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御叶 作者 笑佳人 《金枝》 《金枝》-作者简介,《金枝》-主要内容

《金枝》尽管是一部人类学著作,但其影响却远远超越了自己的领域。它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它对西方的科学、文学和思想史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金枝》《金枝》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爵士(Sir James GeorgeFrazer,1854―1941)的代表作。这位一生未曾离开他剑桥书房的剑桥大学教授,以其五十年每日工作十二小时的研究生活,搜集传教士和旅行家的记录,综合近东和欧洲相似的神话,探求神话和宗教仪式与产生它们的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对以后文化的影响。”。《金枝》尽管是一部人类学著作,但其影响却远远超越了自己的领域。它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它对西方的科学、文学和思想史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金枝_《金枝》 -作者简介


《金枝》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 (1854~1941),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早期进化学派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英国西北部的格拉斯哥,曾先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度过学习和研究的生涯。早年他的专业兴趣是古典文学,但由于受到人类学家E. B.泰勒的影响,转而研究原始文化,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毕生精力。

作为人类学古典进化学派的集大成者,弗雷泽一生勤奋不辍,著述极多。早期的《图腾崇拜》(Totemism 1987)、《图腾崇拜与外婚制》(Totemism and Exogamy 1910)成为权威性的图腾研究专著。将古典神话、《圣经》中的神话和广泛搜集的民族志神话集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的《金枝》 (The Golden Bough 1910)一书更是成为古典人类学的经典之作,对二十世纪人类学及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永生的信仰和对死者的崇拜》(The Belief in Immortality and the Worship of the Dead 1913-1924),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描述和比较关于死亡的观念、信仰与习俗的著作。以探讨人类死亡观念的原始形态及其发展为出发点,弗雷泽搜集罗列了包括澳大利亚、托列斯海峡群岛、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及美洲、非洲等在内的世界各地诸多原始民族的有关材料,通过描述这些民族关于死亡的信仰与习俗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弗雷泽试图寻求和勾画出人类思维进化的共同轨迹。

鉴于弗雷泽的学术成就,1914年他受封为爵士。1920年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英国科学院院士。并兼任法国科学院、普鲁士科学院、荷兰科学院院士和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的名誉教授。
弗雷泽借鉴了孔德的人类智力发展序列的理论,其资料搜集与论述重在证明“巫术-宗教-科学”的进化公式,而这也是他的原始文化研究的一贯思路。尽管这一古典进化理论在后世受到许多质疑和批评,而以弗雷泽为代表的“安乐椅上的人类学”也为注重第一手材料的田野作业方法所取代,但弗雷泽等一代古典人类学家所开辟的原始文化研究仍不失为人类文化研究的重要传统和资源,而其影响更是超越了人类学领域而成为人文社会科学财富的组成部分。

金枝_《金枝》 -主要内容

《金枝》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代表作。这位一生未曾离开他剑桥书房的剑桥大学教授,以其五十年每日工作十二小时的研究生活,搜集传教士和旅行家的记录,综合近东和欧洲相似的神话,探求神话和宗教仪式与产生它们的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对以后文化的影响。 1890年,这部旨在揭示人类思维从巫术到宗教、最后发展为科学的人类学巨著前两卷在伦敦出版。 1911至1915年该书被扩展为十二卷。1922年出版的单卷节本广泛流传。


《金枝》(特纳)这部书得名于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特纳的同名画作。这幅画描绘了《埃涅阿斯记》中的一个情节:埃涅阿斯和一个女预言家将一条黄金树枝献给冥府的守门人,以求获准进入冥界。该书的开端描写了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气数已尽的内米的祭司手握宝剑,蹑手蹑脚地近位于意大利海岸的阿里恰的狄安娜丛林,在那里等候要来杀他、并将接替他成为祭司的未知的对手。弗雷泽就由此开始,带着读者进入一种具有“探险航行般的趣味和魅力”的“奇怪的陌生土地”。作者运用崛起于上一个世纪后半期的历史比较法,将大量涉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如圣塞开尔的黑色弥撒;西西里农民因为圣人们没有尽早结束旱灾而惩罚圣人;西比尔圣殿的牧师在自己身上割开口子把血溅到圣坛上;印度的猎人在杀大象前要先求得大象的宽恕;马达加斯加人用鲸鱼供奉上帝;非洲黑人为使牺牲的祭品的鬼魂认不出自己而在身上涂满红漆;波西米亚的村民则把死人的形象扔进水里让其淹死等等,用这些有关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是巫术、禁忌等丰富的资料,抽绎出一整套严密的体系,就像弗洛伊德揭示了人的意义深远的潜意识世界那样,弗雷泽揭示了人类的文化中集体行为的构成因素和意义。

