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形态描述 白芥子 白芥子-药性,白芥子-形态描述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是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白芥子为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其无臭,味辛辣。可入药。白芥子性温,味厚气锐。入肺、胃经。可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其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白芥子_白芥子 -药性


白芥-药用部分

药材描述:

来源: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

采收:夏末秋初果实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将植株连根拔起,或将果实摘下即可。

加工: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簸净果壳、枝、叶等杂质。)

【性味】无臭,味辛、辣。

①《千金・食治》:"味辛,有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乳痈、乳癌、乳腺疼痛、结核、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白芥子

【应用】: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毒性: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整粒敷穴位。

禁忌: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皮肤过敏或溃破者忌用.。

植物名:白芥

拉丁:Brassica alba (L.) Boiss.

科名:十字花科

属名:芸苔属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白芥子_白芥子 -形态描述


白芥-植物原生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全体被稀疏粗毛。叶互生基部的叶具长柄,叶片宽大,倒卵形,长10~15厘米,最宽处达5厘米以上,琴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

渐小;茎上部的叶具短柄,叶片较小,裂片较细;近花序之叶常少裂。总状花序顶生;小花梗长1厘米左右;花萼,绿色,直立;花冠黄色,长方卵形,基部有直立长爪;雄蕊6,4强;子房长方形,花柱细长,柱头小。

长角果广线形,长2~3厘米,密被粗白毛,着生种子部分常有浅度缢缩,先端有喙,喙部不生种子,光滑无毛。种子圆形,淡黄白色,直径1.5~2毫米。花期4~6月。果期6~8月。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幼枝被微毛,老枝光滑,有时微被白粉。基生叶大,呈琴状分裂,先端裂片特别长大,两侧裂片甚小;茎上的叶不分裂,披针形至线形。总状花序多数,具成圆锥状;花萼4,绿色;花瓣4,略向外展,呈十字形,鲜黄色;雄蕊6,4强;子房长圆形。长角果光滑无毛,无明显的喙。花期4~6月。果期5~8月。

白芥子_白芥子 -鉴别

性状:

1.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辛辣。

2.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该品横切面


白芥子

1.白芥子:种皮表皮为黏液细胞,有黏液质纹理;下皮为2列厚角细胞;栅状细胞1 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为1 列类方形细胞

,含糊粉粒。子叶及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黄芥子:种皮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下皮为1 列菲薄的细胞。

种子类圆球形,直径1~1.6毫米,种皮深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红棕色。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表面现微细网状纹理,种脐明显,呈点状。浸水中膨胀,除去种皮,可见子叶两片,沿主脉处相重对折,胚根位于2对折子叶之间。干燥品无臭,味初似油样,后辛辣。粉碎湿润后,发生特殊辛烈臭气。以子粒饱满、大小均匀、黄色或红棕色者为佳。

白芥子_白芥子 -生长习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壮草本,高40-120cm。花期4-6月,果期5-7月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白芥子_白芥子 -地理分布

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浙江、湖北等地,其它各省亦有生产。

白芥子_白芥子 -药用价值

炮制


白芥子

白芥子,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炒至深黄色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炮制】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呈类圆球形。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具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辛辣。

炮制作用:生用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

功能

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成分

种子含黑芥子甙、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的甲酯、异丙酯、烯丙酯、丁酯、仲丁酯、丁烯-3-酯、戊烯-4-酯、苯酯、苄酯、苯乙酯和3-甲硫基丙酯。脂肪油是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其脂肪酸为芥酸、廿碳烯-11-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山嵛酸。

作用

刺激作用: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曲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微温的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用作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又白芥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验也。


白芥子

《本草拾遗》:主冷气。子主上气,发汗,胃膈痰冷,面目黄赤。

菌落形态描述 白芥子 白芥子-药性,白芥子-形态描述

《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傅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子,主射工及疰气,上气发汗,胸膈痰冷,面黄。

《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韩懋《医通》: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懋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而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冬月加姜一片,尤良。

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肘后方》言热病人不可食胡芥,为其性暖也。

《本草经疏》:芥禀火金之气以生,而白芥则又得金气之胜,故味辛气温无毒。辛温入肺而发散,故有温中除冷,发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8259.html

更多阅读

白灵芝黑灵芝青灵芝的区别海南灵芝网 黑灵芝和赤灵芝区别

灵芝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长期以来一直视其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它是一种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强身的食药双重功能,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依赖性,男女老少都可饮用,久食轻身,延年益寿,是人类最理想的天然药品和保健食品。今天我们来了

大肠杆菌菌落形态.... 大肠杆菌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表现3种菌落形态:(1)光滑型: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湿润、光滑、

深渊恶魔 深渊恶魔-种族历史,深渊恶魔-形态描述

深渊恶魔--是扭曲虚空中最为邪恶的物种之一,这些体型巨大的怪兽拥有着可怕的力量,他们热衷于杀戮,沉溺于毁灭与破坏的快感中。在无止境的破坏欲望中,这些残暴的生物无尽的世界中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的星球,直到青铜泰坦萨格拉斯与他们正面相

白菊花 白菊花-形态特征,白菊花-地理分布

白菊花(White Chrysanthemum)又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所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为著名的观赏植物。白菊花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白菊具有养肝

建兰红粉佳人品种简介 建兰 建兰-形态描述,建兰-基本简介

建兰(学名:Cymbidium ensifolium (L. ) Sw.):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2.5厘米。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朵花;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

声明:《菌落形态描述 白芥子 白芥子-药性,白芥子-形态描述》为网友眉目艳新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