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紫叶矮樱 紫叶矮樱-形态特征,紫叶矮樱-生长环境

紫叶矮樱(学名:Prunus × cistena),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紫叶李和矮樱杂交种。株高1.8米至2.5米,冠幅1.5米至2.8米,枝条幼时紫褐色,老枝有皮孔。花单生,淡粉红色,花瓣5片,微香,花期4~5月。紫叶矮樱观赏效果好,生长快、繁殖简便、耐修剪,适应性强。紫叶矮樱一般采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嫁接砧木一般采用山杏、山桃,以杏砧最好。其萌蘖力强,故在园林栽培中易培养成球或绿篱,通过多次摘心形成多分枝,冬季前剪去杂枝,对徒长枝进行重短截,是与栽培观赏。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均适宜栽培,东北的辽宁、吉林南部等冬季可以安全越冬。

紫叶矮樱_紫叶矮樱 -形态特征


紫叶矮樱

紫叶矮樱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2.5m左右,冠幅1.5米至2.8米。枝条幼时紫褐色,通常无毛,老枝有皮孔,分布整个枝条。叶长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4~8cm,先端渐尖,叶基部广楔形,叶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齿,叶面红色或紫色,背面色彩更红,新叶顶端鲜紫红色,当年生枝条木质部红色,花单生,中等偏小,淡粉红色,花瓣5片,微香,雄蕊多数,单雌蕊,花期4~5月。

紫叶矮樱_紫叶矮樱 -生长环境

阳光

紫叶矮樱是喜光树种,但也耐寒、耐阴。在光照不足处种植,其叶色会泛绿,因此应将其种植于光照充足处。

土壤

紫叶矮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者微酸性沙壤土中生长最好,轻黏土亦可。盆栽用盆宜深大些,并在盆底垫碎瓦片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并可防止烂根。

水分

紫叶矮樱喜湿润环境

,忌涝,应种植于高燥之处。宜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好。

紫叶矮樱_紫叶矮樱 -分布范围

是紫叶李和矮樱的杂交种。各地均有栽培。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均适宜栽培,东北的辽宁、吉林南部等冬季可以安全越冬。

紫叶矮樱_紫叶矮樱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紫叶矮樱

在日光温室内,沿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作宽120cm的苗床,内铺扦插基质8~10cm厚,铺设时先将泥炭土铺在底层,然后将蛭石粉和珍珠岩充分混合后铺在上面耙平。扦插基质按蛭石粉:珍珠岩:泥炭土为2:1:1比例使用。此后在苗床上方安装地插式或悬挂式微喷设备,微喷半径为70cm。

从直径为0.3~0.8cm的健壮母枝上剪取枝条,枝条采集后,放在阴凉潮湿处或用湿润材料包好,以免失水,然后将其截成10~12cm的插条,每个插条保留4~6个芽节。在插条上端芽节2cm处平剪,下端紧贴芽背剪成45°斜切口。为了提高插条生根率,可用α-萘乙酸500~800mg/kg溶液或ABT生根粉200~500mg/kg溶液浸泡插条30~60min。

紫叶矮樱宜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扦插,即在叶片完全凋落20d后进行。插深为插条长度的1/3~1/2,插条间距为2.5~3.5cm,以1000个/m较为适宜,扦插后用喷壶将基质浇透水。在扦插20~40d期间应保持空气湿度在70%~80%,温度在15~28℃,以利于插条基部愈伤组织形成,促使插条生根。40~50d后由于新根逐渐形成,应注意黑斑病对插条的危害,每隔15d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次;为使种苗生长健壮,每隔7d喷施2.0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在扦插后100~120d当种苗的根系达到10~15cm时,即可移栽定植。

嫁接繁殖


紫叶矮樱

选择接穗亲和力强的一、二年生无病虫害的山桃、山杏苗作为砧木,按株距30cm、行距50cm栽植,成活后嫁接紫叶矮樱。

紫叶矮樱嫁接主要采用枝接法。以3-4月份紫叶矮樱枝条尚未发芽、而树液开始流动时嫁接为宜。削取接穗时须自最下端第1个芽约3cm处剪断,并在芽的两侧向下斜削成鸭嘴状,向上保留3~5个芽,保持接穗长8~10cm,然后在砧木距地面5cm处平剪,并根据接穗的粗细进行劈接或切接,接穗的形成层必须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对接,最后用塑料条将接口绑扎。整行嫁接完成后,搭小拱棚保湿,以防接穗失水抽条。

