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历史上有什么政绩 丁宝桢 丁宝桢-人物履历,丁宝桢-历史政绩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丁宝桢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为政清廉,在世时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他创办了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四川机器局”,还先后治理黄河和四川都江堰,被称作古代水利专家。主要作品有《四川盐法志》、《丁文诚公奏稿》等。

丁宝桢_丁宝桢 -人物履历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


丁宝桢

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台湾推动了电报、煤矿等民用企业开发。1886年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葬于济南。

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自身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不能还清。丧归时,赖僚属集资方成行。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着有《丁文诚公奏稿》。

他治军严厉,常在半夜期间查巡岗哨,如有哨兵打盹、瞌睡,他便用小木棍、竹竿敲打哨兵的脑袋。

贵州初起

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和孙均士在宝庆议事准备南下出差事,因出差遇险,就带十几人来到铜仁,后来来到平远州。母丧居乡期间,变卖家产,召募乡兵镇压汉族和苗民起义。1860年(咸丰十年) ,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

内地政坛

在上海期间他担任江海关监督,曾抓获江海关一名贪污犯唐阿七,通过对唐阿七(唐国华,唐廷枢的本家兄弟)用刑,榨取唐阿七数万两白银,这是江南制造局初期最重要的一笔资金来源。

晚年经历


丁宝桢铜像

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奉命镇压宋景诗黑旗军起义,因“擅议招抚”,被革职留任次年迁任布政使,1865年,因僧格林沁率军镇压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失败,遭追究。1867年3月由阎敬铭举荐晋升为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部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次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城,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朝廷更加器重,数次降旨褒

奖。1869年秋,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途经山东,一路大肆张扬,招纳权贿,无人敢触之。至泰安时,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清朝祖制为由,将其抓拿,押至济南正法。此事轰动朝野,颇为人称道。同年,在济南建尚志书院,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1871年,黄河于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交通阻塞,多数州县被淹。负责治河的大臣建议第二年动工堵筑。丁宝桢力请即时于水涸时动工,并请命亲自督修。不到两个月竣工,费半而功倍。后黄河又在石庄户决口,河水夺流南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受灾,运河交通废弃,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1874年,他毅然奏请督工堵筑,河水专注于大清河入海。时日本挑衅,谋以武力侵略中国,丁宝桢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今蓬莱)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1875年(光绪元年),奏请在济南北郊新城购买民地,创设山东近代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1876年10月,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在中法战争中他尽心竭力为前阵军队提供粮饷,中国军队的镇南关大捷与他的支持密不可分。1885年(光绪十一年)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1886年在成都病故。

1887年(光绪十三年),归葬于济南华山南坡。他一生为政清廉,丧归时,靠僚属集资方成行。着有《丁文诚公奏稿》。

丁宝桢_丁宝桢 -历史政绩

兴办机器局


都江堰边上的丁宝桢雕塑

丁宝桢生活在中国历史发生大变局的时代,面对外面“船坚炮利”的现实,丁宝桢致力于“求富

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势,痛斥“墨守纲常”的人。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学习西方,“精求武备”,“仿照外洋枪炮之巧如法制造”,这样才能“弃我之短,夺彼之长”。

1875年,丁宝桢以“靖海安边”为名,上奏清政府批准,在济南北郊新城择地300亩,建山东机器局,引进国外机器设备,制造火药、马梯尼洋枪,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典范。

次年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又借鉴山东机器局的经验,创办了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四川机器局。山东、四川机器局的创办,成为两省近代工业的开端。

水利治理

丁宝桢先后治理黄河和四川都江堰,被称作古代水利专家。至今都江堰仍然树立着丁宝桢的雕像。

创办书院

23岁中举人、33岁入进士的丁宝桢在文化建设同样颇有作为。

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办尚志书院,俗称尚志堂。就学者除学习儒学外,还学习天文、地理、算术。该堂曾刊刻的书籍,称尚志堂版,在国内享有盛誉。至今,在趵突泉公园,尚志堂建筑仍存。同期,丁宝桢还创办了近代山东最早的官书局――山东书局。该局最著名的刻本《十三经读本》则是由丁宝桢亲自参与校勘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济南学者马国翰生前曾编辑完成《玉函山房辑佚书》,该书辑佚书594种,为辑书史上的空前巨着。但因马国翰去世未能刊行。1870年,在丁宝桢协助下,泺源书院从马国翰亲属处借出《玉函山房辑佚书》的书板,整理后分订一百册印刷行世。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用人良策