人类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选举在古代社会是普遍存在过的政治现象。而且,选举的必要性有时候是因为大家争着当国王,另一些时候则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当国王。

远古时代的国王,被人看作关乎社稷命运和民人幸福的神人。国王必须遵守的禁忌和必须承担的责任特别多,有的部族的国王甚至基本上没有人身自由,完全沦落为社稷和民人的工具与符号。非洲一个部落的国王,上任以后就不能被别人看见,也不能跟别人说话。只有作为他的代表的"可见之王"和另外三位长老可以跟他说话,三个长老说话时还必须背对着他。印度南部托达人的国王必须独身,不能走进凡人的村庄。多哥的国王一生必须住在阿古山上,小小的山峰是他惟一的活动范围。除此以外,几乎一切古代民族的国王都必须在生病或者年老时被驱逐和杀戮。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虽然大多数民族可能还有许多人踊跃为王,可是,在一些民族的一些时期,几乎没有谁愿意承担国王的责任,就不是什么难于理解的事情了。

弗雷泽的《金枝》一书,经常涉及这个令现代人感到趣味非凡的话题。在南太平洋的野人岛上,一连20多位国王因为不能尽忠职守遭到杀戮,以致于再也没有人敢于做王,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君主专制政体。这是弗雷泽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著名例子。古代柬埔寨,常常逼迫那些不愿意做王的人就任王位,在为水王、火王举行葬礼时,他们的后代常常躲藏起来,以免被选定为王位继承人。西非有些地区,国王死后,王室就要开一个秘密会议选定王位继承人,然后将所选定的人抓起来,监禁在神屋内,强迫他接受王位,否则就不放他出来。喀麦隆海岸附近的一个岛上,国王居住在火山口的最低处,全身赤裸,只用银币覆盖。他一生只能戴着镣铐在那尧舜一样简陋昏暗的屋子里消磨时光,不能接触大海、沙滩、欧洲来访者及任何外来的器物。塞拉里昂的一个部族不但有选举国王的习俗(墨子的祖先也可能曾经有过这样的选举),而且规定,国王在加冕前必须任由臣民鞭打。有的刚刚当选的国王就在加冕前夕被活活打死。那些有权势的酋长常常把自己的仇人选为国王,好让他在鞭笞中一命呜呼。还有一个出乎现代人意料的是,这个民族历史上大多数国王都不是本国人,可能他们常常逼迫俘虏和其他外来者担当统掌全国政权这一痛苦的差事,就像墨西哥人常常选定一个俘虏和奴隶充当神的替身一样。

对于古代国王与臣民的关系,弗雷泽作了这样的总结:"那种认为古代国王都是专制统治,人民只有听命于君主得看法,对于我们这里考察的君主国家是完全不适用的。相反,这些君主都必须听命于自己的臣民,只有在他履行自己的职责、指挥自然进程、为臣民谋福利的情况下,他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一旦他不能忠于职守,人们一向对他的关切、崇敬、沉浮便立即停止并且转为仇恨和蔑视。"我们不得不承认,蒙昧的古代人的制度设计和政治操作,都是充满理性的,而且他们非常清楚人的有限性,整个制度设计和政治操作都在极力避免人的有限性所可能带给族类的破坏和伤害。看来,对古人作出"蒙昧"的判断恰恰证明了现代人的"蒙昧"。

初民找不到和缓的办法促使国王在必要的时候"引咎辞职",只好让国王在关键时刻"引咎辞命"。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承担责任的方式未免太野蛮。随着文明的发展,国王和他的臣民必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中的残酷因素。首先起来反抗这种野蛮习俗、设法摆脱其制裁的,肯定是国王本人。登峰造极的权力为什么不可以帮助他从处死他的刀尖上跳跃过去呢?习俗也许难于改变,可是在习俗中承担某项职能的人选却是可以替换的。那些任期已满面临处死的国王,可不可以请别人代他去死呢?也就是说,处死国王的仪式如期举行,仪式的内容可以作一些技术性的修改,那祭台上献出生命的不再是国王,而是另一个代替国王承担责任并承受牺牲的人。国王只要能够成功地完成一次这样的修改,他也就修改了整个历史。日后的历代国王,永远不要面对期满必死的恐惧了。

