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基本信息,《巴尔扎克像》-创作

巴尔扎克像由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这尊耗时七年的伟大塑像融合了无数关于这位法国大文豪的史料和罗丹最深邃的理解但同时也造成当时美术界一场浩大论争。

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基本信息,《巴尔扎克像》-创作

巴尔扎克像_《巴尔扎克像》 -基本信息


石雕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雕塑家罗丹对其非常敬慕,所以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雕塑一尊巴尔扎克像时,他当即应允。

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名称:《巴尔扎克像》
作者: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
时间:1897年
材质:青铜
规格:高270cm
现藏地:巴黎罗丹美术馆(MuséeRodinParis)(巴黎罗丹美术馆)


巴尔扎克像_《巴尔扎克像》 -创作历程

罗丹为创作《巴尔扎克像》费时6年,数易其稿,最后选择了《人间喜剧》作者在灵感的召唤下,半夜披衣起床的情景。雕刻家认为,创造形似的巴尔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

巴尔扎克逝世于1850年,几十年过去,一直没有任何纪念碑。1891年,作家左拉担任法国作家协会主席,建议给巴尔扎克创作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当年,昂利・沙布被委以此任,并创作出了一座身着巴氏工作时常穿的僧袍、手执鹅毛笔的坐像,基座上的面具代表着小说家的《人间喜剧》,不过,沙布还未完成这座雕像就故去了。于是,左拉便说服老相识罗丹做候选人。罗丹在信中答应塑一座三米高的青铜像,18个月后完成,作协接受了这个条件。

罗丹没有考虑用自己以往的方式工作,包括搜集所有有关巴尔扎克的文献,访问小说家的故乡,研究当地的地貌特征……“对我来说,巴尔扎克主要是个创造者,这就是我要表现的,”他说。罗丹在图赖讷找到了一个男模特,可模特又失踪了。他先创作了大量巴尔扎克的裸像,然后才给他着装,先是一件僧袍,然后是那件著名的浴袍。他搞到一件真袍子,把它浆硬,放到石膏里,进行石膏研究,不停变换翻领和袖子的细节。发型和头部的倾斜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面部一开始是现实主义的,后来开始模糊,最终粗犷成了绝望天才的怒吼。当然了,罗丹的创作逾期了。这时左拉已不再是作协主席。他的继承人威胁说要打官司,而另一个雕塑家又企图领这个任务,把巴尔扎克的形象表现为一个翅膀整齐的司芬克斯。罗丹向协会妥协,预支10000法郎,由第三者保存,并保证尽快拿出最好的作品来。左拉鼓励他说:“巴尔扎克在等待,他的光荣不该因为你对自己荣誉的合法考虑而受影响。”

当时还有生前见过巴尔扎克的人,可调查了半天,罗丹还是不打算创作一个肖像。他的“巴尔扎克”是一个像他一样的造物者,而不是一具头脑。(塑造知识分子不是罗丹的强项。他创作肖像的失败是致命的,那不过是一堆灰材料而已。而他的《思想者》显然名不副实,是个矫健的运动员,漂亮的躯壳里没有一点想法。) 罗丹或许预想到他在1898年的沙龙上展出那座完成的石膏像的时候就知道会惹麻烦,因为他同时展出了他那令人赞叹的大理石像《吻》,并在展前预先请来友好的记者以防不测。 一名记者看到罗丹的《巴尔扎克》“啜饮并呼吸着人间喜剧的狂热”,另一名记者说,一眼看去雕像是“一个方块,一块石头,一块巨石……逐渐地,人们在包装下面看到了形式,有着那个沉重男人快速轻巧的步态,还有拉马丁曾很好地描述过的巴尔扎克移动重心的特有方式”。

一切还算顺利。然后公众出来了。“一块沐浴中的盐石”,“一头海豹”,“一袋石膏”,“一个穿浴袍的雪人,空荡的衣袖让人想起给疯子穿的拘束衣”,这是其中的一些评论。作家协会否决了这座雕像。罗丹在给莫奈的信中写道:“我遭到的猛烈抨击,跟那次你发明把空气画到风景画中去时一样。” 而诗人波德莱尔称赞巴尔扎克塑像为“一个文明及其所有战争、理想和愤怒的产物”。里尔克认为巴尔扎克的身体体现了创作的自豪和傲慢,以及眩晕与迷醉。

私人收藏家开始标价,一次购买《巴尔扎克》的公共签约开始进行,土鲁斯-劳特累克、马约尔、克列孟梭、德彪西、莫奈和阿纳托尔・法郎士联名请愿,然而左拉却没有签名。那一年,他的《我控诉》正好出来,而罗丹没有参加德雷福斯竞选活动。 这则丑闻也许是不可避免的,1898年是那么不安的一年,发生了德雷福斯事件和议会大选。人们认为是罗丹的塑像破坏了关于崇高和力量的传统观念,导致了拒绝赋税之类的不当举动,甚至导致了革命。罗丹拒绝了公共签约和所有买家的标价,决定把雕像保存在巴黎以外的蒙当,直到这个城市准备好了接纳它再说。他说:“巴尔扎克塑像是我艺术生涯自然发展的结果。我承担它的全部责任。我希望自己是它唯一的主人。”

