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 十二条产品军规 俞军[互联网人物] 俞军[互联网人物]-基本资料,俞军[互联网人物

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2000年开始接触搜索引擎,网名“搜索引擎9238”曾经影响中国整整一代搜索爱好者,是中国最早的搜索引擎应用研究和普及者之一,曾做个人网站“搜索研究院”。2001年5月,俞军加入百度,历任搜索引擎产品市场部产品经理、产品总监、首席产品架构师等职务,2006年12月出任百度产品副总裁,是中国最早的搜索引擎研究和推广者之一,是百度产品设计的核心和领袖,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诸多产品均与俞军直接相关。2009年6月30日,俞军正式离开百度。

俞军_俞军[互联网人物] -基本资料

俞军于2001年5月加入百度,历任产品市场经理、市场总监、首席产品架构师等职务,2006年12月出任百度产品副总裁,他是百度产品设计的核心人物,百度贴吧、知道等诸多产品均与俞军直接相关,也是中国最早的搜索引擎研究和推广者之一。俞军于6月30日正式离开百度,他离职后极可能自主创业。


俞军

俞军_俞军[互联网人物] -人物经历


俞军199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
2000年初开始接触搜索引擎,网名“搜索引擎9238”曾经影响中国整整一代搜索爱好者,是中国最早的搜索引擎应用研究和普及者之一,曾做个人网站“搜索研究院”。
2001年5月加入百度,历任产品市场经理,
2002年7月任高级经理,
2003年11月任产品市场总监,
2005年9月任首席产品架构师,
2006年11月兼任百度产品委员会主席,
2007年1月出任产品副总裁,是百度众多面向用户的产品的设计者和推动者。2009年4月1日,俞军向百度提交辞呈。
2009年6月30日,俞军正式离开百度。

俞军_俞军[互联网人物] -搜索狂人


俞军俞军的故事可以被总结为“专注”与“独立”。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曾有三年极为平淡的职业生涯:先在一家国营企业筹备进口生产项目,又去一家代理公司进口化工原料,还曾在一家网站从事分析仪器资料采编。庸常的工作让俞将全部热情投注于当时的新生事物“搜索引擎”。1999年,他着魔一般利用所有时间使用和研究搜索引擎,阅读一切能找到的关于搜索引擎的中英文文章,并去新浪的搜索引擎论坛里发表见解。其中不少关于百度的批评性文章,被现任百度产品市场总监的王湛一一转到技术人员处。
而在2000年,俞军干脆撰写了一篇非常不“职业”的求职信,除去个人简历,其中只有一句话:“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这让他获得了在新浪、3721工作的机会,并最终在2001年初,被王湛亲自从上海请到百度。俞军之所以没有成为另一个似乎内行但在公司内颇为边缘化的产品人员,因为他很明智的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坚持自己过去的“批评者”姿态,而成为了一个“建造者”:他每设计一款产品,即使简单如用户界面,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去解释自己每一处设定的理由。而其论据,来自于其本人对各种搜索引擎数据的长期监测和分析。据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靠一个睡袋住在公司。丰富的搜索经验,让俞军在设计产品时,不是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与搜索引擎形成良性互补。
比如,查看搜索日志时,他发现很多人都在搜索同一关键词。这就引发了一个朴素的好奇:如果把这些有共同兴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共同兴趣进行交流,岂不是能贡献更多网页上没有的信息?由此,百度创建了中文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BBS:任何用户可以就任何关键词创建贴吧,撰写相关信息,而其他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它们。从这个意义上,
“百度贴吧”可以成为无穷多个BBS,这是其他任何社区网站都做不到的。随后,他又将个人的直觉和经验,高度浓缩为百度产品部门的游戏规则。在设计一款新作品时,设计师们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要?是不是能对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带来补充?百度目前是不是擅长?
重点不在于考察一个创意的流程有多复杂,而在于是否每款产品都能明确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据说,李彦宏曾对产品部门建议制作一款的产品,但俞所率领产品团队在研讨之后,否决了李的建议。所谓“用户体验”即使在百度这样一家讲求创新的公司,俞军的工作方式也显得颇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但他的信用正是建立于他每每用独特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对的。
招聘时,他只关注应聘者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和对产品的分析理解。他会让应聘的人挑选百度中的一个产品,写一篇用户体验分析。通过这份分析了解此人看问题的角度、视野、调研方法、推理逻辑及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而并不关注应聘人的学历、专业等常规问题。
一个笑谈是,现任百度搜索页面高级产品经理的孙云丰当年在接受面试时,甚至不知道李彦宏发明的超链分析,俞军则对此不以为然:“这些都是可以学的东西,并不重要。但是当你看了孙云丰写的文章之后就会知道他对用户需求的了解是多么深刻。我只看重人身上那些后天学不到的东西。”
也正因为如此,俞军从社区论坛中挖掘出了1980年代出生的李明远,曾任一塌糊涂bbs站务的李明远加盟的李明远加盟百度时,本科还未毕业。俞军之所以看中李,原因在于,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当作社区的管理者,强调怎么规范社区,而是把自己当作社区的服务者,重点放在如何营造社区氛围。据此,俞军判断,李明远懂社区。
2004年,俞军在一个社区论坛上第一次见到李明远。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俞的第一句话说:“你好,我是俞军,我是百度的。”第二句说:“你知不知道贴吧?”李明远给出肯定的答案后,俞问:“你有没有兴趣来做贴吧,如果有兴趣的话回头你可以跟我聊一下。”三句话后,俞军留下名片,就离开了。事实证明,俞军的判断极为正确。李明远来百度之时,贴吧连百度整个流量的1都占不到,而现在是占到百度的整个流量11。

