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定义介绍,人文主义-历史概念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人文主义,周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为万物之灵,应致力于文明的进步,发扬人性,发挥人力,拥护人权,培养人格。中国之人文主义,应推孔子之学说,“孔子首先肯定人在宇宙中最高贵的东西。我是人,惟有人有‘我’的自觉。

人文主义_人文主义 -定义介绍


人文主义著作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许多不同的人称自己或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他们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人的观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义观念互相之间非常矛盾。在自由民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学派中都有人文主义的派别。甚至古罗马的时候就已经有今天可以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想流式。那时的人文主义当然与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非常不一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义往往被称为历史主义,而威廉・冯・洪堡的人文主义则与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时期科学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人文主义_人文主义 -历史概念


新人文主义倡导者萨顿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t,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

人文主义_人文主义 -词语解释

人文精神源自于人文主义(Humanism)或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严格的说,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上所崇拜的希腊罗马学术的再兴。主要是在于探讨古典著作本身的价值,复兴古代文明的精神。
根据「大美百科全书」上的说法;今日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都是在寻求「人」在思想与精神上异于禽兽的理由,所诉求的终极领域是人类的理智,而非任何外在的权威,其目标是在「有限存在中的最大之善」,是指任何以人类福利为本位的观点或态度。
人本主义强调做为人,应发展「人之所以为人」在思想与精神上的特质,就是在智慧、气质和习性上能有所提升,讲求在人格上能做到有尊贵的心灵。人文主义强调做为人应该过着有文化内涵的生活,因为文化乃是古往今来伟大心灵智慧的累积。人道主义强调做为人应该讲求互相尊重、互相扶持,谋求人类全体的和谐与幸福。因此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人文精神是现世的、自由的、宽容的、负责的,其学习方法则为自由研究、启蒙与学习。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是一体的两面,人文精神的落实与实践就是人文素养。落实人文素养的教与学指的是人文及人文学科,像是文学、艺术学、史学、哲学等认知与知识领域,必需经由教与学的长期累积的学习、内化的过程,才能进入生命本体,影响并转化个人的观念、想法、态度、习性、行为与气质,人文精神及人文素养最终极的目的,是落实对人的尊严的一种信念。

人文主义_人文主义 -概念分类


人文主义著作

西方文学的人文主义可分为:文化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新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从艺术生活到社会生活,把人的历史、人的世界、人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形象和身体本身作为关注的中心。人文主义者主张与命运抗争,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反对以出身、门第来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封建等级制度。
人文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能塑造人的灵魂。医学能「修理」人们的身体,而「塑造人的灵魂则要依靠文学和哲学」。但同哲学相比,文学能用虚构的故事引人入胜,教育更多的公众。因此,把文学视为「人性之学」,它可以使人「受牵引而向上」。它「敲开人们的心扉,唤醒沉睡的精神,指出智慧之路」。
作家通过写作与人交谈,在时间的流逝中,文学保存了人类的精神财富,成为沟通人们思想感情的「纽带」。文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以不断更新的方式教育人们。伟大的作家是「生活的尺度和不幸中的安慰」。优秀作品反映出生活的充实和和谐,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人们的高尚感情和坚强的毅力。
人文主义者坚持文学的道德价值。认为人不应当像野兽那样生活,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特别注意美化人心灵的「善」。因此认为;「有什么比阅读和写作更令人愉快呢?」

二十世纪初的「新人文主义」以美国文学批评家Irving Babbitt为代表,其著作「批评家和美国生活」被认为是新人文主义的宣言。新人文主义在二十世纪初的二○年代有很大势力,主张以「人的法则」反对「物的法则」,强调理性、道德意志等世人的特点和美德。文学的作用在于给人以道德的知识,任何作品的真正价值取决于它的「适当性」。人在语言及行为中应表现出秩序、节制和分寸。因此Irving Babbitt强调文学必须维护传统,表现「良心理智」和「自我克制」,
中国的「学衡派」和「新月派」都曾受到新人文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人文主义_人文主义 -概念特点