作为对替死者的安慰,国王必须为他付出一定的代价。在绝大多数民族中,国王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暂时将国王的部分权力或者所有权力交付给即将代他赴死的人。在这些日子,社会的尊卑秩序往往暂时被打破,奴隶暂时摆脱奴隶身份,可以尽情享受主人的权威感和尊严感,而往日的主人则在恪尽职守地伺候着今天的临时主人。那个被选定的替死者更是龙衣华衮,侍从满殿,鼓乐环绕,后妃偎依,俨然一国之尊。真正的国王却要么被监禁,要么沦为平民。他要等到替死的临时国王完成了那个令人恐惧的仪式之后,才重新回到权力的宝座上。许多民族的国王直到18、19世纪,还有暂时离职、放弃履行政治权利的习俗。弗雷泽推测,这是古代国王安排替死者赴死留下的痕迹。

弗雷泽推测,最初代替国王赴死的人,应当是王族人。哪怕是临时国王,也必须由王室拥有。柬埔寨的国王每年都要离职3天,代他执政的临时国王就是王亲担任,而且是世袭的。临时执政者可以看作古代替死者的延伸。可是后来,人们不忍心让完全无辜的人赴死,于是改为选派业已判处死刑的犯人充当临时国王。古代巴比伦留下记载的国王都是终身制的,可是他们留下的一种风俗却让人窥见了远古的制度。巴比伦国王每年都要到神庙举行仪式,更新他的精力和权力,使得他的资格和王位重新合法化。而另一个节日则让国王每年一次从期满处死的命运中逃离出来。弗雷泽记述道:"巴比伦逐年庆贺一个叫做撒卡亚的节日,为期五天。一个判了死刑的罪犯穿起皇袍,坐上王位,可以发布任何他喜欢发布的命令,吃喝玩乐,与王妃同居。但五天一满就剥去他的皇袍,挨鞭子,被吊死或刺死。也许这个风俗不过是过节的人们在欢乐的节日拿不幸的犯人开心。不过假王可以享乐王妃这一点肯定是不适用于这种解释的。东方独裁者的后宫是严格的禁地,除非有极重大的原因,独裁者决不会让人侵入后宫,更不要说让一个死囚占有了。这个原因恐怕就是死刑犯人将要替国王而死,为了完全代替,他需要在他短暂的统治中享有充分的王权。"假王享有的权力越是充分,他替真王受罪替死的效果就会越好,与此相关,真王更新生命、重新开始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真王不得不允许临时国王像一个真的国王一样履行全部王权。

让别人行使短暂的王权之后代自己去受死,这是古代国王保住王位、摆脱死运的方法之一。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任期届满时,由那些企图接替王位的人冲进宫廷杀死国王,国王则以抵抗杀戮的方式显示他的力量和精神。谁杀死国王谁就继承王位。而国王此刻为自己设置的卫兵力量非常强大,一般情况下,某几个勇士想越过数以万计的近卫军将自己的剑峰刺进国王的身体是不可能的。所以,国王捍卫王位与王权的努力一般都能成功。


《金枝》弗雷泽在《金枝》中谈到了古代社会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就是国王到了一定的时期,比如他的任期届满之时、他的精力衰竭之时、遇到水涝灾害导致严重饥荒之时、战争失败之时等等必须被处死。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非洲丛林部落等等文化中发现了大量的人类学材料足以证明这种历史确实曾经存在。古代阿拉伯人游记里记载过俄罗斯南部咯萨尔人有组织有步骤地处死不配继续当政的国王的情况。弗雷泽对这一习俗十分重视,为此写过一本专论予以考察研究。他把产生这一习俗的政治背景称为有限君主制政体。阿拉贡王国臣民对国王的宣誓词极其政治理念多半也是在这样的政体下产生的。

《金枝》一书内容丰富,描述了原始人的灵魂崇拜、土地崇拜、树木崇拜、禁忌习俗、巫术、人祭、婚姻等信仰和风俗,为以后的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弗雷泽把人类的智力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巫术(亦称前万物有灵阶段)、宗教、科学。认为巫术阶段在形式上与科学阶段相近,与宗教阶段不同。巫术与宗教都在追求自然规律(虽然方式不同),但宗教寄希望于神的干预。弗雷泽的《金枝》和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思想对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产生了重要影响。

