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学校概况,中国计量学院-历史沿革

中国计量学院(China Jiliang University)始建于1978年,是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以工科为主,工、理、管、法、文、经、医(药)、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始终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与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截至2014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580亩,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2015年10月16日成功通过投票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学校概况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学校概况,中国计量学院-历史沿革

中国计量学院

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杭州,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80亩,校舍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4亿元,馆藏图书17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

学校前身是1978年国家计量局创办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并更名为中国计量学院,2000年实行省部共建、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任名誉校长,2008年在任校长为林建忠教授。

学校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并有研究生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有18个学院(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设有本科专业4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浙江省重点专业9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具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多人,其中独立学院学生6800余人,另有在册成人继续教育学生4000余人。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历史沿革


中国计量学院

一、筹建时期(1978.10.5至1983.5.10)

解放以来,中国的计量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远远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建立一支能适应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计量技术队伍已是迫在眉睫。1978年9月10日,原国家计量总局的上级部门国家科委抓住时机,向国务院提出筹办计量专业方面的学校,同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在杭州新建一所中等计量专业学校,目标是为全国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好实际操作技能的计量技术人员。1979年9月1日,杭州计量学校筹建处启用印章,开始了筹建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曙光路黄龙洞口的浙江省计量局内。学校的人事工作暂时由浙江省科委代管,其他业务工作由省标准计量局代管。1980年7月2日,杭州计量学校的校址定点在西湖区古荡公社境内的和尚圩(教工路以西,天目山路以北)。杭州计量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属地师级单位,教职工300人,在校生规模1200人,设置5个专业,从全国招收毕业生,学制三年。二、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计量专科学校)时期(1983.5.10至1985.10.18)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等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形势对计量事业的要求,1982年初,原国家计量总局向国家计委、教育部提出筹建计量测试学院,培养高级计量科技人才的报告。1983年5月18日,教育部发文通知国家经委(当时国家计量局为国家经委下属的二级局),国务院已批准在杭州筹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属高等专科学校),设置几何量计量与测试等五个专业,学校规模750人,学校由国家经委与浙江省双重领导,以国家经委为主。1983年12月,国家计量局两次请示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要求在1984年秋季正式招生,并将原申报的“计量测试专科学校”校名改为“计量专科学校”。1984年2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国家计量局的请示。1984年8月,计量专科学校招收首批大专学生计257人。1985年8月,招收首批函授专科学生136人。三、中国计量学院时期(1985.10.18至今)1985年3月,原国家计量总局根据计量科技队伍知识老化、高级计量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向国家教委提出建立本科学院。经过严格的专业评审论证,1985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以计量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继续实行国家计量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局为主的领导体制;学校规模为3000人;在发展规模中,专科生要保持一定比例。1986年8月,招收首批本科生200名;1988年学院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研究生5名1989年10月,首次招收法国留学生2名。另外,学院还承担起计量系统各类中短期培训班的任务,逐步成为全国计量系统在职干部参加继续教育、扩充知识的基地。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我院管理体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调整为中央与浙江省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为了适应国家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立足浙江、服务地方,面向全国,办出特色,学院大力度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造,提出了到2005年建成万人大学的目标。学院的招生规模逐年增长,专业设置也从比较单一的计量学科向多学科发展。2000年,学院取得浙江省政府的重点扶持,首批进入了下沙高教园区。省政府同意学院新校区工程征地1180亩,投资5.35亿元,规划建设校舍面积21万平方米。新校区的建设,为学院建设万人大学提供了的发展空间和教育资源。200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办学。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审批,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三个学科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5年10月16日成功通过投票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办学条件

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省政府,2008年

光学工程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检测技

术与自动化装置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材料物理与化学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应用数学

浙江省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9年

信号与信息处理

浙江省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9年

光学工程

国家局级重点学科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国家局级重点学科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国家局级重点学科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

