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 白背叶 白背叶-生长环境,白背叶-基本资料

白背叶,中药名。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根或叶。分布于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之功效,常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具有消炎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种子含油,油脂植物,茎皮又提供纤维对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原料的乙醇浸出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Ⅰ)、β-谷甾醇(Ⅱ)、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Ⅲ)、洋芹素(Ⅳ)、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背叶素(mallotusin),化合物Ⅰ、Ⅲ~Ⅴ为首次从白背叶中分得.

白背叶_白背叶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1000米山坡或山谷灌丛中。

白背叶 白背叶 白背叶-生长环境,白背叶-基本资料

白背叶_白背叶 -基本资料


白背叶

拼音名:BáiBèiYè

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来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Lour.)Muell.-Arg.以根及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消炎止血。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背叶_白背叶 -原形态


白背叶

白楸又名:白背娘、白背桐、白朴树、白泡树、白面简、白鹤树、白匏仔、白背木、白面虎、白吊栗、野桐、白面戟、木梗天青地白、白毛树、野芙蓉、白林树、橡皮柴、谷皮柴、白桃叶、白面风。 白背叶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cm,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圆柱形,长2.5-15c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白背叶_白背叶 -化学成份


白背叶

含紫花牡荆素(Castic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四羟基-甲氧基黄酮α-D-葡萄糖甙、5-羟基-3,6,7,3',4'-五甲氧基黄酮、对羟基苯甲酸、5-羟基异苯二酸、3,4-二羟基苯甲酸等。还含牧荆定碱(Nishindine)及维生素C等。叶含多种化学成分。

1.挥发油:干叶含油约0.1%,油中含桉油精(cineole)3.2%及l-桧萜(l-sabinene)、莰烯、β-丁香烯及奥等。

2.黄酮类化合物:黄荆素(5,3′-dihydroxy-3,6,7,4′-tetramethoxyflavone,vitexicarpin,castic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艾黄素(5-hydroxy-3,6,7,3′,4′-pen-tamethoxyflavone,artemet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

3.环烯醚萜甙类:桃叶珊瑚甙(aucubin)、淡紫花牡荆甙(agnuside)。

4.有机酸类:对羟基苯甲酸、5-羟基间苯二酸、3,4-二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维生素C、5-氧-异酞酸(5-oxy-isophthalicacid)。

5.生物碱类:尼参定碱(nishindine)。此外,尚有β-谷甾醇、诺尼醇-葡萄糖(glucononitol)、胡萝卜烯(carotene)、三十一烷等。

根含熊果酸乙酸酯(ursolicacidacetate),古柯二醇-3-乙酸酯(erythrodiol-3-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2β,29-二羟基羽扇烷(2β,29-dihydroxylupane),白背叶氰碱(malloapeltine),白背叶脑甙(mallocerebroside),白背叶酰胺(mal-loceramide),4,5,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4,5,4’-trimethyl-ellagicacid),白背叶素(malloapelt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果实含脂肪油36.5%。其脂肪酸组成:棕榈酸(palmiticacid)3.3%,硬脂酸(stearicacid)2.1%,油酸(oleicacid)13.8%,亚油酸(linoleicacid)10.7%,a-粗糠柴酸70.1%。

白背叶_白背叶 -鉴别

叶:本品皱缩,边缘多内卷,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圆卵形,长7-14cm,宽4-14cm,上表面绿色或黄绿色,下表面灰白色或白色,顶端渐尖,基部略呈心形或近平截,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微3裂,有钝齿,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星状毛;基出脉3条,叶脉于下表面隆起。叶基具2斑状腺体。叶柄长5-15cm,质脆。气微香,味微苦、辛。

白背叶_白背叶 -附方


白背叶

①治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一星期,取起洗净晒干。每用二两,雄鸡一只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鹅口疮:白背叶适量蒸水,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处,一日三次,连抹两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外伤出血,溃疡:白背叶晒干,擦成棉绒样收贮,出血时取适量贴上,外加绷带固定。(《岭南草药志》)

④治皮肤湿痒:白背叶煎水洗。(《福建中草药》)

⑤治产后风:白背叶、艾叶,酒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溃疡:白背叶鲜叶捣烂,麻油或菜油凋敷。(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跌打扭伤:鲜白背叶适量,捣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白背叶_白背叶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中耳炎:取干白背叶1两研成粗末,加水半斤,置于加盖的瓷盅内,隔水炖2小时以上,去渣,过滤,滤液内加适量防腐剂。用时先将患耳脓水洗净,药棉拭干,再滴入药液,每次3~4滴,每日3次。疗程3~15天。77例经1~12个月随访,痊愈32例,显效24例,好转21例。

白背叶_白背叶 -其他


白背叶

大戟科。小乔木或灌木,高2-3米,小枝,叶柄均被白色密毛。叶互生,宽卵形,长5-1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圆形穗状花序生枝顶,雄花在上,雌花在下。蒴果球形,密生软刺,星状柔毛,白色。种子黑色,近球形。 种子含油,油脂植物,茎皮又提供纤维对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原料的乙醇浸出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Ⅰ)、β-谷甾醇(Ⅱ)、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Ⅲ)、洋芹素(Ⅳ)、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背叶素(mallotusin),化合物Ⅰ、Ⅲ~Ⅴ为首次从白背叶中分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4692.html

更多阅读

氮磷钾的作用 氮磷钾的作用顺口溜

钾肥 磷肥 氮肥 各自的作用_百度知道strong8化肥种类富硒帮富硒食...化肥种类化肥种类。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根据氮的化合价态,分为:(1)铵态氮肥,如硫酸铵(硫铵);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

每日介绍之“黑克.白牙素”! 喜得白白牙素

黒克.白牙素主要成分:Z.C白牙配方、C.C.超速亮白因子、止血环酸、天然绿茶提取物、薄荷、柠檬素、辅料碳酸钙。功效说明:采用生化科技成果“Z.C.白牙配方”——亮白牙齿,恢复牙釉光泽!添加“C.C.超速亮白因子”——加速分解牙面各种黑黄

有效防治美国白蛾常识生长史图片 飞机防治美国白蛾

有效防治美国白蛾常识(一)人工物理防治1、人工剪初网幕: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因此,在美国白蛾网幕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是一项无公害,效果好的防治方法。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需要“代言词”吗?

系列专题:安吉白茶加盟2010年3月28日,安吉白茶“首天茶”回馈社会活动仪式,在安吉白茶领导世外茗源基地如期举行。出席该仪式的有安吉县知名的书法家、诗人、画家及国家级茶艺专家等。仪式上,各专家针对安吉白茶的生长环境,品质特点等发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茶品简介,安吉白茶-产地环境

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900年前,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虽非人力

声明:《白背叶 白背叶 白背叶-生长环境,白背叶-基本资料》为网友我的影子我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