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本情况简介 土门镇 土门镇-基本介绍,土门镇-乡镇简介

土门镇,位于绵竹城西南部,距市区11公里,为绵竹市西南片区的中心镇,是全市小城镇建设五大重点镇之一。土门镇地理座标东经104o3′-104o7′、北纬30o16′-31o20′,东连板桥镇,西隔金花镇,南接玉泉镇、北起遵道镇,西南边与广济镇为邻,东北角与西南镇交界。土门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北连鹿堂山,龙门山脉南麓,镇内东南一马平川,西北山峰林立,属龙门山脉,紧靠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土门镇_土门镇 -基本介绍


土门镇土门镇位于古浪县城东北34公里处,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镇境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8公里,是古浪县六个建制镇之一;全镇总占地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400亩,常年播种面积31045亩。土门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6.6摄氏度,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200mm-300mm,无霜期160天。这里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淤积层厚,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土地大部分为平川河水灌区,宜于发展农业生产。

全镇幅员面积42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9441亩。全镇共有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3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2007年全镇总人口25431人,总户数9268户,其中乡村人口25217人。

土门镇为绵竹市的商品和农产品贸易大镇,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商品交易辐射周边数个乡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现已形成主干道5条。

土门镇沿山一带山青水秀,风景名胜比比皆是。三溪寺,建于宋代祥符年间,素有“川西小灵隐”之称,寺内有“三溪八景”,古树参天,环境清幽,大雄宝殿为绵竹市所存时代较早的明代古建筑。三溪寺是德阳市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箭水”是射水河源头,与玉妃泉同为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岩深谷裂隙水,被国家地矿部列为“中国名泉”。困牛湖碧波浩渺,景色迷人。更令人兴奋的是,近年,在靠近三溪寺的镇境内钻采出温泉,富含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价值的矿物,为重碳酸钠含硼、硅和氡的氟、镭、硫化氢淡热矿泉水,该温泉目前正在加紧开发中,将使本地成为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区。

土门茶叶历史悠久,畅销国内,个别产品远销海外,全镇现有茶园3000余亩,其中有国家级优质名茶基地,1000余亩基地通过了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土门镇全镇幅员面积42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9441亩。全镇共有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3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2007年全镇总人口25431人,总户数9268户,其中乡村人口25217人。

镇内农副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红苕、土豆、叶菸、生猪、食用菌、渔业等。全镇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724吨,油料总产量1183吨。

土门镇为绵竹市的商品和农产品贸易大镇,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商品交易辐射周边数个乡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现已形成主干道5条。

镇内企业以建筑业、机械加工、茶叶、食品加工业为主,具有仟坤建筑公司、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腾达纸业公司、三溪香茗茶叶公司、建新建材公司、荣华化机公司等规模企业和较大规模企业。

土门镇现有学校6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4所。2007年在校中学生1580人,在校小学生1687人,另有幼儿园4所,建有镇卫生院1个,床位80张。2007年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达95%以上。

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3602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036万元,第三产业1260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0万元。全镇财政总收入达9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02元。

土门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沿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地为民营企业创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强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社会秩序,为建设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土门而不懈努力。

土门镇_土门镇 -乡镇简介


绵竹市鹿堂生态鸡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土门镇辖9个行政村:罗荣村、石团村、新乐村、天宝村、麓棠村、三合村、长白村、林堰村、民乐村;133个村民小组。

1个社区居委会:古楼街社区;5个居民小组。

全镇现有人口38057人,农业人口36552人,非农业人口1495人,镇境内聚居着汉、藏、满、回、土族等五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现有农村劳动力22864人。〔人文景观〕

土门文风兴盛,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基础,境内有罗汉楼、三义殿、玉祖台、柏台等县级以上保护文物单位,"漪泉流饮"是清古浪知县徐思靖笔下的古浪十景之一。

位于镇区东北4公里的八步沙私营经济发展小区,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52米,占地面积385亩。经多年的封沙育林,现已是沙退人进,绿树成阴,生态环境极佳,小区四周土地土质沙绵,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小区建设已具规模,建有林场一所,负责造林及生态环境的维护,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和小区内外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将成为一个集餐饮、娱乐、加工、修理、旅游为一体的商贸长廊。