高枝压条繁殖

1、高枝压条时间

4月中旬至9月上旬均可进行高枝压条。因压条生根后还需剪离母树移植至苗床进行培育管理,因此,一般选在5月初进行。

2、枝条的选择

一般选取2年生~3年生的健壮枝条,粗度为1.0cm-2.5cm。

3、压条处理

选定枝条分枝点,间隔疏除分枝点上方侧枝,在分枝点下方5cm-20cm处的叶柄下方进行环状剥皮。方法是:用剪刀夹住枝条转动1周,在刀口下方约1.5cm~3.5cm(根据枝条粗度而定,一般环剥宽度为枝条粗度的1.2倍~1.5倍,过窄过宽效果均不好)处,再用剪刀夹住枝条转动1周,然后将两个刀口之间的树皮剥掉。之后用毛笔蘸0.03%的萘乙酸水溶液涂抹伤口,再用湿泥包住伤口。用塑修剪好的压条塑料袋(瓶)上扎口处剪断枝条,去掉塑料袋(瓶),带基质土植入苗床内。株距60cm-80cm,行距60cm-80cm,成“品”字形定植后浇足水。8月底至9月上旬的高压条苗应定植在高床上,之后浇足水搭小拱棚越冬。在拱棚内铺设水管,每月浇水1次。条在距下刀口4cm~5cm处捆绑、套袋(瓶)。袋(瓶)内装入基质土,把上口扎紧(距上刀口5cm-10cm),并用绳子固定套袋的枝条。从袋子上方用注射器灌水,一般每隔4d=5d灌1次。30d-40d刀口处产生愈伤组织,并长出新根。70d-90d后剪离母体,可上盆栽植,亦可露地栽植。

紫叶矮樱_紫叶矮樱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紫叶矮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pH5.5~8.0的土壤条件下均可栽植,但以中性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宜。栽植前基施磷酸二铵375kg/hm、油渣饼4500kg/hm、羊粪或牛粪等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7.5t/hm,耕深翻地30cm,然后耙平土壤。

管理养护

水肥管理


紫叶矮樱

紫叶矮樱耐旱,每年早春和秋末可浇足浇透返青水和封冻水,平时若不是特别干旱,基本可以靠天生长。春秋风大干旱,新植苗木展叶后,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叶面喷雾,补充水分,减轻根系的

压力,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夏季雨天,还应及时将树坑内的积水排除,以防日出后水温升高,烫伤根系。

紫叶矮樱喜肥,新植苗木除在栽植时施基肥外,在生长期适当追肥。在早春、初夏各追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秋末再施用1次厩肥或渣肥。对于新植苗木及缺肥长势不好的苗木,可进行叶面施肥。选在清早或傍晚喷施,中午光照足时及雨前雨后均不宜进行,喷施次数以3次为宜,间隔时间10~15天。

越冬管理

紫叶矮樱耐寒,成年苗采取树干涂白的措施即可。对于新植苗,可采取根部培土、树干缠草的办法,幼龄苗则进行复膜处理。新植苗木在第1年进行缠干处理后,第2年采取涂白越冬即可。

整形修剪

紫叶矮樱萌枝力强,生长繁茂,较耐修剪。其修剪应根据株型的不同区别对待,紫叶矮樱的常见株型有“扫帚型”和“自然开心型”。“扫帚型”一般用作片植或绿篱,每年的春末和初秋进行修剪,修剪高度一般在0.6~1.2m。“自然开心型”的苗木一般用于对植、列植。紫叶矮樱是以观叶为主的灌木,所以修剪时只疏除一些背下枝、交叉枝和竞争枝,保留3~4个内膛枝,对当年生枝条应在其40cm左右时摘心,以促进枝条木质化,多生侧枝。总之,通过整形修剪,剪掉细弱枝、交叉枝、徒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美观树型,从而提高紫叶矮樱的观赏价值。

病虫害防治

紫叶矮樱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等。红蜘蛛、蚜虫主要危害叶片,破坏叶片内的叶绿素,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叶枯凋落,枝条枯萎,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杂草;