第一个特点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绘画作品第一,神学观点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学观点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与此相反,人文主义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从人经验开始。它的确认为,这是所有男女可以依据的唯一东西,这是对蒙田的“我是谁”问题的唯一答复。但是,这并不排除对神的秩序的宗教信仰,也不排除把人作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作科学研究。但是这说明了这一点:像其他任何信仰――包括我们遵循的价值观,还有甚至我们的全部知识――一样,这都是人的思想从人的经验中得出的。

第二个特点

人文主义信念的第二个特点是,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仍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叫做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这一尊重的基础是人的潜在能力,而且只有人才有这种潜在能力:那就是创造和交往的能力(语言、艺术、科学、制度),观察自己,进行推测、想像和辩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一旦释放出来,就能使人有一定程度的选择和意志自由,可以改变方向,进行创新,从而打开改善自己和人类命运的可能性――我强调可能性,不是比这更多的东西,不是肯定性。

为了要解放这些能力,使男男女女都能发挥他们的潜力,有两件事是必需的。一是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具体任务或技术方面的训练,而是唤醒对人类生活的可能前景的认识,引发或者说培养青年男女的人性意识。有的人生来就具有这种意识,他们的潜力就自然得到发挥。但是大多数人需要唤醒他们这种意识。因此人文主义者不仅对教育寄予中心地位的重视,而且他们也在总体上主张打下全面教育的基础,目的在全面发展个性和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要解放人的能力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个人自由。十八世纪的哲学家用理性这武器除去了由世俗的和宗教的习俗、过时的法律、权威主义的制度所加的限制和禁忌,驱散了教会和整个天启宗教的机器所利用的恐惧和迷信。他们想用改革后的法律制度和世俗化国家来代替。这个法律制度建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自由和意见自由的基础上;这个国家则由代议制来治理,对于个人自由和个人创业,尽可能少地予以干涉和立法。

到底少到什么程度,是十九世纪早期和二十世纪各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这说明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人文主义传统,把它看成是一场持续的辩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可以指望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传统在它的某个发展阶段赞同自由放任政策,我们也能指望这个传统在后来某个阶段反对这种政策,而且用提倡社会改革,限制经济权力,为不能自谋生计的人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等手段,来扩大自由,作为国家干预的辩解。在国家干预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以及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而不致产生反效果――的问题上的这种意见分歧,仍是人文主义传统的一个特点。这远远不是弱点,相反,这种能够适应社会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死死守住僵硬不变的正统思想相比,在我看来倒是一个优点。

第三个特点

人文主义传统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来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或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冲动作辩解。马克斯韦伯关于思想、环境、利益的相互渗透的概念,是最接近于总结人文主义关于思想的看法的,即它们既不是完全独立的,也不是完全派生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定义介绍,人文主义-历史概念

从十四世纪彼特拉克大声疾呼反对经院哲学开始,人文主义就表现出它不信任哲学体系――不论是神学体系,形而上学体系,还是唯物主义体系――中关于抽象思想的缜密推敲。它重视理性,不是因为理性建立体系的能力,而是为了理性在具体人生经验中所遇到的问题――道德的、心理的、社会的、政治的问题――上的批判性和实用性的应用。为了同样的原因,人文主义偏向于历史的解释方法,而不是哲学分析的解释方法,或者,至少,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样,是两者的结合,把普遍的人生经验同这些经验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表现联系起来。它不想把自己的价值和象征强加于人,像天主教的或者卡尔文派的、伊斯兰教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或象征那样,相反,它认为通向真理的路不止一条,其他文明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论是古希腊的还是中国的、罗马的、法国的、印度的文明,它们所形成的道路,都需要认真对待,需要作出努力根据它们自身的条件来了解它们。即使当我们不能接受它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文明时,或者由于它们不容异见的偏狭性而使我们被迫捍卫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也应当这样做。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当初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开始时,就是抱着这样一个目的,要想深入和恢复遥远的希腊和罗马的古人世界。四个世纪以后,歌德重复了这个经验,从中得出灵感,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古代希腊思想、文学和艺术的活力远远没有耗绝,这可以从俄底浦斯神话对弗洛伊德和斯特拉文斯基仍旧有着魅力看出来。我们可能感到遗憾,因为古典文明已不再是许许多多受过教育的人所熟悉或所能接触到了。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其他国家人民的语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艺术和他们的信仰,把自己投入到其他国家人民的思想和感情中去,不论他们是古代希腊人,还是中国人,西班牙人,或者美洲印第安人,或者投入到我们自己社会的早期阶段中去,这样的努力不应该让它消失。这种移情的艺术,狄尔泰叫做verstehen(理解),对人文主义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在打破那种除了自己这一时代和文化以外对其他时代和文化都一无所知的愚昧性方面,有极大的价值。语言和通过谈话,通过文学、戏剧、演讲、歌曲进行交往的力量,是人文主义传统中核心的东西。幽默也是,从希腊的瓶瓮画家到查利卓别林,这是最有特点的交往形式之一,是只有人才掌握的笑自己和笑别人的能力,也是除了看到人生所处的困境的悲剧――面以外也看到它的喜剧一面的能力。

