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学院概况,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是国家教育部与原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首台银河巨型计算机主机系统总设计师周兴铭教授任院长。学院不仅拥有一流教学和实验环境,而且拥有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结构多元化的特色师资队伍。同时,学院致力于国际交流和企业合作,与瑞典、丹麦、西班牙、美国、英国、德国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院按照周兴铭院士提出的“前沿化、工程化、国际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协调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秉承同济大学“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传统,以坚持质量第一、素质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可持续发展为建院宗旨,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学院概况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学院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院舍面积约8400平方米,各类在册学生2900余人设有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媒体艺术与科学)两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工程硕士专业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的13人,4人担任过企业技术主管、CTO、软件质量总监等高级职位并具有8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40%专职教师能胜任纯英文授课先后与100多家国内外IT企业建立院企关系,并与其中近20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拥有IBM大型机和中小型商用服务器在内的各类主机10台、高配置PC机800多台、Apple计算机30台、其它实验装置180台2个国际合作机构,3个地区科教中,9个联合技术中心7个学生科技创新俱乐同济大学Apple俱乐部、IBM俱乐部、Windows嵌入式俱乐部、Autodesk俱乐部、同济大学GoogleCamp、同济大学AMD俱乐部、同济大学Oracle俱乐部等 。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院长简介

周兴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银河-II并行巨型计算机的总设计师和我国首台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的总设计师。1938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1年起,一直在科研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系统研制工作,研制成功了六台代表国家当时先进水平的计算机。先后参加了901晶体管计算机、030集成电路计算机、151百万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983年,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参与了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亿次机的研制工作;1985年,作为第一主要完成者参加银河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研制;1992年,作为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研制成功银河-II十亿次并行计算机。银河仿真机、银河-II机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高性能计算,移动计算,并行与分布处理。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联合授予“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6年被湖南省科协任命为首届“湖南科技之星”。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教师风采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以“一流学院,一流师资,一流学生”为目标,改变师资引进观念,打破传统的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来源结构,重真才实学,重工程背景,重企业经验,建立了一支由高水平专业知识和丰富企业经验的高层次归国人才挂帅、以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企业专家和国外归国人才为核心的专职骨干教师,逐步形成了高校与企业教师相结合、国内与国外教师相结合、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工程化、国际化的特色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按以“三三制”配备:
1/3――主要依托本校的优秀师资,主讲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
1/3――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骨干教师和知名软件企业的技术骨干,主讲主要专业课;
1/3――国外著名企业或大学的软件专家,主讲部分专业课及案例。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教师介绍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方向:
安新曹布阳杜庆峰郭明森户现峰金伟祖穆斌刘琴刘岩孙萍王介之袁时金朱宏明
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方向:
何宗键李江峰刘依罗怡桂童敏鹃王冬青夏波涌徐燕凌张晨曦张惠娟张苗苗
服务工程方向:
高珍黄杰唐剑锋王敏冯巾松严海洲赵昕
媒体艺术与科学方向:
贾金原李宏宇尹长青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学院概况,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国际交流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为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软件人才的全球化跨越式发展,学院积极采取多种途径与国外知名大学和国内外大型软件公司合作,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国际交换

国际交换学生是我们学院已经开展得比较成熟的项目,凡我院建立的国际交换学生合作项目均与对方大学签有相关合作协议。双方均互免对方学费(但仍需交原学校的学费),并且学分互认。

出国实习

出国实习是学生学习实际工作经验和锻炼国际合作能力的最好机会,而且通常出国实习都可得到一些经济资助,可以让一些经济上有压力的同学从中受益,因此学院不遗余力地发掘机会,努力使更多的同学可以从中受益。通过学院各部门的共同长时间努力,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出国实习主要面对四年级的本科生和二年级的研究生,在国外的实习将被承认为培养计划中的实习学分。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学历、学位合作

与优秀的国外大学进行学历、学位上的合作是教育部大力推广的,因此学院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我院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的双学位项目已经开展。今后,学院会继续拓展合作关系,与欧美国家建立更多的学历、学位合作项目。

海外招生

国际化是我们学院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也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同学体验到国际化的氛围,学院确定未来将会大力拓展海外招生。招收来自海外的学生可以为学院建立一个多文化的国际环境。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学习、合作的能力。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装备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建有一流的教学实验环境,教学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实验室免费向学生开放、计算机全部接入校园网、无线网络覆盖全院。所有实验室和机房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验教学环境

拥有5个多媒体教学机房,共200多个机位,各机房、教室均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面向我院四个专业方向,分别设有专用的研究生机房,共160个机位。
硬件技术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实验技术设备,满足学生的实验学习和项目研发需要。
网络技术实验室配备有Cisco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组,支持CCNP所有网络实验教学,可满足局域网组网技术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课程的实验要求。
建有同济大学软件工程学生创新基地。
与企业联合设立9个专业技术实验室。

实验教学设备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服务器7台,包括IBMZ900大型主机系统。
HP、DELL等知名品牌的高配置PC计算机900余台,并保持软硬件系统的及时更新升级;Apple计算机30台。
各类实验装置180台(套)。
Cisco2600Series路由器6台、Cisco2950Series交换机3台。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人才培养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设有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媒体艺术与科学)两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一个硕士专业,同时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2001]6号文件要求,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主动加强企业合作与中外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基本办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以“三化一协调”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层次企业合作办学与全面国际化办学为特色,培养社会紧缺的软件人才。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_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教学资源扩展

同济大学天津教学中心是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教学资源扩展的成功例子。

同济大学天津教学中心于2006年3月10日,在同济大学和天津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同济大学天津教学中心在津正式成立。同济大学天津教学中心是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天津地区唯一合法教学点,现开设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现代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数字媒体与艺术、网络与通信软件开发、金融信息化方向、系统管理、土建工程信息化、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商务智能、服务科学与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等十三个专业方向。均是同济老师授课,将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优良的教学资源向全国扩展,使之让更加广泛的学生可以受到同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培养,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647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学院概况,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为网友孤胆英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