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郭汾阳佚事 郭汾阳佚事-原文,郭汾阳佚事-注释

郭汾阳在汾州_郭汾阳佚事 -原文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①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②,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③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④圣意。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入木直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侯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侯,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选自赵?《因话录》)

郭汾阳在汾州_郭汾阳佚事 -注释

①?:皇帝命令。

②勋德:功德。

③艰难:指安史之乱。

④当:适合。

郭汾阳在汾州_郭汾阳佚事 -译文

郭汾阳在汾州,曾经奏请朝廷任命一个州的县官,可是皇帝命令不下达。判官张昙向同级官员说:"凭令公(令公,称尚书令,郭子仪时为尚书令)的功德,奏请任命一官吏却致阻碍,这是宰相太不懂道理了。"汾阳王听到这话,对下属官员说:"自国家艰难(指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姑息迁就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武臣,他们的要求没有办不到的。因此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很骄横,使得朝廷疑虑他们,以致出现像现在这样的情况。现在我奏请任命一个下属官吏,朝廷的命令没有下达,不过是我奏请任命的人不适合皇帝的心意。皇帝的恩德亲切而优厚,不按武臣对待我,各位可以祝贺我了!"听到这番话的人都佩服他公正忠诚。

汾阳王在河中之地时,禁止无缘无故地跑马,违犯者死罪。南阳夫人(指他的妻子)的乳母的儿子犯禁令,管巡查警戒的都虞候用木杖打死了他。汾阳王的几个儿子到汾阳王处哭泣控告,说到虞候无所忌惧的样子,汾阳王叱责了他们后让他们走了。第二天,汾阳王再三再四地对宾客属官长吁短叹。大家都不明白,慢慢问他,汾阳王说:"我的几个儿子,都是不成器的人。"于是把缘故告诉说:"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却痛惜母亲的乳母的儿子,不是不成器的人又是什么呢?"

郭汾阳在汾州_郭汾阳佚事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⑴以令公勋德 以:凭借。 ⑵以是方镇跋扈 以是:因此。

⑶不以武臣待子仪 以:用。 ⑷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奴材:不成器的人。

2.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D)

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B.所请不当圣意

C.以是方镇跋扈 D.求无不得

3.翻译句子。

⑴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译文:凭令公的功德,奏请任命一官吏却致阻碍,这是宰相太不懂道理了。

⑵伊不赏父之都虞侯,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译文: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却痛惜母亲的乳母的儿子,不是不成器的人又是什么呢?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郭汾阳佚事 郭汾阳佚事-原文,郭汾阳佚事-注释

郭汾阳在汾州_郭汾阳佚事 -古人典故

郭汾阳即郭子仪,因受封汾阳王,故称郭汾阳,其第六个儿子,和皇帝的女儿结婚,夫妻并不和谐。一年,郭子仪做大寿,亲戚朋友都来拜寿,独其媳妇不肯拜,因为她是皇帝的女儿。为了此事,夫妻争吵一番,媳妇投高皇帝,子仪于是见皇帝要求赦罪,但是皇帝宽宏大量,认为是家庭琐事,不予计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60501.html

更多阅读

23课《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梅女 梅女-作品原文,梅女-注释

《梅女》是蒲松龄原着小说《聊斋志异》卷七中的一个篇目,写一个叫封云亭的人,外出时住到一个房子里,看到墙上有女人的影子,皱着眉头,伸着舌头,脖子上套着绳索的故事。梅女像是有话要说,但又欲言又止;封云亭再三追问,梅女始终不肯说,只是叹息不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原文,列子学射-注释

列子学射,是因为懂得了为什么能射中,也就是掌握了射箭的规律,这才算学会了。学射箭如此,做好一件事情也如此,应该知道它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再做,就能得心应手了。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

声明:《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郭汾阳佚事 郭汾阳佚事-原文,郭汾阳佚事-注释》为网友警告淡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