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始建于1949年,坐落在北方历史名城辽宁省辽阳市,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辽宁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学院始终以战略性的目光,积极拓展校际、国际合作办学渠道。目前,已与韩国釜山情报大学、日本等院校建立的良好的校际关系。学院已形成了本科、专科、高职、培训、函授、自考、国际合作办学、职业技能鉴定等多元并举的办学格局。学院先后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省高教工委授予“文明校园”,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_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于1999年,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的辽东省立辽阳师范学校,1957年辽东省立辽阳师范学校更名为辽阳市师范学校,1963年辽阳市师范学校改建为辽宁省外国语师范学校,1970年辽宁省外国语师范学校重新恢复为辽阳市师范学校。1977年辽阳市师范学校设立辽宁师范学院辽阳师专班,1984年辽阳师专班独立办学,组建辽阳师范专科学校,并迁址铁西路1

50号。1988年辽阳大学并入辽阳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辽阳市师范学校并入为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阳分校成立。

1956年辽阳市商业职工学校成立,1983年更名为辽阳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同年辽阳市职工业余大学成立,1993年辽阳市职工业余大学并入辽宁工运学院,更名为辽宁工运学院辽阳分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分院前身是建于1983年的辽阳市管理干部学校,1985年辽阳市管理干部学校改建成辽阳市管理干部学院,1986年辽阳市管理干部学院与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更名为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分院。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辽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由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阳分校、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分院、辽宁工运学院辽阳分院和辽阳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五所院校合并更名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辽阳市唯一一所以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成人高中等教育为补充,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学校。

发展历程

◆辽阳市师范学校◆


发展历程

辽阳市师范学校,始建于1949年3月。隶属于辽东省教育厅,系辽东省立辽阳师范学校。建校初,招后师

班、短师班、俄专班、汉语班,还有体育、音乐、美术各种专修班,学制有半年、一年、二年、三年的不等,培养中、小学教师,是一所多专业、多学制并存的师范学校。

1957年3月,辽宁省政府决定,将辽阳师范学校移交给辽阳市政府管理。隶属关系改变后,学校更名为辽阳市师范学校。各种专修班相继毕业后,只招中师班,学制三年,培养小学教师,是一所单一学制的中等师范学校。

1963年8月,辽宁省政府决定,把辽阳市师范学校改建为辽宁省外国语师范学校,撤销辽阳市师范学校。

1970年1月,省革委会决定,撤销辽宁省外国语师范学校。市革委会决定,恢复辽阳市师范学校。辽阳市师范学校恢复办学后,招收高、初中毕业的下、还乡知识青年,免试入学。学校开设数学、工业基础、农业基础、农业、军训、音乐、文艺等专业班,学制为一年、二年,培养中学教师。


公寓大楼

1977年8月,恢复招生考试制度。辽阳市师范学校除了招中文、数学二年制的两个中专班以外,还与辽宁师院挂勾附设大专班。先后开设大专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六个专业,学制二年,培养中

学教师。此时,辽阳市师范学校是一所大、中专并存的师范学校。

198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阳师范专科学校。从此,大、中专彻底分开,成为两所独立的学校。结束了辽阳市师范学校从1977年以来大、中专并存的历史。辽阳市师范学校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中等师范学校。


校园一角

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辽阳市师范学校与辽阳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届时,辽阳市师范学校有学生1081名,编为23个数学班。其中体师专业班4个,音师专业班4个,美师专业班2个,普师班13个,其中五年制的6个。学校占地面积5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745平方米。固定资产968万元。校舍和设施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设有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两栋、音乐楼、体育馆、教工住宅楼两栋以及学生食堂、淋浴室、锅炉房、车库等附属设施。附属小学一个。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各一个,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两个,生物实验室一个,微机室、电教室、语音室各一个。300米跑道运动场一个,柏油地面篮球场三个。校内辟有园丁园、植物园、花窖,绿化面积达11892平方米,道路树木2340株,乔木76株。1990年,学校是首批进入省中师标准化单位之一。校党委被命名为市“先进党委”,业余党校被命名为省、市“先进基层党校”。学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市“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甲级卫生先进单位”、“双拥模