俞军_俞军[互联网人物] -主要成就

俞军说:“自己的职业发展完全伴随着百度的成长,在百度8年的工作经历是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产品心得

俞军 十二条产品军规 俞军[互联网人物] 俞军[互联网人物]-基本资料,俞军[互联网人物

查看搜索日志时,他发现很多人都在搜索同一关键词。这就引发了一个朴素的好奇:如果把这些有共同兴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共同兴趣进行交流,岂不是能贡献更多网页上没有的信息?由此,百度创建了中文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BBS:任何用户可以就任何关键词创建贴吧,撰写相关信息,而其他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它们。
可以成为无穷多个BBS,这是其他任何社区网站都做不到的。随后,俞军又将个人的直觉和经验,高度浓缩为百度产品部门的游戏规则。在设计一款新作品时,设计师们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要?是不是能对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带来补充?百度现在是不是擅长?重点不在于考察一个创意的流程有多复杂而在于是否每款产品都能明确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据说,李彦宏曾对产品部门建议制作一款的产品,但俞所率领产品团队在研讨之后,否决了李的建议。所谓“用户体验”即使在百度这样一家讲求创新的公司,俞军的工作方式也显得颇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但他的信用正是建立于他每每用独特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对的。

招聘主张

他只关注应聘者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和对产品的分析理解。他会让应聘的人挑选百度中的一个产品,写一篇用户体验分析。通过这份分析了解此人看问题的角度、视野、调研方法、推理逻辑及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而并不关注应聘人的学历、专业等常规问题。
一个笑谈是,现任百度搜索页面高级产品经理的孙云丰当年在接受面试时,甚至不知道李彦宏发明的超链分析,俞军则对此不以为然:“这些都是可以学的东西,并不重要。但是当你看了孙云丰写的文章之后就会知道他对用户需求的了解是多么深刻。我只看重人身上那些后天学不到的东西。”
也正因为如此,俞军从社区论坛中挖掘出了1980年代出生的李明远,曾任一塌糊涂BBS站务的李明远加盟的李明远加盟百度时,本科还未毕业。俞军之所以看中李,原因在于,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当作社区的管理者,强调怎么规范社区,而是把自己当作社区的服务者,重点放在如何营造社区氛围。据此,俞军判断,李明远懂社区。
俞军在一个社区论坛上第一次见到李明远。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俞的第一句话说:“你好,我是俞军,我是百度的。”第二句说:“你知不知道贴吧?”李明远给出肯定的答案后,俞问:“你有没有兴趣来做贴吧,如果有兴趣的话回头你可以跟我聊一下。”三句话后,俞军留下名片,就离开了。事实证明,俞军的判断极为正确。李明远来百度之时,贴吧连百度整个流量的1都占不到,而现在是占到百度的整个流量11。

