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三个世界 三个世界-简介,三个世界-历史渊源

1952年,法国经济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Alfred Sauvy)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第三世界”(third world)。三个世界的观念最早是由 柏拉图提出来的,但是他提的是:具体世界、理念世界和灵魂世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强调根据不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使我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更加稳妥的现实基础上;强调要充分发挥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联合第二世界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及战争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为我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 "开辟了道路","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

三个世界_三个世界 -简介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广泛认识到需要一个术语来描述正在出现的在许多人看来与北美和 欧洲旧国家有质的差异的国家。因此,这一概念也很快流行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世界理论。其中,以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是 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 第二世界,而两大阵营之间是一大批刚获得独立的新国家。

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苏两个 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 苏联的方向发展。美国由于长期对外扩张,特别是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中,实力遭到削弱,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而苏联则乘机加紧扩充军备,并依仗其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对外扩张。在双方激烈争夺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在亚洲实行收缩战略,打开中美关系大门,谋求从 印度支那脱身,以集中力量确保欧洲重点。

毛泽东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把世界划分为3个部分的理论。毛泽东这一思想萌芽于40年代的 中间地带论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 外交战略,形成于70年代。1974年2月22日, 毛泽东在会见 赞比亚总统 卡翁达时首次公开提出这一思想。

三个世界_三个世界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三个世界 三个世界-简介,三个世界-历史渊源

毛泽东主席1974年2月22日下午会见了 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和夫人等贵宾。周恩来总理、 王洪文(四人帮)副主席、 王海容部长助理、唐闻生、 章含之参加了会见。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 日本、欧洲、 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 非洲都是第三世界,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_三个世界 -坚持发展

邓小平自1974年4月至1993年11月的二十年间,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等。他不仅精辟地分析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还创造性地阐释了涉及“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四个重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态度是慎重的,历史定位是实事求是的、准确的,坚持和发展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研究清楚邓小平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对于进一步深刻认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深刻认识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对于努力揭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对于拓展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应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三个世界_三个世界 -理论阐述

邓小平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问题。


邓小平登上联合国讲台传正义之声

第一方面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

在此必须认识清楚两个问题,第一,第一世界是指美国和苏联,第二世界是指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其中,欧洲包括西欧和东欧,而当时的东欧是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是指亚洲除了日本、整个非洲、拉丁美洲。其中,美洲和亚洲,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在“中间地带”理论中,是以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国家来划线,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作为世界的主要矛盾,但在“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则是把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作为世界的主要矛盾。为此,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根据新的国际形势,以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广阔的视野,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政治态度来划分世界非常正确。正如前面所说,1977年以后,他仍然说:“国际形势变化很大,许多老的概念、老的公式已不能反映现实,过去老的战略规定也不符合现实了。原来存在的两个阵营都瓦解了,两个阵营中间存在的中间地带也发生了变化,根据这个新形势的发展,毛主席概括地提出了新的战略规定。”很明确,邓小平这里讲的“许多老的概念、老的公式”、“老的战略规定”,就包括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一概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划线。这番话就是说,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就在此。

第二方面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突出了美国和苏联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同全世界反霸权主义力量的矛盾。

邓小平指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揭示出当代世界存在两个最根本问题,“第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当今世界不安宁的根源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它损害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第二是原料和发展问题,即“南北”问题。“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掠夺和剥削,使得贫国愈贫,富国愈富,贫国和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为自己设置了对立面,它们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不仅激起了第三世界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抗,而且也激起了第二世界发达国家的强烈不满。当今世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力是第三世界,其次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即第二世界以及美国和苏联的人民,这些力量应该团结起来反对推行霸权主义的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维护世界和平。十分清楚“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这就突出了美国和苏联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同反对霸权主义的第三世界、第二世界以及美苏两国人民的矛盾,“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方面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邓小平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领导人挑起中苏论战,并把中苏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巨大压力,妄图在世界上孤立中国。“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苏联加强军事设施,导弹不断增加,相当于苏联全部导弹的三分之一,军队不断增加,包括派军队到蒙古,总数达到了一百万人”,而且还不断挑起边界流血事件,入侵我国领土。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正义斗争。那时,“苏联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美国加上西欧都处于劣势,是很大的优势。我们当时面临的形势是,从美苏力量对比看,苏占优势,而且张牙舞爪,威胁中国。我们的判断是,苏联处于进攻性态势,而且是全球性进攻,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苏联。为了避免战争,毛主席提出了建立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以对付苏联的挑战”。随着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改善了,日本和欧洲同中国的关系也改善了,第三世界国家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发展到新阶段,重要的是中国面对的是两个超级大国了,战争的危险不是来自一家而是两家了。所以,在毛泽东明确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后,我们根据新的形势,改变了“一条线”对外方针,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总政策下,使中美和中日关系发展到新阶段。同苏联,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也争取发展关系。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同第三世界的合作,还同欧洲发展关系,加强合作,从而打破了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了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四方面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永远不称霸,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形象。


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会议

毛泽东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讲话、指示很多,他在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前,强调过中国“是第三世界”,要

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为此,1974年4月10日,根据毛泽东上述外交基本思想,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上详尽阐述中国对外关系的原则和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时,强调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和一切可联合的力量的团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好各自国家。邓小平的讲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中国永不称霸的承诺,引起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响和热烈欢迎,在国际上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再次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风范。此后,邓小平还多次强调在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上讲演的基本观点。1978年5月,在《实现四化,永不称霸》谈话中,邓小平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能称霸”。“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如果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实行霸权主义,仍然属于第三世界。如果那时中国翘起尾巴来了,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指手画脚,那就会把自己开除出第三世界的'界籍',肯定就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一九七四年我在联大特别会议上作了一篇讲话,讲的就是这个内容。这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制定的对外政策,我们要用来教育子孙后代”。1984年5月,在《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谈话中,邓小平坚持说:“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还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