金枝_《金枝》 -章节体例

第一章 森林之王
第一节 狄安娜和维尔比厄斯
第二节 阿尔忒弥斯和希波吕托斯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祭司兼国王
第三章 交感巫术
第一节 巫术的原理
第二节 顺势或模拟巫术
第三节 接触巫术
第四节 巫师的发展
第四章 巫术与宗教
第五章 巫术控制天气
第一节 为公众服务的巫师
第二节 巫术控制雨水
第三节 巫术控制太阳
第四节 巫术控制刮风
第六章 巫师兼国王
第七章 化身为人的神
第八章 局部自然之王
第九章 树神崇拜
第一节 树神
第二节 树神具有造福于人的能力
第十章 现代欧洲树神崇拜的遗迹
第十一章 两性关系对于植物的影响
第十二章 神的婚姻
第一节 狄安娜是繁育增产的女神
第二节 诸神的婚姻
第十三章 罗马之王和阿尔巴之王
第一节 纽玛与埃吉利娅
第二节 国王是朱庇特的化身
第十四章 古代拉丁姆王位的嬗替

第十五章 橡树崇拜
第十六章 狄安纳斯和狄安娜
第十七章 王位的重负
第一节 国王与祭司的禁忌
第二节 神权与世俗政权的分离
第十八章 灵魂的危险
第一节 灵魂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小我
第二节 灵魂离体与招魂
第三节 灵魂是人的影子和映像
第十九章 禁忌的行为
第一节 禁忌同陌生人交往
第二节 饮食的禁忌
第三节 禁忌露出面孔
第四节 禁忌离开王宫
第五节 吃剩食物的禁忌
第二十章 禁忌的人
第一节 酋长和国王的禁忌
第二节 悼亡人的禁忌
第三节 妇女月经和分娩期间的禁忌
第四节 战士的禁忌
第五节 杀人者的禁忌
第六节 猎人和渔夫的禁忌
第二十一章 禁忌的物
第一节 禁忌的涵义
第二节 铁器的禁忌
第三节 锋利兵器的禁忌
第四节 血的禁忌
第五节 头部的禁忌
第六节 头发的禁忌
第七节 理发的仪式
第八节 对剪下的头发和指甲的处理
第九节 唾沫的禁忌
第十节 食物的禁忌
第十一节 结和环的禁忌
第二十二章 禁忌的词汇
第一节 个人名字的禁忌
第二节 亲戚名字的禁忌
第三节 死者名字的禁忌
第四节 国王及其他神圣人物名字的禁忌
第五节 神名的禁忌
第二十三章 原始人类的遗泽
第二十四章 杀死神王
第一节 神也死亡
第二节 国王体衰被处死
第三节 国王在任期届满时被处死
第二十五章 临时国王
第二十六章 以王子献祭
第二十七章 神灵转世
第二十八章 处死树神
第一节 降灵节 的化装游乐者
第二节 埋葬狂欢节
第三节 送走死神
第四节 迎夏
第五节 夏冬之战
第六节 春神的死亡与复苏
第七节 植物的死亡与复活
第八节 印度的类似习俗
第九节 用巫术招引春天
第二十九章 阿多尼斯的神话
第三十章 阿多尼斯在叙利亚
第三十一章 阿多尼斯在塞浦路斯
第三十二章 阿多尼斯的祭祀仪式
第三十三章 “阿多尼斯园圃”
第三十四章 阿蒂斯的神话和祭祀仪式
第三十五章 阿蒂斯也是植物神
第三十六章 阿蒂斯的人身显现
第三十七章 西方的东方宗教
第三十八章 奥锡利斯的神话
第三十九章 奥锡利斯的祭祀仪式
第一节 民间流行的祭祀仪式
第二节 官方的祭祀仪式
第四十章 奥锡利斯的属性
第一节 奥锡利斯是谷神
第二节 奥锡利斯是树神
第三节 奥锡利斯是生育繁殖之神
第四节 奥锡利斯是死者之神
第四十一章 伊希思
第四十二章 奥锡利斯和太阳
第四十三章 狄俄尼索斯
第四十四章 德墨忒耳与珀耳塞福涅
第四十五章 北欧的五谷妈妈和五谷闺女
第四十六章 许多国家都有五谷妈妈
第一节 美洲的五谷妈妈
第二节 东印度群岛的稻妈妈
第三节 谷精表现为人形
第四节 谷物的双重拟人化:是妈妈,又是女儿
第四十七章 里提尔西斯
第一节 谷物收割者的歌
第二节 杀死谷精
第三节 以活人祭祀谷物
第四节 把活人当谷精处死
第四十八章 谷精变化为动物
第一节 想像谷精变化为动物形象
第二节 谷精变化为狼或狗
第三节 谷精变化为公鸡
第四节 谷精变化为野兔
第五节 谷精变化为猫
第六节 谷精变化为山羊
第七节 谷精变化为公牛、母牛或阉牛
第八节 谷精变化为公马或母马
第九节 谷精变化为公猪或母猪
第十节 简论关于谷精变化为动物形象的概念


