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营编制 独立营

独立营编制 独立营

来源:朔州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右玉县委县政府驻地(破虎堡)1937年9月20日,日军独立混成15旅团一部从左云方向入侵右玉城。阎锡山骑兵4团、6团弃城撤至威远、威坪一带。下午19时许,城内商会一些人到东门外迎接日军进城。27日,日军除留宣抚班驻右玉城外,其余经杀虎口北侵凉城县。随即,日军宣抚班组织维持会和右玉县政府,樊瑞伍任县长,侯宝山任公安局长。不久,日军宣抚班撤离右玉城,北上凉城县。11月14日,八路军120师警备6团1营和国民党何柱国的一个骑兵排,在6团副团长孙超群的带领下,由偏关出发北上右玉县。16日到达右玉西山云石堡、胡四窑一带。牺盟会右玉县分会特派员傅生麟、赵英等人也跟随部队返回右玉县。团指挥部驻胡四窑。警备6团即向右玉县政府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进驻右玉城;二是为部队提供粮秣。县政府不同意部队进城。17日,双方代表在西窑沟村进行谈判。警备6团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贾丕谟为警备6团代表,县立一高小校长曹立仁为县政府代表。谈判无结果。在和平进入无望的情况下,副团长孙超群当机立断,于18日将部队强行开进右玉城。进城后,县政府以警察武装与警备6团对抗,拒绝6团的改编。21日拂晓,警备6团采取断然行动,将县长和公安局长等人拘留,并解除了警察人员的武装。在6团军事压力和政治宣传下,县政府人员自行解散。此次战斗缴获步枪200余支、战马50余匹、电台1部。警备6团占领右玉城后,根据中共晋绥边工委的指示,为开辟以右玉西山为中心的和(林格尔)右(玉)清(水河)敌后抗日根据地,办了三件事。一是立即抽出80多名干部、战士组成20余个工作队,分赴右玉城、杀虎口、右玉西山和靠近长城的和林地区,逐村逐户向民众宣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使广大群众听到了党的声音,看到了八路军的光辉形象。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右玉城乡的地方绅士、社会名流王安义、马世忠、张生义等人,积极参加到抗日的行列。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右玉城、杀虎口和右玉西山等地区有近200余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抗日工作。二是组建右玉县抗日救国委员会。11月22日,右玉县抗日救国委员会(简称抗救会)在右玉城成立。傅生麟任主任委员,贾丕谟任副主任委员。与此同时,县抗救会在右玉西山和杀虎口成立了3个抗日救国委员会区分会。县抗救会还创办《抗日先锋》小报,组建文艺宣传队,印发《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三是组建右玉县抗日第7支队。傅生麟任支队长,吴秉周任政治主任。下辖骑兵连和步兵大队,共有队员150人,战马50余匹。1938年1月8日,日军第26师团由大同出发,第二次占领右玉城,并组建了右玉县公署。
1945年5月中旬,中共绥南工委委员石生荣,根据工委决定,把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员集中在一起,扩编西山游击队,同时把各村的自卫队进行整顿。在广大民众的配合下,有组织、有计划地逼近据点,袭击、打击敌人。7月中旬,先后接到和林新店子、三道沟、韭菜沟据点日军撤离的消息。石生荣随即带领西山游击队收复了这三个据点,并开仓放粮,救济群众。同时处决了残害民众的土匪谢登云、谢登贵。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驻右玉城首席指导官田良正用电话通知各据点日军,分两片集中。在上堡集中的有威远堡、云石堡、高家堡、曾子坊、赵官屯、上堡等据点的日军。在右玉城集中的有杀虎口、破虎堡、欧村、高墙框、右玉城等据点的日军。次日早晨,在右玉城集中的日军及家属乘汽车,与集中在上堡村的日军汇合,经左云撤回大同。右玉县公署县长阎大本随日军逃至大同。8月16日早晨,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林亚平(又名王经术)得知日军投降的消息后,立即派陆迁到右玉西山找中共绥南工委委员、右玉西山游击队队长石生荣,让其率领游击队接管右玉城。午后,陆迁在后庄窝找到石生荣汇报了情况。石生荣、刘怀等立即率游击队和西山各村的自卫队于下午收复右玉城。石生荣进城后,林亚平把派人看管的仓库物资和集中起来的30多支枪、50多匹战马交给石生荣。游击队进城前,高家堡、云石堡日伪军据点警察队长刘丕珍、侯世雄率领10余名警察投降清水河国民党部队,其余290名警察向游击队投诚缴械。8月19日,右玉城军民3000多人,在县城东街乐楼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及收复右玉城大会。石生荣在大会上讲话,并安排战后工作。