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简介,李俊

李俊贤(1928年3月10日)男,生于四川省眉山县。毕业于四川省乐山市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科。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华东化工学院和北京化工学院的兼职教授。李俊贤是我国化学推进剂原材料产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长期从事有机化工品的合成研究。参与主持了固体推进剂用端羟基聚丁二烯的中试研究,满足30多种火箭、导弹型号的需要。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液体单元推进剂-鱼推-3研究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李俊贤_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简介


李俊贤

李俊贤,男,1928年3月10日生于四川省眉山县。1950年8月毕业于四川省乐山市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科,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化学推进剂原材料产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华东化工学院和北京化工学院的兼职教授,曾获得科技奖励10,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沈阳市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天津市化工部俄文训练班、北京化工研究院、苏联化委有机研究所、黎明化工厂、黎明化工研究院历任技术员、学员、实习生、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

还先后兼任国家科委新型化工材料专业组成员、国防科工委火箭固体推进剂专业组副组长,华东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科委发明奖评选特邀评审员,化工部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成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会及33、34届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秘书长、高级顾问;还为中共河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参事。

长期从事有机化工品的合成研究。参与主持了固体推进剂用端羟基聚丁二烯的中试研究,满足30多种火箭、导弹型号的需要。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液体单元推进剂-鱼推-3研究”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87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简介,李俊

李俊贤_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经历


李俊贤(工作中)

1928年3月,李俊贤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有病不能到田里干活,全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的肩上。母亲多年辛勤劳作,但全家人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一度供不起李俊贤上学。最终在李氏族人的资助下,李俊贤才得以继续读书。

1950年8月,李俊贤从四川乐山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学工程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欲到成都求职。为了节省路费,李俊贤徒步从乐山走到了成都,走了四天三夜。但是,战争刚刚平息的成都满目疮痍,不要说进工厂,就连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位都有十几个人在争。由于无法挣钱为家里还债,每当收到家中消息时,李俊贤都万分沮丧。而此时,恰巧东北化工部入川招人,在许多亲戚的反对下,李俊贤冒着“将耳朵冻掉”的危险去了东北。

1951年,他在沈阳市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参加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后被调到国家化工部俄文训练班、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1959年,他受组织派遣,到苏联中央化学委员会有机化学研究所做研究实习工作,一年后回国。

1960年初,30岁出头的李俊贤被调到北京化工研究院第五研究所,先后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职务,负责从事火箭推进剂的研发工作。

1966年,李俊贤从北京化工研究院赶赴大西北的青海省。对于各种设备的安装,李俊贤总是亲自到现场,反复检查,认真把关。为了获得试验的第一手资料,他和同事们往往要在没有围墙、零下20多摄氏度的车间里连续观察十几个小时,然后修正工艺方案。

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诞生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0年4月24日,使用我国自主生产的偏二甲基肼发射的第一颗――“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李俊贤和课题组对推进剂研究方向的正确选择,保证了我国卫星的顺利上天。该项研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李俊贤也因此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在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3年9月,上级向李俊贤所在的黎明化工研究所下达了研制性能指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鱼雷推进剂任务,这种推进剂代号为796燃料。
1975年7月,黎明化工研究所用硝酸酯配成的796燃料完成研制。虽然实验室研究取得成功,但工业化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部门提出,可先进行过渡型号的鱼雷推进剂研制。顶着巨大压力,黎明化工研究所成立了以李俊贤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796燃料会战领导小组,并抽调10余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充实专题组。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1976年4月开始车间建设,1977年6月30日终于生产出合格产品。经过4个月连续运转考核,证明796燃料各项工艺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796燃料项目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0年6月,经过部级技术鉴定会确认,796燃料的中间试验装置工艺是先进的,产品质量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李俊贤_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成就


聚氨酯产品

李俊贤长期从事有机化工品的合成研究。研制成功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满足了多种导弹的需要,生产装置及产品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研制成功一甲肼,满足了高效农药及长寿命卫星姿态控制需要;以硝酸酯为主要组份研制了鱼推-3燃料,产品质量达美国热动力鱼雷用燃料的先进水平,现已用作中国热动力鱼雷的推进剂;参与主持了固体推进剂用端羟基聚丁二烯的中试研究,满足30多种火箭、导弹型号的需要。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液体单元推进剂-鱼推-3研究”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李俊贤是中国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在任黎明院院长期间,开发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民用项目。他领导和主持的聚氨酯的研究开发,通过“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已取得二十多项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关键原料、配方、加工工艺、模具设计、制品生产的成套技术,现已在院内建成了多个车间和生产线,产品已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汽车制造公司配套,产品还广泛应用于家电、家具、建材、油田、矿山、航空和铁路等领域。产品已成功地应用于20多种型号的战略、战术武器火箭发动机,航天、兵器助推器。

