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 枕戈待旦 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 (词语解释)

【注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释】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注音】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中文名 厉兵秣马 外文名 To get ready for battle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近义词 严阵以待 砺戈秣马 反义词 高枕无忧 雨过张伞 注 音 lì bīng mò mǎ

基本释义

【词目】厉兵秣马[1]

【注音】lì bīng mò mǎ[1]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1]

【解释】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近义词】秣马厉兵 训兵秣马 砺戈秣马

【反义词】高枕无忧 雨过张伞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成语用法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示例】①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征会讨贰,伯主之职。臣请厉兵秣马,以待君命。”

②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使用注意

厉兵秣马同秣马厉兵。成语意思相同

厉兵秣马 枕戈待旦 厉兵秣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3940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九月第一周东方观点整理:东方时事评论|2015-09-14

原文地址:九月第一周东方观点整理:东方时事评论|2015-09-14作者: 九月第一周东方观点整理 (2015-09-14)本周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厉兵秣马。没有重大消息恰恰预示着下一步将会有更加猛烈的震荡。也意味着国际局势将越

五大销售技巧和话术 绝对成交的销售话术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推销员,掌握一些推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有效实用的推销技巧有哪些?下文就介绍了推销高手们总结的五大推销技巧,可供参考!五大销售技巧和话术——步骤/方法五大销售技巧和话术 1、推销技巧一:厉兵秣马兵法说,不打无

“秣马厉兵”与“秣马蓐食”同义吗? 枕戈待旦 厉兵秣马

两语字面义不同,但这样做的目的一致。“秣马厉兵”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阵、固列、蓐(rù)食、申祷,明日复战。”“秣马厉兵”即由文中节出,指喂养(秣)马,磨砺(利、厉)兵器(兵),形容积极做战斗准备。引文是贲黄通

厉兵秣马决胜未来 渠道决胜未来

      渠道为王,露华浓退出中国也有这个原因。然而,需要本土品牌注意的是,大多数本土品牌原本在化妆品专营店的这个渠道拥有绝对优势的地位正在一步步被外资品牌所蚕食。  日化专家吴志刚认为,中国日化行业是渠道决定品牌的成败。

声明:《厉兵秣马 枕戈待旦 厉兵秣马》为网友初夏知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