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 伊蚊-形态特征,伊蚊-特征与习性

伊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于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一属,近1000种,中国有100余种。作为蚊科昆虫,伊蚊非常招致人类的讨厌。伊蚊会传播很多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危害,黄热病与登革热就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伊蚊是蚊科类昆虫,是伊蚊属的通称,具有很多种类,分布全世界。伊蚊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中国伊蚊中比较重要的有复蚊亚属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赫布里底伊蚊、波里尼西亚伊蚊、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

伊蚊属_伊蚊 -形态特征


伊蚊

伊蚊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

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

伊蚊属_伊蚊 -特征与习性

成蚊喙细直或略弯。无气门鬃而有气门后鬃。翅瓣有缘。除极少数种类外,纵脉6末端明显超过纵脉5分叉位点,鳞形对称。爪垫不发达。幼虫有完整的下颚缝。触角末端不分节。腹部第8节有栉。呼吸管具梳,具1对呼吸管毛1-s,并远离管基部。


伊蚊

伊蚊多孳生于树洞、竹筒、叶腋、缸罐、石穴、坑洼等小型积水中,有些种类则在稻田、沼泽、水塘中生长。卵单产,通常产于容器的潮湿内壁或孳生场所的湿土上。滞育卵耐低温和干燥,并以此越冬或度过干旱季节。在自然界,蚊卵一次水淹仅部分孵化,其余须经二次或更多次水淹才能孵化。人们认为,这是对易干的容器积水的适应。幼虫多在水下活动,刮食附着在水淹物上或水底的低等生物或其他有机物;少数种类,如霉蚊亚属,幼虫肉食。雌蚊白昼或夜晚吸血。

伊蚊还很善飞。一般蚊子飞程仅有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过1000~2000米。而伊蚊却能连续飞行5000~6000米,而且十分敏捷,可随心所欲地进行俯冲、急转弯、前后滚翻、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度动作。有一种伊蚊在雨中飞行时,竟然能躲开所有雨点,待抵达目的地时,身上居然没有一点儿水珠。这种高超的飞行本领实在令人类望尘莫及!难怪人们举起双掌对准伊蚊拍过去,满以为能置其于死地时,它却能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伊蚊属_伊蚊 -主要分类

伊蚊多是凶猛的刺叮吸血者,有些则是黄热病、登革热等虫媒病毒的传播者,少数种类是丝虫病的媒介。中国伊蚊中比较重要的有复蚊亚属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纷蚊亚属的东乡伊蚊及伊状蚊亚属的刺扰伊蚊。此外骚扰蚊亚属的背点伊蚊、黄色伊蚊、刺螫伊蚊以及叮刺伊蚊都是凶猛的吸血者,在它们的大量发生场所,对人畜骚扰很大。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是具银白斑纹、跗节有白环的深褐或暗黑蚊虫。中胸盾片两侧是1对长柄镰刀形白斑,

其间有1对金黄色纵条,形成一弦琴状花纹。幼虫触角光滑无刺,触角毛1-A细小,单枝;头毛5-7C单枝;体无星状毛;栉齿单行,各齿基部有发达侧刺。除非洲森林的野生蚊系外,埃及伊蚊是与人类居住地区关系密切的家蚊。幼虫主要孳生在居民区周围或室内的容器积水中,尤其是在室内饮用贮水缸中;雌蚊在同样的场所刺吸人血。它们主要在白昼吸血,通常近黄昏和早晨各有一刺叮高峰。埃及伊蚊广布全球热带地区。在中国,它们分布于广东的湛江地区、海南省等地,台湾南部、广西的北海市和钦州市的少数地区以及涠洲岛。它们是中国上述地区登革热的传播者。在国外,它们还是城市型黄热病、基孔肯雅病等的主要媒介,因而为最危险的蚊种之一。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也是具银白斑纹、跗节有白环的暗黑或黑色蚊虫。中胸盾片有一中央银白纵条,

翅基前有一簇银白宽鳞簇。幼虫与埃及伊蚊近似,但栉齿基部无侧刺而具。它们是半野生蚊种。幼虫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的竹筒、树洞、石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中,也见于菠萝等植物的叶腋。雌蚊在白昼和黄昏刺吸人和动物的血液。在户外,通常是日出前后和日没前后各有一刺叮高峰。白纹伊蚊遍布东洋区。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都有记载。雌蚊是凶猛的吸血者,它们在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们骚扰很大。它们是中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也是东南亚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传播者之一。在中国福建、四川等省,人们认为白纹伊蚊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有关。

