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浮余震 《余震》 《余震》-缘起,《余震》-简介

《余震》是《张翎小说精选》(共六册)之一。张翎,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在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加拿大。《余震》是描写地震中人性的怨愤和猜忌,指向包容与理解,原著已改编电影《唐山大地震》。张翎笔下的爱情早已突破小家碧玉的儿女情长,上升至穿越历史、跨越大洋、超越生命的大爱。其作品文字清丽,大爱婉约,且极具震撼力,堪称2009中国文坛最值得期待的文学作品之一。主要作品有《邮购新娘》、《余震》、《金山》、《交错的彼岸》、《望月》等。

余震_《余震》 -缘起


《余震》2006年7月29日,那天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雨,张翎在北京机场,等起飞到多伦多的班机。那天所有的航班都推迟了,张翎等了近9小时。百无聊赖,张翎就在机场的书店里找书看,发现书架上摆满了关于唐山大地震的书,其中有一本叫《唐山大地震亲历记》。张翎恍然大悟,原来那时刚好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当时只为消磨时光翻看这本书,却未曾想到回忆录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关于孩子的事情,竟然会成为一本小说的缘起。

书里讲到一群孩子从震后的唐山坐火车到石家庄育红学校。一路上,大人们以为他们要哭成什么样,可是他们没有。

他们吃着苹果,神情淡然,有几位微微有些许兴奋。到了育红学校,孩子们载歌载舞汇报演出,喊着一些那个年代特有的口号,结果是校长在底下看不下去,当场昏倒。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

书里还讲了一个孩子手被截肢后,从麻醉中苏醒,要求护士给他挠痒。护士以为是剩下那只手,结果他说:“阿姨不是,是这只。”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要求让护士阿姨泪流满面。

这些孩子的事打动了张翎。地震那年我在温州,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灾难的消息通过层层过滤传到南方时,我们听到的只是一些标语、口号、数字,看到的照片只是倒塌的房屋,画面上没有一个人。张翎想我们跟唐山是山高水远,心里的伤痛不是一种切肤之痛。

余震_《余震》 -简介


《余震》

《余震》是《张翎小说精选》(共六册)之一。张翎,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在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加拿大。主要作品有《邮购新娘》、《余震》、《金山》、《交错的彼岸》、《望月》等。

其作品曾获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其小说多次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其中篇小说《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

本书多以爱情为主线,以历史为背景,营造哀婉凄迷的爱恨情仇。其中《向北方》和《余震》尤为不同,《向北方》描写了生活在多伦多的藏族女子达娃与早产的儿子尼尔身上的各种残障斗争的故事。

《余震》是描写地震中人性的怨愤和猜忌,指向包容与理解,原著已改编电影《唐山大地震》。张翎笔下的爱情早已突破小家碧玉的儿女情长,上升至穿越历史、跨越大洋、超越生命的大爱。其作品文字清丽,大爱婉约,且极具震撼力,堪称2009中国文坛最值得期待的文学作品之一。

余震_《余震》 -目录

余震

向北方

空巢

后记

幽浮余震 《余震》 《余震》-缘起,《余震》-简介

余震_《余震》 -意图


《余震》

随着冯小刚执导的新片《唐山大地震》的上映,其原著《余震》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记者昨日从市新华书店获悉,《余震》一书也随着电影大为热销。

中篇小说集《余震》收录了旅加华人女作家张翎的代表作《向北方》、《余震》、《空巢》三篇,其中《余震》讲述一个在唐山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女孩的成长经历,小说更着力表现那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造成的强烈余震,这正是冯小刚所拍摄电影的蓝本。

有点意外的是,出生于温州、毕业于复旦、现旅居加拿大的张翎虽然创作过《空巢》《余震》《金山》《交错的彼岸》《上海小姐》《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多篇作品,并在海内外获奖无数,但她的本职工作其实是听力康复师。

“《余震》刚出来的时候,曾有好几位国内一流的导演和我联系,表示对改编电影有兴趣。”已经看过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张翎说,电影深深打动了她,“冯导是一个很睿智的人,对文学很有感觉,我们一直在做智慧上的交流。这也说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写出被业内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余震》的张翎既从未到过唐山,更未曾经历过地震。张翎回忆说,4年前7月末的一天,她在首都机场等候飞往多伦多的班机。“班机因大雨推迟了,百无聊赖的等待中,我想起了机场里的一家书店。那天书店里人极多,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手将我轻轻地拨过人流,让我一眼就看见了一本关于唐山大地震纪实类的书,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正是唐山地震30周年的纪念日。”唐山大地震那年,身在温州老家的她年纪尚小。“可是那天在机场,我感觉到了痛,痛通常是我写作灵感萌动的预兆。”回到加拿大后,她仅用了五六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小说《余震》的创作。

余震_《余震》 -经过


《余震》

关于心灵的余震
张翎突然在北京机场看这本书,那些关于孩子的记忆一下子很深地刺痛了我。回想这些年媒体都还会写唐山的某个地震孤儿参加了工作,大学毕业,在某某地方找到工作,成了家,过着幸福的生活。我却一直不能被那样的语调说服,当一个人一夜之间遭受全家覆灭的悲剧,关于亲人朋友的记忆瞬间截断,他是不是真能从苦难中很快恢复?

