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王进喜 王进喜-人物简介,王进喜-人物生平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之后被称做“铁人”。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

王进喜_王进喜 -人物简介

王进喜是玉门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
王进喜在聚精会神的工作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王进喜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王进喜_王进喜 -人物生平


王进喜王进喜是玉门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王进喜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乳名“十斤娃”。1950年春,玉门矿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担任贝乌五队(1205队前身)队长。11月,在玉门油田试验钻机“整拖搬家”成功。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全队月钻井进尺5009.3米,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0月,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59年10月1日,王进喜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交“群英会”。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带领1205队(贝乌五队)从玉门出发,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3月25日,到达大庆萨尔图火车站。4月2日,“人拉肩扛”安装钻机。4月9日到11日,大庆油田首次技术座谈会号召向铁人王进喜学习。4月14日,组织全队破冰取水,萨55井开钻。19日完钻,用时5天零4小时,创造了新纪录。4月29日,王进喜参加“五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7月1日,在油田万人大会上,被树立为“五面红旗”之一。10月,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大队长。
1961年2月,王进喜调任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秋,在解放村建起大庆第一所小学。
1964年12月21日,王进喜出席全国三届一次人代会。12月26日,参加毛主席71岁生日宴会,毛主席称赞铁人是“工业带头人”。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中共大庆会战工委任命为钻井党委常委、钻井指挥部副指挥。7月24日,参加石油部政工会,首次提出“全国每人每年半吨油”的奋斗目标。
1966年2月16日,王进喜参加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和工交政工会议。同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4月6日,被石油工业部授予“石油工业部五好标兵”。6月4日至7月25日,出访阿尔巴尼亚。9月3日,带领石油工业部报捷团赴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捷。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12月30日,去北京反映“文革”中大庆的情况。
1967年1月4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当面汇报大庆油田形势。1月10日,回到大庆,积极传达周总理指示精神,呼吁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3月初,受到批斗。3月下旬,周总理在北京宣布王进喜在大会战中立了大功,不准再批斗。
1968年4月27日,王进喜被推选为钻井革委会副主任。5月31日,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2月,王进喜担任大庆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4月,参加党的“九大”,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3月18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汇报了大庆情况和油田生产存在的问题,周总理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4月,到玉门参加全国石油工作会议。4月19日,在解放军301医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检阅。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11月18日上午,大庆油田举行隆重追悼大会。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向王进喜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童年生活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40岁得
不畏艰险的王进喜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9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早年工作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艰苦的钻井生产实践,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先进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0月,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颁发给他。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9月,王进喜出席甘肃省劳模会,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休会期间,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路过沙滩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他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街头哭了起来。从此,这个“煤气包”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石油会战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
王进喜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队职工认真学习“两论”。通过学习,王进喜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王进喜肖像》 陈玉先 绘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1960年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了月“四开四完”、“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王进喜_王进喜 -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何时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社会学家艾君认为,“铁人”的本质尽管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但他体现着一种精神,也就是我们传诵的“铁人精神”。他认为,“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铁人精神具体表现

1)玉门精神,大庆精神;
2)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4)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5)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6)铁人精神: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进喜_王进喜 -铁人诗句

名句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周恩来接见王进喜

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诗词

《世界冠军要咱当》

大地回春练兵忙,磨好刀枪整好装。

只待战令一声下,跃马扬鞭上战场。

庄稼喜雨花朝阳,会战全靠共产党。

中华民族站起来,世界冠军要咱当。

日前,一首《世界冠军要咱当》的诗歌,在李国昌老先生收藏的1961年2月23日的《战报》上被发现,铁人研究者认定:该首诗,是迄今为止在公开出版物上查到的第一首王进喜的署名诗歌,是最新发现的由王进喜本人创作的完整诗歌,它清晰再现了老一辈石油人战天斗地的会战豪情。