8月中旬,中共右南县委书记牛其益率领县、区干部20余人,抵达右南西窝头村,先后接管水头、史家屯、高家堡、曾子坊等日伪军据点,并没收了各据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拿出大部分粮食救济贫苦农民。8月下旬,高克林、乌兰夫、苏谦益等率绥蒙区党委、政府机关人员,由偏关抵达右玉城,中共绥南地委书记高铭及地委机关也同时到达。9月初,上述机构和人员离开右玉赴绥蒙地区。随之,右玉县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等各项工作迅速展开。9月下旬,晋绥军区司令员兼雁门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中共晋绥分局书记林枫,率领晋绥军区一个团抵达右玉城。期间,指挥晋绥军区独3旅攻打清水河、凉城等地,解放了绥南大片村镇。尔后,离开右玉城赴东北开辟新区工作。10月初,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率部由平鲁抵达右玉城,就绥包战役的支前问题,向中共右玉县委作了指示。
1946年9月,为防止敌人的袭击,保卫右玉城,雁门军区派张复来团长率晋绥野战军52团进驻右玉城,并成立了右玉城城防司令部,张复来任司令员,牛其益任政委。
1947年3月25日,驻绥远国民党军队进攻雁北解放区。中共右玉县委按照地委的指示,布置党政机关撤出右玉城,分赴东山、西山、南山,坚持敌后武装斗争。3月26日,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侵占右玉城,组织地主武装大肆搜捕地方工作人员。在牛心山、云阳堡建立据点,残杀农村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3月底,阎锡山第二战区第十一专署在大同组成右玉县政府,庞某为右玉县长。在部队的掩护下,庞带随员马金、马玉等人前往右玉赴任。行至黄土坡时,与在右玉地区活动的绥蒙军区骑1团相遇,庞被当场击毙,其余人员全部被活捉。不久,阎锡山第十一专署又重新组建了右玉县政府,任廷梁任县长。同时成立了右玉县国民兵团、警察局、同志会右玉分会、国民党右玉县党部等组织。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军区独立3旅在代旅长辛忠(27团团长)的指挥下,攻打右玉城。参战部队有独立3旅所辖的9团(原警备6团)、27团、特务团和晋绥第五军分区4团。右玉县独立营在黄土坡一带担任阻击左云之敌的任务。右玉县委、县政府组织动员数千民兵、民工参战,并为部队筹集粮食及攻城用的物资。旅指挥所设在三里庄村。凌晨1时许,独立3旅发起总攻,9团攻打西北城角,27团攻打封神台、东门,特务团、4团攻打南门。战斗打响后,辛忠调9团2营(4连、6连)参加攻东门的战斗。凌晨3时许,9团2营两个连,在营长黄光福的指挥下,攻破东门入城。2营进城后,沿东街直逼四牌楼,与守军激战1小时。后来,由于整个战局不利,指挥部决定撤出战斗。撤退时,担任掩护的27团2营营长未与攻进城内的9团2营取得联系提前撤退,造成9团2营140名指战员陷入孤军作战的绝境。面对强敌,2营指战员毫不畏惧,与敌血战到天亮。4连副指导员等11人被俘,2营营长黄光福及12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9团在攻打西北城角时,团参谋长兼1营营长罗天泽壮烈牺牲。9日上午,27团撤到火烧洼、六里庄一带,又遭阎军骑兵追击,部分指战员牺牲。同日,右玉城民众含泪将黄光福等120位烈士遗体掩埋在城外封神台下。
1948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和晋绥野战部队围攻右玉城,盘踞在右玉城的国民党军队向绥远、大同方向逃跑。阎锡山右玉县政府及各组织的负责人及其他人员也随军逃至大同,右玉县独立营在营长刘志忠、教导员高航的指挥下,解放了右玉城。3月26日,右玉县党政机关入城,召开群众大会,县委书记韩一平讲话。3月28日,中共右玉县委宣布成立右玉市,杨克林任市委书记兼市长。市委、市政府根据县委的指示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并在逃亡户的门上贴上封条,以防财产丢失;二是通知阎锡山右玉县政府和区、乡公所人员到县公安局登记;三是动员从农村逃到县城的群众回村参加劳动,发展生产。从此,右玉县回到人民手中。

(编辑宁瑞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810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解放军军事院校编制体制调整简介 解放军军事院校排名

原文地址:解放军军事院校编制体制调整简介作者:小科中央军委直属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地址:北京市校史:1985年12月24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声明:《独立营编制 独立营》为网友从不委屈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