俞军_俞军[互联网人物] -主要事迹

求职简历

俞军在2000年为了进入搜索引擎行业而编制的个人求职简历有些“雷”人。搜索引擎9238,男,26岁,上海籍,同济大学化学系五年制,览群书,多游历。
1997年7月起在一个国营单位筹备进口生产项目。
1999年4月起在一个代理公司销售进口化工原料兼报关跟单。
2000年1月起在一个垂直网络公司做分析仪器资料采编。
2000年7月起去一个网络公司应聘搜索引擎产品经理,却被派去做数据库策划,9月起任数据中心经理。
长期想踏入搜索引擎业,无奈欲投无门,心下甚急,故有此文。
如有公司想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诚意乞一参与机会。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进入百度

俞军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曾有三年极为平淡的职业生涯:先在一家国营企业筹备进口生产项目,又去一家代理公司进口化工原料,还曾在一家网站从事分析仪器资料采编。庸常的工作让俞将全部热情投注于当时的新生事物“搜索引擎”。1999年,他着魔一般利用所有时间使用和研究搜索引擎,阅读一切能找到的关于搜索引擎的中英文文章,并去新浪的搜索引擎论坛里发表见解。其中不少关于百度的批评性文章,被现任百度产品市场总监的王湛一一转到技术人员处。
俞军在获得了在新浪、3721工作的机会下,最终在2001年初,被王湛亲自从上海请到百度。俞军之所以没有成为另一个似乎内行但在公司内颇为边缘化的产品人员,因为他很明智的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坚持自己过去的“批评者”姿态,而成为了一个“建造者”:他每设计一款产品,即使简单如用户界面,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去解释自己每一处设定的理由。而其论据,来自于其本人对各种搜索引擎数据的长期监测和分析。据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靠一个睡袋住在公司。丰富的搜索经验,让俞军在设计产品时,不是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与搜索引擎形成良性互补。

离职邮件

同事们,大家好!
这是我在百度和在北京的最后一天,借此告别邮件表达我的感谢。
我最想感谢的是搜索引擎。如此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有搜索引擎的时代,搜索引擎带给我的知识和对我成长的影响,超过了从小到大所有老师、所有书籍、所有传媒和父母教育的总和。搜索引擎的成熟和普及,正如造纸和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一样,又一次极大地降低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成本,并将对社会的平等和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后,我要感谢百度的很多同事。一直记着3个特别的时间:2001年9月,百度搜索的首页上线;2003年4月左右,成为当时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7月底,成为当时访问量最大的中文网站。8年前,当我带着“做最好中文搜索引擎”“普及中文搜索,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心使命感来到这里时,还只是一个空有热情的业余网友,感谢上上下下无数百度同事多年来的专业、宽容和帮助,给了我一个最能发挥我长处、最能忽略我短处的工作空间,让我能在今天为搜索引擎深入中国人生活而高兴时,还能自豪一下其中也曾有自己的一份汗水。
不止是对我在搜索引擎方面的帮助,还要特别感谢早期的很多百度同事,他们所表现出的聪明、严谨、敬业、坦诚、正直等,让我学到了很多,改变了我很多,也让我知道,原来可以有这么快乐的工作环境,这些人、这些美好的岁月都是我想感谢的。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搜索引擎曾经占用了太多本该属于家庭的时间,感谢家人的背后付出。
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90103/145379.html

更多阅读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1、别与他人攀比 不论你是与中学同学还是与大学的同学相比,可以肯定地说,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但你却很容易只将眼光盯着那些在事业、爱情以及拥有的财富比你强的同学,而这种比较即让你感到浮躁,同时也有失你

会计人九十 ---CFO的二十二条军规 中国会计人社区

“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在1961年发表的着名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扉页上题写了这句话。这部小说在问世之后引发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原意为“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

《第二十二条军规》 沉思录

“一个士兵如果是疯子,那他就不会试图证明自己是疯子,反之如果想证明自己疯子那这个士兵一定没有疯。”这就是丹尼卡医生解释给约瑟连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发生在二战时期,约瑟连是一个驻扎在皮亚诺萨岛上的飞行投弹手和领航员。丹

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 军规二十二条心得体会

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一、绝对服从。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进入西点,一切从零开始,不管新学员的社会经历,新学员都将被视为如同白纸一样的婴儿,新学员受训刚开始是没有名字,没有一切个人的特殊物品(包括最基本的财物),日程安排

声明:《俞军 十二条产品军规 俞军[互联网人物] 俞军[互联网人物]-基本资料,俞军[互联网人物》为网友诗酒趁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