在铁人纪念馆老馆书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刘仁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李国昌老先生的家中,看到了这张1961年2月23日弥足珍贵的《战报》,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报纸老旧泛黄,但在二版上,清晰可见署名王进喜的诗歌――《世界冠军要咱当》。
记者看到,报纸二版的通栏标题为《赛诗会豪言壮语・大会战再比英雄》,整版刊登了钻井、采油、油建三大系统在1961年春节赛诗会上抒发的豪言壮语。
署名王进喜的诗歌《世界冠军要咱当》,位于报纸左侧偏上位置,是组诗《新春立下英雄志・会战盛开英雄花》的第二首诗,该诗分上下两阙,八句共计56个字,全文如下:
大地回春练兵忙,磨好刀枪整好装。
只待战令一声下,跃马扬鞭上战场。
庄稼喜雨花朝阳,会战全靠共产党。
中华民族站起来,世界冠军要咱当。


该首诗如何重现在人们视线?记者了解到,刘仁为编写《走近铁人》一书查找资料,特意拜访了73岁的《战报》老记者、《铁人之歌》、《余秋里回忆录》、《康世恩传》的作者李国昌。当天,刘仁在李国昌老先生的书房查阅资料,当翻到1961年的《战报》时,惊喜地发现了这首《世界冠军要咱当》的诗歌。
据悉,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李国昌老人通过到市档案馆、大庆日报社资料室查找、复印,补齐了1966年之前的全套《战报》,家中存有大量的史料,数十年来,为铁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刘仁告诉记者,他在铁人纪念馆老馆工作近20年,几乎看过馆内存有与铁人有关的所有资料,并且看过铁人的笔记本,从未发现过这首诗。“这首诗,无论是1974年出版的《大庆战歌》,还是1976年出版的《大庆凯歌》(这两本诗集是刊载王进喜诗歌最多的书),以及其他的铁人诗文集中都未找到,《大庆文学艺术四十年》中也并未收录。”刘仁告诉记者。
“这首诗再次被发现,要归功于《战报》这份珍贵的史料,50年来,它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见证和载体。”李国昌激动地说。
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珍贵的《战报》,向前追溯48年,即1961辛丑牛年,王进喜写下一首诗,记录了第一届赛诗会上老一辈石油人的激情和豪情……2009己丑年,同样是在牛年,这首诗被铁人研究者重新发现,如同一个历史轮回,更像时代的召唤,它,更是献给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周年的一份厚礼。

王进喜_王进喜 -轶事典故

除了“铁人”,他还有一个“工人工程师”的称号 ,他们总结出的“三老四严”等制度成为当时全


王进喜在检查设备国工业系统学习的榜样。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由苦难的旧社会解放出来,在新社会里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据大庆油田负责人宋振明说,王进喜率领的12O5钻井队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石油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毛主席非常高兴,于翌年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尽管这是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种尝试,但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的奋斗精神仍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王进喜在技术上也肯于钻研,他曾带领伙伴用40年代的老钻机,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创造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他与工友们发明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做出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王进喜等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规章制度。如“三老四严”(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回访”制度等,还在全国工业系统推广。
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0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
在玉门油田的一段时期,很多钻机因为没有钻头而停钻。当时还没有国产钻头,靠进口来不及,王进喜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料堆里找到许多旧钻头,架起大锅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锈,修修配配,拼装成可用的钻头,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给国家节省了开支,又不耽误生产,经验在全油田推广。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他当时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带领全队30多个人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将60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有人说这是“瞎胡闹”,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他说:“有,就在中国。”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让机器动起来。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他与工人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铁人精神”是什么?工人们总结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
1961年王进喜当了大队长,1965年又当了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却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较多,身体也不好,党委决定每月补助些钱,他说什么也不要,实在推脱不掉的,在病危期间交了党费。他的胃不好,上级为了照顾他,送来一些猪肝和苹果,他马上就分给了工人病号。当了大队长之后,管理员要给他换一把新办公椅,他说有个板凳坐就不错了。给他发的新劳保鞋,他说什么也不要,自己打草鞋穿。
工人们说,王铁人这个人,国家就是他的命,你就是把他的骨头砸碎了,也找不出半个“我”字。他当领导之后很少坐办公室,试验打直井的时候亲自扶刹把。钻头卡住了,他亲自去提钻,怕的是万一架子倒了,把工人砸伤。他在现场累了困了,就把老羊皮袄脱下来和工人们挤一挤。工人们说:“我们身上有多少泥,咱铁人队长身上就有多少泥。”
王铁人的性格率直。他工作中也犯过错误,出过娄子,却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他的队曾经打废过一口井,每次队里来了新工人,他都要带着去看,吸取教训。有一次开大会,台上领导批评他们的射孔错误,王进喜去的晚了,门口有人叫他快趴下。他坦率地说:“披红戴花的时候,你让我抢着往头里走;批评了,就叫我悄悄趴下当狗熊?我不当这个狗熊!”