范单位”、“绿化先进单位”、“花园式学校”。校团委被评为省“红旗团委”。1989年6月,学校受到国家教委的奖励,颁布发了奖金和奖状。奖状上写“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正确,成绩显着”。

两校合并后,仍保持两地办学,原辽阳市师范学校为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东院。1999年辽阳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组原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大、管理干部学院、辽宁工运学院辽阳分院、商业职工中专五所院校资源,成立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原辽阳市师范学校成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范教育分院。有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18个教学班,597名学生,其中包括普师9个班,326名学生;音师3个班,93名学生;体师3个班,90名学生;美师3个班,88名学生。

2003年师范分院搬迁至本院。2004年10月,为加强对师范专业的管理和充分体现师范专业的特点,组建了师范学院,作为职院的二级分院,实行独立的教学管理。现有师范教育、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五个系,开设普通师范、学前教育、计算机、英语、数学双语、体育、音乐、美术八个师范专业,共有41个教学班,1208名学生,有专任教师97名,兼职教师11名。在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39名。

◆辽阳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辽阳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前身是1956年4月成立的辽阳市商业职工学校。1965年下半年增设“商业半工半读学校”。1975年1月,校名改为“辽阳市商业技术工人学校”。1983年7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辽阳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6年8月,增设“商业职业高中”。1990年增设“商业技术工人学校”。1999年7月,市政府决定将辽阳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十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停停办办,三起三落,几经苍桑。20世纪80年代初才步入中专行列,成为培养商业系统中等专业人才的基地。

回顾几十年的建校史,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办学先声


校园风光

1952年7月,市有关部门先后派范明源、关景志去沈阳东北商干校学习

,为辽阳商业系统办学准备师资。

1953年4月,商业局党总支、商业科奉辽阳市委指示,专为商业系统干部职工创办了“贸易经济讲习班”。当时,“讲习班”设在辽阳市棉麻公司院内。学员均系商业系统科、股长以上干部,分为中级组和初级组两种。学期一年。讲习班的创办,实为商业系统独立办学的先声。

1954年,讲习班集中组织学习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宪法。

1955年4月,辽阳市委财贸部授权商业局,组建“辽阳市商业干部训练班”。当时仍以市棉麻公司为训练基地,选调适合做教育工作的干部,组成专职教工队伍。

正式建校

1956年4月,经辽宁省商业厅教字(1956)第185号文件,批准成立“辽阳市商业职工学校”,隶属于辽阳市商业局。学校规模扩大了,人员增多了,学校迁到双井胡同原百货公司大俱乐部(今普化委)。由于辽南地区需要参加学习的人员太多,学校无法容纳。经地委与市委研究,将辽南地区工商界政治讲习班移到北门里张烧锅大院,单独办班,专门培训辽南地区资方人员。

两校合并

1956年3月,为了响应党中央“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市政府决定,专为商业系统干部职工增设“辽阳市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分校”,由商业局直接领导。

1957年4月,市班府决定,将辽阳市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分校与商业职工学校,从组织领导上实行合并,统称:辽阳市商业职工学校。一个党支部,两套教学班子,政治培训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

1959年4月,学校迁移到原辽东省行政干校旧址(今市武装部对过,六一街平房)。

商供联袂


3号教学楼

1959年11月,市商业局与市供销社联合发出通

知,决定从两个系统1958年招收的新生中,抽调100名,到商业职工学校,实行联袂办学。

1960年4月,学校停止招生。此后,校长赖长林、教职工陆续调走,仅留教师金玉德,会计宋殿禄二人“护校”

1963年3月,市财贸部指示:商业职工学校恢复建制,任命卢兆贵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校址迁到西关原锻压厂技工学校旧址(后来改为辽阳市印刷厂)。全校教工13名。此时“辽阳市商业职工学校”和“辽阳市商业干部训练班”两块校牌,同时并列。学校主要任务是培训职工和轮训中层干部。