张翎想,只要假以时日,房子是可以重盖的,家园是可以重建的,但孩子们被剥夺了的童年,心灵的重创是不是也能像地貌一样被修复?我就是从这个角度构思并创作了《余震》这部小说。张翎真正想要说的是关于心灵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后心理辅导被提出,现在已不是陌生的话题了。但《余震》写于2006年,那个时候心理干预还是相当超前的话题,对国人来说尚属陌生领域。

一个字“疼”
2005年,张翎的创作面临转折点。之前张翎写的比较多的是江南,张翎自己的家乡。在完成了《望月》,《交错的彼岸》和《邮购新娘》三部长篇小说和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后,我突然感觉似乎是厌倦了那种熟悉的江南街景。《向北方》之后,我小说的题材转向了一系列比较弱势的群体,或者说心灵上遭受巨大创伤的人。

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余震》这部小说,张翎觉得是“疼”。一直写到结尾,张翎也没能给那样一种的疼痛找到一种解脱的方法。实际上“疼”到极致的地方是小说的结尾,王小灯回来找她妈妈。隔着20多年的时空,母亲站在阳台上,俯视女儿,却完全认不出来,只问“闺女你找谁?”那一刻是到极致的“疼”,实际上我根本没有止疼药,也没有答案。

王小灯被埋在地底下,那是疼的开始,那只是肉体的疼。而伴随她之后30年的都是一种心灵的疼。她内心的疼痛像是一个球滚在世界上,滚过岁月,又沾染了其他的疼―――继父给她的疼,丈夫和女儿给她的疼。最后这个球越滚越大,大得几乎超越了生活本身。她没有办法消除疼痛,所以她自杀了好几次。我觉得这个疼痛的发展过程是合理的,因为她的人生在

7岁时就已经被毁坏了,她一直没有从回忆中苏醒过来,而是包裹在一种对世界极端疏离的情绪里行走在世上,所以她跟周围任何一个人的关系都是不正常的。

小说写到最后,张翎忍不住疼痛,所以安排让她回家。其实,张翎的本意并非如此,只是张翎再没勇气写下去了。结尾处,她回到唐山找妈妈,母女隔着一层楼,似乎见了,又似乎没见―――那是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她给她的心理医生发了一封信,说:“我终于打开了那些窗”―――那是一种比喻,预示着她终于能够推开她心灵的阻隔了。我愿意这世界有一片哪怕是稀薄的希望,让你走过漫长的黑暗还能依稀看见一点光亮。事实上,如果电影完全照小说拍,可能观众就不忍看下去了。经过改编后的故事是温暖的,每个人看完后,心里肯定充满了希望。

张翎对结果虽有一线希望,但却不能确定是希望。张翎甚至悲观地质问自己:敢于正视过去,是否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电影在我小说的基础上往前延伸了一步,似乎找到了一个答案。答案就是亲情。亲情是这部电影里的一个关键词。地震像飓风一样刮过地面,刮走了很多东西,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剩下来的只有亲情,电影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

写人物我有一个固执的想法
张翎有一个很固执的想法,如果一部小说是历史处在前景,人物处在背景,那就一定会演绎成一部概念性的作品。但如果人物在前景,背景小小的,那种故事一定是相对感人的。

张翎写作的初衷还是想写人的发展,但是人的发展不能够脱离社会环境和历史,所以应该由人带出历史,而不是由历史带出人。一场地震使活着的人没有一个能够过上真正心灵安宁的日子,妈妈在地震时选择了儿子,而没有选择女儿,使小达对姐姐带着负罪心理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尽管这并不是他的错。对这个人物,因为小说的篇幅有限,我不能更多更深地展开他的故事。

李元妮在张翎的叙述中始终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希望她的家是整个街区最气派的,她希望她穿的衣服在一条街上最引人注目,她希望她的孩子是所有人中最出色的。就是这样一种人,灾难带给她的冲击和毁灭就会比别人更强烈。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灾难带给他的冲击反而不是这么大。而像李元妮这样诸事追求完美的人,她的悲剧性更令人震惊。小说里的李元妮总是招人恨,她走在别人前头,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即使家被毁成这样,还要在人前表现出一切都如常的样子。所以儿子小达不肯读书,会给她带来如此大的失望和愤怒。由于篇幅所限,李元妮在我的小说里只架起了一个框架,而编剧和导演对这个人物给予了大量的再创作,徐帆充实并演活了这个人物。徐帆演绎了她的悲,她的烈,她的自强,她身上悲剧性的一面:灾难带给她家破人亡的记忆,是她亲手选择了救儿子而放弃女儿。但她身上还有许多其他秉性,电影丰富了她自强和母性的一面。

