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厚民 吕厚民 吕厚民-人生经历,吕厚民-经历

吕厚民(1928年9月9日-2015年3月9日),著名摄影家,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中南海摄影师、组长。1949年建国以后从东北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是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1950年,21岁的他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入中南海摄影科,直至1964年,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内一直负责为毛泽东拍照,也为与之相处时的周恩来、刘少奇等多位开国领袖留下了许多经典瞬间,这些照片如今都是珍贵的史料。1978年到2000年担任中国摄影协会的副秘书长、常务书记、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现在是中国的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吕厚民_吕厚民 -人生经历


作品吕厚民,黑龙江省依兰人, 1928年9月9日生。 ―九四八年三月任小学教师,同年七月至―九四九年在东北和北京电影制片厂照像科。

东北解放后,吕厚民经黑龙江省依兰县师范培训班培训,当上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员。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到依兰县招考工作人员,他和姐姐都被录取了,吕厚民被分配到照相科,从事胶片的冲洗、放大和整理资料工作。

1949年3月,吕厚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工作。

1950年1月,他又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1957年底,吕厚民所在的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同新华社合并,他到新华社当记者。离开中南海之前,吕厚民跟毛泽东说想请他题名。第二天,毛泽东的秘书便把题名手书转给了他。

1961年,吕厚民又被调回中南海,任毛泽东的随身记者。1965年又被调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文革”开始后,吕厚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埋在毛主席身边的定时炸弹”,康生、江青、陈伯达亲自批准成立“吕厚民专案组”,将吕厚民全家下放到江苏农村,实行严厉管制。在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他曾留下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遗书自杀过。后来,他来到北京,给毛泽东写信。在他的信送出的第三天,毛泽东便亲自批示恢复了他的工作。毛泽东对这个“短小精悍”的摄影师一直没有忘却。

著名摄影家吕厚民2015年3月9日凌晨在京去世,享年88岁。

吕厚民 吕厚民 吕厚民-人生经历,吕厚民-经历

吕厚民_吕厚民 -经历

年近八旬的吕厚民,曾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多年。拍摄毛主席的工作、生活照片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工作。作为毛主席身边的摄影师,他拍摄了大量广为人知的主席照片,而与那些会议、讲话中的历史瞬间相比,吕老更喜欢他拍摄主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吕老向记者回忆了许多照片后面的故事。

1962年的一天下午,毛主席要去西湖饭店会见外宾,他背着相机在客厅里等候。不一会儿,毛主席来到客厅,见到吕厚民便伸出大手,说:“好久没见了,握握手吧。”毛主席说完,客厅里毛主席的秘书、卫士等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你们都笑什么呀?”“吕厚民您不天天见吗?”毛主席一听,自己也笑了起来。主席笑过之后又问吕厚民:“你不是要拍我在办公室的照片吗?什么时候拍呀?”吕厚民听了高兴极了,立即问:“就现在行不行?”主席问:“不会影响会见吗?”吕厚民一看表,说:“还有半个多小时呢,来得及的。”“好吧,就依你吧。”主席说完转身回了办公室。吕厚民没想到在这里能为主席照办公的相,便立即回房间取闪光灯的分灯。取来分灯时,主席已经拿起一支毛笔在写一首唐诗。吕厚民找好位置,拍了几张。主席写完唐诗之后,又拿起一张当天的《人民日报》看了起来。就又拍了几张。拍完之后,吕厚民哗啦哗啦地摇胶片。主席一听,抬起头来问道:“好了吧?”吕厚民忙回答:“好了,主席。”主席一语双关地说:“完成任务了。”站起身来,“走,见客人去。”

吕老回忆,主席拍照时从来不摆姿势,也不会要求摄影师应该怎么做,而是像平常一样做自己的事,把更大的主动权留给摄影师。所以,在主席身边工作多年,吕厚民从未因要给主席拍片而紧张过。

作为主席身边的摄影师,有义务和责任要多拍一些主席各个方面的照片。吕厚民也时刻没有忘记这一点,可是一直没有拍出比较理想的照片。1962年夏季的一天,毛主席在上海工作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健身房,里边有一副乒乓球台,但是主席平时不走这边。如果能给主席拍一张打乒乓球的照片,还可以顺便让主席得到更好的休息。吕厚民就同主席的秘书和保健医生商量好,主席散步回来后从另一条小路回来,走通往乒乓球台的那个门。主席看到了乒乓球台,吕厚民便跟主席说:“主席,打打乒乓球吧。”主席欣然接受,便从球台上拿起了球拍。这时,保健医生已经在球台的另一边作好了准备,把球发了过去。主席接到了球,“啪”地一回扣,把球打了回去,动作非常有力。于是,一张经过吕厚民策划的毛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远去的岁月,在照片中渐渐清晰起来。伟人的身影虽然远去,但人格的魅力却未曾被时光磨灭。吕老的这组照片中,少见伟人般的仰视与尊崇,更多是普遍人之间的平视。摄影者与被摄影者是平等的,镜头指向的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一个情绪饱满的普通人。

吕厚民_吕厚民 -年表


作品

1928年 9月9日生于黑龙江省依兰。
1939年 任教于肇庆第七中学。
1948年 3月任小学教师。
1949年 在东北和北京电影制片厂照像科。
1950年-1957年 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拍照。
1958年-1966年 任新华社摄影记者(其中―九六―年至―九六四年担任毛泽东的随身记者) 。
1965-1966年 任新华社江苏分社摄影组长。
1975年-1977年 任新华社江西分社摄影组长。
1978年-1997年 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现任党组书记、副主席, 中国文联副主席。

