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起源及简介 操姓 操姓-简介,操姓-起源

姓氏。操姓现在分布很广。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武汉新洲)、江西、河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地区等均有操姓后人。非准确统计全国约有操姓10万余人。

操姓_操姓 -简介

操姓,中国姓氏之一。非准确统计全国约有操姓1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江西、河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赵姓起源及简介 操姓 操姓-简介,操姓-起源

操姓_操姓 -起源

操(cāo)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后代,属于以职业技能名称为氏。据明朝正德年传下来的《操氏族谱》记载:操氏先祖之一的操节,祖籍山西牟道县。其先人在明朝永乐年间迁燕地(今河北),操节膺五经魁,在朝为官,后因戍边有功,在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柱奉谕赐祭不留停候、继授车骑将军、终任两湖总兵官。操节之子操洁清与父亲同朝为官,晋赠太傅、太师、太保,刑部侍郎。父子当朝,班班可考。后因奸宦陷害,操节弃官入蜀(今四川),后定居在“小歌山”(今重庆长寿)数百余载。相传,操节在临终时曾遗嘱家人:“我操氏始祖乃周武王姬发之后代、昭考公第十三子振铎之第二十七代子孙,因先祖在其时社会地位崇高,时孔子所出《漪兰操》一书,他独解奇妙,世人恭称其为琴操家,后人始以操为氏。”
而操节所指昭考公第十三子振铎所衍延的曹氏,与岭南曹氏一脉的开族始祖曹子循为一系同源,出汝宁府(今河南汝南)。曹子循族系散居在今广东佛山、南海、香山、东莞、三水、番禺、顺德、增城、博罗、新安、清远、惠州、开平、台山等地区,子孙们曾于清乾隆甲午年蒲月(公元1774年5月)在今广州市小南门秉政街重建有“曹先贤祠”。[1]
源流二
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据家谱文献《潜山操氏族谱》中的记录,操氏源自古地名北蒙,又称殷(古皖国,今安徽潜山),其祖先在其地做乐礼之官,主操琴瑟,亦称“殷操”。操,后多指乐礼操掌之官,类比乐正,其后裔子孙中很早即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操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远早于东汉末期魏王曹操后裔所改之操氏。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的小屯村一带,古名为“北蒙”,亦称“殷”。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山东曲阜)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后在春秋时期,该地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今日的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八百年,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操氏后又迁徙到江西的鄱阳地区,始祖被称之为“万陵公”,曾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因官居江西鄱阳,慕其地钟灵毓秀,遂携三个儿子迁居于此,久之繁衍为江右望族。后因避灾而由鄱阳迁徙到浙江嵊州、丽水、青田等地,形成了浙江操氏家族。

蕲春操氏宗谱第七修《节录谱图引》:粤稽余族锡姓始自洎公宗宝元年间补入翰林敕赐金带为受姓所由(日方)(注:这是一个字,左日傍右方,)此谱图之所载也相传十世至
千七公为蕲阳始祖康熙戊子以后累辑世系均自洎公始不复上溯古初谱以传信疑者阙之今予等于民国庚辰七修家乘亦从近实录以便观览断自洎公为受姓始祖以
千七公为迁蕲之始祖焉
第一世洎
宝元二年补入翰林敕赐金带
第二世晖
第三世全乡进士任怀宁令
第四世尊寿经历
第五世枝
第六世斗祥进士
第七世士登
第八世钟字廷灵遭红巾作乱迁居氵允(是一个字,因打不出来)河即今操家河
第九世浪行寿一校尉生子迁蕲州
第十世千五千六千七总辖千九把总

操姓_操姓 -谱系分布

操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有:江西鄱阳县田畈街镇七甲操家村,金盘岭新义村,银宝湖操家村,安徽潜山、怀宁、芜湖市、安庆市,河南鹿邑县玄武镇操庄行政村(约2000余人),浙江嵊州市长乐镇(约有2000余人)、金华、开化县,湖北武汉新洲(约有1000多人)、鄂州、应城、蕲春、随州,江西进贤县文峰览溪,陕西汉中西乡县三花石,重庆长寿(约有4~5千人)。

1、鄱阳郡操姓:操姓人为曹操后裔。据操氏族谱谱序记载,曹魏末年,魏帝曹奂年幼,朝政为司马氏把持。司马昭兄弟为篡夺曹魏皇权,肆无忌惮地迫害曹操子孙。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政权后,更加疯狂地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曹休举家逃往鄱阳郡新义(今江西省鄱阳县),为避免被司马氏政权斩尽杀绝,遂以曹操之名为姓,改曹姓操,延续至今。在整部《谯国操氏族谱》中,绝对不见操女嫁曹氏,也不见操郎娶曹女者,盖因曹、操原本为一家的缘故。 操氏的《谯国操氏族谱》在唐代初年编撰,沿下历代均有重修。谯国,为曹操出生地,故址在今安徽亳州附近。但是经复旦大学通过基因验证,两个姓氏之间没有明确的遗传关系。

