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社会兼职怎么写 谢维和 谢维和-简历,谢维和-社会兼职

谢维和,男,汉族,1954年5月生,江西上饶人,哲学博士,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研究所所长,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谢维和_谢维和 -简历


谢维和

1968年在江西师院附中初中毕业后下乡到江西武平县石门公社插队;

简历社会兼职怎么写 谢维和 谢维和-简历,谢维和-社会兼职

1971年江西武宁县水泥厂工作;

1972年10月江西化纤厂工人

1978年至1982年,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先后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和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85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

1985 年在江西大学法律系任教师;

1989 年至1992 年2 月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和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工作,任青年教育系副主任;北京青少年研究所负责人;

1992 年至 2002 年4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并于

1994 年11 月至 1995 年 4 月,应邀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95年7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1997年1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北京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2002 年4 月起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3 起在清华大学工作,任校长助理,兼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4年7 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6年10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

2007年12月连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8年2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谢维和_谢维和 -社会兼职


谢维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研究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
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组长;
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OECD 《教育政策分析》译丛主编
台湾《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主编
世界银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专家组成员;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谢维和_谢维和 -科学研究


谢维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等。

主要成果: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以及世界银行等各种研究项目 10 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本,翻译学术著作若干本,以及研究报告若干篇。多次参与教育部组织的重要政策法规的研讨和制定、参与专业、学科的调整与规划工作。

谢维和_谢维和 -主要作品

译作


谢维和著作

《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荷)范坡伊森(Van Peurson,C.A.)著;刘东,谢维和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5
《马克斯?韦伯》 (英)帕金著;刘东,谢维和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New directions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麦克?F.D?扬主编;谢维和,朱旭东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未来的课程》麦克?扬著;谢维和, 王晓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教育政策分析.2001》,教育科学出版社,谢维和等译,2003年12月

著作

《中国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1990-2005)》,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07月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结构分析-1998-2004年的实证研究》谢维和、文雯、李乐夫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教育政策分析(2002)》/OECD教育政策分析译丛。范文曜,谢维和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03月
《试论费希特的自我能动思想》,厦门大学,1985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
《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当代青年社会学》(1993年)
《走向明天的基础教育》(1997年);