土门镇_土门镇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土门场镇落成。


土门镇清康熙二十年至宣统三年,绵竹县所辖一城七十三个团,县设团练局,乡设团练办事处,团以百户长、千户长为构成体制。土门镇所辖为一、二、三、四、五团,乡团练处设保正1人,巡风1人,团设团正1人,团以下设甲,包括百户长。

民国建立后,废清围练局为团总制,县设知县和把总各1名,各乡照各辖区不变,设团总局正副局长各1人,土门为绵竹县所辖西城外一乡,仍辖一、二、三、四、五团,联合为局,各团设团正、团副各1人,团以下设甲。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团总制为联保制,以县为保的统一编排,以若干保为联合体制,设联保办公处,设正副主任各1人,各保设正副保长各1人,当时土门由县统一划编,有土门邓林两个联保,两个联保下辖56个保。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实施新县制,改联保制为乡保制,由县统一划编,全县一城十九乡一镇,将土门、邓林两联保合并编划为土门乡,设乡公所,土门乡下设保、甲,成为乡镇机构细胞,共13保,保以下15户为1甲。

乡镇基本情况简介 土门镇 土门镇-基本介绍,土门镇-乡镇简介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农历冬月初八日)土门解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同志协助土门工作,同时当年产生了乡农民代表,主持工作。

一九五○年十月成立了农民协会,下属13个分会。

一九五○年十二月成立土门乡人民政府。土改结束后,一九五三年二月成立乡人民委员会,下属村共13个村。

一九五四年五月,由于土门乡辖区面积大,由县上决定划分两个乡,一土门乡,二射水乡。

一九五六年五月,为适应行政需要,将土门、射水二乡合并为一个土门乡,下设14个村。

一九五八年进入大跃进,成立人民公社,实行军事化管理,按部队编制,将土门编为1团、4营、13连,即将下辖13个村编改为13个连,连基础上编为4个营,全社为1个团。

一九六○年将原连改编为管理区,全乡划为18个管区。

一九六二年八月,体制下放,将原土门公社所辖管理区改名为大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九六九年十月土门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各大队于一九七○年也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八年,公社、大队成立管理委员会。

一九八四年,土门公社管理委员会撤消,成立乡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三月各大队撤消大队管理委员会,成立村民委员会。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土门撤乡建镇。

土门镇_土门镇 -组织机构

土门镇党委、政府现有国家公务员20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4名(纪委书记、政法书记由副书记兼任),人大主席1名,镇长1名,副镇长3名,武装部长1名,经委副主任1名。镇党政机构设五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等按规定设置。

党政办公室

负责党委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武装、信访、档案、群团及政府的文书、计划统计、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人事劳资、辖区内社会综合治理等综合管理;处理机关会务、接待、安全及后勤事务;做好机关各办、所之间的协调工作;负责机关财产、环境卫生管理和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济发展办公室

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统筹规划和实施;营造发展环境,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负责经济统计、安全生产监管、土地管理、村镇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

社会事务办公室

负责民政、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指导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

财政所

负责镇财政工作;负责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指导农村财务与集体资产的管理;负责村会计核算和财务审计等有关工作。

农业服务中心

负责农业生产中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负责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动物疫病的防治及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检疫和强制性检验;负责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负责林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涉农工作的统计。

社会事务和计生服务中心

负责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工作;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退休人员社会保险金的发放、管理;制定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负责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和计生药具发放。

土门镇_土门镇 -经济发展


土门镇一是,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业发展较快,全镇已有日光温室781幢,所产优质芹菜、黄瓜、西红柿等精细特蔬菜已销往兰州、宁夏、青海、新疆等各大城市。

二是,畜产品以猪牛羊肉为主,辅之于大量的皮毛和鸡兔活禽,特别由于土门紧靠沙漠这一独特的放牧环境,所产羊羔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名扬省内外。

三是,发展订单农业。以啤酒大麦、玉米制种为主。

四是,镇境内有各种乡镇企业573户,其中工业企业172户,主要产品有原煤、砖瓦、石灰石、面粉食用油等。

200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024万公斤;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030万公斤。

