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地梅 点地梅-形态特征,点地梅-生长习性

点地梅(拉汉种子植物名称)喉咙草(江苏、浙江),佛顶珠、白花草、清明花(贵州),天星花(云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被细柔毛。须根纤细。基生叶丛生,柄长1-2厘米;叶近圆形或卵圆形,径3-15毫米,基部微凹或呈不明显截形,先端钝圆,边缘有多数三角状钝牙齿,叶质稍厚。喜湿润、温暖、向阳环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但是不论是在高山草原,还是在河谷滩地,只要有一丁点瘠薄的土壤它就能生根发芽。它的种子能自播繁殖。也可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点地梅_点地梅 -形态特征


点地梅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明显,具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20毫米,叶柄长1-4厘米,被开展的柔毛。

花葶通常数枚自叶丛中抽出,高4-15厘米,被白色短柔毛。伞形花序4-15花;苞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5-4毫米;花梗纤细,长1-3厘米,果实伸长可达6厘米,被柔毛并杂生短柄腺体;花萼杯状,长3-4毫米,密被短柔毛,分裂近达基部,裂片菱状卵圆形,具3-6纵脉,果期增大,呈星状展开;花冠白色,直径4-6毫米,筒部长约2毫米,短于花萼,喉部黄色,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2.5-3毫米,宽1.5-2毫米。

蒴果近球形,直径2.5-3毫米,果皮白色,近膜质。花期2-4月;果期5-6月。


点地梅

花葶通常数条由基部叶腋抽出,长(3)5-15厘米,伞形花序通常有4-10朵花,苞片数枚,卵形至披针形,长3-4毫米,宽0.5-1.5毫米,先端渐尖;花梗纤细,长1-3(5)厘米,通常花后伸长达6厘米,开展,混生腺毛;花萼杯状,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卵形,长2-3.5毫米,果期增大,长4-5毫米,呈星状水平展开,具3-6条明显纵脉,花冠通常白色、淡粉白色或淡紫白色,花冠筒状,长约2毫米,筒部短于花萼,喉部黄色,裂片与花冠筒近等长或稍长,倒卵状长圆形,长2.5-3毫米,宽1.5-2毫米,明显超出花冠;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长约1.5毫米;子房球形,花柱极短。

蒴果近球形,稍扁,直径约3毫米,成熟后5瓣裂,白色膜质。种子小,多数,棕褐色、长圆状多面体形,径约0.3毫米,种皮有网纹。

点地梅_点地梅 -生长习性

喜湿润、温暖、向阳环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但是不论是在高山草原,还是在河谷滩地,只要有一丁点瘠薄的土壤它就能生根发芽。它的种子能自播繁殖。也可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点地梅_点地梅 -植物分布


点地梅

产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生于林缘、草地和疏林下。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分布极广,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柬埔寨、老挝也有分布。

点地梅_点地梅 -繁殖培育

用播种繁殖,同时高山上夏季很短。点地梅在8月底前发芽。然后在冰雪中度过9个月的时间,在第二年的六月开花。

点地梅_点地梅 -医药用途

简介


点地梅

药名:喉咙草

汉语拼音:houlongcao

英文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umbellata(Lour.)Merr.[DroseraumbellataLour.;Primulaumbellata(Lour.)Bentv.]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报春花科。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喉癣草、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

性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疗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开水泡代饮。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含漱。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地、疏林下及林绿、草地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地。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或果实。

采收储藏: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晒干。

医药・版本一


点地梅

别名:喉咙草、白花珍珠草、天星草

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Lour.) Merr.的全草。春季开花时采集,除去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入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火赤眼,跌扑损伤,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

备注:

(1)治风火赤眼,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治跌扑损伤,可与当归、川芎、落得打等配合应用;治咽喉肿痛,可单位应用,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

(2)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本品味甚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肿痛,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医药・版本二


点地梅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

药》

【拼音名】Diǎn Dì Méi

点地梅 点地梅-形态特征,点地梅-生长习性

【别名】噶蒂慕布(藏名)喉咙草、铜钱草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6~7月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中。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利水。治热性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点地梅_点地梅 -化学成分

全草含皂甙、鞣质酚类物质和糖类,并有生物碱沉淀反应。

点地梅_点地梅 -药理作用

喉咙草全草乙醇浸出液,经醋酸铅去杂质后之生理盐水溶液,对冷血及温血动物的离体、在体心脏均表现明显的强心作用;对兔、猫静脉注射后血压逐渐升高,死亡前血压下降;对离体家兔肠管和大鼠子宫呈现兴奋作用;对家兔及豚鼠去纤维血均表现较强的溶血现象;如用戊醇及碱式醋酸铅等除去其中所含的皂甙后,对离体蛙、大白鼠心脏及在体豚鼠心脏,仍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但所用剂量较前述者有所增加,经处理后的溶液,不含非特异性兴奋心脏的物质,如钙及鞣质,而有糖或其他还原性物质存在。

