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计划人才引进证书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条件,千人计划-申报程序

2008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简称“千人计划”。

千人_千人计划 -引进人才条件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其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根据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不同特点,及不同事业平台的具体需要,拟引进人才还应具备相应的其它条件。比如,创业人才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3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有经营管理能力;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50%以上,等等。

除“千人计划”之外,国家鼓励并支持各个层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尚不符合“千人计划”条件、但希望回国(来华)工作的,可以申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其他部门和各省、区、市的人才引进项目。

千人_千人计划 -申报程序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依托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四个事业平台引进人才。海外人才需与各个事业平台的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签订工作合同或达成引进意向后,即可进行申报。

申报基本程序:一是用人单位向有关部门申报。海外人才需提供个人的相关证明材料,主要是科研业绩或创业成就,回国(来华)后的工作设想,包括创新创业的内容、目标、方案以及现有基础、团队等情况,也可提出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二是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综合遴选。三是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对拟引进人选进行审批。

符合基本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还可以自荐的方式进行申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专局、全国青联、中国科协、欧美同学会等部门和单位的网站,设有专门的对外联系窗口,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接受海外人才自荐。

千人_千人计划 -评审

评审工作由四个事业平台的牵头单位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创新项目的评审工作由科技部负责,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分别由教育部和科技部负责,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分别由国资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创业人才的评审由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评审工作分两步进行:首先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匿名的通讯评审,然后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评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准备选择一批知名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等,建立“千人计划”评审专家库。为确保评审的公正性,不设专职评审委员,每次评审根据申报人的具体情况,在库中随机抽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

千人_千人计划 -支持政策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可以获得工作条件

为支持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作出规定,要求并支持用人单位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如,引进人才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一定的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可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可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科学研究或生产经营活动;可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订、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引进人才,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有权对经费使用、人员聘任等作出决定;可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组织,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评选;可作为各类政府奖励候选人。

“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可享受特殊的生活待遇

为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对于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国家有关部门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特定的生活待遇。如,外籍引进人才及其随迁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2-5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选择在国内任一城市落户;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中国境内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可不受居住年限等条件限制,购买自用商品住房一套;五年内境内工资收入中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引进人才的配偶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工作或发放生活补贴,子女就学可按本人意愿,由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用人单位参照引进人才回国(来华)前的收入水平,一并考虑应为其支付的各种生活补贴,协商确定合理薪酬。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可实施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对引进的高层次创业人才,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资助,有关地方提供配套支持;给予多次出入境签证;国家和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给予优先支持;可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任务,其产品符合要求的,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创业人才在做出突出贡献后,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并在永久居留、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

为给引进的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所属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代为办理永久居留证、户籍、就医、子女入学等各项生活待遇的手续。

千人_千人计划 -面临问题


千人计划

引进人才,学术优先

在采访中,多位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各研究所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本次出台的“千人计划”门槛确实比较高,“国外大学的教授大多有很好的科研环境和工作待遇,他们会愿意回来吗?”

“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出去‘挖人’的时候都把校长、书记等派出去,他们未必了解所有的学科领域,经常找不到真正需要的人才。这次能找到真正有专业水平的人才吗?”

针对这些问题,“千人计划”评审专家黄伯云委员说,本次引进的海外人才是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希望他们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

“他们一定是已经在国外有所成就、成为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的人才,必须是副教授、教授或终身教授级别,是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里的精英。这些人才回国后,要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国家基础平台建设里起到带头作用;搞企业的,要拥有高新技术、能进行自主创业。”

黄伯云委员说,本次“千人计划”按照不同领域进行分类,每个领域都有国家一流科学家参与人才引进的评审,让真正的科学家来“评判”科学家。具体考量办法为,凡是申报“千人计划”的海外人才,需要递交申请材料,包括职称、基本科研学术水平,在具有国际力影响力的杂志发表文章的情况、能否在中国履行职务及履行职务时间的长短等。

据透露,凡是入选“千人计划”的海外人才,国家将拿出100万元作为生活补贴,各招收单位将按照级别提供150到200平方米的住房,以及接近国外水平的薪金。被引进者还可能被授予“国家教授”或“国家青年教授”称号。