主要论文


谢维和著作《变形的教育符号――从“三好学生”的讨论说起,《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 第3期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中的结构问题,《高教探索》2008年 第6期
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策含义,《教育研究》2008年 第6期
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合理性及其反差,《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 第11期
大学的公共性面临新挑战,《教师博览》2008年 第4期
素质教育的两种取向及其选择,《教育情报参考》2007年 第5期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的层次结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 第9期
还假期独立的价值和功能,《上海教育》2006年 第08A期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 第3期
荣辱观与养成教育,《教育研究》2006年 第4期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 第3期
荣辱观与养成教育,《教育研究》2006年 第4期
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别――兼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人民教育》2006年 第6期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 第5期
青少年学生的发展类型与识别的有关理论综述,《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 第3期
素质教育的两种取向及其选择, 《中国教师》2006年 第1期
构建教育经费新的制度平台――兼谈高等学校本科招生并轨改革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 第1期
实践教育在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 第1期
高校课程的变化与特点,《教育研究》2005年 第2期
变“学历教育”为“资格教育”,《内蒙古教育》2005年 第2期
分层、标准化与证书――高等教育内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 第8期
我看《教育研究》――为《教育研究》杂志创刊25周年而作:《教育研究》倡导学术交流与争鸣,《教育研究》2004年 第4期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改革,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 第2期
影响教育中长期发展的几个问题,《决策与信息》2004年 第2期
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系模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 第4期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评《区域大学的使命》的区域高校发展观,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第4期
现代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家》2003年 第10期
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两难,《农村工作通讯》2003年 第11期
中国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年 第10期
综合课程建设与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教育研究》2003年 第8期
战略性大学与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定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 第3期
论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三重目标,《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 第8期
深化改革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与职业》2003年 第9期
论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学概念体系的创新与转型,《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 第2期
教育要先导 研究应先行,《教育研究》2003年 第1期
优质教育资源的涵义,《教师之友》2002年 第12期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研究》2002年 第7期
论优质教育资源的涵义与建设,《人民教育》2002年 第11期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变学历教育为资源资格教育,《新疆教育》2002年 第7期
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基本关系,《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 第10期
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 《教育人事》2002年 第4期
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 第1期
适应新的形势,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国考试:下半月》2001年 第8期
我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教育标准,《教育研究》2001年 第11期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及其主要取向,《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 第6期
信息社会与“新教育”(笔谈):“新教育”的社会基础和特点,《教育研究》2001年 第1期
政策分析与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 第6期
通过发展民族教育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开发,《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 第2期
重要的是减轻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教育研究》2000年 第4期
办网络教育需要新的人才观教学观管理观,《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 第12期
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兼答吴康宁教授的商榷文章,《教育研究》2000年 第6期
论教育科学的普及,《教育研究》1999/04
北京市城镇普通初中校办学条件现状调查,《教育科学研究 1998/06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一点体会,《中国高等教育》1998/11
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青年研究》1998/02
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教育研究》1998/11
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看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北京教育》1998/Z1
论高等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适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化解难点:加强流动人口及移民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 第6期
关于建立高教体制微观基础的思考,《北京教育》(高教版) 1997/03
关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北京师范大学》 1997/02
简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责任,《教育研究》1997/05
关于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描述,《中国青年研究》1996/03
德育:从人本身出发,《江西教育科研》1996/05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科学研究》1996/01
我国教育管理体系改革的走向,《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3
班级作为“初级群体”的理论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05
论教育与社会的资源交换,《语文教学通讯》1995/02
论青年社会学的学科特征,《青年研究》1995/08
素质、发展与教育,《教育研究》1995/12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教育研究》1995/10
论现代青年的分化,《中国青年研究》1994/Z1
错位与换位――市场经济中青年教育的难题与对策,《青年研究》1994/01
论教育与社会的资源交换,《教育研究》1994/12
论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6

谢维和_谢维和 -办学观点

大学的定位和大学的发展规律


谢维和

谢维和教授指出大学应该有三个定位:

首先,大学的基本定位,即要在地方事务经济文化发展规划中定位自己。

其次,大学在同类院校中要选择定位。

再次,大学在各种职能中要有明确定位。在大学的众多职能中,人才培养作为要作为其最基本职能。此外,大学中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大学内部资源的配置方式。

这三个定位要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偏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2821.html

更多阅读

毕业生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 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

毕业生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简介本人性格开朗具亲和力,乐观耿直,诚实守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环境适应性强,有吃苦的精神,做事有毅力,喜欢挑战,行事积极认真富有责任心;能够注意统筹安排,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注重团队协作,善于沟通协调;学习能力

简历社会兼职怎么写 肖永平 肖永平-简历,肖永平-社会兼职

肖永平(1966年2月28日――),男,湖北麻城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教授、博导,法学院院长。2013年1月5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曝其抄袭论文,当事人回应:论文抄袭与否有待同行专家评析。肖永平_肖永平 -简历肖永平1984.9-1988.7 在西南

简历社会兼职怎么写 詹顺初 詹顺初-简历,詹顺初-社会兼职

詹顺初,湖南汉寿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洞庭农场党委书记,中共常德地委副书记,益阳地委、岳阳地委书记,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等职。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詹顺初_詹顺初 -简历詹顺初1950年5月被选为保农会筹委

简历的自我评价怎么写 自我评价怎么写|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

自我评价怎么写|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简介个人简历模板中都有自我评价部分,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最注重的是求职者的素质是否与企业要求的岗位匹配,个人简历的自我评价恰恰用最简洁、突出的方式展示了求职者的个

英文简历模板范文 毕业生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

毕业生简历自我评价怎么写――简介本人性格开朗具亲和力,乐观耿直,诚实守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环境适应性强,有吃苦的精神,做事有毅力,喜欢挑战,行事积极认真富有责任心;能够注意统筹安排,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注重团队协作,善于沟通协调;学习能力

声明:《简历社会兼职怎么写 谢维和 谢维和-简历,谢维和-社会兼职》为网友小阴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