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害了穷人子弟 怎样看「在我国,真正的穷人都上不起大学」的观点?

谢吴其仁邀
看你怎么定义穷了
当然也看你怎么定义上大学
上中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穷人,不过中学的时候除了几个特别有钱的人,大家基本都差不多。直到上了大学,不仅了解了地域,更认识了阶级
我的同班同学中,有青岛的隔壁老王,此君中产阶级,悠哉悠哉,旅游,玩单反,烧数码,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腺上,并且他推荐了我,把我引向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原本以为,大学生活都是这样的。
但是,我认识一个哥们一次和我聊起了考研,我很烦,我怕我考不上,他却说如果他弟弟考上大学他就不上研了,我第一次意识到,求学也是要花钱的,我一直以为理所应当的事,原来对有些家庭也是要权衡利弊的。
还有一次,和我们班学霸xx吃饭,说起了家庭,我开玩笑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爷爷都是大学生,我不能给祖上丢人。他告诉我他是他们村(还是他们本家这个大族)里第一个大学生,题主,很显然啊,有很多适龄的孩子,他们没有上大学。
恕我直言,这样的孩子大部分在农村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啊?
记得一次不知道说什么大家抱怨上大学好贵啊,我笑了笑,突然回忆起我上大学的时候,妈妈说,终于把你供出来了,不妨一算,大学普通一本工科,以我为例,一学年4950,住宿900。很便宜,我中学单择校费3w,就如果只是供一个大学生,我觉得很简单啊,有生源地贷款,可以不用交学费,有贫困补助,我们基本达到了50%申请率,30%发放率,30个人一个班,9个人补助,一年3000左右分两档,学校还有企业都是大手笔,专业2个国奖都是8000一年,我们班第一年人均奖学金2000,这么算下来,可以说在当下中国,只要你稍稍努力学习,如果再勤工俭学,上大学基本上都不花什么钱啊。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不明白
后来,我觉得可能是我们低估了教育的投资,高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
但是事实上,教育成本不是这么算的,我舅舅是农民,两个表哥都没能上完高中,注意,是高中,现在一个在新加坡一个在日本,做着最普通的工作,每年大概能为家里寄点钱。这是第一个投入,对,一个壮劳力的投入,我本以为父母会把我养到30岁(插一句,我现在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是在家吃饭问爹妈要钱的时候不脸红,笑)但对于很多家庭,求学和工作是冲突的,你上学不花钱不代表家里只出你的生活费,因为本来应该是你自力更生并且回馈家庭的时候,当然尤其是你有弟弟妹妹的时候。同样的道理,当你初中和同学打闹,高中穿梭于无尽的补课班的时候,可能真的像故事里一样,有个小孩子要拿着书本去放羊,至少会分担家务,会消耗时间,精力,对,就算磨练意志如何如何,但高考时面对的可都是自小心无旁骛专心念书并且不专心也会在补课班补回来的对手。如果高考落败,譬如工薪阶层,我买也要让儿子上个三本(往往比一本要贵的多),总不能回家呆着吧,可是劳动力和继续投入这个选择题,总有人要舍弃一些。
所以真正大学生这个阶层,大部分都是城市中产,富裕的农民,真正的赤贫有没有?有,很少。我还未曾见到,但是,进了大学校门就完了吗?还没有,才刚刚开始,我们宿舍一年之间,都买了电脑,加上手机的更新换代,还有社团活动,班级聚会,上大学并不是我衣着朴素,食堂,教室,宿舍三点一线就ok的,如果你的圈子消费水平普遍比你高,那你会不得不被迫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我们不能把同学都想成圣母,没有人会处处迁就别人,比如三个人天天计划去这里再去哪里,如果没有闲钱,那我只能默默退出。所以从偏远落后的地方来到都市上大学,一定会比在家里花的更多。
ok,我写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拜金,以前的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几乎做到了视金钱如粪土,但是我现在明白经济基础的意义了,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选择。
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来学知识,学技术。更多的是实用,还有交流,我们国家,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普通工科211,本科生的一些参赛项目是比较容易申请到经费的,我曾申请到一个项目,拿到了最少的经费2000(好吧是我比较菜)但是,拍着良心说,我认真做的这个项目,我自己至少投入了4000,很多是没办法报销的,比如买元件来回的路费吃饭,而且超了我的限额,我不在乎这个,大家可能都不在乎,父母也许觉得多掏2000没关系孩子可是正经学东西,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这个月多花了2000块意味着下个月吃什么的问题会比项目报告出现的早。
然后有的同学因此结识系主任,和老师交流云云,甚至将来所谓的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这样的机会也是上大学的一部分啊
说的再浅显一点,同样是上大学,一件事或一个机会,有的人会率先想到对自己有什么用,有的人会先考虑钱。如果有人在教育中考虑金钱,那我们的教育公平还做的不够好。
如果我们只是把走进大学校园视作上大学,那么有一部分人因为钱没能上大学。
如果说我们把这样一个较高层次自我提高的过程,更进一步钻研学术的机会统统都视作上大学,那么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诚然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懒惰自甘沉沦,但是,我想,总有些虚心求学之士,被金钱所束缚住了手脚。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本来就不是要被普及的,我们目前所做的也不过是9年义务教育,连高中都没有做到百分之百,所以有技校有职高有布鲁斯特有新东方
但是,所谓的教育公平应该是由大家的喜好决定学什么上什么,就算我能上的起大学,我不去。而没有因为没钱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人。
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做到,而你听不见他们的声音。
你的家庭经济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所以不用搜数据,猜都猜到了,真正的穷人,可能连高考都撑不到。
有时候我在想社会什么问题最可怕?有时候我觉得是不民主有时候我觉得是不诚信
现在想想大概是教育公平
一个人穷所以儿子上不起学,儿子上不起学所以穷,子子孙孙无穷匮矣。
那么希望在哪里呢?
延伸一下,一个普通人的孩子受普通的教育他一般努力,那么他长大了就是普通人,如果教育资源的差距大到了个人努力都无法突破的地步,那么,阶级固化
我想或者说我希望我们最后能做到教育公平
一个最穷的人的孩子也能享受最棒的教育资源。

