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髭蟾 髭蟾-形态特征,髭蟾-种类分布

髭蟾(学名:Vibrissaphora liui)又称中国角怪、胡子蛙、崇安髭蟾、坑鹅、雷公角怪,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两栖动物。髭蟾属于无尾目角蟾科髭蟾属,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存在于中国的四川省的峨眉山、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与及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江西省、浙江省也曾发现其踪迹。现有模式标本产于福建武夷山挂墩。与其他蟾科动物相比,髭蟾的蝌蚪期长,易遭天敌吞食,成活率低,所以髭蟾为世界级的珍稀动物。雄性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至11枚黑色角质刺,此乃中国角怪的名称由来,也被称为“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

髭蟾_髭蟾 -形态特征


髭蟾髭蟾成体体长68-90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圆,吻棱明显,颊部略凹上颌有齿,无犁骨齿;舌宽大;鼓膜不显;上唇边缘及面颊部桔红色。

雄蟾咽下有一内声囊;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至11枚黑色角质刺(此乃中国角怪的名称由来,也被称为“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雌性髭蟾无此特征,但在相应部位有橘红点。

眼球的虹彩上半边黄绿色、下半边棕紫色;瞳孔纵置,在强光下瞳孔缩小成一纵裂缝;背部皮肤有很多小痣粒,构成细肤棱,交织成网状;腹面及体侧布满浅色小痣。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

髭蟾_髭蟾 -种类分布


峨眉髭蟾髭蟾为中国特有属,存在于中国的四川省的峨眉山、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与及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江西省、浙江省也曾发现其踪迹。现有5种:

1、峨眉髭蟾,上唇缘每侧有角质刺5~8枚;

2、崇安髭蟾,每侧多为1枚,产于福建武夷山;

形态特征 髭蟾 髭蟾-形态特征,髭蟾-种类分布

3、雷山髭蟾,每侧2枚,无声囊,产于贵州雷山;

4、瑶山髭蟾,每侧多为2枚,有声囊,产于广西瑶山、湖南和浙江等地;

5、哀牢髭蟾,每侧有10~16枚;产于云南。

髭蟾_髭蟾 -生活习性

栖息地

髭蟾栖于海拔800-1000米的林间流溪及其附近的草丛、石块、土洞、耕地等处,昼伏夜出。

食物

主食蝗虫、蟋蟀、叩头虫、竹蝗、金龟子、等多种农林害虫。

髭蟾_髭蟾 -繁殖方式


雷山髭蟾平时髭蟾不会轻易露面。到了求偶时节,夜晚时分方在千米高山的林涧中鸣叫。

每年冬天11月上、中旬繁殖(注:多数两栖动物早已进人冬眠,髭蟾此习性相当奇特)。在山溪内才抱对、产卵,卵灰白色,卵径约3.5毫米,卵群呈团状或圆环状,卵群在水中飘荡,最后卵粘附于水中石块上,卵群含卵量多为200-500粒。约半个月的产卵期过后则销声匿迹。

受精卵约经一个月孵出蝌蚪,蝌蚪也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缓流处或回水荡内,全长可达91毫米,其中头部和身体约长31毫米。蝌蚪背面为深棕色,尾灰棕色,有深色斑,体尾交界处有浅色的“Y”形斑。蝌蚪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在石缝内,夜晚以苔藓、藻类为食,也吞食小蝌蚪。蝌蚪需越冬两次,约3年才变态为幼蟾。髭蟾的蝌蚪期长,易遭天敌吞食,成活率低。

髭蟾_髭蟾 -物种保护

髭蟾为世界级珍稀动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61245.html

更多阅读

兰花的形态特征 兰花简笔

2010-02-13 17:16兰花的形态特征兰属植物的根为肉质根、具假鳞茎。除宽叶类型和腐生类型少数种外,大部分具有狭长的叶,从假鳞茎上簇生而出。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花序直立,斜出或俯垂。花的构造基本一致,萼片与花瓣同形。唇瓣无柄,通常三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原产地介绍及盆栽方法 草莓的形态特征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草莓原产地介绍:草莓多年生草本,粗壮,密集成丛,高5~25cm。茎密被黄棕色柔毛,几与叶等长。叶三出;叶柄长4~18cm,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小叶具短柄; 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cm,宽0.8~3cm,先端圆钝,顶生小叶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

双针探底k线形态的特征及选股 k线双底形态选股公式

下面是一种典型的底部特征——双针探底,当底部真正来临的时候就能大胆介入。请看图示:“双针探底”k线形态特征:如上图所示,“双针探底”由两根K线组成。它的特征是在邻近的两条图线中,均带有较长的下影线,且两条下影线的最低价相同或接近

柔毛钻地风 柔毛钻地风-名称,柔毛钻地风-形态特征

柔毛钻地风,木质攀援藤本或有时呈灌木状;小枝褐红色或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区,生于路边林中或山谷峭壁上,海拔500-2100米。钻地风_柔毛钻地风 -名称中文名:柔毛钻地风

声明:《形态特征 髭蟾 髭蟾-形态特征,髭蟾-种类分布》为网友高冷姑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