2015年3月9日凌晨在京去世。

吕厚民_吕厚民 -代表作品


作品《毛主席和周总理》、《毛泽东打乒乓球》,《毛泽东在庐山〉,《在工厂里》、《茅盾在书市》、《龙口夺粮》、《周恩来和邓小平在颐和园》等。《欢送志愿军归国》先后获德国摄影银牌奖、苏联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古巴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一等奖。《放鸭图》获比利时皇家摄影学会一等奖。出版过《毛泽东》《公仆颂》,《我镜头前的毛泽东》,《领袖风采》,《瞬间之旅》,《我镜头中的伟人周恩来》,《放眼看世界》等画册,1964年在北京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85年在日本举力了“吕厚民摄影作品展”。

吕厚民_吕厚民 -获奖经历


吕厚民

1975-1977年任新华社江西分社摄影组长。1978年后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20年来我国举办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均聘他为作品评委。多次应邀赴日本、菲律宾担任国际影展评委。阿根廷摄影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士,菲律宾多彩摄影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在国内10多个城市举办了“人民公仆、人民领袖”、《领袖风采》(伟人毛泽东)个人展,出版了《领袖风采》、《毛泽东》大型画册和《公仆颂》、《瞬间之旅》画册。“欢送志愿军归国”、“放鸭图”、“人定胜天”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金牌、银牌、一、二等奖。大量的报刊、杂志、辞典、电视专题报道了他的艺术成就和事迹。《中国摄影家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名典》、《科学中国人》、《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编入其辞条。他曾率团或单独访问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台、港、澳地区,进行影艺友好交流并做纪实创作。

1983年评为编审职称。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1月获纽约东西方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世界杰出艺术家”奖。1997年9月在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第24次代表大会上获荣誉奖。同年11月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杰出贡献奖。

吕厚民_吕厚民 -摄影片断

他的照片屡获大奖


作品那是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上,当时的照相设备和技术不高,摄影师用美国产的斯比格莱费克斯新闻镜箱,用钨丝灯泡,拍一张须换一个灯泡。暗盒里一次只能装2片胶片,拍完后要立即拉开暗箱再装胶片。因此,有时动作再快,也抓不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

为拍到一些珍贵的瞬间,吕厚民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会议最后一天下午散会时,台上台下的人陆续退场,吕厚民看到周恩来也站了起来,但没有退场,而是手拿文件,大步朝还在看文件的毛泽东走去。周恩来还没有走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已感觉到了,立即站了起来。周恩来首先给毛泽东看手中的那份文件,说了几句什么。从面部表情看,心里很高兴。毛泽东看了也很高兴,就把自己桌子上的文件拿了起来,翻了两页给周恩来看,并交谈着。就在这时,吕厚民按动了快门。

这张照片在国内外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照片不仅生活气息浓厚,而且两位伟人长期形成的和谐与默契,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一幅经典之作。这幅照片,很快被制成大幅挂画,在国内外销售,进入了千千万万家庭中,许多人至今还保存着。

主席夸他短小精悍

1958年,吕厚民作为随军记者来到朝鲜。有一天,他正在咸兴北道沙里院大街采访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归国。当时人山人海热烈感人的场面,使吕厚民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机会。他冲出人群,正好有一辆朝鲜人民军的吉普车停在路旁。他说明情况,登上吉普车的盖子上,迅速按下了快门。

这幅照片在东德和前苏联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上分别获得了金、银质奖。1963年2月的一天,他正随毛泽东在杭州,新华社给毛泽东的秘书打来电话,说吕厚民的《欢送志愿军归国》摄影作品,在古巴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上获得了一等奖,古巴有关方面邀请他前去访问。

1961年夏季,毛泽东在上海驻地一连工作好几天。这天,卫士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休息一会儿,出去散散步。毛泽东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健身房,里边有一张乒乓球台。吕厚民陪毛泽东出来散步后,便产生了给毛泽东拍一张打乒乓球的照片。他知道有一张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那还是在延安时拍的。吕厚民同毛泽东的秘书和保健医商量,毛泽东散步回来后,不走原来的门,从另一条小路回来,走通往健身房有乒乓球台的那个门。毛泽东从那个门进去之后,看到了乒乓球台,吕厚民便跟毛泽东说:“主席,打打乒乓球吧。”

毛泽东一听,说:“好哇。”便从球台上握起球拍。这时,保健医在球台另一边已做好准备,把球发了过去。毛泽东接到了球,“啪”的一回扣,把球打了回去,动作非常有力。于是,一张经过吕厚民策划的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这张照片发表后,曾在体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照片成为了代表作

1961年夏天,毛泽东在庐山连续几天不曾合眼。一个晴朗的上午,他终于停止了办公,走出数日没有离开的屋子,登上含鄱口。几天来,不见毛泽东出来,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心情也比较低沉。见毛泽东出来了,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紧跟毛泽东上了含鄱口。开始,毛泽东右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7001.html

更多阅读

老梁说天下:权术大师朱元璋的厚黑人生图

节选自《老梁说天下4》,中国工人出版社  在中国历史上,元末明初这段时间,相对来说是一个十分残酷的时期。  因为,各个地方的起义军和元朝的统治势力之间不断征战,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多地方的人口增长接近零。照理说,元末明初的战争年

声明:《吕厚民 吕厚民 吕厚民-人生经历,吕厚民-经历》为网友云之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