机械电子工程

学校规模


中国计量学院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杭州,坐落在下沙大学城内,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580亩,校园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3亿元,馆藏图书20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3500余种。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量新学院、标准化学院、体育军事部、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17个学院(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32个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重点专业11个,具有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16000人,另有各类在册成教生6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6%,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7%,其中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及浙江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8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王大珩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学科建设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培育学科特色。现建有国家磁性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9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试验基地1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浙江省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学校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70余部。学校与全国上百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已成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重大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基地和浙江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

院系设置

门类部门综合量新学院人文社科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社科部)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科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科机电工程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科学学院标准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其它体育军事部工程训练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磁性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独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先后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活动,承担了“欧盟-亚洲联结”项目、“面向企业和市场标准化”课题等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俄罗斯标准化计量认证科学院、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法国杜埃矿业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聘请了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以及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学,鼓励和支持校内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实行教师互访、学生互培,实现开门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进修、交流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开展科研合作,邀请外国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是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第二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办学特色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校园风景中国计量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法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具有计量、标准化、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制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学院从2000年3月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领导,调整为实行"省部共建,省管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拥有计量、标准化、质量工程、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安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举办试点班,致力于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学术研究

研究所状况

太赫兹研究所能源工程研究所流体检测与仿真研究所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研究所市场营销研究所财务会计研究所生物安全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自动化研究所电工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机械电子研究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嵌入式仪器技术研究所安全与环境研究所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软件与理论研究所嵌入式系统研究所光电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精密测试与控制研究所热工自动检测与控制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工业与商贸计量技术研究所

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室

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省开放,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瞄准国际领先技术的新一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研发的应用研究、仪器测试标准化研究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旨在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计量测试与仪器技术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挥学校质量、计量、标准和学科的研发优势,积极探索实验室运行新机制。

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

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批准建设。试验基地主要承担新型磁性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磁性材料检测体系与标准化研究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旨在成为国内磁性材料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产、学、研”实验中心,并成为国内磁性材料及器件行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平台。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学校荣誉

中国计量学院校园风景近两次浙江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得全球首届“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实行校际联合选课,举办试点班,逐渐形成了“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00余项,其中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国家奖16项,省一等奖58项,学生专利申请及获准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2007年获准授权专利50项。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在对2007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与就业流向调查的麦可思-盖洛普指标排行榜中,学校列全国非“211工程”学校中的第16位,省属高校第2位。学校还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8年共建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008年经浙江省政府、浙江省科技厅批准设的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标准网服务平台)。平台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领导,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等5家单位共建。以平台为载体,对浙江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地方标准制修订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标准化专家与标准应用人员的直接交流,打造我省特色的标准化服务平台,提高我省企业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意识,增强我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国际交流

中国计量学院校园风景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先后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活动,承担了“欧盟-亚洲联结”项目、“面向企业和市场标准化”课题等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俄罗斯标准化计量认证科学院、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法国杜埃矿业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聘请了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以及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学,鼓励和支持校内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实行教师互访、学生互培,实现开门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进修、交流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开展科研合作,邀请外国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是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第二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胡建成

党委副书记:林建忠、徐涌金、陶伟华

委员:冯时林、俞晓平、宋明顺、王小华、陈希武、范庆瑜

纪委书记:王小华

校长:林建忠

副校长:蒋家新、冯时林、俞晓平、宋明顺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组织机构

中国计量学院组织机构可分为三大部分:党政管理部门、教学单位、直属附属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校园风景党政管理部门包括: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宣传部,纪检监察办公室、审计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人文社科处,研究生部,人事处,计划财务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国际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交流中心,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后勤产业管理处(采购中心),基建处,党委保卫处(外)、人民武装部,工会,团委,离退休工作办公室,机关党总支,直属单位党总支。

教学单位包括:机电工程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社科部)、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标准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量新学院、体育军事部、工程训练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直属附属单位包括: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后勤服务公司,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磁性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专业简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校园风光培养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系统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投资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