2、重庆长寿操姓:明朝正德年传下来的族谱记载,操公讳节祖籍山西牟道县,先人明永乐年迁燕,节公膺五经魁,在朝为官,后因戍边有功,正德九年,柱奉谕赐祭不留停候、继授车骑将军、终任两湖总兵官。其子洁清亦同朝为官,封晋赠太傅、太师、太保,形部侍郎,父子当朝,班班可考。因奸宦陷害,节公弃官入蜀定居“小歌山”(长寿境内)数百余载。相传节公临终遗嘱曰:我操姓始祖乃周武王姬发之后代、昭考公第十三子之第二十七代子孙,因先祖在当时社会地位崇高,孔子出的《漪兰操》一书,他独解奇妙,世人恭称其为琴操家,他的后人始以操为姓。

操姓_操姓 -历代名人

1、隋朝操天成。据《二十四史》中的隋史记载,操天成又名操师乞,江西波阳人。隋末,公元616年,揭竿起义,攻陷豫章郡,自号元兴王,建元始兴。他的名字已被收录于《中国历代帝王辞典》,彪炳青史,为操氏赢得永远的荣誉。

2、操姓曾是望族。据操氏家谱初卷记载,北宋的苏轼,明朝的刘基、宗正等历史名人,均为其族谱作过谱序。

3、近代操氏著名人物:安徽怀宁人操震球,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实践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教育系,晚年曾在张劲夫力劝下出任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4、当代较为知名的操姓后人:操学诚,曾任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操婧,《时尚》杂志编辑主任,2001年任《时尚中国时装》编辑部主任,中国最优秀的时装编辑之一;操凤琴,著名记者(参考消息报社);操声国,青年山水画家;操高潮,浠水县国家税务局局长。

操姓_操姓 -郡望堂号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蕲春县操氏祖先牌位上书写有谯国郡
鄱阳郡:本为春秋楚之番邑,秦朝时期置番县。西汉时期改名为番阳,三国时期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辖境为今江西省东北部地区。其地的东部和东南部紧邻浙江、福建省,西部和西南部毗邻九江、南昌、抚州、鹰潭市,北部连接安徽省环接景德镇市。治所在今江西省波阳市一带地区,境内有著名的鄱阳湖,下辖信州区和上饶、广丰、玉山、铅山、横峰、弋阳、余干、鄱阳、万年、婺源十县,代管德兴市。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翕州。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三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两道。宋朝时期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都阳郡,隶江南东路。元朝时期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清朝事情沿明制。民国初期主属豫章道、浔阳道。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1949年属上饶、乐平二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十六县。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1952年上饶、浮梁二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二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德兴县改市。2000年撤销上饶地区,设立地级上饶市,原县级上饶市境置信州区。2003年波阳县名恢复为鄱阳县。以前,洞庭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后被人为破坏,湖面剧减,而今鄱阳湖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密林幽谷,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隶属驻马店地区。
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
鄱阳堂:以望立堂,亦称番邑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亦称蔡州堂、汝宁堂。
敦伦堂:蕲春操氏七修宗谱中记载。
善庆堂:新洲操氏九修宗谱中记载

操姓_操姓 -家谱文献


谯国郡操氏族谱,著者待考,在唐朝初年编撰。操氏曾是历史望族。据操氏家谱初卷记载,北宋朝的苏轼、明朝的刘基、宗正等历史名人均为其族谱作过谱序,沿下历代均有重修。
江苏潜阳操氏五修宗谱,(清)操存等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潜山操氏宗谱六册,著者待考,唐朝初年始编,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潜山市博物馆、上海市操伟民处(残本)。
安徽怀宁操氏族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太极村操氏祠堂。
安徽繁昌操氏家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操氏祠堂。
浙江操氏宗谱,(民国)操震球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00103/147783.html

更多阅读

赵姓起源及简介 顾姓 顾姓-简介,顾姓-起源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

赵姓与什么姓不通婚 赵姓起源及简介

赵姓起源赵姓起源有二 一、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其远祖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1.赵姓血缘始祖----少(白皋)氏 鸟夷族为赵姓的先祖氏族。 伯劳鸟,赵姓民族的鸟图腾,其地望在今山西赵县。赵是少(白皋)氏的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在当时是一

赵姓起源及简介 卫姓起源及简介

卫姓起源来源于周国封地。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据《辞源》记载:卫,古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

赵姓起源及简介 施姓起源及简介

施姓起源1、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2、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世代相传。施姓系承施父源起齐鲁吴兴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据

赵姓起源及简介 严姓起源及简介

严姓起源由庄姓得来,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王。他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姓庄的人就改为姓严。  严姓郡望堂号

声明:《赵姓起源及简介 操姓 操姓-简介,操姓-起源》为网友代替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