引得进,还要留得住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邢新会委员,是中科院“百人计划”教授,2000年从日本回国。

在这位海归博士看来,营造宽松科研氛围、健全回国创业机制,可以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

“海外华人回国创业,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国家应该从管理体制上,理顺和规范各类优秀归国人员的政策,积极提供与国内优秀人才同等发展的舞台。例如,设立一条龙服务机构,或者授权部分中介机构从事此项服务,减少对当事人时间和精力的耗费。”

归国人员所在单位要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邢新会说,目前,国内很多评价体制并不一定适合归国人才。比如,每年都要检查科研人员做了什么研究。“这个检查是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才,这个检查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到任何一个地方,要做一个新东西,没有3年是无法搞起来的。归国人员需要宽松的、鼓励性的评价体制。前3年,单位要允许归国人员没有科研成果,或是没有申请下科研经费。但在现实中,往往有这种情况,这个单位让你回来,就希望你申请经费,这种压力对海外人才来说是非常大的。”

最后,邢新会委员建议,设立海外归国人员科研基金,资助强度为每个项目200万元人民币,资助时间为两年。“这笔资金提供回国人员建立科研平台,安心做实验室建设,进行科研部署,不必为科研经费而分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委员认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见效快,是个好事情。但是,不能光靠引进海外人才,更需要培养国内的学者。否则,就会造成“娶来媳妇,气走女儿”的状况。

朱清时特别强调,现在的中国大学“官本位”的思想越来越强,一些高等院校片面地把引进人才作为领导的政绩,这严重影响海外人才引进。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国内的学术环境也要搞好,否则“引得进、留不住”。

千人_千人计划 -具体操作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能否实现它的初衷,即“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据分析,引进2000名国家“所期待的”高层次人才的“可操作性”比较差。

当然,真正操作的时候,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定义可以搞得有弹性一点。这样,引进2000名人才的目标也不是不可以达到的。当年搞百人和长江计划的时候,开始定的标准也都蛮高的,都是冲着海外最杰出的华人精英去的,但实施下来,引进的“人才”还是有良莠不齐的问题,还有的人才压根儿就是大头还在国外,属于“假引进”。就算这样,百人、长江的实施,正面效果还是巨大的。

尽管对“千人计划”的可操作性有怀疑,仍然应该给国家下决心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次郑重其事地鼓掌。之所以给这个计划鼓掌,是因为这个计划在国家层次明确地表明了引进人才的重要意义,这个计划的实施的协调工作也是在国家层面的。以往的人才计划,都具有明显的部门色彩,比如“百人”是科学院的,“长江”是教育部的,“杰青”是基金委的。即将实施的“千人计划”,则是国家层面的。

应该给这个计划鼓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计划既是国家层面的,又是要分层式实施的。这样一来,不仅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直属的各机关要实施,而且各省、市等地方行政机构也要实施。应该说,我们也许要面对这样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局面了,即全国一盘棋,上下纵横,各部委、各级政府均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所以,尽管实现预期目标很难,但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件事,还是要做的,而且要加紧做,要下大力气去做。就算引进2000名高层次人才有困难,能够引进1000名,也是好的,也是值得做的。管理学上讲,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就算不能实现,也会有利于激励大家更加奋发的。韩国在1990年代曾经大言不惭地宣布到2000年它要进入G7集团,并把它作为国家目标来实施。结果自然是没有实现。但这个目标曾经在韩国人奋力走出金融风暴的影响并实现经济再次腾飞的过程中起到了激励作用。

很多人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中国现在不缺人才,缺的是产生人才的体制。其潜台词是,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引进人才,而是优化科研环境和科研体制。联想到国内现行科技体制的种种问题,这么说听起来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过,我们应该靠什么来优化科研环境和科研体制?你可能回答说:靠好的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呀。那么,再接着问:靠谁来设计好的公共政策和制度?靠谁来实施好的政策和制度呢?答案是:靠人,靠人才。