1986-199210,研究和开发的聚氨酯RIM部分材料已应用于汽,主持

1961-1986,肼衍生物的工艺研究和开发,已用于工业生产,主持

李俊贤_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誉奖项

1987年全国科技大会授予他“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奖状;

1987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先进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

1988年国务院授予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0年国务院批准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国家科委授予他“七五攻关先进工作者”。

1978,偏二甲肼的研究和开发,二次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89,氯胺法制高浓度偏二甲肼合成液,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明奖,三等
1994、12,液体单元推进剂鱼推-3的研究,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

李俊贤_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创新


聚氨酯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李俊贤就在黎明化工研究院推动组建了专门实验室,提出以反应注射成型为重点,同时研究原料和助剂,共取得了20多项成果,许多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中国RIM-PU 工业从关键原料、助剂、配方、加工工艺直至制品生产的成套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在研究院内建成了年产3万套的轿车零部件生产线、年产1万吨聚氨酯组合聚醚生产线、年产3000吨改性异氰酸酯生产线、年产1000万件的轿车缓冲止位块生产线、年产3000吨聚氨酯预聚体生产线和年产2万件的聚氨酯弹性体制品生产线等。并组建了“国家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聚氨酯分中心”。

李俊贤_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感言

李俊贤认为,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实验数据等等来不得半点虚假;也要关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现科研与产业的最佳对接。“国防安全和国家发展靠自主创新,中原崛起也要靠科技自主创新,”李俊贤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理解自己肩上沉重的担子,努力工作,创新不已,造福人类”!

