最大射程为15.5公里,对空最大射程为9000米O该炮火力密集、射程远、杀伤力大,既可对海又可对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有舰炮对海火力不足的弱点。

在导弹艇上加强火炮,按一般思路会认为意义不大,不过考虑到今后在南中国海保护所属岛屿及海洋资源时要经常面对外国中小型巡逻艇及导弹艇,而在非大战的状态下不能轻易发射导弹,近距离与小艇对峙和交火仍主要靠舰炮。“红箭”级上原来的37毫米口径炮的弹头重不足1公斤,杀伤威力对付百吨级艇都嫌不足。换上弹头重6公斤的76毫米炮,该艇到南海巡逻并遇到低烈度摩擦和冲突时便可游刃有余。对“红箭”导弹艇的火炮改进,也说明中国海军未来的作战考虑日益多样性。

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新形势,对“红箭”级导弹艇最重要的改进,还是改进搜索追踪目标和精确引导打击的能力,为此要换装新型雷达、数据接收系统和更新导弹。未来强手之间的海战如同捉迷藏,及时发现目标并进行不间断的追踪定位和引导打击,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恰恰在于有全球精确定位系统和对任何一点的攻击能力。“红箭”级导弹艇要在今后发挥威力,仅靠自身雷达追踪显然已不够,必须同卫星、无人机等监视装备相结合。例如中国研制射程100多公里的新型攻舰导弹装备该艇后,它只要在大陆海岸边游弋,卫星或侦察机发现台湾港口出现目标后及时以数据链传输,然后就可发射导弹攻击。

台湾军方也看到导弹艇在台湾海峡作战的威力,也在发展“光华”级导弹艇,不过其多数性能尚不及“红箭”。今后台海若发生大战,大陆和台湾都可能出现小艇打大舰的比拼,介入的强敌又会着眼于大舰防小艇。中国周边其它海域或发生冲突,也会有导弹艇亮相。从“红箭”级导弹艇身上,也可看出中国海军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个略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6904.html

更多阅读

殷墟甲骨文-中国文字史的起源与见证 安阳殷墟甲骨文

文字的出现与使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步,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看到了带有字符性质的夏代陶文和石文,又看到了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形式文字的出现体现了历史记述的起源与渐进,从而使3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有能力去解惑

香薰的起源与历史 咖啡的起源和历史

香薰的起源与历史——《现代香薰疗法》珍妮“芳香疗法”是由法语Aroma 和Therapy 组合而成的新词汇,它是一门利用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对人体进行保育、按摩、消毒、除臭等,来达到养生保健和延缓衰老的艺术和科学。它是通过香料飘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简介 八哥犬 八哥犬-简介,八哥犬-历史起源

八哥犬是一种性情稳定的小型犬种,显示出安定、开朗、富有魅力、高贵、友善和可爱的性情。他体贴,可爱的,不需要运动或经常整理背毛,但需要同伴。他是以咕噜的呼吸声及象马一样抽鼻子的声音作为沟通的方式。同时,此犬具备优良及爱干净的个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简介 探戈 探戈-简介,探戈-历史起源

探戈(Tango)是一种双人舞蹈,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民间舞蹈探戈诺舞,探戈是摩登舞中较为特殊的舞蹈,是摩登舞中唯一一个带有拉丁特色的舞蹈。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黑奴贩卖进入美洲,融合了拉美民间舞蹈风格,形成了舞姿优雅洒脱的墨西哥探

声明:《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简介 护卫艇 护卫艇-简介,护卫艇-历史起源》为网友伴君挽情留青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