王进喜_王进喜 -相关影视

电影《创业》

1975年2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以大庆油田为题材的电影《创业》在全国公开放映,引起轰动,深受赞扬,被称为“是一部难得的好片”。

电影《铁人》

2009年5月,上映的《铁人》。


王进喜向领导汇报工作
年轻的石油工人刘思成(刘烨饰)是单位的业务标兵,也是大家眼中的怪人:沉默寡言,除了发狠工作,就是像追星族一样收藏王铁人的所有宝贝。惟一的朋友赵一林(黄渤饰)也对刘思成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感到不解,认为他患上了沙漠幽闭症。
在美丽的心理医师吴夏梦(马苏饰)的帮助下,刘思成开始尝试打开心结。原来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张铎饰)正是和王铁人并肩战斗过的战友。铁人后辈的身份在带给刘思成无上荣誉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他的困扰:成为周围人眼中的傻瓜、担心辜负父辈的期望,与父亲人生观的差异更让他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赵一林因和女友的不检行为被揭发而双双被迫离队。恼羞成怒的赵一林当众怒斥此事的惟一知情人刘思成,认为刘和他的父亲刘文瑞一样都是只知道沽名钓誉的骗子。父亲到底是和铁人战斗到底的英雄,还是如赵一林所言半路当了逃兵?伴随着刘思成的追问,时光退回到半个世纪前……
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吴刚饰)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房东老大娘见王进喜连续数昼夜奋战在井架,感慨“王队长真是个铁人!”,“王铁人”的名字从此传开。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重晶石粉,他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三个多小时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
三年自然灾害来临,王进喜和他的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严重的饥饿和高强度的作业下,队友们意志纷纷崩溃。王进喜省出自己的口粮,甚至不惜犯政治错误,想方设法给大家填肚子。看似粗枝大叶的王进喜对爱徒“小知识分子”刘文瑞更呵护备至,还让妻子为其缝补护膝。刘文瑞最终还是偷偷踏上了返程的火车,师傅王进喜留下的那袋口粮和孤独的背影却成为刘文瑞一生的心债。
伴随着对这段回忆的追述,刘思成陪父亲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此时传来离队的赵一林和女友在沙漠遇险的消息,刘思成毫不犹豫地只身开始他的搜救行动。恍惚间,刘思成的眼前出现了王铁人父亲一样的笑脸……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电视《奠基者》

播映时间2010年1月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但结果是唯有石油没有完成计划,而此时,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受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数万大军克服无路、无粮、无房以及天灾人祸等重重困难,在松辽地区展开了艰苦卓绝、历时3年的石油大会战,一举扭转我国石油的被动局面。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王进喜 王进喜-人物简介,王进喜-人物生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00103/150269.html

更多阅读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秦三世 秦三世-人物简介,秦三世-人物生平

秦三世即秦王子婴(?~前206年),嬴姓秦氏,名子婴,或单名婴。性格隐忍软弱。在位仅46天。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继位。子婴即位五天便设计谋杀赵高,并把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王铭章 王铭章-人物简介,王铭章-人物生平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川军将领,出生于大清帝国四川省新都县(今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欧亚平 欧亚平-人物生平,欧亚平-简介

欧亚平,1962年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系,经济师,教授。百仕达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集团创始人及控权股东,亦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威华达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以及百仕达地产有限公司之董事长。2013年10

声明:《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王进喜 王进喜-人物简介,王进喜-人物生平》为网友天生的王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