艺术与人文主义有着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这除了适用于文学和戏剧以外,也适用于音乐、舞蹈以及其他非口头艺术如绘画、雕塑、陶瓷,因为它们有着越过不同语言的障碍进行交往的力量。在十七世纪,维柯曾经指出,象征和神话表达了―个社会的信念和价值观,这可以从有关诞生、婚姻、死亡的普遍经验的风俗和习惯中看出,也可以从一个社会的有关财产和家庭的法律和制度中看出。这里又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泉源,人文学的研究和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可以为此提供途径,人文主义传统也可由此吸收营养。

人文主义讨论中有一个最古老的题目在古人中间已经很熟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又重新恢复了讨论,那就是积极活跃的生活和沉思默想的生活孰优孰劣。在逆境的时候,比如在―党专政之下生活,很少机会可以进行公开活动,那么,当然我们会认为,在自己的私生活中寻找一个避难所和静止点是人文主义传统的自然表现。这是蒙田在十六世纪宗教战争中的态度,又是生活在独裁专政下许多异见分子经历中一再重复的态度,不论这种独裁专政是右派的还是左派的。但是人文主义者的意见还是偏向于积极活跃的生活,争取掌握命运,在邪恶面前进行抵抗,而不是听天由命。

人文主义_人文主义 -代表人物

彼特拉克(Petrarca,Francesco,1304~1374)

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伊拉斯谟

DesideriusErasmus(约1466~1536)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M.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

蒙田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生于1533年。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8502.html

更多阅读

犬儒主义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的表现

犬儒主义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百灵社区·《前沿周刊》◇刘松萝犬儒主义的定义与表现形式——《超越犬儒主义》开篇刘松萝一、革新、乱世与犬儒主义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世纪。与历史上的保守相反,中国近代变革的进展之迅速,让人头晕目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十款最具历史意义的车 葡萄牙历史发展史

甄选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十款车型,它们或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基础,或代表了中国汽车品牌形象。它们中有的是中外汽车合资典范,有的是驰骋中国车市数十年的常青树。代表几代中国人骄傲的老红旗、定义了中国人对越野车概念的北京吉普 2

宫体诗的定义与裴子野的审美一 宫体诗特征

宫体诗的定义与裴子野的审美(一)曹旭朱立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内容提要:本文对学术界有争议的宫体诗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进行探讨。认为,自隋唐以来,宫体诗的义界有一个从“广义”向“狭义”阐释的过程。仅以“广义”或

中国历史伟人排行榜 我国历史上的伟人

首先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人类历史的进步一切都归功于思想的进步,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近代西方意义上的的民主社会,哪个人在思想上影响最大他的功劳固然最大。其次就是为我们中国开疆拓土(这个必须对后代有意义),建立完整的国家机器,让百

儿童探险小说的定义 儿童小说东北森林探险

儿童探险小说的定义作者:彭绪洛儿童探险小说是儿童文学一个新的领域,不是在魔幻小说、奇幻小说和惊险小说等类别上,轻易地冠上“探险”、“冒险”“惊险”的字眼和名字后就成了儿童探险小说。作为儿童探险小说的开拓者和坚守者,我认

声明:《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定义介绍,人文主义-历史概念》为网友限时搞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