东乡伊蚊


东乡伊蚊

东乡伊蚊体棕褐或深褐。喙深褐色,触须末端有白鳞;中胸盾片有淡黄纵条;

后跗节1~5基部和1~4末端都有白环。幼虫头毛4-6C位于头前端,几乎在同一横线上;腹部第8节具很多栉齿,排列成一齿区;呼吸管毛1-S位于管末端1/4处,特大,明显超过管的末端;肛鳃短,球状。幼虫多孳生在海滨岩穴、石洞以及容器、船舱等的积水中,能耐受高盐浓度,但也在淡水中生长。雌蚊吸取牛、马、鸟类等的血液,也侵入室内刺吸人血。东乡伊蚊在中国分布于从辽宁至广东的沿海地区以及某些岛屿;在日本、朝鲜、苏联、泰国、马来西亚也有记载。在国外的一些岛屿上,它是马来丝虫病的传播者。中国虽然也发现马来丝虫的自然感染,东乡伊蚊却不是重要的媒介。在中国东北,曾从这种伊蚊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

伊蚊 伊蚊-形态特征,伊蚊-特征与习性

刺扰伊蚊


刺扰伊蚊

刺扰伊蚊体棕、褐或淡褐色。雌蚊触须末端有白鳞;有气门后区和亚气门区鳞簇;

翅鳞褐色,若干纵脉基段通常有少数淡色鳞;前足和中足股节前面褐鳞中杂生有淡色鳞,形成麻点,跗节有基白环;腹部第2~7节背板有基白带,平直,或作“∧”形,或并具淡色中央纵条。幼虫触角有细刺,头毛6-C1~3枝;栉齿一行,8~12个;呼吸管末2~3梳齿远离。幼虫广泛地孳生于土坑、浅潭、池塘、洼地的积水中以及稻田、沼泽中,在容器的积水中也可偶然见到。雌蚊主要刺叮牛、马等家畜,也吸人血。它们在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畜骚扰颇大。刺扰伊蚊广布新北界、古北界、东洋界以及太平洋岛屿。中国各省(区)都有记载,有些地区曾从这种伊蚊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在国外,也曾从它分离到多种马脑炎以及其他虫媒病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103/151590.html

更多阅读

兰花的形态特征 兰花简笔

2010-02-13 17:16兰花的形态特征兰属植物的根为肉质根、具假鳞茎。除宽叶类型和腐生类型少数种外,大部分具有狭长的叶,从假鳞茎上簇生而出。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花序直立,斜出或俯垂。花的构造基本一致,萼片与花瓣同形。唇瓣无柄,通常三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原产地介绍及盆栽方法 草莓的形态特征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草莓原产地介绍:草莓多年生草本,粗壮,密集成丛,高5~25cm。茎密被黄棕色柔毛,几与叶等长。叶三出;叶柄长4~18cm,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小叶具短柄; 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cm,宽0.8~3cm,先端圆钝,顶生小叶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

柔毛钻地风 柔毛钻地风-名称,柔毛钻地风-形态特征

柔毛钻地风,木质攀援藤本或有时呈灌木状;小枝褐红色或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区,生于路边林中或山谷峭壁上,海拔500-2100米。钻地风_柔毛钻地风 -名称中文名:柔毛钻地风

巴天酸模 巴天酸模-形态特征,巴天酸模-分布情况

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inn.,蓼科酸模属植物。别名 :洋铁叶、洋铁酸模、牛舌头棵。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及西藏。国外分布于高加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及欧洲。酸模_巴天酸模 -形态特

柔毛胡枝子 柔毛胡枝子-形态特征,柔毛胡枝子-产地生境

柔毛胡枝子,蔷薇目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_柔毛胡枝子 -形态特征柔毛胡枝子是直立灌木植物,高1-2米。枝灰褐色,被微柔毛。托叶线形,长约3毫米,被柔毛;叶柄长3-5厘米,被短柔毛;小叶椭圆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尖或稍钝,具短尖,基部

声明:《伊蚊 伊蚊-形态特征,伊蚊-特征与习性》为网友影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