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吴禄贞 吴禄贞-个人简介,吴禄贞-生平概述

吴禄贞(1880-191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字绥卿,湖北云梦人。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与孙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1898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被称为“士官三杰”。他决心以革命排满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发起组织励志会,又毅然加入兴中会。他体格瘦小,谈吐了得,为事专断,不喜为人下,花钱如流水,纳娼为妾遂破费良多。其事迹被后人编为戏曲。其与云南的蔡锷齐名,时称北吴南蔡。

吴禄贞_吴禄贞 -个人简介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吴禄贞 吴禄贞-个人简介,吴禄贞-生平概述

吴禄贞吴禄贞出生在一个有薄田10亩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为私塾老师,年幼一直随父读书。勤奋聪敏,八、九岁时已能下笔成文。稍长,喜欢诗词,喜读岳飞《满江红》。尚侠喜武,常舞剑耍刀。

1902年毕业归国,任武昌武普通学堂教习、会办。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秘密翻印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刊,散发到学堂、军队。1903年,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湖南发起组织华兴会,积极协助黄兴制订在长沙起义的计划。1904年5月奉调入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在京期间,仍与湖北志士暗中联系。刘静庵被捕后,他曾竭力援救。1906年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因忤陕甘总督升允,被撤去监督差使。1907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奉天,任军事参议,旋任延吉边务帮办,根据实地考察,提出《延吉边务报告书》三册,证明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力破日本侵略阴谋。1909年5月升延吉边务督办,并任陆军协都统。次年初被调回北京,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派赴德、法两国考察军务,同年冬回国,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约张绍曾等举兵反清,又赴石家庄与山西革命党联系,拟联合北方新军直捣北京。后由奸细告密未成。他断然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并电奏清廷,要求停止进攻汉口。清廷怀疑其为革命党,但又不敢贸然将其撤换,特授予署理山西巡抚以笼络。1911年11月,袁世凯指使其死党周符麟用二万元收买了吴部下马步周和其他几个军官。7日凌晨,马步周率几名打手闯进吴的住所将其枪杀,然后又割下吴的首级,以便向主子请功。1912年3月14日,在上海张园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孙中山在祭文中写道:“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吴禄贞_吴禄贞 -生平概述


吴禄贞1895年父吴利彬去世,其被迫到湖北织布局当童工。后因为女工抱不平,痛打工头而离开。

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随后入湖北武备学堂,肄业。与孙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

1898年,被张之洞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后来被人们称为“士官三杰”。他看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战败中国之后飞速发展,大为震惊,痛感非改革政治、倾覆清室,不能转弱为强。决心以革命排满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发起组织励志会,又毅然加入兴中会。

1902年毕业归国,张之洞重用其,遂任武昌武普通学堂教习、会办。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秘密翻印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刊,散发到学堂、军队。

1903年,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湖南发起组织华兴会,积极协助黄兴制订在长沙起义的计划。

1904年5月奉调入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在京期间,仍与湖北志士暗中联系。刘静庵被捕后,他曾竭力援救。

1906年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因忤陕甘总督升允,被撤去监督差使,被扣留于兰州。

1907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奉天,任军事参议,旋任延吉边务帮办,根据实地考察,提出《延吉边务报告书》三册,证明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力破日本侵略阴谋。签《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1909年5月升延吉边务督办,并任陆军协都统。次年初被调回北京,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派赴德、法两国考察军务,同年冬回国,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约张绍曾等举兵反清,又赴石家庄与山西革命党联系,拟联合北方新军直捣北京。后由奸细告密未成。他断然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并电奏清廷,要求停止进攻汉口。清廷怀疑其为革命党,但又不敢贸然将其撤换,特授予署理山西巡抚以笼络。

1911年11月,袁世凯指使其死党周符麟用二万元收买了吴部下马步周和其他几个军官。7日凌晨,马步周率几名打手闯进吴的住所将其枪杀,然后又割下吴的首级,以便向主子请功。

1912年3月14日,在上海张园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孙中山在祭文中写道:“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吴禄贞_吴禄贞 -娘子关前巧施缓兵计