不必把引进人才与改善国内科研环境对立起来。事实上,引进海外人才能够在改善国内科技体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媒体对有关“千人计划”的《决定》的报道来看,国家在这个计划似乎没有强调引进人才对改善国内科技体制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很大的疏忽。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海外人才就是一股“活水”。并不是说海外人才比国内人才更聪明,而是说,由于在海外发达国家长期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同国内人才相比,海外人才的观念更新、思路更开阔、眼界更高、国际观更强、更懂得科研运行的规范、更能跟世界潮流接轨。观念、眼界、思路、国际观,都是在目前形势下,设计和实施好的公共政策和科研体制所不可或缺的。

海外人才的观念、眼界、思路、国际观,再加上国内人才的踏实肯干、勤奋聪明,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呢!对于施一公、饶毅这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我们应该不仅期待他们在科研上继续产出高质量的成果,也期待他们在改善国内科研环境科技体制方面有所作为。引进人才与改善科研环境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引进人才有利于改善科研环境,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引进更多的人才。

创造历史的是人民群众,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精英的作用仍然是显著的。好的制度可以保证整个集体不出格、不犯大错误,而精英则会带来惊喜、带来转变、带来革命。在科技界,精英的作用更是不能低估的。没有1950年代那些大牛的海龟,中国的两弹一星就会延缓很多年,仅仅依靠决心和口号是不够的。培养精英的土壤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发达国家的土壤在培养科技精英方面是占尽天时地利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人计划”至少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一个尊重人才、渴求人才的氛围。我衷心地希望,国内的科研机构、高校、重点企业,一旦确定海外精英人才,就创造条件,大打方便,张开双臂,热情地迎接他们吧。09年中关村获得中央千人计划人员名单

千人_千人计划 -组织领导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负责千人计划计划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侨办、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外专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组成。在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千人计划的具体实施。

千人_千人计划 -09年中关村园区入选千人计划者

1、马宁宁,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刘世平,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3、吴洪流,北京凯悦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4、张辉,北京创意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5、杜进平,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6、杨大川,北京奥特斯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7、陈杰,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8、罗永章,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教授;主任;总经理

9、金晓冬,北京昆天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10、徐国洪,北京易路联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1、袁国文,德威华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2、梅海,盎亿泰地质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13、谢良志,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14、韩永飞,北京密安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15、楼柏良,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16、潘海东,互动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千人_千人计划 -大事记

千人计划人才引进证书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条件,千人计划-申报程序

作为中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得到了海外留学人员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在关键技术、高新产业、新兴学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千人计划”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引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的意见》2008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中组部等印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2008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关于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应工作条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中组部负责人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2009年1月7日,中组部负责人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

1)中央出台该意见的考虑和意义:

2)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3)该意见提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基本内容:

4)该意见在如何用好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

5)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来后遇到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问题的具体举措:

6)海外留学人才参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途径。

教育部动员部署高校加快实施“千人计划”2009年6月15日,教育部召开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实施“千人计划”视频会议,对高等学校加快实施“千人计划”进行动员部署。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第一次聚会2010年3月16-18日,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专题培训班在中央党校举办,李源潮同志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时指出,祖国需要你们、祖国欢迎你们、祖国寄希望于你们!鼓励、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踊跃回国创新创业。

“千人计划”网站开通仪式举行2010年6月29日,2010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开幕式暨“千人计划”网站开通仪式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隆重举行。千人计划网(http://www.1000plan.org/)是应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要求,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的指导下建立,是最权威的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网站。千人计划网为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各类信息,便于他们了解国内人才引进的状况,同时也为全国各地、各部门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搭建了一个统一的展示、查询、宣传和交流平台。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北戴河休假2010年7月28日,此举是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39944.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最全面的杭州落户政策 杭州人才引进落户政策

发表于 2014-04-11 14:09:21 |只看该作者 楼主(1)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历届毕业生)申报条件:1、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者(45周岁以下);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中级45周岁以下,副高50周岁以下,正高55周岁以下;高级职称必须由省

人才引进落户青岛,青岛市人才引进政策 青岛市人才引进计划

人才引进落户青岛,青岛市人才引进政策毕业了,我们忙着找工作,我们忙着和好友告别,我们忙着攀比着谁的工作找的更好,我们攀比着谁嫁的更好,唯独没有注意到的是我们的档案,我们无处安放的档案和户口,他们究竟在哪里?从来没有人注意过,等到我们毕

声明:《千人计划人才引进证书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条件,千人计划-申报程序》为网友久无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