以质量管理为特色方向,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使学生受到工商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掌握、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具有国际经济和贸易基本理论,熟悉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具有进出口贸易专业知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专业知识,技术监督、产品质量检验等专业知识以及较高外语水平,能从事国际营销、外贸管理与对外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具备营销方案策划、营销管理和商务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拥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受到系统的营销策划、品牌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掌握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管理尤其是营销策划问题基本技能,能够在工商企业或广告咨询公司从事品牌和市场策划、营销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机电工程和质量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对产品质量尤其是对机械、电器产品质量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工程专门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的学生具有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控制、电力系统工程、信息控制、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较强工程知识基础,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评价、改善和创新,提高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技管一体化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较高设计理念与工程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泛,能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现代化设计及设计管理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电子工程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检测与控制测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现代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自动化专业


校园一角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数学理论基础,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管理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综合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动测控装置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管理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安全检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受到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安全工程、卫生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安全监督与管理的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建立在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以工为主,多学科综合的专业。培养具备测量控制与仪器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计量测试与控制领域内从事仪器仪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热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进行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毕业生具有动力机械与热力设备设计、运行、调试、管理和实验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致力于材料组成、合成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等方面研究工作,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成型等学科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需要,培养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应用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计算机、数学建模等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又具有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微电子学专业
以理科支持工科,以微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集成电路器件的测试与分析作为支撑研究方向,培养具备扎实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磁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应用物理学专业知识,能在物理学及相关的新型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针对信息和工程技术、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高效的求解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现代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生物产制品(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监督检验测试技术,能够从事生物资源的评估、检测以及新产品开发、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培养具备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管理、认证的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管理、质量认证,并熟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的高级专门人才。

药学专业

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具有坚实的电子电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能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在该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检测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坚实的光学和电子学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光、机、电、算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光电高新科技和光电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研究与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

培养具有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医学等多门课程的学习经验及相关的实验技能,具备理、工、医相结合的知识创新型高级信息类科学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能从事通信及通信网、信号传输与处理的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法学专业

以培养既有扎实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专门知识、又有较强司法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的法律工作者为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和掌握计量检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律的原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忠于法律、维护正义的品德。
知识产权专业

培养既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严谨法学思维,又有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和较强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能力的知识产权法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强化知识产权双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和公关商务的知识,受到经营管理及传播沟通基本素质和能力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有一定理论修养、业务技能和创造意识的从事广告创意策划、广告设计及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具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分析中外文学的能力,受到良好的媒体写作、文秘写作和文化宣传等方面系统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英语专业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经济和贸易理论与实务,具备用英文进行商务谈判、处理金融业务的本领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数据的能力,具有英语口头及笔头表达流畅和一定的同声传译基础和商务活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国际间的商务交流。学生在第三学年按商务英语和翻译方向(口译)分流。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文化传统

校训

精思国计,细量民生校风
严格严谨,求实求新教风
尚德乐业,博学善教学风
励志笃学,求真诚行校庆歌曲
西子湖,钱塘江,
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启明晨读,梦溪暮谈;
格致天问,望舒畅想。
殷殷耕耘意,拳拳学子心;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这是我们青春的校园,
她的母亲是中国。
这是我们青春的校园,
她的名字叫计量。
日月湖,嘉量堂,
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立人立业,志在环宇;
明德至诚,行健自强。
精思国家计,细量民生事;
今日雏鹰,明朝翱翔。
这是我们永远的校园,
她的母亲是中国。
这是我们永远的校园,
她的名字叫计量。

量院精神

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热点资讯

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力学竞赛在计量学院举行

2013年11月1日到3日,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力学竞赛在中国计量学院举行,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宁波大学等来自34所省内高校的92支参赛队,276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3日上午在中国计量学院的运动场举行了飞行试验。

本届竞赛的内容为火箭助推滑翔机设计制作与飞行。11月2日参赛队伍利用指定的材料,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滑翔机的形状。制作滑翔机的材料是一种很轻木质材料,拿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出重量。

中国计量大学_中国计量学院 -学校改名

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发文: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审批设置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决定,其中:中国计量学院拟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60103/13777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学校概况,中国计量学院-历史沿革》为网友正能量的女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