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历史,中国探月工程-工程规划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1离开拉郎日点L2点后,向深空进发现今仍在前进,意在对深空通信系统进行测试。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器安全着陆在预定着陆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_中国探月工程 -历史


图表:嫦娥二号700万公里深空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其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被列入近期发展的目标。

2003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2006年7月16日,地面应用系统昆明40米天线通过验收。

2006年10月20日,地面应用系统密云50米天线通过验收。

2007年8月,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_中国探月工程 -工程规划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嫦娥工程整体可以分为“探”、“登”、“驻”三大步骤,概称“大三步”(“三部曲”),分别指无人探月、载人登月、长久驻月。其中探月部分便是目前实施的“中国探月工程”,下分为“绕”、落”、“回”三个期段,统称“小三步”(“三步走”)。

?一期工程“绕”:(嫦娥一号、二号),2007年启动,发射月球轨道器/硬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两千公里的高度绕月飞行,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二期工程“落”:(嫦娥三号/玉兔号、四号),2013年启动,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巡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放一个月球车,进行着陆区附近局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测星空。
?三期工程“回”:(嫦娥五号探路星、嫦娥五号、嫦娥六号(英语:Chang'e6)),预定2017年启动,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后,机械手将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送上返回器,返回器再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即“大三步”中的第二步。将根据嫦娥三期工程的进展而逐步推启。若成功立项,将会在2025年之后、2030年之前实现中国航天员登月。

2012年6月14日,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中科院第16次院士大会上表示,至2017年中国将会基本完成不载人登月探测任务,之后将择机开展载人登月探测等。

中国探月_中国探月工程 -任务

已经执行

探测器外表任务名称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发射地点运载火箭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着月地点着陆返回地球时间
(北京时间)着陆返回地点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备注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
18时05分04.602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2007年11月7日
08时34分2009年3月1日
16时13分10秒丰富海――2009年3月1日
16时13分10秒1成功
环绕月球、硬着陆
“绕”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暂无)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
18时59分57.345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2010年10月9日――――2011年6月9日
16时50分05秒1成功
环绕月球
“绕”步的第二颗探月卫星,11月2日进入环月长期运行轨道。完成预定任务后,执行拓展任务,成功飞掠小行星4179,成为中国第一个小行星探测器。同时也是为二期工程嫦娥三号着陆地点摄像的先导星。(暂无)嫦娥三号

玉兔号

2013年12月2日
01时30分00.34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2013年12月6日
2013年12月14日
21时11分18.695秒雨海――预定一年(着陆器)、
三个月(月球车)1官方宣布成功
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软着陆成功,释放月球车成功,月球车巡视月面成功。携行的月球车运行一月后出现机械故障,但搭载的科学仪器至今工作正常,与地面联络信号稳定,巡视月面里程达到118.9米。(暂无)嫦娥五号T1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04.829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改二―――2014年11月1日06时42分四子王旗2014年11月1日06时42分1成功
绕月飞行、再入返回地球
“回”步的技术飞行试验探路星。绕月飞行后返回地球、再入地球大气层、并执行软着陆。为三期工程嫦娥五号的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任务进行工程技术上的验证。

计划中

探测器外表任务名称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发射地点运载火箭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着月地点着陆返回地球时间
(北京时间)着陆返回地点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备注(暂无)嫦娥四号

(暂未命名月球车)

(预定2016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预定2016年)(预定2016年)(不详)(不详)(不详)(不详)预定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的第二颗探月卫星(暂无)嫦娥五号(预定2017年)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五号(预定2017年)(预定2017年)(不详)(不详)(不详)(不详)预定采样返回
“回”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暂无)嫦娥六号(英语:Chang'e 6)(预定2020年)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五号(预定2020年)(预定2020年)(不详)(不详)(不详)(不详)预定采样返回
“回”步的第二颗探月卫星