土门镇_土门镇 -社会发展

土门镇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干武铁路、省道308线横穿腹地,乡村道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齐备,微机联网,无线电话开通,程控电话村村通,交通通信十分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电话用户已达2160户。10KV高压农电线路架通,全镇16个村,1个居委会全部通电、通邮;自来水管道铺通,可供人畜饮用和发展工农业生产;镇区内街道宽阔、洁净、铺面整齐,设有金融、商贸、餐饮服务机构及其延伸网点,可供迅捷、方便的服务,商业繁荣,旧有"土邑商务甲全县"之称。

镇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设备齐全,条件优越。村村有医疗保健站,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9个,病床9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5人。

教育机构健全,布局合理。镇内设有县级完全中学1所,有教师96人,在校学生1436人,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5所,有教职工381人,在校初中学生人,在校中小学生8542人。"普九"教育已经达标。

土门镇_土门镇 -旅游景点


土门镇・古人盛赞三溪寺风景区

三溪寺风景区位于绵竹市土门镇境内。集山秀、水神、石奇、洞幽、千年古刹于一体,八景二致,及现代修筑的困牛湖、地下温泉连成一片,游人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景区内以三溪寺古庙为中心,周围分布许多名胜古迹:祖师洞、朝阳洞、石鼓石钟、群羊上山、青狮白象岩、三箭水、卧牛湖、玩月犀石、替龙古洞、乌龟石等,寺内古迹主要有宋代修建,明代重建的大殿,元代留下的巨型“龙虎”二字,开山大和尚玉川祖师栽植的金银桂树,清代咸丰年间建的鱼池石拱桥和紫薇花树,玉川祖师肉身塑像,千手观音。几百年来,众多文人雅士来这里题词作诗抒发情怀。

明崇祯县令陆经术勒碑。李其龙作记。

其脉自大鹏山跌顿而下龙曲水缠、沙聚球檐、虎转琴案,有石昂头名玩月犀,又有朝阳祖师二洞,石壁切齐,藤萝摆挂联属玩月之下,奇石出水中,若实星濑,俗传蜀王秀聚军于此,无所得水,因向山门发三矢,如古卓刀卓之类。四时不竭,即八景中所谓射水河,此其源也。诸胜皆奇绝可爱,难以给写,观者有别眼耳,开山祖师为玉川亦异人,寺有传灯录,今册具载,因旧碑已损,温陵李其龙姑约略而付之。

清乾隆县令陈天德三溪寺八景录其四首:

(一)伏虎岩

伏虎何年事,岩前吼夜风。

岚烟气腾上,威猛镇禅宫。

(二)潜龙洞

龙潜不可见,右洞贮幽深。

蓬勃山云起,随风化作霖。

(三)礼拜石

禅侣曾稽首,端岩立道周。

三溪谁可约,踪迹过猿猱。

(四)紫云舍

暮葛山含紫,云窝列小房。

佛堂金碧映,一气混茫茫。

・三溪寺

明代状元杨升庵咏诗《三溪寺》

巍石山前寺,灵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湖水生寒月,松风夜带秋。

蜀王三箭发,射水济民忧。

清代康熙51年县令陆箕永憩三溪寺题诗二首:

(一)碧山山下经行寺,走马重过日未西。

落叶一庭秋满阁,乱泉声里住三溪。

(二)乍临初地便神清,更喜芙蓉别院明。

急唤奚奴烹涧水,斋厨先尝雪霞羹。

对大雄宝殿前的金桂银桂题联:

两树桂花三溪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清代乾隆翰林李调元对三溪寺作诗二首:

(一)不识三溪寺,相携过石桥。

灵泉通水脉,石洞凿山腰。

月洞龙吟窟,云深鹿伴樵。

到来心共寂,闲坐话前朝。

(二)昔有玉川老,於兹习静禅,

坛经千劫火,龛尚一灯燃

碑示祥符字,田分永乐早

可能衣钵在,定有法僧传。

・三箭水

清代康熙年间,县令陆箕永游三箭水后,题诗一首

邑西南河曰射水,洪流迅激势千里。

溯源云自三溪山,山足蜀王亲发矢。

矢发泉涌如有神,惊湍直与绵江齿。

茫茫千载矢存,族长七寸还佘咫。

我乘公事来面郊,策马人行职山椒。

行行竟达广安寺,寺后两穴喷银涛。

峰拗峭石骈嵯牙,琮一道飞琼瑶

咄哉奇景世莫比,山既波嗔骄。

此事假不亲涉览,传记毋乃齐奈嘲。

吁嗟乎,人间井窥空自劳,眼前怪异纷相遭。

何必寻山定越昆仑高,泛水端上星河舶。

清嘉庆文人李德扬诗云:

穿将三矢碧山开,滚滚河源应手来。

帝子当年传射水,绵人终古筑策崇台。

通神泽幸流军士,作堰荒仍辟草莱。

可惜扬州波似锦,龙舟一去意难回。

明代弘治丁已11年间在三箭水立碑,碑高1.8米,宽0.89米,碑的背面“永垂万古”4个大字,正面为灵源桥碑文,重建遵化观音堂,灵源桥记,绵州之西距城四十里许,三溪山广安寺之左有神泉,四时不竭,垂古不灭,有美名造宋祥符年间建广安寺,相传以为蜀侯孟氏昶游此军骑之墓,疾蒲三泉射水之名……

清肖子绅游三箭水灵源桥诗:

访胜寻幽到灵源,隔断红尘别有天。

石穴流甘如净露,山风抱爽胜清涟。

穷通莫定难先料,饮啄因知是夙缘。

旦幸王宾情意恰,消闲一日即是仙。

・石钟石鼓

石钟石鼓是有名的古迹,位于三溪寺右侧,清末文人黄尚毅为其作诗:

天地为炉鬼为工,不熔金铁熔山峰。

娲皇锻炼出五色,补天余巧成洪钟。

呜霜远闻三溪寺,惊看追悬虚空。

钟口空廓围十丈,太极灿烂图其中。

科斗文原书契祖,八音石与金丝同

歌钟二肆何足道,无乃开辟铭神功。

汤盘禹鼎皆后起,周景无射徒峥嵘。

好右昌黎已生晚,引予更后乐坡翁。

歧阳彭不可到,风鹤草木惊兵戎。

燕巢危幕钟鼓乐,蛇斗南门笙歌从。

韩宣玉环索郑贾,鲁桓大鼎取宋公。

石言魏榆足微信,何必浦牢吼青铜。

党争牛李嗜奇石,平泉太湖夷蒿蓬。

泗滨浮磬谁考击,菱溪卧石空英雄。

寒山钟动梦初觉,更摩石鼓追鸿蒙。

另还有卧牛湖、桂树紫荆树、 神泉三箭水、沿山公路、 温泉、茶园、梨园、桃园、生态园开发区、祖师洞、古刹三溪寺、 石钟石、鼓乌龟石。

土门镇_土门镇 -特色文化


无公害农产品展示・茶文化

绵竹已有可考的种茶、制茶历史一千多年。公元755年前后,陆羽到蜀地考察茶事被赵坡茶高贵、清纯的品质折服,在其所著的《茶经》记载:“……汉州绵竹县竹山者,与润州同……”并将绵竹赵坡茶列入唐代五十种名茶之列。

在蜀中生活多年的南宋大诗人陆游精通茶道,写下了““茶试赵坡如泼乳,芋来犀浦可专车。放翁一饱真无事,拟伴园头日把锄”的诗句。

清代康熙绵竹知县陆箕永描绘当时茶叶丰收,茶农忙于采茶的喜人场面:“线磴回盘万仞冈,采茶郎似去年忙。几家门户原依旧,认取沿山七里香。”,可以看出当时绵竹产茶的盛景。

《绵竹县志》记载:马跪寺前左右青龙、白虎二山产茶,远销松、茂。并有《茶法》篇对绵竹茶叶的流通和茶税的征收情况介绍。从此看来,绵竹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分支。

土门茶叶和剑南春、绵竹年画合称为“绵竹三宝”,足见其历史悠久,影响远大。全镇现有茶园3000余亩,茶业企业5家,茶叶协会1个,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以“赵坡”牌为代表的绿名茶以芽嫩、香幽、旨高、趣长而著称。

