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光辉历程简单概述 刘心武 刘心武-个人概述,刘心武-文学历程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多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刘心武简介_刘心武 -个人概述


刘心武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刘心武简介_刘心武 -文学历程

刘心武

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起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

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

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刘心武简介_刘心武 -红学人生


《刘心武揭密〈红楼梦〉》

刘心武是上小学的时候,发现父亲睡觉的那个床的枕头特别高就掀开枕头发现里面就有这个《红楼梦》,还不是线装的,但是印刷年代非常古老,里面还有绣像,刘心武就觉得挺有意思,刘心武的父母他们觉得他小,是不提倡他看,但是真发现刘心武从枕头底下薅出来看吧,他们也没有谴责。刘心武最早看《红楼梦》应该就是在上小学,大概那个时候应该是十二岁。

党的光辉历程简单概述 刘心武 刘心武-个人概述,刘心武-文学历程

在青年时期,应该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那个时候看《红楼梦》就很安全,因为毛主席对《红楼梦》发表了他的一些意见,后来评红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而且《红楼梦》又重印了,所以这个时候读《红楼梦》。但是刘心武有自己的心得,就是那种人生的那种沧桑感。可是刘心武觉得好像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人与人之间,人情,就开始琢磨这些东西,刘心武觉得那个时候就开始读出味了。

到现在刘心武觉得仍然还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说自己把《红楼梦》就读懂读通了。刘心武觉得越这样倒越好,因为如果都觉得自己就完全读懂读通了,就正确了,刘心武现在在这儿讲《红楼梦》就是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了,那刘心武也就不会再去读了,他就会觉得还读干吗啊?现在刘心武还要读,还仍然充满了新鲜感,觉得可能还会有新的收获。

刘心武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具有自传性、家族史特点的作品,其中的许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而秦可卿则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总钥匙,破解了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才能了解曹雪芹真正的创作意图。他认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清朝康熙时期废太子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2613.html

更多阅读

党的光辉历程简单概述 杜比 杜比-历程,杜比-概述

杜比是英国R.M.DOLBY博士的中文译名,1933年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在旧金山湾区长大。1965年回到英国后,他在伦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用以实施他在印度时想到的方案。1968年成立了以“杜比实验室”命名的公司。先后发明了杜比降噪系

声明:《党的光辉历程简单概述 刘心武 刘心武-个人概述,刘心武-文学历程》为网友冷颜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