吴禄贞原来山西过去只有一个混成协,3000多人,下属八十五、八十六两标,起义由八十五标发动,打死了山西巡抚陆钟琦和混成协协统谭振德,推举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当山西军政府都督。起义后,军队走散了不少,派到娘子关来防守的队伍很有限。得知这些情况,标统曹进亲自带着三等参谋方本仁跑步到井陉县(今井南镇)与山西接界的南峪村去视察,第二天一早就打电话回来说,娘子关防卫单薄,催促队伍迅速前进。禁卫军一标都是旗人,平日只知道摆架子,作威作福,这时早就吓破了胆,不敢前进。吴鸿昌只好和何遂率第六镇的三营人出发。

从石家庄沿正太铁路到山西省的娘子关不过只有70多公里的路程,但已由平原转入险峻山区。部队登上火车,摇摇晃晃地向前驶进。何遂心想,吴绶卿交待要拖住队伍,不能打山西革命党。吴统制正在联合张、蓝,准备合击北京,他自己的队伍去打革命党岂不成了笑话,再说,山西兵力空虚,一冲进娘子关,就可以一直打到太原,山西革命就算完了。怎么才能阻止这次进攻呢?何遂情急智生,对吴鸿昌说:"新田,行军切忌冒进。你是指挥官,队伍是你的,不能专听曹进的话。我们应该亲自到前面去看看。"吴鸿昌同意了,于是他们改乘一辆花车,率第一营前进。

火车过了获鹿县,渐渐进入太行山,两侧峰峦起伏,车身歪来斜去地颠簸得很厉害。吴鸿昌心里害怕,一路滴嘀咕咕。到了头天门,何遂说:"这个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稳当一点好不好?"吴鸿昌连说:"好,好,要稳当,要稳当。"何遂说:"部队是你的,你是指挥官,打败仗是你的责任,不能好大喜功。你看这地势,车行于峡谷之间,万一旁边插出一支敌人来,我们怎么应付?还是停下来搜一搜吧。"吴鸿昌立即命令停车,派队伍两翼搜索。何遂又说:"头天门是个险要的据点,如果被敌人控制,我们想回头都无路可退。"吴鸿昌斟酌再三,说:"那么应该留下一营人来守卫。"何遂说:"稳扎稳打是为上策。"于是吴鸿昌命第一营留在了头天门。吴、何等继续前进,到二天门、三天门各留下一营。再前进过了微水(今井陉县),山势更凶险了。火车忽而钻进漆黑的山洞,忽而行进在陡崖与湍急的绵河之间,忽而两侧俱是峭壁,侧身昂头只能看见一线天光,前面的铁轨被两侧的山岩挤得好像没有了。吴鸿昌下车看了又看,徘徊道旁,进退失据。曹进又打电话来,催促队伍前进,吴鸿昌怒骂了他一顿,曹进说:"战机不可失呀!我马上回来报告。"何遂对吴鸿昌说:"绶卿不在,你现在是独当一面的司令官,责任重大,应该经常和北京、武汉方面保持通讯联系。你看驻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吴鸿昌说:"当然是石家庄喽!"何说:"一点也不错。这里的地形如此复杂,你又带着一标旗兵,这些旗兵是吃粮不办事的,你支使他们还得小心一点。现在北京、汉口都看着我们,关系太重大了。我们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因此头一条要稳,千万不可急攻。部队一丢,你就完了。"吴鸿昌说:"对,咱们还是回石家庄吧。"就这样,留下了三营人,吴鸿昌和何遂又坐花车回了石家庄。

在路上,吴鸿昌对何遂说:"这一次多亏了你。别看我们在军官学堂学了那么多,我是头一次上战场,实在是觉得毫无办法。"何遂恳切地说:"我再给你出个主意,上谕不是叫你‘剿抚兼施‘吗?我们是不是先抚一抚,告诉山西方面大兵压境,趁早投降。要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如果不抚就打,万一打不过怎么办?北京还能派多少人给你?"吴鸿昌说:"谁敢去抚?革命党是要杀人的。"何遂说:"我们既是同窗,又是患难之交,我愿意去走一趟。"吴鸿昌很是踌躇,说:"我们回石家庄再从长计议吧。"