茶,已成为土门的一大特色文化,为弘扬茶文化,镇党委、政府和茶叶协会已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茶文化节”。不少省、市领导和远近宾朋前来土门品茶谈茶、观赏茶艺、题词留言。

・旅游文化

土门镇具有风光秀丽的景色和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沿山一带,山明水秀、林壑幽美,景色秀丽,自然人文景观颇多,有德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三溪寺”,有碧波荡漾的卧牛湖,有神泉之称的“三箭水”,该泉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列为“中国名泉”,“土门八景”奇绝可爱,每年市内外前来土门踏青赏景、游玩休闲者众多,几百年来,众多文人雅士来这里观光览胜,题词作诗抒发情怀,留下了不少诗词或碑文佳作,近年土门还钻采出被成都理工大学刘宝君院士誉为水质全省第一的温泉,井深1888米,井喷达126米,自涌水量672.3吨/天,水温38度,目前温泉正在逐步被开发利用,必将为土门镇的旅游文化事业书写更加亮丽的篇章。

土门沿山旅游历史悠久,前景广阔,全镇正着手打好旅游文化这张牌,大力推进土门旅游文化事业。

・佛教文化

土门三溪寺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其佛教文化渊源流长。三溪寺,古名广安寺,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寺内有弥勒殿、观音殿、大佛殿、祖师殿及僧舍客房等建筑。观音殿、大佛殿、祖师殿及僧舍房等建筑。观音殿两壁至今尚存元代巴图鲁汉手书“龙虎””二字,字径5米,每字一笔挥成,似龙蛇卷曲,遒劲而苍古,蓄含龙腾虎跃之意。大佛殿为明洪武十年(1377)时重建,距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经四川省文管会古建筑专家现场查勘,认为大佛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绵竹市现存最早的明代古建筑。寺内有自编为洞形门的紫荆树,大佛殿侧,还有奇特的金桂和银桂树。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是寺庙隆重而盛大的节日,每年三溪寺庙会,前来赶会的远近客人多达3、4万人。

土门镇加大对佛教文化的保护、发掘,对寺庙及周边环境加强保护。1986年,三溪寺被绵竹市批准为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每年庙会期间,镇机关还要组织全体干部,并安排治安人员进行治安维护和环境保护。

土门镇_土门镇 -民间工艺


土门镇木雕

土门镇民间工艺木雕,最早有荣丰村一组廖雕匠两兄弟、石民村七组张义华等人从事此项工作。

民间木雕艺人张义华于1970年开始从事木雕,1983年,经绵竹朋友介绍,在安县木雕厂学习深造二年后,张义华努力钻研业务,勤于实践,不断创新,雕刻工艺技术逐步提高,日趋娴熟,至今从事此项工作已30余年。曾为绵竹年画社雕刻模板、雕刻皮影模型。

烧坛子、罐子、缸子

土门镇有名的“坛罐窑”现在大槐村八组。有几户土生土长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烧坛罐为生,享有名声的廖坛罐就是其中之一。产品远销省内外,经济效益显著。

烧坛罐的原料选自本地的土,土质为白黄色,无沙石,很有筋丝,粘性强。本地农村家家户户使用的“酸菜坛”,很多都是那里的产品。一个坛子可以使用几十年。

工艺流程:先用土砖等砌成烧制用的窑。制作坛、罐、缸时,先把泥土打细,再用水发好,然后用脚踏,用撬撬成片,翻来复去地撬踏泥后,再把一块泥放在车盘上,用力转动车盘,用手做工艺后,成型为坛、缸、罐,放入凉屋内阴干,成批装入窑内,开始升火,以瞅火、中火、小火烧。闭窑后数天,开始出窑,产品最终制成,可以运入市场出售。

整个工艺需要一定技术。土门的泥烧工艺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本地小有名气,是本镇一大特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7124.html

更多阅读

黄晓华个人基本情况简介 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简介

个人基本情况简介:黄晓华,女,42周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学主任等职。曾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哈师德先进个人和哈优秀班主任等。2002年被评为哈尔滨市数学学科

声明:《乡镇基本情况简介 土门镇 土门镇-基本介绍,土门镇-乡镇简介》为网友含笑戏红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