中国探月_中国探月工程 -任务负责人

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云川→张庆伟
探月工程总指挥兼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栾恩杰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兴瑞、孙来燕、张建启。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沈荣骏。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江绵恒、马兴瑞、孙来燕、龙江。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陈炳忠、姜景山、龙乐豪。
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胡浩。
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
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总设计师:贺祖明。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徐宏亮/总设计师:于建平。
测控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艾国祥/总设计师:李春来。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兼总指挥:陈求发。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顾问:龙乐豪、贺祖明、沈荣骏。
探月工程专职副总指挥:胡浩。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阴和俊、马兴瑞、王志刚、袁家军。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贺祖明、于登云、王忠贵、孙辉先、张荣桥。
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严俊。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张嘉浩。
卫星系统总指挥:张廷新/总设计师:黄江川。
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总设计师:姜杰。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李尚福/总设计师:周凤广。
测控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钱卫平。
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刘晓群/总设计师:李春来。

中国探月_中国探月工程 -目标


中国探月工程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划分月球地形和地貌单元;统计撞击坑大小与密度,计算月球表面年龄,恢复月球早期演化历史;分析月面构造,编制月面断裂和环形构造影像和月球构造区划图,研究月球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

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绘制相关元素的全月球含量与分布图、粗略划分岩石类型,研究月球的化学演化。

3.探测月壤特性。测量全月球不同波段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反演月壤厚度的信息,评估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与分布。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地月空间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的成分、通量、能谱及其随时空的变化特征,研究太阳活动和地球磁层对近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中国探月_中国探月工程 -民间合作

? 2006年4月27日,中国国家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同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三大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 预期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将配备由香港理工大学参与设计研究的重要探测仪器。

中国探月_中国探月工程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

返回试验


返回器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2014年10月,中国探月工程将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试验器于24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试验器成功实施2次轨道修正,于27日飞抵月球引力影响球,开始月球近旁转向飞行。28日晚,试验器完成月球近旁转向飞行,进入月地转移轨道。30日再次成功实施1次轨道修正后重返地球。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历史,中国探月工程-工程规划

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返回仪式


返回器交接仪式和开仓仪式2014年11月2日上午,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交接仪式和开仓仪式举行,全部搭载物品顺利取出。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张“返程票”,标志着中国探月告别“单程票”时代,为未来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搭载物品


全部搭载物品顺利取出1、中国梦音乐芯片:歌唱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三高”戴玉强、魏松、莫华伦的《我像雪花天上来》、作曲家谭盾的《天地人》、钢琴家郎朗的《春节序曲》、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的《巴赫第一前奏曲》、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十面埋伏》、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流水》、古筝演奏家袁莎的《出水莲》、二胡演奏家宋飞的《二泉映月》等。在长达8天的探月旅程中,中国音乐家的激情与梦想一路唱响在浩瀚太空。

2、书画作品:著名华人艺术家曹俊的画作《寻梦空间》,海派玉雕代表人物、中国玉雕大师翟倚卫的玉雕作品,曾随神州飞船畅游过太空的大清龙票也都搭载上了这次返回舱。

3、上海光明乳业将4种菌株封装交付进行深空搭载,希望通过更高轨道外太空的环境诱变后,选育存活性能更好、具有更优良健康促进作用的菌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安琪食品公司生产的广式月饼也参与了这次探月航天搭载活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9442.html

更多阅读

一位中国工程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字

(2010-11-15 20:11:00)20世纪70年代,石根华在甘肃的碧口山里参加白龙江水电工程建设。“今天是2009年2月18日,我是在1968年2月18日早晨8点离开北京大学的,现在正好41年,一天不差。我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在甘肃的碧口山里参加白龙江水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词条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军队5所综合大学之一,地处河南郑州,隶属总参谋部建制领导。学校正式创建于1999年,拥有近80年的办学历程,毛泽东主席专门为学校前身题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训词,江泽民主席题词勉励学校“办成有

官方否认探月14亿是烧钱 强调投资少效益高 套中啥效益高

国务院在2004年批准的首期探月计划费用是14亿元人民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回应中国探月工程是否“烧钱”的问题时说,“我们投入的钱不多,但效益很高”。相关新闻:中国人为何探月?怎么探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认为:武汉

嫦娥探月有什么用? 嫦娥探月

14日晚21时11分,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 就在中国航天再创历史的同时,有人再次准时抛出了老问题:“登月有什么用?”。如果把争先恐后抛来的疑问当做百米冲刺,无疑这一次中国青年网官微跑赢了:登月成功后一

声明:《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历史,中国探月工程-工程规划》为网友夜店超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