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的起源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起源,东巴文字-定义

东巴文是创始于唐代的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该文字大约有1400个单字,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文字_东巴文字 -起源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是云南纳西族的传统文字,而且至今仍在使用。据专家考证,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因此,东巴文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传说东巴始祖丁巴什罗造字时,“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龟纹鸟迹之象,博彩众美,合而为字。”造字的时候采用大胆、夸张、概括的手法,追求气势的生动,细节的真实完善,每个字都具有优美的线条、造型,美丽的色彩。面对着东巴文字不用完全理解文本的意义,形式本身就给人以一种满纸日月山川鸟兽鱼虫的洪荒太古之美的感受。

东巴文字_东巴文字 -定义


东巴文字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东巴文字在纳西语里被称作“司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

东巴文字_东巴文字 -内容


东巴纸坊

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彩。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文字就像是最早期的印象画,夸张、大胆、简约、概括、气势生动,像一串流畅灵动的音符。纳西东巴们用竹子削成竹笔,用松烟加胶水墨在一种木质纤维上,书写下几万卷卷帙浩繁的东巴经书,有的象形文字还涂上了颜色,它们记录下纳西先民对宇宙人生的冥想,对天地人神鬼的探索,对万事万物的起源等纯朴而又不管哲理的解释。

东巴文字_东巴文字 -特点

东巴文的基本特点,正如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所道:“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这些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但是每个图形都已经有了它固定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和笔法,有了固定的读音,已经成为表示语言里某个字、词的符号。显而易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

东巴文字_东巴文字 -历史与演变

东巴文创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东巴文历史所使用,被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东巴也用它写了二百来册经书。这种文字笔画简单,一字一音,比象形东巴文进了一步。哥巴文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运用不广。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确是个奇迹。

东巴文字_东巴文字 -文化传承


东巴经

东巴书写、念诵的经书,纳西语称“东巴久”,即“东巴经”。最初东巴文被写在木头或者石头上,后来纳西族人以荛花为原材料创造了粗糙而厚实耐用的厚棉纸俗称东巴纸,书写工具用锅烟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便开始了纸上书写的时代。

东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区,赓续编撰和辗转传抄出两万多本东巴经,其中,互不雷同的书目约有1500多册卷,计1000余万字。有一万多本已于建国前流散到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奥地利等国,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博物馆就藏有4000余册。国内收藏较多的有丽江县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及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湾博物院等。

作为东巴文化的物质载体,东巴经按仪式或道场的不同可分为:祭天、祭署龙、延寿、解秽、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猪神、放替身、解禳灾难、祭胜利神、祭水怪猛妖、开丧、祭死者、祭风、祭短鬼、退口舌是非、驱瘟神、占卜、道场规程、零杂经等24类。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集纳西古文化之大成,记载有天文、气象、时令、历法、地理、历史、风土、动物、植物、疾病、医药、金属、武器、农业、畜牧、狩猎、手工业、服饰、饮食起居、家庭形态、婚姻制度、宗教信仰,乃至绘画、音乐、舞蹈、杂剧等等广博的内容。

国内外学者认为,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古代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及中国西南藏彝走廊宗教文化流变、民族关系史、以及中华远古文化源流的珍贵资料。

东巴文字_东巴文字 -文化价值

东巴文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法国学者巴克是最早研究东巴文化的外国学者,他在1913年出版的《么些研究》中,介绍了他在丽江搜集到的370个东巴象形文字。美国学者洛克编有《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两卷,也对收集研究东巴文字作了贡献。中国学者李霖灿编著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方国瑜编撰、和志武参订的《纳西象形文字谱》等,代表着东巴文字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东巴文的起源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起源,东巴文字-定义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被称为“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如今,经过30年的发展,东巴文化研究已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也由早期集中于文字与经典的收集,转向更广阔的学科视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东巴文已成为世界的共有遗产,受到保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6671.html

更多阅读

怎么样在word文档中调整文字的大小 word文档调整行距

怎么样在word文档中调整文字的大小——简介在word文档中设置字体的大小是再普通、再简单不过的事了,我们常常根据不同要求来设置它们,文字的大小可以随意调整,可以调大也可以调小,具体方法如下:怎么样在word文档中调整文字的大小——方

关于《一斛珠》等文的出版进程的说明 一斛珠朵朵舞

过段时间就跟大家通报下目前正准备出版的各个文的进程。最先出来的应该是珠子(出版名《凝爱成珠》)。在这里也说明下珠子原本定的就是今年出上半部(两本),但是中间出版社在出书计划上有所调整,上半部的两本分量两册两次出。两册共附有三

殷墟甲骨文-中国文字史的起源与见证 安阳殷墟甲骨文

文字的出现与使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步,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看到了带有字符性质的夏代陶文和石文,又看到了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形式文字的出现体现了历史记述的起源与渐进,从而使3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有能力去解惑

经络的起源 经络起源量子力学

科学家们通过科学实验,在人体中捕捉到了经络存在的依据。经络学说起源于何时、何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广西医学史专家黄汉儒认为,要揭开经络的秘密,必须找到经络的起源。黄汉儒踏上了寻找

中国儒学网 >> 儒的起源 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的起源徐山[摘 要]“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都有各自的原型和演变系列。“需(儒)”的产生源于原始的雷神崇拜。“需(儒)”字的原型上为雨,下为人形,其形义反映的是祭祀雷神的求雨仪式。“需(儒)”的本义为

声明:《东巴文的起源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起源,东巴文字-定义》为网友梦想陪我等天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