销声匿迹

1965年下半年,经市财贸部批准,辽阳市商业职工学校增设“辽阳市商业半工半读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招生对象是没考入初中、愿意从事商业工作的高小毕业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校教职工都改行了,学校关门了,教学设备、档案资料均荡然无存。从此,辽阳市商业职工学校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

重整旗鼓

1975年5月,商业局奉令恢复办学,学校名称,由辽阳市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定为:“辽阳市商业技术工人学校”。校址设在东街怀王寺日新旅馆。

安家落户

1979年2月,教工全部返校,恢复办学,只对系统内职工实行岗位培训。

中专诞生

1982年7月,商业局以辽商教学(1982)141号文件向市政府请示,成立“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2月,商业局以辽商教字(1982)269号文件再一次向市政府请示,成立“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实训楼

辽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于1984年,并获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批准。该校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9月的辽宁师范学院辽阳大专班。其目的是恢复10年动乱所中断的高等教育,促进适应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仅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4个专业,(1981年增设英语专业)学制2年,目标为培养中学师资。当年从参加1977年和1978年两届高考考生符合录取分数的人员中录取150名,1984年1月1日起,辽阳师专和辽阳市师范学校同一个党委领导,分开办学,行政设两套班子。1984年6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后,辽阳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辽阳师专或师专)与辽阳市师范学校完全分开,辽阳师专迁出青年街的“小白楼”,移址于铁西

路150号(原第三中学校址),当时占地仅62.5亩,一所教学楼和若干平房教室。学校设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6个专业,同时建系,招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1989年改为3年。师专建校后经历了数次合并:1988年8月,市政府决定撤销原辽阳大学,将其并入师专;1991年9月,市政府决定撤销教育学院,只保留教研部,其余进修部、干训部并入师专;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原辽阳市师范学校并入师专,暂时两地办学,(该校址称师专东院)招生计划全部为5年制大专生。

1999年7月,市政府决定,将辽阳师专与辽阳电大等五所院校合并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阳分校◆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阳分校,创建于1978年12月。1979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阳工作站正式成立。1982年9月3日,经省政府批准,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阳分校正式成立。1985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辽阳广播电视大学,建制为县团级单位。1990年10月,又恢复了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阳分校的名称至今。

该校隶属辽阳市政府,由市教委领导,业务上接受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的指导。它的办学宗旨是:适应辽阳地区四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四化建设各条战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电视教育是系统工程。从中央、省、市、县建立四级电大教育网络。在教学上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远距离教学系统。

辽阳电大是辽宁电大教学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学校在辽阳县、灯塔县、弓长岭地区设有工作站,在辽阳化纤总公司设辽阳电大分校,在辽宁省保险公司设干部培训中心,在辽阳县建设局、辽阳铧子煤矿、省供销学校、市三职专、司法局、辽阳师专等地设有基层教学组。

学校于1985年成立了广播电视中专部。广播电视中专是电大教育的重要层次,依托电大发展广播电视中专教育,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快好省地发展中专教育的有效途径。

1991年9月根据省教委33号文件精神,辽阳市燎原学校在我校成立。这是我省成立较早的一所配合国家教委实施燎原计划的办学机构。1992年两县三区相继成立了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全市49年乡镇建立了43个分校,732个村中有561个村建立了教学班,占村总数的76%。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校部设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会、团委、教务科、招生办、学生科、财务科、总务科、保卫科等13个科室;理工、中文、中专三个教学部;化学、理工、电子、文经四个实验室;设有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两座卫星地面接收站,并设有一套功能齐全的音像播放室。

◆辽宁工运学院辽阳分院◆

辽宁工运学院辽阳分院的前身是辽阳市职工业余大学(简称“业大”)。1993年10月15日改称现校名。


美术系画室

1979年10月27日,辽宁省总

工会批复辽阳市总工会建业大教学楼2000平方米,预算金额32万元。1981年10月,教学楼全部竣工之前,中共辽阳市委曾批准由市总工会筹建“工人业余大学”,由市委副书记李耕任校长,市总工会负责建校,调配教师,招收学员。

