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历史 朝鲜族 朝鲜族-概述,朝鲜族-历史

朝鲜族(???)又称韩民族(???),又称朝鲜民族、韩民族韩族和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韩裔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除朝鲜半岛外,有过百万的朝鲜族人口为中国和美国居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数为1923842。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_朝鲜族 -概述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朝鲜族是个跨界民族,除我国外,朝鲜、韩国、日本等地还有6000多万人分布。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喜穿素白服装,所以被称为“白衣民族”。

朝鲜族历史 朝鲜族 朝鲜族-概述,朝鲜族-历史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朝鲜语系属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多数意见倾向于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从事林业、副业,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是中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朝鲜族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热爱歌舞与体育活动。人均受教育程度居中国各民族首位。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_朝鲜族 -历史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的朝鲜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


Korean.
朝鲜族

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

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有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_朝鲜族 -语言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在类型上和阿尔泰语系相近。朝鲜文创于15世纪,是一种字母音节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标记。朝鲜语共有40个字母,其中有元音21个,辅音19个。在朝鲜语,元音是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结合才能构成文字。朝鲜语的辅音不仅可以在音节开头与元音相拼,还可以在元音作为韵尾发音。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_朝鲜族 -民族特色

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民族特色菜有,辣白菜、冷面。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居住


朝鲜族――风俗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进入现代社会后,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朝鲜族

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 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朝鲜族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入夫家第二天,新娘要为全家做早饭,以显露自己的厨艺。早餐后则要行“舅姑礼”。“舅姑礼”上新娘把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赠给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及其他近亲属。最后将礼物送给新郎,然后两人互相对拜。结婚一个月或三个月或一年之后,新娘则可回门。这时,婆家则需要张罗酿酒、烙饼、打糕,然后雇车送去女方家。

朝鲜族有一种特殊的婚礼,称为“归婚礼”。如果一对夫妻结婚六十周年依然健在,且子女中无人夭折,同时拥有了孙子、孙女,则可以进行归婚礼。婚礼上,两人必须穿上结婚时穿过的礼服,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年轻人。这天,子女、亲戚按辈份远近,年龄大小依次向老两口敬酒并跪拜以示祝福。随后,幸福的两位老人坐婚车,绕村一周,以引来左邻右舍,男女老幼前来祝福,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_朝鲜族 -民族节日


朝鲜族

朝鲜族传统习惯中,较为重要,延续的主要有3月3日春游活动和9月9日登高活动。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带着丰盛的食物到山川、公园或风景区野餐,并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除夕节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

“9.3”民俗节,1952年9月3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日。

六一节:“六一”节是国际儿童节,但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

“8.15”老人节:老人节是在龙井市东盛涌乡一个老人协会的倡议下诞生的。1984年,老年人想给自己定个节日,经大家商讨,因8月15日,是一年的成熟期,又是抗日胜利纪念日,于是便把这一天定为他们的节日。这样1984年8月15日,老人节就在东盛涌乡诞生了。1986年,延边州委向全州推广,遂成为全州老年人的节日。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_朝鲜族 -民族医学

朝鲜族在固有文化基础上,吸收中医药的理论,结合本民族防治疾病的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体系。简称朝医学或朝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医寿世保元》:朝鲜族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朝鲜医家李济马著于1894年。书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四象医学”学说,并用之于临床,为朝鲜族传统医学奠定了基础。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_朝鲜族 -民族文化

民族舞蹈


朝鲜族――文化娱乐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主要有:农乐舞,巫舞,长鼓舞,扇舞,扁鼓舞,剑舞。

民族歌曲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 结构完整匀称。以《道拉基》、《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民族乐器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80103/143244.html

更多阅读

我知道的中国朝鲜族明星(原) 中国朝鲜族人口

姓名:崔健   性别:男  民族:朝鲜族  血型:A型   身高:172CM  星座:狮子座  荣誉:中国摇滚乐之父“阿里郎”演唱组合简介  中文名:金泽男 生日:9月10日  身 高:176cm 体 重:62kg  中文名:金润吉 生日:12月4日  

正宗延吉朝鲜族狗肉调料狗酱 的制作方法 朝鲜族吃狗肉

狗酱是朝鲜族狗肉的主要调料,在食用狗肉时,作为佐料调制。下面以15公斤(整只白条狗一条),20人食用量。狗肉的加工方法:1、将白条狗去毛(带皮)、洗净、解块(每块重约5斤左右)、用清水浸泡2小时。2、锅内放清水,将解好狗肉块,放入锅内,大火将水烧开

朝鲜族大酱 朝鲜族大酱的做法

朝鲜族大酱的做法是,将黄豆精选,洗净,放进锅里加水煮熟,待汤焅净,切不可焦糊,豆粒用手一捻极酥烂,熄火焖至次日上午,焖成呈红色。然后用搅肉机绞成均匀豆泥。酱坯大小一般以1.5公斤干豆原料为宜,约为30厘米长的横截面积20平方厘米的柱体,易于

朝鲜族传统舞蹈《铃铛舞》 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

声明:《朝鲜族历史 朝鲜族 朝鲜族-概述,朝鲜族-历史》为网友浪荡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