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疾病病因 坏血病 坏血病-疾病描述,坏血病-疾病病因

坏血病(scurvy)又称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胶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它有助于保持间质物质的完整,如结缔组织,骨样组织以及牙本质。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这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征为出血,类骨质及牙本质形成异常。儿童主要表现为骨发育障碍,肢体肿痛,假性瘫痪,皮下出血。成人表现为齿龈肿胀、出血,皮下瘀点,关节及肌肉疼痛,毛囊角化等。而我国普通膳食中有大量新鲜果菜,婴儿又多哺母乳(母乳含维生素C 227.2~397.5μmoL/L),大多均能维持维生素C生理需要量,因此本病少见。

坏血病_坏血病 -疾病描述

维生素C是作用很强的还原剂,在体内被可逆性氧化和还原,因而在细胞内起着氧化还原的作用。它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有关。作为一种还原剂(和氧,亚铁离子及2-酮酸一起)维生素C可激活使前胶原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为前胶原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的那些酶。有坏血病的动物弹性蛋白羟脯氨酸变得越来越缺乏。维生素C能保护叶酸还原酶,这种酶可使叶酸转变为亚叶酸,并有助于从食物内的叶酸结合物中释出游离叶酸。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这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征为出血,类骨质及牙本质形成异常。
维生素C缺乏后数月,患者感倦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多疑、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轻度贫血、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瘀点、瘀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坏血病_坏血病 -疾病病因

维生素C属于己糖醛酸,因具有抗维生素C缺乏病的作用,故旧称抗坏血酸(ascorbicacid),为无色结晶,有酸味,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转为稳定,受光、热、铜、铁氧化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极易破坏。食物加工处理不当,贮存过久,维生素C损失很大。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如柿椒、苦瓜、菜花、甘蓝、青菜、塌棵菜、荠菜、菠菜等,水果有酸枣、红果、沙田柚、刺梨、沙棘、猕猴桃等,都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缺乏是由以下因素所致。
⒈摄入不足一般动物体内可以从葡萄糖和其他单糖合成维生素C,而人类和某些动物(猴子、豚鼠、鸟类、鱼类)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所需要的古罗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oxidase),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外界摄入,如果摄入量不足即可导致坏血病。人工喂养儿容易缺乏维生素C,人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40~70mg/L,可以满足一般婴儿的需要,当然,要保证一定的摄入乳量。而牛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仅为人乳的1/4,再经过储存、稀释、加工、消毒灭菌等处理,其维生素C含量所剩无几。因此,用牛奶、奶粉、乳儿糕、米面糊等喂养的婴儿,如不及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或偏食,可造成摄入不足。
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不良和慢性腹泻时维生素C的吸收减少,胃酸缺乏时,维生素C容易在胃肠道内受到破坏。
⒊消耗增加感染、发热、外科手术、代谢增高和患病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老年精神疾病病因 坏血病 坏血病-疾病描述,坏血病-疾病病因

坏血病_坏血病 -病理生理

⒈影响胶原合成 胶原蛋白是纤维组织的基本结构,是构成骨、软骨、牙齿、皮肤、血管壁、肌腱、韧带及瘢痕组织的重要成分。而胶原的主要成分是羟基脯氨酸(hydroxyproline)和软骨素硫酸盐(chondroitinsulfate),维生素C缺乏时羟基脯氨酸和软骨素硫酸盐减少,可使胶原纤维的形成发生障碍,影响结缔组织形成。
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缺乏黏结物质,以致毛细血管脆性及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可以使皮肤、黏膜、骨膜下、关节腔及肌肉内出血。
⑵骨骼改变,在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位、长骨端,尤其长骨端在腕、膝和踝关节处,由于基质的形成障碍,成骨受到抑制,软骨内的骨化发生障碍,但软骨基质内钙质仍然沉着,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有钙质堆积,形成临时钙化带致密增厚。由于成骨作用被抑制,不能形成骨组织,骺端骨质脆弱,容易骨折和骨骺分离,甚至发生骨萎缩。
⑶齿龈充血、水肿,齿龈乳头增生,肉芽组织生长,以致逐渐坏死。
⒉维生素C缺乏时,机体不能代谢过量的酪氨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合成受到影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合成减少,出现疲劳和虚弱感。
⒊影响造血过程维生素C是叶酸的还原剂,缺乏维生素C时,叶酸不能生成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此外,维生素C在小肠和血液内有促进和保持铁离子的还原形式的作用,直接影响铁的吸收和转运。再者维生素C缺乏造成的全身性慢性失血,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⒋维生素C能动员血管壁内胆固醇转变成胆酸,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内的沉着。维生素C缺乏时,加重动脉硬化。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能防止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体内适当浓度的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并能促进伤口愈合。

