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亲属 伍云甫 伍云甫-生平简介,伍云甫-伍云甫直系亲属

伍云甫(1904-1969),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耒阳市)人。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救济总署秘书长、卫生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电台的奠基人,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始人。伍云甫谈到11月29日周恩来、董必武致联总署长拉伽第亚备忘录,要求联总在共同协议下,与解总直接合作,建立直接的关系和组织,以避免政治歧视、分配不公平及其他种种腐败现象,并提出解总应派代表参加1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联总理事会会议的要求。

伍云甫_伍云甫 -生平简介

人物简介

原名伍允福,字松青,曾用名伍永福、左兆贵、吴兢生、王耘。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耒阳市)人。

参加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等。曾任中共耒阳县委秘书长、无线电总队政委、中央军委第三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第二局政治委员、第一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处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兼党组书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行政处处长、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中央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央办公厅行政处长兼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中国人民救济总署秘书长兼党组书记、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卫生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常委。为中共七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履历


伍云甫

1904年7月14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城厢区松茂堂村一个教师家庭。其父伍如春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与毛泽东同学,后以教书为业。他自幼随父读私塾。

1918年进入耒阳县杜陵书院读高小。

1920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受蒋啸青、张秋人等进步教师影响,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演讲,成为湖南三师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1923年在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同年夏天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从三师毕业后回到耒阳,在县立第一高小任教。

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耒阳县立中学教职员联合会党团成员、耒阳县总工会教育科长、总务处长。1927年上半年,任耒阳县农民协会秘书长、中共党团书记,兼任省农民协会驻耒阳县农会特派员,参与领导发展全县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在耒阳组织游击队,开展地下武装斗争。与邓宗海重建中共耒阳县委员会,任耒阳县委秘书长、一区区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创办县执委机关报《耒潮》,任总编,喊出“拿起刀枪,为烈士报仇”的口号。

1928年1月率耒阳游击队参加湘南起义,配合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克耒阳县城。朱德等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伍坚持原地斗争,后失败。同年夏入国民党部队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底辗转到上海,找到党组织。

1930年春到上海中共中央中央机关无线电训练班学习。

1931年1月,调到中央苏区创建无线电通讯部队,带领其他同志筹集器材,选调人员,白手起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通讯大队,先后任政委、队长、无线电总队政委,成为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始人。

1934年初任中革军委第三局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通讯工作,参与领导了红军通信工作的建立和发展。

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7月担任中央军委第三局政治委员,同年冬奉命参加南下川康边。1936年春改任中央军委第二局政治委员。同年冬长征到达延安,改任中央军委直属第二政治处主任。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到左路军工作,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一、二、四方面军的无线电通讯联系,为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的胜利会师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在国统区设立的第一个公开、合法的办事机机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简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正式挂牌成立。在延安毛泽东同志点名由伍云甫同志出任第一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处长,与时任中共驻陕党代表林伯渠同志搭档,按照党的政策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伍云甫同中共中央驻陕代表林伯渠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各界人士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招收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学习和将延安干部转送到全国各地,为抗日前线和陕甘宁边区采购、输送抗日物资等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中,他带领办事处的同志,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红军西路军1500余人被青海马家军俘虏后编成“新兵团”送往河南补充国民党军,运兵车刚到西安,伍就去向大家传达党的关怀。在他和林伯渠的努力争取下,这批红军战士终于回到了抗日阵营。一个化名“马克志”的特务,冒充八路军干部,到处破坏抗日,诱骗奔往延安的爱国青年改变行进路线,被他派人在渭南抓获,押送延安公审后处决。

1941年秋回延安,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银行副行长。

1942年春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军委领导处理军委日常工作。

1943年7月调延安党校工作,任中共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兼支部书记。

1945年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7月任解放区临时救济总会秘书长。

1946年1月,为执行“双十协定”,由周恩来和张群签署《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由国、共、美三方在北平成立军调部,伍云甫出任共产党方面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行政处处长

1946年任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兼党组书记,通过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和中国福利基金会,向爱国华侨、爱国团体、友好国家争取募集了大批药品和救济物资,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1946年5月,联总中国分署、行总从重庆迁来上海。同年8月,解总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伍云甫任处长。

11月5日,解总主任董必武与伍云甫等前往联总办事处,与艾格顿处长、联总黄河总工程师陶德商谈黄河堵口及复堤等问题。

1946年12月14日,解总代表伍云甫在周公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通报解总工作情况及联总、行总救济事项。伍云甫谈到11月29日周恩来、董必武致联总署长拉伽第亚备忘录,要求联总在共同协议下,与解总直接合作,建立直接的关系和组织,以避免政治歧视、分配不公平及其他种种腐败现象,并提出解总应派代表参加1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联总理事会会议的要求。伍云甫说最近联总复电,称对周、董提议已与联总中国代表商议,但不拟向理事会提出讨论。伍云甫告诉记者,12月13日周恩来、董必武为此再度致电联总,请考虑解总提案。

直系亲属 伍云甫 伍云甫-生平简介,伍云甫-伍云甫直系亲属

7月15日,周恩来偕中国解放区救济委员会秘书长伍云甫及黄河工程中共代表,与联总驻华分署代理署长毕范理、行总署长蒋廷黻等举行会谈,商讨中共解放区之救济工作及黄河堵口复堤事宜。

1947年1月5日,伍云甫在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私自放水淹没解放区,含有重大军事阴谋。1月11日,董必武、伍云甫与联总、行总代表就黄河堵口问题举行谈判。