丁宝桢的政绩,很大程度得力于用人,他提拔官员看重德才兼备。他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上谕为政,首在得人”,只有“重用德才兼备之人”,才能把事情办好,所以,“深维求治,以任贤为急”。他用人的标准,一是“居心行事”;二是“苟异于人”。也就是说,要用有事业心而且确有奇才的人,而不是“只会做官不会做事”的“阿混”。对人才的考察,必须“察其言,观其行”而后“知其人”。每到一处,便悉心查访,但遇心术正大、才识卓越、能办实事的人,便极力保举、提拔。他发现丁彦臣是一个“才识开拓、器向宏深,明干笃实”的人,便保举他治理山东河道。办洋务,保举了一批“博求通识之士”,如薛福成、张荫桓等。在抵抗外来侵略中有功的长庚、鲍超等,都是丁宝桢一手提拔起来的。

总督四川


慈禧特为丁宝桢写了一幅字《国之宝桢》

清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57岁的丁宝桢受到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接见

,被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挂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升任四川总督。当时四川吏治腐败、财政赤字巨大,慈禧特为丁宝桢写了一幅字《国之宝桢》,足见朝廷对丁宝桢寄予了厚望。

丁宝桢编纂的《四川盐法志》,既总结了四川盐井生产技术,又有大量精美的木刻插图。

归葬山东

1886年67岁的丁宝桢死于四川总督任所。由于俸金多数用于济困助教,这位封疆大吏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只好上奏朝廷:“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含环以报”。光绪帝动容而称“遽闻溘逝,悼惜殊深”。礼部尚书李端芬更是感于其功德胆识情操,把他与曾国藩、左宗棠等同推为中兴名臣之一。

噩耗传出,山东父老悲恸、惋惜、哀叹,请求朝廷将丁宝桢的灵柩盘回山东。灵柩运至济南,当时士绅百姓争相“郊野祭吊”。丁宝桢遗体在历城(今济南)华不注山麓与先逝的前妻合葬。前山东巡抚阎敬铭亲撰的《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四川总督丁文成公墓志铭》,刻立于墓前,以昭后人。一个外乡人,被山东视为“贤良”,恳请将他归葬山东,为他立祠祀奉,这是何等崇高的褒奖和爱戴。他离开山东十年,人们仍对他如此思念,情之深,爱之笃,可见一斑。

子五人,其长子丁体常,官至广东布政使;次子丁体勤,任山海关通判。孙丁道津,曾任刑部主事,宣统元年(1909年)以道员衔在济南创设官商合办的山东泺源造纸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理;民国元年(1912年)一度出任山东布政使。

丁宝桢_丁宝桢 -人物记事

智杀安德海

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10年巡抚,为官廉洁刚烈。尤是其智杀权监安德海一事,更是为朝野震惊,至今仍被老济南人广为传说。

尽管《清史稿》中对它的叙述只有区区140字,但在《清史演义》、《同治皇帝》等野史、小说中,该故事已被演绎出诸多版本。最精彩的当数“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事情经过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10岁入宫,充内廷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之后,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上谕后来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己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随即被先行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着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着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权阉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来历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丁宝桢有关,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宫保”

芈月历史上有什么政绩 丁宝桢 丁宝桢-人物履历,丁宝桢-历史政绩

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面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丁大人的纪念了。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丁宝桢_丁宝桢 -史料记载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战始不利,继获大胜。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7326.html

更多阅读

嵌入式燃气灶在使用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燃气灶使用注意事项

嵌入式灶在使用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么?1、现在的嵌入式灶具一般都有熄火保护,所以在打火后要持续一段时间(一般国家规定在12秒之内),熄火保护感应针才能感应到温度,才能使点火成功。由于放在橱柜台面上供氧问题是一个重要关键,最好是把

TMSI和IMSI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imei和imsi的区别

协议栈研究通信技术(TD-LTE)的基站协议栈(RLC/MAC/RRC层)理解内容。______________另有各种技术资料集锦转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加入通信协议(3G/LTE)QQ群:32428095 E-mail:luoxianli@163.com主页博客

声明:《芈月历史上有什么政绩 丁宝桢 丁宝桢-人物履历,丁宝桢-历史政绩》为网友读不懂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