坏血病_坏血病 -诊断检查

诊断依据

①长期未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或不适当烹调史、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或为人工喂养婴儿;
②较典型临床及X线表现;
③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④治疗试验:经维生素C治疗效果迅速;
⑤血清、白细胞维生素C浓度减低;
⑥凝血酶时间延长。本病应与一般牙龈出血及其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的出血、类似结缔组织病体征――关节痛、关节肿胀及Sj?gren综合征(干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等鉴别。幼儿下肢肿胀及假性瘫痪应与骨髓炎、关节炎、脊髓灰质炎、先天性梅毒和骨软骨炎鉴别。

实验室检查

⒈血浆维生素C测定它只能反映维生素C的摄入情况,而不能反映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情况。空腹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的评价标准(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是100ml为不足,0.4~0.8mg/100ml为足够,>0.8mg/100ml为充裕,1.4mg/100ml为饱和。
⒉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它能反映组织中维生素C的储存情况,正常值为>113.6μmol/108白细胞。
⒊尿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全天尿维生素C含量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的评价标准:100ml为不足,7~12mg/100ml为足够,>12mg/100ml为充裕。
⒋维生素C耐量试验取维生素C按每千克体重20mg,以生理盐水配成4%的溶液,静脉注射,4h尿液中含量>85μmol/L,可排除坏血病。或口服维生素C500mg,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总维生素C,4h尿维生素C排出量13mg为充裕。

其他辅助检查

⒈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⑴压迫法:用两手拇指与食指在患者皮肤上用力夹紧1min,观察患者皮下有无出血点,并计数出血点的数目。
⑵正压法(量血压法):按测血压的方式,水银柱升至6.7kPa(50mmHg),维持压力15min,然后用直径为60mm的橡皮圈印在受试者肘窝部,计数圈内出血点8个有诊断价值。
⒉X线检查
可见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变密、增厚,普遍性骨质稀疏,并可引起骨折及骨骺分离、移位。增生的骨骺盘向两旁凸出,形成骨刺,称为侧刺,为维生素C缺乏的特殊表现,具有诊断意义。骨骺中的骨化中心密度降低,呈毛玻璃样,骨小梁结构消失,周围呈细环状致密影,即本病典型的温伯格(wimberger)环。此外,长骨骨骺区骨膜下出血,可使骨皮质与骨膜分离,干骺端可有血肿形成。小儿肋骨前端增宽,顶端圆突如压舌板状,易与佝偻病的肋骨杯状末端相区别。

坏血病_坏血病 -鉴别诊断

维生素C缺乏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⒈肢体肿痛应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等鉴别;维生素C缺乏时骨膜下血肿需与肿瘤鉴别。
⒉肋串珠维生素C缺乏患儿的肋软骨串珠呈尖刺状,而佝偻病的肋串珠呈圆钝形。
⒊出血症状应与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败血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鉴别。

