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产生的条件 雷暴 雷暴-概述,雷暴-产生原因

雷暴(Thunderstorms)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因此属强对流天气系统。在古老的文明里,雷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不论是中国古代、古罗马或美洲古文明皆有与雷暴相关的神话。雷暴是指一部分带有电离子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离子的云层对大地间迅猛地放电。其中后一种即云层对大地放电,则会对建筑物、人体、电子设备等产生极大危害,如何避免放电造成的危害是人类开展研究的主要对象。。雷暴夏季最多,出现时间以下午为多。但有时夜间因云辐射冷却,云层内温度不匀,也会出现雷暴,称夜雷暴。

雷暴_雷暴 -概述


雷暴

雷暴是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引起闪电、雷鸣现象的局地风暴。由水蒸气激烈上升形成的积雨云中,凝结有巨大数量的小水滴和冰晶,它们之间的高速碰撞使云体带上电荷。

带不同正负电荷的云体相遇,便产生火花放电现象,这就是闪电;带电粒子流在云中高速运动,使空中气温猛升,气体膨胀,放电后又急速冷却收缩,一涨一缩激荡空气发出巨大声响,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雷声。雷声和闪电在高空同时出现,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所以一般都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雷暴的水平范围为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伸向高空的高度可达8―15千米;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通常伴有阵雨、大风,有时也伴有冰雹或龙卷风。

雷暴的能量很大,千分之几到十分之几秒的雷电放出的电能,可达到数十亿到上千亿瓦特,温度为1万~2万℃。

雷暴能变幻出各种神秘莫测的怪异景象。排列整齐的一队羊群,雷电可能有规律地间隔击毙其中的一部分;遭到雷击的人或动物,可能在皮肤表面或毛皮之内留下某种图案或“象形文字”。

雷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杀伤力,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雷暴_雷暴 -产生原因


雷暴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雷暴_雷暴 -产生地域

雷暴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甚至发生在两极和沙漠地带,但通常在低纬度的地方(特别是热带雨林地区)会较频繁地发生,可以每日都会发生。在亚热带和温带等中纬度地区,雷暴则通常会在夏季发生,有时在冬季也会受冷锋影响而有短时性雷暴。除了在乌干达及印尼为全世界有雷暴发生的最频繁地方外,在美国中西部及南部州份会发生威力最强烈的雷暴,因为这些雷暴会与冰雹或龙卷风一起发生的。现时全世界从未有过雷暴地区的只有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他加马沙漠,该地因气候过于干燥和难以形成雨云才会未出现过雷暴。

雷暴_雷暴 -种类


雷暴

雷暴共分为三种,分别为单细胞雷暴、多细胞雷暴及超级细胞雷暴三种。而分辨它们的方法是根据大气的不稳定性及不同层次里的相对风速而定。

单细胞雷暴

是在大气不稳定,但只有少量甚至没有风切变时发生。这些雷暴通常较为短暂,不会持续超过1小时。在平日亦有很多机会看到这种雷暴,因此亦被称为阵雷。

多细胞雷暴

由多个单细胞雷暴所组成,是单细胞雷暴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这时会因为气流的流动而形成阵风带,这个阵风带可以延绵数里,如果风速加快、大气压力加大及温度下降,这个阵风带会越来越大,并且吹袭更大的区域。

超级细胞雷暴

是在风切变极大时发生的,并由各种不同程度的雷暴组成。这种雷暴的破坏力最大,并且有30%可能性会产生龙卷风。

根据雷暴形成时不同的大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一般将雷暴分为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此外,也有人把冬季发生的雷暴划为一类,称为冬季雷暴。在我国南部还常出现所谓旱天雷,也叫干雷暴。

雷暴_雷暴 -生命周期


雷暴

雷暴的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及消亡阶段。

在积云阶段,云较四周的空气暖和,因此云内部的空气加速向上升,并很快升到温度远低于凝点的高度。所以四周大量的小水点、冰晶或雪片向云内汇聚,这时只有不断增强的上升气流而没有下降气流。