《金枝》第四十九章 古代植物之神的动物形象
第一节 狄俄尼索斯、山羊和公牛
第二节 德墨忒耳、猪和马
第三节 阿蒂斯、阿多尼斯和措
第四节 奥锡利斯、猪和公牛
第五节 维尔比厄斯和马
第五十章 神体圣餐
第一节 以新谷作圣餐
第二节 阿兹台克人的圣餐习俗
第三节 阿里奇亚的“曼尼”
第五十一章 吃神肉是一种顺势巫术
第五十二章 杀死神性动物
第一节 杀死神雕
第二节 杀死神羊
第三节 杀死神蛇
第四节 杀死神龟
第五节 杀死神熊
第五十三章 猎人抚慰野兽
第五十四章 以动物为圣餐的类型
第一节 埃及人和阿伊诺人的圣餐类型
第二节 带着神兽游行
第五十五章 转嫁灾祸
第一节 将灾祸转嫁给无生命物体
第二节 将灾祸转嫁给动物
第三节 将灾祸转嫁给人
第四节 欧洲转嫁灾祸的习俗
第五十六章 公众驱邪
第一节 无所不在的邪魔
第二节 随时驱邪
第三节 守期驱邪
第五十七章 公众的替罪者
第一节 驱除有形的邪魔
第二节 随时以轻舟、人、畜送走邪魔
第三节 定期以轻舟、人、畜送走邪魔
第四节 替罪总论
第五十八章 古罗马、希腊的替罪人
第一节 古罗马的替罪人
第二节 古希腊的替罪人
第三节 古罗马的农神节
第五十九章 墨西哥的杀神风俗
第六十章 天地之问
第一节 不得触地
第二节 不得见太阳
第三节 少女月经初潮时必须隔离
第四节 少女月经初潮时必须隔离的理由
第六十一章巴尔德尔的神话
第六十二章 欧洲的篝火节
第一节 一般的篝火节
第二节 四旬斋篝火
第三节 复活节 篝火
第四节 贝尔坦篝火
第五节 仲夏节 篝火
第六节 万圣节 前夕的篝火
第七节 仲冬节 篝火
第八节 净火
第六十三章 篝火节 的涵义
第一节 篝火节 的一般涵义
第二节 篝火节 的涵义――太阳说
第三节 篝火节 的涵义――净化说
第六十四章 在篝火中焚烧活人
第一节 在篝火中焚烧偶像
第二节 在篝火中烧死人和动物
第六十五章 巴尔德尔与槲寄生
第六十六章 民间故事中灵魂寄存于体外的观念
第六十七章 民间习俗中灵魂寄存于体外的观念
第一节 灵魂寄附于无生命的物体
第二节 灵魂寄附于草木
第三节 灵魂寄附于动物
第四节 死亡与复活的仪礼
第六十八章 金枝
第六十九章 告别内米

金枝_《金枝》 -价值贡献


《金枝》伴着由祖上而来口耳相闻的“金枝”传说,伴着年年相随的“狄安娜祭仪”,先民在自然压抑之下的恐惧,以及在仪典中娱神虔敬的静穆所挥发出特有的人文精神楚楚动人、拳拳可掬。 那仪式中人为的真实和由此蒸腾的人文情致是怎样的共生共携?人类祖先们是怎样地在他们的特有行为中巢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浮现于外的巫术行为与深纳于内的情愫是怎样地“交感”(sympathetic)作为?这,便是弗雷泽所要寻找的“金枝”;这,便是被T.S.艾略特强调的“一部深刻影响我们这一代的著作”。

