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 美国货币史 美国货币史-基本信息,美国货币史-内容简介

美国货币史(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该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货币史_美国货币史 -基本信息

编著者:[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翻译:巴曙松
《美国货币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81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301147498
装帧:平装
开本:16
外文书名:AMONE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1867-1960
定价:70.00

美国货币史_美国货币史 -内容简介

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美国货币史》改变了有关大萧条的争论。这部为所有宏观经济学家所熟知的著作,详细考察了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是当局的主观货币政策所致,还是银行体系变化等非个人力量所致――与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变化的关系。

美国货币史_美国货币史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JacobsonSchwartz,1915―),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译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地方金融贡献奖”(2008年8月),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美国货币史_美国货币史 -媒体推荐

《美国货币史》改变了有关大萧条的争论。这部为所有宏观经济学家所熟知的著作,详细考察了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是当局的主观货币政策所致,还是银行体系变化等非个人力量所致――与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变化的关系。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探究近一个世纪以来货币力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伯南克(BenBernanke),美联储主席
本书将难以计数的事件巧妙完美地融合在货币制度、法规、政策、人物和政治的历史演进中,叙述引人入胜,并以清晰的写作手法跃然纸上……本书将成为货币研究领域少有的名留青史的著作之一。
――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货币史》是一个著名的、长期的历史性和经济性学识的成功。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把90多年的繁杂的、多变的经济史组织成一幅条理清晰的画面,在这里,主要的事件因为其原因已被确认而变得很容易理解。这幅画面与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是一次本不应当发生的事件,它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E.Lucas),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部著作必将为经济学家们所推崇。本书注定从一开始就成为经典,而不是逐步被认可的经典。这部鸿篇巨制耗费了巨大的工作量,作者们倾尽全力地描写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货币史,并且没有被他们所考察的烦琐的细节所迷惑。全书充满了原创性和学术性,并有其他很多使之成为“经典”的因素。所有这些都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兰?梅尔策(AllanH.Meltzer),著名经济学家
对于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从货币理论上分析得最为透彻的经典著作应首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美国货币史》。因此,在这次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海啸”发生之时,读者可以从这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指导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应对之策理论的蛛丝马迹,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林毅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美国货币史_美国货币史 -编辑推荐

“《大衰退》的全版译本,弗里德曼经典巨著,中译本首次授权出版”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看点:
1.经济学大师的经典巨著。弗里德曼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他的成名之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分析得最为透彻的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深化、波及全球的大背景下,《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3.尽管《美国货币史(1867――1960)》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类比,确保“门外汉”也能读懂,这也是《美国货币史(1867――1960)》有潜力成为一本学术畅销书的原因。
4.译者巴曙松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号召力,经常为国内多家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进行培训,已在各种场合帮我们宣传此书,从而为我社的营销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读者对象:
1.金融机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2.各级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
3.广大高校教师、研究生;
4.对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美国货币史_美国货币史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2章绿钞时期
2.1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2.2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2.3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2.4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2.5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2.6总结
第3章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3.1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2银元政治
3.3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4章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4.1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4.2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
4.3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4.4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4.5后危机时代(1908-1914)
4.6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4.7回顾比较
第5章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5.1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5.2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5.31920-1921年的衰退
第6章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
6.1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
6.2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
6.3货币政策的发展
6.4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
6.5总结
第7章大萧条时期(1929-1933)
7.1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
7.2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
7.3银行倒闭
7.4大萧条的国际特征
7.5货币政策的发展
7.6其他可选政策
7.7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
第8章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8.1银行结构的变化
8.2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
第9章周期性变动(1933-1941)
9.1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
9.2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9.3基础货币的变动
9.4联邦储备政策
9.5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9.6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
第10章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10.1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
10.2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
10.3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
10.4收支余额
第11章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
11.1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11.2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11.3货币政策的发展
11.4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12章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2.1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12.2货币替代物的发展
12.3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
12.4稳定性预期
第13章总论
13.1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货币关系的稳定性
13.3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
13.4表象的欺骗性
附录A基本表格
附录B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理事评论
主题词索引
后记
……

美国货币史_美国货币史 -序言

美国货币史 美国货币史 美国货币史-基本信息,美国货币史-内容简介
本书的由来,起源于十多年前我们中的一员与已故的沃尔特?斯图尔特的一次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如何对商业周期中的货币因素进行统计研究(这是当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所作的关于经济周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斯图尔特强调最好将美国内战之后的货币发展情况加以“分析性描述”(analyticalnarrative),以作为统计研究的背景,同时也指出有关“描述”的资料在当时并不容易获得,但是这种“分析性描述”会在数据之外为分析增加更为需要的视角。
他的建议使我们在原计划的专题报告中,增加了一章来描述货币存量的历史背景。这一章是在我们已经完成其余章节的第一稿之后才开始着手撰写的,但是它的确显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由开始的一章变为两章,然后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现在已独立成书。虽然本书与统计分析各自单独成书,但是本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本书所使用的一些统计数据在即将出版的姊妹篇《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中有全面的解释(后者成稿在前,但是付印在后)。当我们修订《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一书时,斯图尔特具有先见性的建议一次义一次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嘱所增加的对货币史的描述对我们所做的统计分析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对货币因素的周期性的兴趣,起源于它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与当前研究直接相关的最早研究成果是1947年出版的关于货币和库存现金的技术论文第4号(1947)。该书所作的估算,虽然目前已经被取代,但是它是货币序列研究的第一步,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以及Phillipcagan即将出版的《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1875―1955》一书中有关统汁的主体部分。一些早期的成果发表在两篇关于货币需求的不定期出版物上,以及一篇关于插值计算方法呵能存在的问题的技术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39750.html

更多阅读

美国SteveMadden史蒂夫马登女鞋 史蒂夫马登女鞋

  Steve Madden史蒂夫马登女鞋品牌总部设在美国纽约长岛,这个以创始人SteveMadden史蒂夫马登的名字作为品牌名的公司创建于1990年7月9日,专门设计并销售各种女用、男用及儿童流行鞋类。公司通过零售店、电子商务网站、百货公司及名

《美国货币史》读书笔记(1):货币在大萧条中的作用再思考

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时期,货币存量下降33%(年均10%),GNP下降53%(年均19%),价格水平下降超过1/3。大萧条后,人们对货币作用的共识是:“货币作为被动因素,反映的是其他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在维持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弗里德曼等在

美国AO史密斯热水器 美国有ao史密斯热水器

AO史密斯热水器品牌于1874年在美国成立,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AO史密斯热水器公司在全球7个国家拥有30间工厂,是北美 市场的热水器品牌的领军者。  AO史密斯热水器由创始人C.J.史密斯创立于1874年,

声明:《美国货币史 美国货币史 美国货币史-基本信息,美国货币史-内容简介》为网友叫我小仙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