余震_《余震》 -上市


《余震》

2010年7月12日晚8点,备受瞩目的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在唐山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与此同时,该电影的原著小说《余震》也同期上市,它以文字的力量为更好地解读这部电影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余震》的作者是旅居加拿大的著名华人女作家张翎。她告诉记者,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种震撼的力量,深深打动了她。 “《余震》出来的时候,曾经有好几位国内一流的导演和我联系,表示对改编电影有兴趣。而最终选择冯小刚,是因为在我看来,他是中国极少数几个对文字和画面都把握得相当准确的导演之一。”张翎说,“冯导是一个很睿智的人,他对文学很有感觉,我们一直在作智慧上的交流。从最终的成品来看,当初选择是正确的。他确实能担当此任。 ”

从未到过唐山、也未曾亲身经历过地震的张翎为何会写这样的一篇小说?张翎说,四年前七月末的一天,她在首都机场等候飞往多伦多的班机。“班机因大雨推迟了一次又一次,百无聊赖的等待中,我想起了机场里的一家书店。那天书店里人极多,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手将我轻轻地拨过人流,让我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高处的一本关于唐山大地震纪实类的书,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正是唐山地震三十周年的纪念日。 ”回到加拿大后,她仅用了五六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唐山大地震那年,身在温州老家的她还处在懵懂的年岁。“可是那天在机场,三十年的时光和几千公里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一些往事直直地杵到了我眼前。我被击中了,我感觉到了痛,痛通常是我写作灵感萌动的预兆。 ”

张翎说,电影剧本对小说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她的小说强调的是一个 “疼”字。但在电影里,疼痛被温暖所取代。“《余震》书写在2006年,那时灾后儿童心理干预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话题。我就是想通过对疼痛淋漓尽致的描述,引起人们对灾后心理创伤的关注。 ”在张翎看来,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用两种视角展现同一个故事在影视改编中是非常正常的事。 “小说和电影都涉及了创痛和治愈,只是小说完成在汶川地震之前,而电影拍摄在汶川地震之后。小说结尾处写到了接受专业心理辅导之后的小灯,开始有了‘推开心灵之窗’的可能性。电影把这个可能性拓展成现实,把小说的留白处充实了,而实现这个现实的契机,是汶川大地震。 ”

《余震》被业内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曾经多次获得过国内各种小说评奖。此次上市的中篇小说集《余震》还将《向北方》、《空巢》收入其中,它们均为张翎的代表作。

余震_《余震》 -作者


张翎

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多伦多市,在一家医院的听力诊所任主管听力康复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并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交错的彼岸》、《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

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首届加拿大袁惠松文学奖(2005),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小说多次入选各种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中篇小说《羊》、《雁过藻溪》和《余震》曾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

长篇小说《金山》(2009)获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大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等多个奖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7734.html

更多阅读

2010/11 又爱又恨的《幽城幻剑录》 对一个人又爱又恨

又爱又恨的幽城——全结局通关随感七阶子2010-11-11首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932264489  我的游戏年龄不长,接触rpg游戏才一年半左右,玩过的游戏也很少,就那几个大家都推荐的国产经典:仙剑全系列,天之痕,以及现在的幽城(虽也试

电影《浮城谜事》 浮城谜事电影完整版

浮城谜事(2012)分享到评分:7.1又名:谜主演:郝蕾秦昊齐溪导演:娄烨地区:内地法国标签:家庭爱情文艺压抑三角恋男女关系出轨婚姻危机简介:年轻女子蚊子(常方源 饰)在高速公路被不明人士跟踪、追打并遭遇车祸,被富二代驾车撞击,不治身亡,最终在财权

《幽浮光年》Part 3 幽浮光年 txt

第七章 神秘的昴宿星“你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心中有多惊讶,”李后来说道,“当迈尔告诉我们昴宿星人只需要花7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地球,以及他们在伊柔星上的种植时,我们的脸上一定也是这种表情。”1947年6月24日一个晴朗的下午,在华盛顿州人雪

转载 Billymeier光年幽浮光年 完整版 幽浮光年 txt

原文地址:Billymeier光年(幽浮光年)完整版作者:爱之书光年(幽浮光年 )[美]盖里.金德著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252525.htm相关下载:http://pan.baidu.com/s/1eQh9FcY视频:http://www.tudou.com/plcover/6wvoawt7BJQ/

声明:《幽浮余震 《余震》 《余震》-缘起,《余震》-简介》为网友摇滚打碟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