弗雷泽的粘附力在人类学界其所以远不及于文学领域,并不是早期的“弗雷泽们”所开创的领域与今日人类学“疆界”有多大出入;也不是弗雷泽研究的对象已今非昔比。他当年所潜心的仪式、巫术研究迄今仍被视作标准的人类学研究内容。弗雷泽的“问题”在于他当年没能完成“田野作业”。过去五十年人类学在“强调”(emphasis)上的不同演绎出了所谓的“弗雷泽问题”。“毫无疑问,弗雷泽的《金枝》之于人类学是以一个纯学术化的追求而著名,然而,诸如美国的弗朗兹・鲍亚士(Franz Boas),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和法国的莫斯(Marcel Mauss)等人对田野方法的强调,使之成为人类学作为一种科学和学术上的圭臬。”

人是社会的动物,文化的载体。人类学与人类本身一样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寻找着它的“人话/神话”。这种一语双义形同人类的人性/兽性(Humanity/animality)构造出一个永恒精神家园的“迷思”(Myth)。对于它的“天问”式求索,简单的“田野作业”永远无法穷尽。如果说那正是弗雷泽所欲寻觅的“金枝”妙谛的话,人类学只是发展到了今天,才在文学的人类学那里拾得了某种体验与欢娱。

金枝御叶 作者 笑佳人 《金枝》 《金枝》-作者简介,《金枝》-主要内容

弗雷泽倒是真正循着“金枝”神话遗迹,在它的“积存库”――仪式里步履蹒跚。对于神话和相关仪式的比较研究,要求研究者像对待现实中的一个可确认单位社区那样进行数据调查,显而易见其荒唐!威克利(J.B.Vickery)就尖锐地指出:“现在人类学家们责难(其实并无可指责)《金枝》,说弗雷泽除了给人们一芽‘镀金的细枝条’(a gilded twig)外,余者就所剩无几……而弗雷泽伟大工作的贡献在于他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将现代神话诗学的想象传达出来。”更重要的是,“《金枝》提供充足的文本资料让读者相信原始人的生活深深地为春天以及生命律动仪式所浸润,这些生命、生长和生产的仪式成为了后来神话学研究的滥觞和中心活动。”即使在今天,我们从所谓的生命的“通过仪式”(the passage of life)和再生仪式(rebirth ritual)中清晰地洞见弗雷泽的影子和原型的力量。它与文学家笔下的生命体何其相似。让我们再品味一下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吧:《配力克里斯》里的隐士萨利蒙使泰莎复活;《冬天的故事》里阿波罗命运的神谶,那料峭的激情和悲剧与一年一度动植物的再生及仪式;《辛白林》中的太阳崇拜和预言;《李尔王》头戴的野草帽在暴风雨的旷野中再生出“另一个李尔”与耶稣头顶棘刺之冠死而复活如出一辙。 这种对生命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循环强烈的潜意识的企盼指示出人类文化的另一种“实在”――精神实在。

金枝_《金枝》 -影响评价

弗雷泽的《金枝》是人类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堪与修昔底德的《历史》,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牛顿的《数学原理》相媲美。与现代那些建立在空洞的花言巧语基础上的研究不同,该书认为人类构建其巫术信仰、宗教和神学体系时,自有其无可辩驳的逻辑规律和可靠的科学方法。阅读该书并不是一件艰难之举。尽管那些数不胜数的例子稍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9195.html

更多阅读

姜文最好的电影:导演叶大鹰评《一步之遥》

姜文最好的电影导演叶大鹰评《一步之遥》通常人们认为文人相轻是中国过去的文人的通病。今天要赢得一个同行的高度评价不容易。同为导演的叶大鹰(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天安门》等片的导演,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孙子)在《一步

叶念琛新作《亲爱的》:爱情的谎言比背叛更恐怖

如果有个男人跟一个女人说:“亲爱的,我好爱你!”那这个男人说这句话是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这个男人太爱这个女人,他会对这个女人情不自禁说出这句话;还有一种原因是这个男人已经背叛了这个女人,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也是为了打消

爆笑喜剧《一提人都认识》2月1日开播! 农村喜剧电影 爆笑

爆笑喜剧《一提人都认识》开播!2013开年大戏,爆笑喜剧《一提人都认识》火爆开播!由“天津脸工作室”出品的微电影《一提人都认识》正式开播!搞笑的剧情,让你笑个不停!幽默的段子,尽显天津人的风采!过个红红火火的新年,让我们的电影陪你过

声明:《金枝御叶 作者 笑佳人 《金枝》 《金枝》-作者简介,《金枝》-主要内容》为网友奋发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