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 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概述,异位性皮肤炎-症状

异位性皮肤炎(Atopic dermatitis)为一种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疾病,是指因遗传导致皮肤异常因而病变,会反复发作且搔痒难当即异常敏感,好发于婴幼儿时期。异位性皮肤炎痒也是异位性皮肤炎最主要的特征,同时易伴随其它过敏性体质,目前发病机制仍然未解。初次发作多于婴幼儿时期,总病患大约占总婴幼儿3%~5%,约30%的病患于1岁~5岁时发病,约有20%气喘病童会同时有此病症,更约有50%的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合并带有气喘、过敏性鼻炎的问题,此类病患通称异位性体质。

异位性皮肤炎_异位性皮肤炎 -概述


异位性皮肤炎异位性皮肤炎即为:移位性皮炎。异位性皮炎(Afodicdermafifis)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苏兹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异位性皮肤炎_异位性皮肤炎 -症状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皮肤炎,有些人会称之为"婴儿湿疹",通常湿疹若分布在特定的部位、经常反覆发生,并且有家族过敏史或者常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气喘等过敏疾病的发生时,就极有可能是异位性皮肤炎。而随着年龄的改变,发生的部位也不相同,从婴儿期主要分布在脸、颈部,幼儿期容易遍及全身、四肢皮肤皱折处等,而患处容易越抓越痒,而造成抓伤或抓破的恶性循环。

异位性皮肤炎_异位性皮肤炎 -发病机制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
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异位性皮肤炎_异位性皮肤炎 -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 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概述,异位性皮肤炎-症状

异位性皮炎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一、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本型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两者难于区分。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始发病。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103/152932.html

更多阅读

子宫内膜正常厚度及变薄/增厚病理因素 子宫内膜增厚的危害

子宫内膜是覆盖子宫腔的黏膜,是人体中分化能力最强的组织之一,由被覆上皮、腺体、间质组织组成,分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占2/3,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基底层直接与肌层相连,占内膜1/3,无周期变化;子宫内膜分增殖期和分泌期,以月经28d

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治疗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内膜的厚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会随着女性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是女性孕育的重要因素,但若卵巢激素紊乱而导致子宫内膜异常的增厚,那么就会对女性造成一定的危害。 子宫内膜增厚带来的危害,远远不止其疾病本身所带

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脂溢性皮炎症状图

脂溢性皮炎症状图表现有哪些?如今在我国这种皮肤病发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和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密不可分。皮炎中分为很多类型,不同的皮炎症状需要进行的治疗方法都是外涂朴?安 堂的参肤霜即可。首先我们要了解到这类皮炎症状图,多

声明:《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 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概述,异位性皮肤炎-症状》为网友玻璃渣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