雷暴产生的条件 雷暴 雷暴-概述,雷暴-产生原因

在成熟阶段,积雨云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会进入平流层。不过水滴及冰晶会因为过重,使得上升气流并不能承托其重量,而开始落下,其表面所产生的摩擦会带动四周的空气向下沉,并逐步增强下坠力从而产生下降气流,这时便会出现傍陀大雨并且伴有雷电或上升下降乱流,而若下降气流极强则可能会降雪。而由高空下降的冷气流在到达地面时会水平展开,这时很易会生成猛烈阵风。

最后,在消亡阶段,上升气流逐渐消失,这时雷暴主要受到已变弱的下降气流影响。云里大部份的水点被释出,已无力再降雨,而雷暴亦逐渐消失。

雷暴_雷暴 -强弱评价


雷暴

评价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习惯使用“雷暴日”,即以一年当中该地区有多少天发生耳朵能听到雷鸣来表示该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弱。

地 区 年平均雷暴日
海南岛及广东的雷州半岛 100日以上
北纬23℃南 80日以上
长江以南地区 >40日
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 15~40日
西北地区 <15日

雷暴_雷暴 -航空影响

雷暴是被世界航空界和气象部门公认的严重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天敌。据统计,全球每小时发生雷暴1820次。当飞机误入雷暴活动区内,轻者造成人及损伤,重者机毁人亡。

在航天发射中也要考虑雷暴天气的影响。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2012年6月中下旬择机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夏季进行发射,这是因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夏季几乎没有雷暴天气,少量的雨不会形成雷暴,所以,在夏季发射对于酒泉发射中心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雷暴_雷暴 -现象

2012年12月14日21时35分,位于江宁的南京基准观测站记录到雷暴,这也是南京连续两天观测到雷暴,让不少网友产生了“末日恐慌”。南京市气象台官方微博解释说:21时30分左右,全市除六合以外都出现了雷电,这是由于高空有冷空气扩散南下,和中低空强盛的暖湿气流交汇造成的。冬季打雷不多见,南京12月份打雷的现象只在1992年和1996年出现过。

雷暴_雷暴 -安全注意


雷暴天气注意人身安全

1、留在室内。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切勿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
3、避免使用电话或其他带有插头的电器,包括电脑等。
4、切勿接触天线、水龙头、水管、铁丝网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5、避免用花洒淋浴。
6、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7、切勿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闪电击中物体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著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8、远足及其他户外活动人士,应随身带备收音机,不断留意天文台发出的最新天气消息。
9、留意暴雨可能随时出现,切勿在河流、溪涧或低洼地区逗留。
10、驾车人士如驶经高速公路或天桥,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
11、海上的小艇应小心提防狂风或水龙卷袭击。
12、如遇上龙卷风,应立即躲入坚固的建筑物内。要远离窗户、蹲伏在地上并用手或厚垫保护头部。如在室外,应远离树木、汽车或其他可被龙卷风吹起的物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7994.html

更多阅读

@人类的语言是怎样产生的梁志强 梁志强

人类的语言是怎样产生的(梁志强)(2012-07-04 10:28:45)五章/第四节鼻吻部的改变形成了语音的生理条件汉语拼音音素分析汉语拼音共有56个基本音素(包括21个声母和35个韵母),这些音素分别由唇、齿、舌、鼻的不同位置组合而成。最简单的音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间

——雇佣劳动与资本价值的关系探讨作者:工人农民摘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 雇佣劳动与资本价值的关系探讨(10)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劳动和劳动的客观条件是出发点。在这里,劳动是雇佣劳动,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不是为自己而是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陌生人经济”是怎么样产生的?

  最近一期的《时代财富》祭出一个崭新概念——“陌生人经济”,并从“陌生人经济”延伸出“陌生人社会”这一概念。我一看就觉得十分过瘾,真真感到,现在的确是“陌生人”概念引领又一拨儿新潮流的时候了。我自己粗略地想了想,“陌生

声明:《雷暴产生的条件 雷暴 雷暴-概述,雷暴-产生原因》为网友离开是解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