2月8日,联总副署长杰克逊抵沪,解总代表伍云甫及联总、行总代表前往机场迎接。伍云甫向杰克逊转达周恩来欢迎他访问延安的邀请。2月10日,董必武访晤杰克逊。2月22日,董必武、伍云甫出席联总艾格顿举办的宴会,并与联总、行总代表商谈救济机构业务、供应计划、汽车运输诸问题。

3月1日,伍云甫去周公馆向董必武汇报工作时,遭国民党军警特务阻拦。解总就此事向鲁克斯去电,要求立即恢复解总代表的行动自由。

1946年9月12日,伍云甫等会见了美国教会救济委员会罗伯特・亨利,交谈了解放区救济问题,欢迎他去解放区视察。

9月28日,周恩来、邓颖超与伍云甫等,一起宴请了美国联合救济会、国际救济委员会、美国教会救济委员会的工作人员。

1947年以后,伍云甫先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行政处处长、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中央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央办公厅行政处长兼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等职。很好地组织了党中央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1949年9月,作为特别邀请人士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署秘书长兼党组书记、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卫生部副部长和党组成员。他在社会救济福利工作中,认真清理和改造旧社会遗留的机关,正确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影响。在领导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中,按照“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原则和党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国际救济、协助外国侨民回国、遣送战俘等工作,促进了中国人民同各国红十字会、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了国际反帝统一战线。他先后出席了第十八、十九届国际红十字会会议,为恢复中国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合法席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伍云甫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常委。“文革”期间,他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1969年7月25日在北京含冤病逝,终年65岁。

1979年党中央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的临终遗言是:“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

伍云甫_伍云甫 -伍云甫直系亲属

父亲伍如春

1878年出生,1959年去世。比毛泽东大15岁,原在家乡当私塾老师,为了适应社会变化,1913年又去长沙就读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班同学。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交往甚密的个子矮墩墩、胖而结实的同学。1919年初夏伍如春与刚从北京经过上海回到湖南长沙毛泽东等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些校友合影。那时毛泽东才20岁,风华正茂,广交朋友,胸怀大志,以图报国。而伍如春已经35岁,虽然伍如春与毛泽东的关系还不错,毛泽东称他为“伍大力士”,但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妻小,所以没有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这也成了一生的憾事。

解放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诗一首,其中两句是“大惜未随长征去,作一鹪鹩不可能”。还诉说了家中生活困难:“云儿救我只杯水,杯水焉能救车薪”。当时毛主席给伍如春回了一封信,是用毛笔在宣纸信笺上写的,从书法角度看,是很好的草书书法作品。毛主席在信中表示对伍如春家中“困难甚念”,并寄去当时的旧币300万元“聊助杯水,如有急需尚望续告”。1955年春节团拜时,毛主席见到伍云甫还问:“你为什么不给家里寄钱?”其实那时实行供给制,伍云甫的津贴并不多,但还是每个月给老家寄25元。

妻子熊天荆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1985年去世。民国14年(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并参加学生运动。民国15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期间,在市青委领导下做宣传工作,组织青年书写、散发传单,组织女青年做救护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熊天荆被送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后称中国劳动大学)学习。民国18年底,被派至海参崴,任煤矿和轻纱业指导员、"五一"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主任。民国21年10月返国后参加宋庆龄领导的国民御侮自救会工作,任党团书记。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关在南京监狱,在大口咯血时仍参加绝食斗争。民国26年8月,被营救出狱。是年冬,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妇联副主任、边区政府建设厅合作局局长,曾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

解放后,熊天荆任北平市五区区委书记、区工会办事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内务部优抚司司长、农救司司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1980年曾代表民政部率领工作组,深入湖北重灾区调查和慰问受灾人民,被灾区人民誉为"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

儿子伍绍祖

1939出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清华大学毕业,1965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全国学联第十八、十九届主席,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干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国防科工委司令部二局参谋,科技部二局副科长,司令部二局副局长,全国青联第五届副主席,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政委,国家体委最后一任主任、国家体育总局第一任局长、中直机关常务副书记、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核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61344.html

更多阅读

西厢记原文 西厢记原文翻译

首页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演讲稿 手机软件 英语作文 课件素材 其他资料 你的位置: 百分网 > 其他资料> 西厢记原文西厢记原文第一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一) 王实甫生平及评价1.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

让伍云召换个死法 伍云召

早期隋唐故事中没有南阳关之战,因此也没有伍云召这个人物。到小说《说唐》的时候,出现了大臣伍建章骂殿,伍家遭灭门和南阳关之战的情节,因此也出现伍云召这个人物。伍建章骂隋炀帝篡国,遭到灭门,全家300多口被杀光,只有一个在南阳关守关的

转载 《西厢记》原文及注解 西厢记原文在线阅读

原文地址:《西厢记》原文及注解作者:童菲第一节王实甫的《西厢记》(一)王实甫生平及评价1.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上)2.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

伍云召 伍云召-人物设定,伍云召-名著记载

伍云召,为描述隋唐的小说《说唐》、《兴唐传》及单田芳评书《瓦岗英雄》等中的人物,是《说唐》第五条好汉(《兴唐传》第十三杰,评书为第六杰)。因其父右仆射伍建章遭朝廷奸党陷害,乃举南阳关之兵反隋;然不敌隋将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凤鸣王李

声明:《直系亲属 伍云甫 伍云甫-生平简介,伍云甫-伍云甫直系亲属》为网友年少痴狂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