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邢台县 邢台县-历史沿革,邢台县-行政区划

邢台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东临邢台市区。辖16个乡镇、520个行政村,面积1848平方公里,人口46.6万,是一个“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山区县。邢台县环绕邢台市区,市县同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沈高速和在建的石武铁路纵贯南北,邢左、邢和、邢昔、邢德等省道与在建的邢汾高速横穿东西。邢台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菱镁矿、石英、蓝晶石、煤、铁等30多种,其中蓝晶石储量200万吨,居全国第一;菱镁储量339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邢台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纵穿南北,邢汾高速、邢衡高速、邢济高速、邢和铁路(未建)、邯邢黄铁路横贯东西。邢台县矿产丰富,煤铁储量居河北省前列,蓝晶石储量全国第一。邢台县旅游资源丰富,邢台大峡谷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前南屿、英谈古寨等著名风景区。邢台县历史悠久,商代为祖乙迁之都,西周为邢国故土,历史上曾是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治所,五代明君柴荣出生于此,是元代太保刘秉忠和大科学家郭守敬的故里。也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曾经办学的地方。

邢台县_邢台县 -历史沿革


邢台县

邢台县,秦为信都县,汉称襄国县,隋改名龙冈县。

据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周公四子姬苴为邢侯,置邢侯国。

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邢迁都于夷仪(今邢台县西浆水村附近),邢侯在此建行台一座。称;“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

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即以此地原为邢国辖域且筑有檀台(行台),遂将龙冈县改名为邢台县。今邢台县境,在春秋时期先为邢国之域,邢灭属卫,后为晋地。

战国时为赵国辖地。秦代在此置信都县,属邯郸郡《秦集史》。

“秦兼天下,于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按:谭其骧《界址考》,此县亦当属邯郸郡”。

秦末,刘、项相争,项羽占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并改信都为襄国。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又改置襄国县,故城在今邢台市南百泉村(载;“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属冀州赵国(景帝三年国废改为邯郸郡,五年复封赵国)。

东汉时,襄国县先为冀州赵国(初为赵郡,建武五年封为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隶冀州魏郡。

三国、魏时,襄国县更隶冀州广平郡(黄初二年,析魏郡置)。

晋代,襄国县属司州广平郡,后省入任县。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析任县地复置襄国县,并迁治今邢台市,初属司州广平郡,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改隶北广平郡。北齐时废易阳县(今永年县)并入襄国县,还隶广平郡(北广平郡废)。北周时,析襄国县地复置易阳县,襄国县改隶襄国郡(周置、治在襄国县)。

隋代,襄国县初为襄国郡治、领;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改隶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邢台县 邢台县-历史沿革,邢台县-行政区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90103/145808.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邢台县 邢台县-历史沿革,邢台县-行政区划》为网友曳立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