吴禄贞_吴禄贞 -血洒石家庄

一、吴禄贞命何遂拖住队伍


吴禄贞何遂字叙甫,1888年生,1907年在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就学时参加了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恰逢同乡好友王孝缜受广西巡抚张鸣歧委托到北方来约请训练新军的人才,便随一批青年志士远赴广西,成为同盟会广西支部的创建人之一。1911年8月,时任广西巡抚的沈秉派何遂作为广西代表赴北京参加永平秋操,刚好遇上了武昌起义。

北京是天子脚下,戒备森严。何遂只好四处访友,联络同志,打听消息。他陆续听到:清廷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南下进攻湖北革命军,却指挥不灵,战事不利,遂起用被罢黜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袁又托病不出的消息;湖南、陕西起义宣布独立的消息;又听到清廷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有权调遣节制所有进剿革命军的陆海各军,袁世凯已从彰德赴孝感督师的消息。何遂正像热锅蚂蚁,懊恼自己偏在此时离开广西,乍到北京,有力气用不上。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王孝缜突然来访,何遂知道王孝缜当时是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副官长。王见面就说:"叙甫,绶卿要见你,请你走一趟。"

何遂久闻吴禄贞的大名,知道他是"中央革命论"(主张在清政府的心脏北方地区发动起义)的倡导者,特别对他在主持处理中日"间岛争端"时表现的凛然正气和机智果断十分景仰,听说吴禄贞找他,便立即跟王孝缜来到东城大方家胡同吴宅。吴禄贞身穿黄呢军服,胸前佩一颗八角双龙宝星徽章,气宇轩昂,见面就给人一种坦荡的印象。他亲切热情地招呼何遂说:"我早就听勇公(王孝缜)谈起你,你来得正好,马上有事托你。"何遂问:"什么事情?"吴禄贞说:"昨天山西新军起义,宣告独立。军咨府已直接下令调我第六镇驻保定的十二协到石家庄去镇压山西起义。我现在派你担任十二协的参谋,立即动身到保定报到,跟队伍出发,你要尽力控制队伍,拖住它,不要真的和山西革命党打起来。"何遂问:"十二协的统领是谁?"吴禄贞说:"署理协统吴鸿昌,听说你和他是同学。"何遂说:"不错,我们是保定军官学堂的同窗。他带的是什么兵?"吴禄贞说:"一标是第六镇的,另一标是禁卫军(满州旗兵),是派来监视我的。"何遂问:"你不能随军出发吗?"吴禄贞笑道:"涛贝勒(载涛)偏在这时差我到滦州去‘抚慰‘张绍曾和蓝天蔚。我知道,他们既想利用我和张、蓝的关系缓和矛盾;又想让我离开部队。可是,他们没料到,我正需要滦州之行。所以,你刻不容缓,办公文来不及了,立即带我的手令到保定去吧。"何遂说:"遵命!你放心,我有办法。"等王孝缜送他走出吴宅,何遂才觉得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地这样回答,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办法,只是心里有一种必胜的愿望,根本就没有想到失败。

北洋第六镇本是袁世凯多年经营豢养的一支忠于袁氏个人的反动武装,从上到下遍布袁世凯的心腹爪牙。它的原任统制是段祺瑞,1910年段祺瑞升署江北提督,位置空缺,载涛、良弼等年轻亲贵想用日本士官派来抵制袁士凯的军队势力,吴禄贞又贿通了庆亲王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3239.html

更多阅读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董竹君 董竹君-个人简介,董竹君-生平

董竹君(1900年-1997年12月6日),曾用名董篁,江苏省海门市人,出生在上海,中国女企业家,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妇女运动先驱。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董竹君_董竹君 -个人简介少年董竹君董竹君(19001997),出生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孙明高 孙明高-个人简介,孙明高-人物生平

孙明高,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孙明_孙明高 -个人简介孙明高,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

声明:《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吴禄贞 吴禄贞-个人简介,吴禄贞-生平概述》为网友四叶草紫丁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