2、虫害发生时可喷施40%三氯杀螨醇乳油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喷施40%灭蚜威乳油1500倍液防治蚜虫,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即可见效。

紫叶矮樱_紫叶矮樱 -主要价值

园林观赏

在园林绿化中,紫叶矮樱因其枝条萌发力强、叶色亮丽,加之从出芽到落叶均为紫红色,因此既可作为城市彩篱或色块整体栽植,也可单独栽植,是绿化美化城市的最佳树种之一。

色感效果好。紫叶矮樱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其叶片呈紫红色,亮丽别致,树形紧凑,叶片稠密,整株色感表现好。在盆栽应用方面,可制成中型和微型盆景。

应用

常见的应用方式有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

1、规则式配置


紫叶矮樱

按照一定的几何图形栽植,具有一定的株行距

,体现整齐、庄严,适用于规则式园林和需要体现庄重的场合,常采用的形式有中心种植、对植、列植、环植等。

(1)中心种植:将紫叶矮樱栽植在园林景观设计的中心,如栽植于花坛中心、广场中心等。

(2)对植:紫叶矮樱沿轴线两侧进行栽植,目的在于衬托主景,也能形成夹景,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如建筑物前、广场入口、大门两侧、石台阶两旁等。

形态特征 紫叶矮樱 紫叶矮樱-形态特征,紫叶矮樱-生长环境

(3)列植:沿着一定的轴线关系的栽植形式,体现韵律与节奏的动态变化,主要用于建筑物周围、水边种植等。

(4)环植:采用环形、半圆形、弧形的栽植形式。目的在于衬托主景,常作背景用,如栽于花坛、雕塑、喷泉的周围。

2、自然式配置

没有固定的株行距和排列方式,自然灵活,富于变化,适用于自然式园林、风景林、庭院绿化,常见的栽植形式有孤植、丛植、群植、林植等。

(1)孤植:紫叶矮樱叶色鲜艳,株形圆整,可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可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

(2)丛植:紫叶矮樱三五成丛地点缀于园林绿地中。可将紫叶矮樱丛植于浅色系的建筑物前,或以绿色的针叶树种为背景。

(3)群植:以紫叶矮樱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构成风景林,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附以地被,给人以较强的层次感。其美化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4)林植:可用于城市周围、河流沿岸等,达到丰富城市景观的效果。

适生性强,便于引种推广。紫叶矮樱适应性强,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土、沙壤土、轻度粘土上生长良好。性喜光,耐寒能力较强,在辽宁、吉林南部,小气候好的建筑物前避风处,冬季可以安全越冬。抗病力强,耐修剪,半阴条件仍可保持紫红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4948.html

更多阅读

细叶鸢尾 细叶鸢尾-形态特征,细叶鸢尾-生境

细叶鸢尾(拉丁名:Iris tenuifolin Pall.),鸢尾科、鸢尾属植物,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生于固定砂丘或砂质地上。也产于苏联、蒙古、阿富汗、土耳其。鸢尾科_细叶鸢尾 -形态特

紫晶蛇 紫晶蛇-形态特征,紫晶蛇-特征习性

紫晶蟒是澳洲最大的蛇类。这种大蛇是以捕杀袋鼠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而闻名的。它看上去像一头巨大的地毯蟒。长度为3.5到5米,最长为8.5米。栖息环境为热带雨林,灌木丛,裸露岩石的阴凉处。猎物为蝙蝠、负鼠、鼠类,澳洲小袋鼠,袋鼠、淡水鳄

形态特征 带叶兰 带叶兰-资料,带叶兰-形态特征

本种可能是一个广布种,植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尤其萼片和花瓣在中部以下合生而形成的筒,其长短有变化,但花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较稳定。叶兰_带叶兰 -资料中文名称:带叶兰拉丁名称:Taeniophyllumglandulosum Bl.别名:蜘蛛兰(台湾兰)属:带

形态特征 圆叶景天 圆叶景天-形态特征,圆叶景天-地理分布

圆叶景天,喜凉爽湿润及半荫的环境,耐寒性较强,不耐夏季高温及日晒。要求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安徽、浙江等地。圆叶景天_圆叶景天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茎下部节上生根,上部直立,无毛。叶对生,倒卵

声明:《形态特征 紫叶矮樱 紫叶矮樱-形态特征,紫叶矮樱-生长环境》为网友一脸美人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