坏血病_坏血病 -治疗方案


富含VC的水果

⒈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的损失。防止盲目追求时尚膳食及不科学延寿行为等。人工喂养儿应添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前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应适当添加维生素C摄入量。
⒉病人每天维生素C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增加,分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患者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时,可予肌内或静脉注射,1次/d,一般疗程3周左右,症状明显好转时,减至50~100mg,3次/d口服。
⒊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补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应予制动固定,不需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能自愈,但需时往往1月以上,如有骨骼错位,恢复较慢。

坏血病_坏血病 -并发症

⒈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关节活动时疼痛,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佝偻病串珠则两侧对称,无内侧凹陷区。
⒉近年证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反应:
⑴尿中排出的草酸显著增高,可能发生尿路草酸盐结石。肾结石、痛风、半胱氨酸尿症等病人应慎用。透析病人反复应用维生素C(每次均>1g)可出现高草酸血症。
⑵可能降低妇女生育力,影响胚胎发育。故主张妇女服用维生素C量不超过2g/d;生长期儿童服用大量维生素C,易致骨病。
⑶每天服用维生素C1g以上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频;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长期大量服药后停用,可引起停药后维生素C缺乏症。
⑷下列疾病时慎用:G-6-PD缺乏,镰状红细胞贫血(可引起溶血加剧);抗凝治疗时(可干扰抗凝效果);糖尿病(可致尿糖假阳性);胃肠道出血病人可致粪便潜血假阴性;血红蛋白沉着症、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病人可致铁吸收增多。

坏血病_坏血病 -预后及预防

预后:
诊断准确、治疗及时,预后好。
预防:
⒈供应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有感染、外伤、手术等,应增加维生素C的供给。
⒉鼓励母乳喂养,改善乳母营养,保证乳液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时添加含维生素C的辅助食品,特别是对人工喂养儿,应及早添加菜汤、果汁等食品。

坏血病_坏血病 -流行病学

维生素C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全身性出血的疾病。儿童主要表现为骨发育障碍,肢体肿痛,假性瘫痪,皮下出血。成人表现为齿龈肿胀、出血,皮下瘀点,关节及肌肉疼痛,毛囊角化等。中国人民的膳食中有大量新鲜蔬菜摄入,所以维生素C的摄入量基本上可以满足生理需要。因此,很难看到典型的坏血病。但有些地区处于蔬菜、水果供应淡季时,轻度的维生素C缺乏,还是时有发生。

坏血病_坏血病 -饮食保健

维生素C缺乏病吃什么好?
一、维生素C缺乏病食疗方
1、萝卜250克,豆腐2块,豆油9克,葱、胡椒粉、香菜各适量,放锅内稍煮服食,常服。
2、柿子椒250克,洗净,用手掰成小块,下锅用抽炒至外皮稍皱时加人盐、白糖适量和少许水,翻炒数下即可,常食。
二、维生素C缺乏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维生素C富含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之中,如苹果、鲜枣、橘子、西红柿、萝卜汁、土豆、甘薯、草莓、菠萝等蔬果中就富含维生素C。
2、可适当吃维生素C片。
3、维生素C微量来源:谷类及其制品、牛奶、蛋、鱼、坚果类等食物。
三、维生素C缺乏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补充维生素C时绝对不能吃虾,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氧化砷。在服用维生素C后,由于化学作用会转变为有剧毒的三氧化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00103/148901.html

更多阅读

老年精神疾病病因 尿潜血 尿潜血-疾病病因,尿潜血-疾病诊断

尿潜血,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出来的,尿常规中有一项红细胞。如果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以其数量来讲,少数就可以称为尿潜血,而尿潜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如为阳性,是几个加。一般出现尿潜血要考虑肾脏的问题或者是尿路

老年精神疾病病因 发烧[疾病] 发烧[疾病]-概述,发烧[疾病]-病因

医学术语,又称发烧。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又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

声明:《老年精神疾病病因 坏血病 坏血病-疾病描述,坏血病-疾病病因》为网友勇敢一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