点地梅_点地梅 -版本二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Diǎn Dì Méi

【别名】噶蒂慕布(藏名)喉咙草、铜钱草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大红花点地梅的全草。6~7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全株被白色细柔毛。根细长,具少数分枝。叶簇生于基部;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尖或钝圆,基部渐狭,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花茎自基部抽出,细长,长10~15厘米,绿色或带紫红色;花小,粉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中。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利水。治热性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点地梅_点地梅 -常用选方


点地梅

1、治咽喉肿痛,白口疮:佛顶珠为极细末,吹在患处。

2、治跌打损伤或久坐腰酸腰痛:佛顶珠一两,仙桃草五钱,乱头发一钱。泡酒半斤。一天二次,每次服量不超过一两。

3、治咯血:佛顶殊三钱。炕干研末兑酒吞。

4、治五淋白浊:佛顶珠一两,苦竹一两。白糖一两,加水三小碗,煎汤二碗,一剂三次分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5、治风湿关节痛:佛顶珠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6、治偏正头痛、牙痛、风火赤眼:点地梅三钱至一两。前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7、治哮喘:鲜天星草一至二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点地梅_点地梅 -文献论述


点地梅

1、《分类草药性》:解毒。治蛇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

2、《中国药植志》:治喉痛,跌打损伤。

3、《贵州民间方药集》:新鲜果实液汁点眼,可治眼热,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酸背病;外治蛇咬伤,汤火伤,疔疮。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偏正头痛,牙痛。

5、《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治劳伤腰痛,咽痛口糜。

6、《四川中药志》:治遗精,崩症及寒湿带下而虚弱者。

点地梅_点地梅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被白色节状细柔毛.根细须状。叶基生,多皱缩碎落,完整者呈近圆形或卵圆形,黄绿色,直径5-20mm,边缘具三角状钝牙齿,两面均被贴伏的短柔毛;叶柄长1.0-4.Ocm,有白毛。花葶纤细,有的可见顶生伞形花序,小花浅黄色,或已结成球形蒴果,具深裂的宿萼。质脆,易碎。气微,味辛而微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5711.html

更多阅读

兰花的形态特征 兰花简笔

2010-02-13 17:16兰花的形态特征兰属植物的根为肉质根、具假鳞茎。除宽叶类型和腐生类型少数种外,大部分具有狭长的叶,从假鳞茎上簇生而出。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花序直立,斜出或俯垂。花的构造基本一致,萼片与花瓣同形。唇瓣无柄,通常三

柔毛钻地风 柔毛钻地风-名称,柔毛钻地风-形态特征

柔毛钻地风,木质攀援藤本或有时呈灌木状;小枝褐红色或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区,生于路边林中或山谷峭壁上,海拔500-2100米。钻地风_柔毛钻地风 -名称中文名:柔毛钻地风

点柄乳牛肝菌 点柄乳牛肝菌-形态特征,点柄乳牛肝菌-生活习性

点柄乳牛肝菌所属担子菌纲,牛肝菌科,拉丁名为Suillus granulatus。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四川,贵州。可食,味较好;菌根菌,可与松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乳牛肝菌_点柄乳牛肝菌 -形态特征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散生、群生或丛

中华婪步甲 中华婪步甲-形态特征,中华婪步甲-用途和价值

中华婪步甲,是分布于湖南, 江苏等地的鞘翅目,步甲科昆虫。捕食危害荻,芦苇的飞虱,蚜虫。喜光,出现在潮湿,闷湿的地方。因在树叶上产卵,会危害植物。婪_中华婪步甲 -形态特征中华婪步甲身体黑亮,体长10~12mm,口须、触角和足黄褐色,前胸背板侧缘

西藏点地梅 西藏点地梅-简介,西藏点地梅-形态特征

西藏点地梅,为双子叶植物药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主根木质,具少数支根。根出条短,叶丛叠生其上,形成密丛;有时根出条伸长,叶丛间有明显的间距,成为疏丛。莲座状叶丛直径1-3 (4) 厘米;产于甘肃南部、内蒙古、青海、四川和西藏。可用于水湿停聚

声明:《点地梅 点地梅-形态特征,点地梅-生长习性》为网友冷艳女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