1980年8月,辽阳市职工业余大学开始招生,经考试录取学员252名,分工业电气自动化、制造工艺与设备、中文、财经四个专业班。

1981年10月15日中共辽阳市委发(1981)57号文件,批准驵建辽阳市职工业余大学,建制为县团能,设立办公室教育科和三个教研室。同时向省政府报批。

1983年3月3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辽阳市职工业余大学成立,建制为县(团)级,批准设立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和工业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办学规模320人,学制业余四年,为大学专科。

1993年省政府调整职工高校布局,辽阳市职工业余大学并入辽宁工运学院,更名为辽宁工运学院辽阳分院,同年10月15日,教育部备案。

1999年7月,与辽阳师专、辽阳电大、辽阳干院、辽阳商专等五校合并,组建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分院◆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分院的前身是辽阳市管理干部学校,1985年过渡为辽阳市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市管理干部学院建院后一年时间,国家教委于1985年末发出要加强成人高校的宏观控制,调整布局,保证办学质量的通知,省高教局为加强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补充其师资藏书、专业设置和教学面积的不足,以使省院达到国家教委的验收标准。双方认为这样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对双方都有利,经过协商意见一致,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国家教委备案,1986年3月,辽阳市管理干部学院与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实施联合。更名为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分院。实行省市共管的双重领导,人、财、物由地方政府管理负责。招生与教学方面的管理由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统一负责。

1989年3月,随着国家公务员条例的实施,经辽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我院增设辽阳市行政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我院的校门上又增挂了辽阳市行政学院的牌子。

1992年初、辽阳市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市劳动局所属的辽阳市技工学校。原我院所属的技工分校迁出,恢复辽阳市技工学校、原建制。

1996年市政府决定,辽阳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成建制并入我院,同年9月,接纳科技干部进修学院教职工在岗5人,离退休2人。

我院从建校起到合并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16个年头,几经变迁。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在1986年至1993年这几年里,学院招生比较困难,学院经费比较紧张,学院没有等、靠、要。而是靠改革、创新、团结拼搏。为弥补教学经费不足,1986年开始创办校办工厂,与药机厂合办搪瓷配件厂,与外资合办英顺公司,生产饮料瓶,在这些校办企业里学院也受过益,教职工得到一些福利待遇。但也有失误,学院领导也不断调整思路,逐步走上以教学为中心,以招生为龙头,带动学院的全面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开拓办学途径,走出办学困境。1988年在校生不足100人,到1993年,一年招生脱产班483人,半脱产61人,共计544人,到成立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前,在校生达1000千余人。1986年招生只有两个专业,到1999年开设有财政金融、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外经外贸、西方会计、微机会计、财务财会、工业外贸、经济信息、经济法等11个大专专业;国际贸易、金融、工业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学院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3种办学层次。办学形式:有脱产、业余、自学辅导、远程教育多种形式。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6个专业,近5000名毕业生。其中自学辅导班本科毕业生近500名,专科毕业生近1000名,成人大专班毕业生2753人,中专毕业生100余名。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数万人次。全院教职工117名,副教授21人,讲师24人,初级职称11人。固定资产达1500多万元。

建院16年,正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办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教育事业得到发展。辽阳分院就是在改革、拼搏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

◆辽阳大学◆

1983年8月,根据国家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精神和辽阳市经济发展需要,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创立辽阳大学。校址在南八里原辽阳农校校舍,隶属市委宣传部。学校占地面积52亩,建筑面积30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247.html

更多阅读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 淮南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来源:1 点击数:1906次 更新时间:2013-6-5 18:25:0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2009-2012年)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电子商务自1998年开展第一笔网络交易以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上购物这种

转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 广东海洋大学校友会

团结!原文地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作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2012年,在各地区校友会负责人的商议决定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正式成立!截止目前,总共有7大地区加入,分别为:汕尾,普宁,揭阳,潮南潮阳,澄海,汕头,潮州!(成员仍在

声明:《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为网友唯羙之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