第五方面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强调根据不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使我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更加稳妥的现实基础上;强调要充分发挥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联合第二世界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及战争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为我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 "开辟了道路","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上的讲演;1978年9月16日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的谈话;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1981年4月7日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的谈话;1982年8月21日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的谈话;1985年9月14日在会见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时的谈话;1987年5月12日在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的谈话;1990年3月3日在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等,都作了阐述。邓小平的结论正如前面所说,"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我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开辟了道路","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应该说,邓小平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这个评价,是中肯的,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重要实际作用。

三个世界_三个世界 -批评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强烈反对“三个世界”理论,他认为“三个世界”理论掩盖了时代的基本特征,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基本矛盾,鼓吹阶级合作,从本质上说是阶级斗争熄灭论的变种。“三个世界”理论和“不结盟世界”理论,“南北世界”理论,“发展中国家”理论一样,都不是以阶级为标准来划分的,因此不是马列主义的理论。 霍查这一批评得到了很多反修正主义政党和组织的支持,它们因此放弃毛主义,转而追随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政治路线,形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霍查派。

三个世界_三个世界 -其它释义

在波普的这个理论中,存在着三个世界:物理世界(简称世界1)、精神世界(简称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简称世界3)。"世界1"指的是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客体及其各种现象,如物质、能量、一切无机物质和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人体及其大脑。因此,世界1中又包括了两个世界:无机界世界(a)和有机界世界(b)。"世界2"指的是一切古今中外的主观精神活动(对个人来说就是他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波普认为主观精神是实在的,因为它对世界1,尤其是对人和动物的躯体能起反馈作用,即它直接支配着人和动物的物质躯体通过其活动表现出来。显然,世界2也可以划分为感性世界(c)和理性世界(d)。"世界3"被波普定义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虽然,广义地说应该是:一切主观精神活动的产物的世界)。如思维观念、语言、文字、艺术、神话、科学问题、理论猜测和论据等一切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一切具体的精神产物,如工具设备、图书、房屋建筑、计算机、飞机和轮船等等。我们把前者记为(e),后者记为(f)。

所以,三个世界可细分为六个世界:属于世界1的a,b、属于世界2的c,d和属于世界3的e,f:(a)无机界世界,(b)有机界世界, (c)动物和人的感性世界,(d)人的理性世界 ,(e)抽象的精神产物世界 ,(f) 具体的精神产物世界。

波普称由世界1向世界2再向世界3的作用方向为"上向因果关系"。而称反向的反馈作用方向为"下向因果关系",可见,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图则可以看出,上向因果关系可表示为:a-b-c-d-e-f,下向因果关系可表示为:f-e-d-c-b-a,而f对a的作用例如人为造成的 环境破坏,a对f的反馈作用如地震、台风和腐蚀造成的破坏等等。所以三个世界是一个可逆的完全循环。

三个世界的观念最早是由 柏拉图提出来的,但是他提的是:具体世界、理念世界和灵魂世界。即柏拉图是把a,b和f作为一个具体世界。而 老子则是二元的世界观,即"有”与“无”。老子的二元论显然超越于柏拉图和波普的三个世界论,因为后者的观念虽然已然认定“存在”超越于“人”的局限,但是其中那些可能的“无”仍然属于“有”的从属地位,只有老子才不但将“无”与“有”置于对等地位,甚至于更基本。

但是,道和德却是既非物质的又非主观意识的,因为基本的原理、规律本质上既是非物质的,又是非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它们属于" 无"的世界。既不因不同物质而变异,也不因不同符号而变异。

波普把世界3定义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但是波普承认,世界3的对象"人们只能说是发现了他们,而不是发明了他们",所以客观规律的存在并非仅靠人的心智所能发明出来的。因此必须存在游离于心智活动之外的潜在的客观规律,那就是“道”。由此可见,波普、柏拉图和老子一样,都认为世界是复的。因为,a、b是纯粹实的,e、d是纯粹虚的,而c和f则是实虚混合的。

按照数据库理论,有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三个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一个信息世界;信息世界中的信息可以用文字或符号记载下来,最后人们对信息进行整理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世界的数据库中。 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事实、事件)在信息世界中抽象为“实体”,并定义了各种“属性”来描述“实体”。“实体”在计算机世界被描述成一条“记录”。

客观事物----?实体----?记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4032.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上第一个外国太监致使元朝灭亡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宫中离不开的是太监,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人物,被他人所歧视。但是也出现过多位位高权重的太监,像赵高、李辅国、魏忠贤、李莲英等人,都受到了皇上的宠爱而权贵无比。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洋人宦官。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第二十一回五羊城名有渊源三头蛇誓言报复 五羊城的传说

第二十一回五羊城名有渊源三头蛇誓言报复赖布衣帮林家把祖坟整修好之后,便急着辞行,林老爷再三挽留,但赖布衣去意甚坚。临走前,他告诉林老爷:“英德镇风水甚佳,但人民好逸恶劳,奢靡成性,若长期这样下去,恐将会荫生浪荡儿孙,故在下有一建议,不

罗田甜柿 罗田甜柿 罗田甜柿-历史渊源,罗田甜柿-种植情况

罗田甜柿,指中国湖北省大别山区罗田县产的甜柿,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罗田甜柿是世界唯一自然脱涩的甜柿品种,秋天成熟后,不需加工,可直接食用。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出产的甜柿更是珍品,其特点是个大色艳,身圆底方,皮薄肉厚,甜脆可口。别的

声明:《历史渊源 三个世界 三个世界-简介,三个世界-历史渊源》为网友浮生绘毕繁华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