李俊贤_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其他信息

个人言论
李俊贤认为,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实验数据等等来不得半点虚假;也要关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现科研与产业的最佳对接。“国防安全和国家发展靠自主创新,中原崛起也要靠科技自主创新,”李俊贤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理解自己肩上沉重的担子,努力工作,创新不已,造福人类”!
性格特点
成功的背后,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学风。他对数据要求十分严格,科学实验是什么样,反映出的结果就应该是什么样,决不能掺杂水分。“成功往往从发现问题而来,只有扭住问题不放,才能找出办法。”他对设计、技术、计算和实验报告、设计图纸等,件件都要仔细推敲,善于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而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找出深层次原因,并立即修正工艺方案。
强烈的爱国心和事业心,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心态,为他的勤奋学习提供着不竭的强大动力
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李俊贤院士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李俊贤总是善于抓住一切细碎的时间来学习,兜里总是揣着一个记满各种新名词、专业术语和新构思的小本子。即使在开会、出差的间隙也在随时翻看、思考。上世纪80年代,电脑走进办公室,他硬是通过“一指禅”苦练出过硬的电脑打字技术。如今,他每天都熟练地上互联网,查阅资料,阅读外文文献,跟踪最新科研动态。电脑里,全部装满各种资料,多到硬盘都不够用了。
1966年6月,为了尽早建成我国第一套氯胺法制偏二甲基肼装置,李俊贤和大家一样,坚决服从组织调动,来到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高原深处。在海拔2400多米的化肥厂旧址上筹建化工厂,作为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带领大家以“誓将卫星送上天”的豪迈气概,克服一切困难:吃的是盐水煮蚕豆和煮青稞粉,用青稞粉蒸出的馒头总是熟不透;住的是干打垒,睡的是大通铺,遇到下雨时泥水经常渗透被褥无法入睡。他经常强忍胃痛工作到深夜。经过不懈努力,偏二甲基肼生产装置终于在1968年2月正式生产。此后,用该项技术相继在不同地区建设了多套偏二甲基肼生产装置并投产,保证了我国国防和航天的急需。
科技报国
聚氨酯研究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紧急而秘密的任务,为“两弹一星”研制特殊的化学推进剂。
火箭升空必须依靠强大的推力才能实现,特殊燃料偏二甲基肼的研制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前苏联撤走专家,一缺资料、二缺经验、三缺钱的不利条件下,李俊贤和研究室的同志争分夺秒地干起来。
在总结前两年经验基础上,又经过充分论证,决定集中力量研究氯胺法制备偏二甲基肼。
氯胺法制偏二甲基肼又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李俊贤带领课题组对两种方法都进行了试验,数据表明气相法合成液中偏二甲基肼含量较高,上级在给李俊贤课题组下达任务时,明确要求课题组只集中力量开发气相氯胺法。然而,李俊贤在进行气相法试验中,发现了一些在当时条件下难以解决的困难,不得不对气相法和液相法进行反复对比试验,得出了液相法能在短期内完成提供大规模生产所需技术数据的观点。他自己十分清楚,如果不按领导部门要求的气相法进行试验,是要承担责任风险、甚至会受到批评的!消息还是被上级知道了。不过,领导部门不但没追究他们“违纪”的责任,反而认同并支持了他们的做法,1964年,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基肼成果被评为中国工业交通战线十大成果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海军服役的热动力鱼雷推进剂的技术指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73年9月,上级向黎明化工研究所下达了研制鱼雷推进剂的任务,简称796燃料。他主动承诺,按预定时间提供所需批量大于吨级的796燃料,及时满足鱼雷研制需要。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国家因此避免了过渡性型号的鱼雷研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把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表提前了3年。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4年获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为他的创新力和判断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早在1979年,时任黎明化工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的李俊贤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汽车国产化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将发展目标牢牢锁定在研发国内大量急需且尚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胶粘剂和聚氨酯两个项目上。
在李俊贤积极推动下,黎明院于1983年组建了胶粘剂和聚氨酯两个专业研究室,为开拓我国民用聚氨酯材料打下了基础。
1992年,李俊贤应邀到国外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他发现一个高科技含量的PU材料,初步判断将来会在中国有很大市场。回来后,他亲自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终于研发成功这种材料,成功地为大众汽车配套,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已形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技术企业。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危害人类。李俊贤积极建议并开展了消减氟利昂PU硬泡研究工作,很快研发成功替代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快速推广,生产出第一台绿色冰箱,得到联合国的高度评价和奖励。
科技团队培养
集中力量培养科技团队,这既是培养学术梯队的需要,也是整合科研力量的客观要求。“现在的一些项目研究,”李俊贤不无忧虑地说,“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不能把一些问题搞深搞透,这需要有关部门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和增加投入。”李俊贤是“省杰出人才基金”评审组的副主任,他感到这项工作对推动科研人才团队的发展很有意义。刚刚过去的8月份,评审专家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密切配合,促成20多个课题组获得杰出基金资助,涉及金额数千万元,涉及化工、农业等多个与省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领域。
科技工作者要心怀国家,李俊贤不无自豪地说:“我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参与主持并研制出了偏二甲肼、一甲肼,研制了鱼推-3燃料,主持了固体推进剂用端羟基聚丁二烯的中试研究。”这些火箭推进剂作为重要的战略敏感物资,发达国家是绝对不卖给中国的。中国从被人家“卡脖子”的状态,到现在完全实现自主制造,无不得益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由李俊贤牵头搞出的重要发明成果。李俊贤告诉记者,偏二甲肼推进剂研究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十分重要,该研究项目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用的是偏二甲肼推进剂;现在中国卫星、“神舟”系列飞船发射都使用了偏二甲肼和一甲肼。
“我们搞科技发明,唯一的动力就是报效国家,”李俊贤说,“没有想到个人得失、名利,主动请缨去干,早一天研制出来就早一天增强国家实力。”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发展高速、远航、大深度鱼雷,担心李俊贤主持的课题组能否按时研制出推进燃料,打算换一种普通燃料。从来很谦虚的李俊贤在研讨会上表示:“耽搁任务我们负责!”硬是提前两年拿出了先进的鱼雷推进燃料。李俊贤说:“用落后燃料就使鱼雷比先进国家整整落后一代。大规模普及后,再换难度就太大了。无论如何,要让咱们的鱼雷不比别人差!”
这份责任感,换来的是优异的业绩。李俊贤主持研制的偏二甲肼,纯度高达99%;一甲肼产品质量超过美国军用标准,高级鱼雷燃料与美国先进鱼雷燃料质量相当。1989年,“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模拟高空点火,使用的是存放了13年之久的一甲肼产品,可见科研成果质量的过硬!
耄耋之年的李俊贤,还在指导着更高能量火箭推进剂的研究工作,支撑着他的,还是那颗报效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90103/14532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张大宁和尿毒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张大宁与尿毒症 在本人所调查的289名尿毒症患者中,接受中医药等治疗者263名,共到200来处进行中医药等治疗,首当其冲为张大宁。有68名患者到天津中医医院找其求医,占289名尿毒症的23.5%和中医等求医者的25.9%。即有

忐忑组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级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昨天做客科学网访谈时认为,美国科研机构在中国儿童群体中进行的转基因大米试验,从科学上说合理且有意义,进行程序符合我国法规法律,也符合国际惯例。 针对美国项目利用中国湖南的小学生做转基因大米试验一事,中国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无论春夏秋冬,几乎每天清晨,当东方那一轮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在古都洛阳的一幢大楼里,就会出现一个老人的身影。他不算魁伟,却很健朗。他总是习惯性地做上二三十个俯卧撑,再走上十几个来回,然后向远处眺望。他似乎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迎着朝

声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简介,李俊》为网友青衫栀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