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 冯云山 冯云山-人物经历,冯云山-历史评价

冯云山(约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岁。

冯云山_冯云山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冯云山广东花县禾乐地人,与洪秀全的家乡官禄为邻村,相距约三里。他约生于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父亲叫冯绍衔,母亲胡氏。他诵读经史,博览百家,学得一套中国旧文化的知识。他不愿过剥削阶级的生活,去当一名农村蒙馆塾师。

冯云山和洪秀全居同里,年相近,从小同学,后来又同做蒙馆塾师,他们志气十分相投。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和他共同密图革命。冯云山一向与贫苦农民接触,使他同情广大农民的困苦,并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恨,到鸦片战争后,又看到清朝的腐朽和民众普遍反清,于是离开原来的阶级,走上起义的道路。

外出活动

公元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洪秀全离本乡外出活动,冯云山和他同去。后来天情道理书记道:“南王籍录广东,家道殷实,前随天王遨游天下,宣传真道,援救天下兄弟姐妹,日侍天王左右,历山河之险阻,赏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难辛,坚耐到底”。这一段话,概括了冯云山离开原来的阶级,抛弃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历史。

当时随洪秀全去的还有冯瑞嵩、冯瑞珍两人。他们到了粤北连山厅白虎墟,洪秀全打算自己深入八排瑶山地区,分发冯云山、冯瑞嵩、冯瑞珍三人回家。冯瑞嵩、冯瑞珍怕跋涉辛苦,愿意回家。冯云山却坚持要紧跟着洪秀全。

这年四月,冯云山和洪秀全在八排瑶山向瑶人进行宣传之后,到广西浔州府贵县赐谷村洪秀全的表兄黄盛均家。他们在那里做了三个多月宣传活动,洪秀全因见表兄家穷,难以久住下去,决定回广东,叫冯云山先回。

冯云山却心有不甘,所以他在赐谷村别了洪秀全到浔州府城后就留下来,要寻找在广西继续活动下去的门路。他在那里遇到一个朋友叫做张永绣的,同住一个多月,闻说桂平县北有一座紫荆山,是一个山深地僻,人入不知处的山区。他听了,认为那里正是他秘密活动的好地方,决定前去。

拜上帝会

到紫荆山去要经过新墟。新墟是桂平县北区一个大市集。从新墟向北行,有一个小村落叫古林社,再深入,才是紫荆山口。冯云山先到新墟,他站在牛行,等人来雇。等了半天,看看要散墟了,还得不到雇主,他就跟趁墟人到古林社,向一家姓张的路店投宿。第二天,借一个竹篮,去拾牛粪过活。后来渐渐有人雇他做短工。他有时挑泥挖土,有时割禾打谷。第二年,到紫荆山高坑冲张家做雇工。有一天,他到监生曾槐英家去帮割禾。那是一个大热天,冯云山担禾回来,他放下担子,揩了额上汗珠,一阵阵南风吹来,他一时高兴,不觉迎风高歌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曾槐英正睡在南窗下的竹榻上乘凉,听了十分诧异,他问冯云山道:“你读过书吗?因何来此做雇工?”冯云山回答说:“曾读书应试,在敝乡教蒙馆为生。久慕紫荆山奇水秀,想来观光,只因人地生疏,不做雇工,便无缘前来。”两人就在门前倾谈。冯云山经史烂熟,言谈风生让曾槐英很是敬重,尊为客人。这年冬天,他把冯云山推荐到大冲曾玉珍家去做塾师。

在紫荆山区里面,有一座叫做平在山,正是烧炭人们散居的地方。当年的炭窑,还有成百成千留存下来烧炭为生的人们,长年在深山中,斫木烧炭,食不充饥,衣不蔽体。他利用着在曾玉珍家做塾师作为掩蔽,教了书,就到他们那里去谈天。他向他们问饥问寒,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利用宗教的说法,向他们宣传,阎罗、菩萨都是妖精,帮助地主害穷人,惟有上帝爱护穷人。上帝是独一真神,人人都是上帝所生所养,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应该同拜上帝。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他很熟练地在披着宗教外衣的里面慢慢地灌输着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政治意识,使他们对现存的制度发生憎恨。于是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平在山创立起拜上帝会革命组织。

平在山这一群烧炭者,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骨干,后来太平天国称他们为“平在山勋旧”。冯云山独自一人,进入深山去,把他们发动和组织起来,给太平天国革命奠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冯云山在向群众进行宣传时,就向他们宣传洪秀全奉天诛妖的伟大使命,他到平在山组织他们,是受洪秀全派遣前来的。他给洪秀全在群众中树立起救世主的形象,使群众人人都知道他们的救世主洪先生,大家都在企望他们的领袖的到来。

历史人物评价 冯云山 冯云山-人物经历,冯云山-历史评价

被捕入狱

公元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七月,洪秀全到了平在山。在短短的三年里,冯云山就开创出这个局面,建立起革命组织,使洪秀全喜出望外。他们每天写宣传小册子传送,不久,附近乡村贫苦农民加入拜上帝会的就有二千多人。于是洪秀全与冯云山、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5052.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人物评价 刘宽 刘宽-人物生平,刘宽-历史评价

刘宽,汉高祖刘邦玄孙,淮南厉王刘长曾孙,济北贞王刘勃之孙,济北式王刘胡之子,西汉时期诸侯王。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胡去世,刘宽继承济北王的王位。十二年后,刘宽因与父亲刘胡的王后光、姬妾孝儿通奸,悖离人伦,又在祠庙祭祝时诅咒皇上,有关部

历史人物评价 微子 微子-人物生平,微子-历史评价

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早年在微子国(今山西长治潞城微子镇一带)做诸侯国君。启因封国为微,姓氏为子,故后来被称为微子。后来成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 《吕氏春秋》

历史人物评价 诸葛恪 诸葛恪-人物生平,诸葛恪-历史评价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臣,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着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

历史人物评价 史大奈 史大奈-人物生平,史大奈-历史评价

史大奈,中国唐朝将领,李唐开国功臣。其原为西突厥特勒阿史那大奈,随处罗可汗入隋,后以功拜金紫光禄大夫。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史大奈率部归顺。后与隋将桑显和对峙于饮马泉,史大奈率骑兵数百攻击敌背部,大破隋军。跟从李渊平定长安,赐姓史氏。

历史人物评价 曹文诏 曹文诏-人物生平,曹文诏-历史评价

曹文诏(?-1635),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末著名将领。 前期,他助孙承宗和袁崇焕,征讨辽东,屡次大败后金部队。 后期,被朝廷调到西部地区,征讨农民军,屡屡大败农民军,经常以10倍的兵力差距击败农民军, 在姬家山,他被农民军重重围困,眼见无

声明:《历史人物评价 冯云山 冯云山-人物经历,冯云山-历史评价》为网友我会保护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