然而10年过去,否决依然持续,于是罗丹开始为他的《巴尔扎克》活动了。1908年,巴尔扎克博物馆落成,他捐赠了一座石膏像。他还邀请了28岁的美国摄影师爱德华・斯泰岑来蒙当拍摄月光下的巴尔扎克。斯泰岑工作了两个晚上,罗丹付了他1000法郎。罗丹把那些形象比作在沙漠中行走的基督,并对斯泰岑说:“你的作品将让全世界了解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像_《巴尔扎克像》 -各方评价


石雕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中,人物的全身包含双手在内,都被裹在宽大的睡袍之中,以突出那毛发散乱硕大智慧的头颅。手法的奔放可比中国画酣畅的泼墨。结果,这件神品却被讥为“麻袋片中的蛤蟆”而遭拒绝。人们当时认识不到它已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事实上,甚至连罗丹自己也未能再超越它。

作品《巴尔扎克像》于1898年在沙龙展出时,激起了广泛的社会抨击。说它是“印象主义”,是怪异的、病态的表现,脱离现实的人体的塑造型式。有的尖刻的批评者甚至把这尊雕像说成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蟆”。作协拒绝接受它,作协主席――诗人扬・爱卡德因拒收订货而气愤得辞了职。还有人认为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末颓废风气和精神错乱的象征。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认为它“哲理过多,造型不足”。法国文学家协会决定废除合同,理由是他们在“粗制滥造的草稿”中很难认出巴尔扎克的形象。

面对这一切批评、指责,罗丹却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

作家左拉、法朗士、画家莫奈、劳特累克、音乐家德彪西等人,联合起来支持罗丹,并发表了宣言。最后,罗丹不堪忍受这种长时间的争执,毅然决定把作品运回自己的工作室,退还了稿费。但他坚信:“假如真理应该灭绝,那么后代就会把我的《巴尔扎克像》毁成碎块,若是真理不该死亡,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这座雕像一直在罗丹的花园中伫立着,陪伴罗丹渡过了自己一生中最后的时日。直到罗丹去世2年后,1939年,法国政府才解除禁令,把这尊雕像耸立在巴黎街头。1939年,这座雕像终于被铸成铜像矗立在巴黎,此时,罗丹已逝世2周年。

巴尔扎克像_《巴尔扎克像》 -艺术赏析


石雕巴尔扎克像

雕塑家罗丹并不把精神集中在人的形体上,而更关心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命运和人的力量。这种态度贯穿在他富于创造性的一生中。在表现伟大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时,他不斤斤计较于细节的精雕细琢,反复探索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展示这位天才的精神气质。他为此选择了极其简单而又极富特色的构图,披裹着睡袍的巴尔扎克昂首凝思的瞬间,生动有力地体现了他在夜晚沉迷于创作的情景。正如德国大诗人里尔克形容的,这一雕像传达出巴尔扎克创作时感到的“骄傲、自大、狂喜和陶醉”。罗丹创作时,力求捕捉住最关键的东西,而不追求面面俱到,他这种写意性的处理方式,从他在雕像上删除巴尔扎克手的传说中可以感觉得到。

罗丹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赋予雕塑作品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的雕塑以真实的情感感染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现代人走向这座雕像时,他们透过那带有艺术性的粗俗意味的蓬乱头发和邋遢长袍,透过它表面的坑凹不平所显示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光影变化,一眼就看出了巴尔扎克----这正是他们所终于认识到和所要寻找的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像_《巴尔扎克像》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像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60881.html

更多阅读

《圣母和恸子像》米罗 圣母子

《圣母和恸子像》(1499),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和恸子像》,描绘了耶稣的身体,他在十字架上后面的母亲玛丽,当雕塑家24岁。雕像扩大逐步下降玛丽的着装衣纹。这些数字是相当比例,由于怀抱一个女人的腿上全长描绘了完全成年男子的困难

鲁迅诗歌选析《自题小像》《悼柔石等》《自嘲》 柔石 鲁迅

鲁迅诗歌选析(《自题小像》《悼柔石等》《自嘲》自题小像①灵台无计逃神矢②,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③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 [注释][1]《自题小像》作于1903年,鲁迅最初将这首诗送给好友许寿裳,后收入《集外集拾遗》[2]神矢神箭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创作故事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txt

巴尔扎克简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

声明:《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基本信息,《巴尔扎克像》-创作》为网友灬花落丶莫相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