最后说点别的
大一的时候我们班团日活动我们组织了一个募捐,去了汉中洋县一所小学,去了有点后悔,小学看起来比照片和文字叙述的好,几乎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开玩笑说比我们当年小学都好,但是校长带我们去了几家,6年级的小姑娘,不念了。不是没上大学,是只上了小学。那个地方只是接近秦岭,几乎都是丘陵土包,当然也有民俗,因为辍学的姑娘居多,也因条件所限,上小学要住校,一周只能回一次,说实话我们搞活动挑的时候还挑了个好去的学校,就算上学不要钱,就算校长去做工作,不改变家庭生存环境,没办法。
仓禀实而知礼节
我曾以为我们国家已经富了
外滩是中国,大西北,川云贵,西藏青海也是中国。

另一件事
高中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宏志班的学生,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钱,有政府的也有私人的,我听闻有个同学初中念书要走几十里山路,我看到一个同学中午吃馍夹辣子酱,但是,但是其他的同学大部分都不穷,家在省会,放学车接的大有人在,至少大部分像我一样,每个月的这些钱 有 无所益,无 不可惜。总之,对于学生捐助者学校政府来说都是名利双收,但是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不懂,现在的我,良心不安。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我还是决定以后有机会要帮助另外的三个人求学。
如果说因为考的不好所以不给穷人的孩子补助,那不是本末倒置吗?不就是恰恰因为初期教育资源的不足才导致他们考不进名校吗?那在所谓的名校设立宏志班又有什么用呢?
大学扩招害了穷人子弟 怎样看「在我国,真正的穷人都上不起大学」的观点?
而且,难道受到资助的学生就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吗?这不是施舍,社会只是给了欠他们的。穷和刻苦不能画等号。
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是个例还是……好了别骗自己了我就不信类似这种的事是个孤例
我们国家有些事,诶,还差得远

题主,你说
中国有没有人因为没钱上不起大学?

补充一句
如果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穷上不起大学,这个问题就应该回答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3/2668.html

更多阅读

大学报到证丢了怎么补办? 报到证丢了能补办吗

大学报到证丢了怎么补办?——简介大学报到证平时看起来不重要,等丢失了你就会发现它的重要性了。我因为不小心把报到证丢失,无奈之下,只能去补办。后来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补办到了。下面是我补办报到证的经历,前前后后历时两个月,苦不堪

好教育不该忘了穷人 该忘了下载

我是个教育个体户,除了一台电脑、一本自办的《中国生活教育周刊》,我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穷人。所以我发自肺腑地喊教育不该忘了穷人! 我在乡下当过教育志愿者,亲眼目睹了乡下那些底层家庭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已经和好教育无缘、和好的

大学毕业30年了,珍惜那段时光 想念那段温暖时光800

大学毕业30年了,珍惜那段时光我怀念我的知青岁月,感谢邓先生恢复高考,感激母校对我的培养,感恩老师们对我的教育,感念我的父母和姐妹支持我读大学,深情地思恋着同学们。5月3日母校将给返校的同学们举行一个纪念仪式,我由于在山东威海,又有

声明:《大学扩招害了穷人子弟 怎样看「在我国,真正的穷人都上不起大学」的观点?》为网友溺死也情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