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24式拳谱 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 24式简单易学

  了解太极拳的人们一定知道陈式太极拳,今天小编把给大家介绍的是24式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洪传陈式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脉,太极拳流派众多,发展至今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想要深入学习陈式太极拳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哦!

24式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

  1右云手

  2左云手

  3左反云手

  4右反云手

  5双反云手

  6双正云手

  7上云手

  8中云手

  9下云手

  10前招

  11后招

  12高探马

  13野马分鬃

  14裹身鞭

  15右擦脚

  16左擦脚

  17左蹬一根

  18右蹬一根

  19六封四闭

  20右拳炮捶

  21左拳炮捶

陈式太极拳24式拳谱 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 24式简单易学

  22左反云手

  23右反云手

  24双反云手收势

洪传陈式太极拳历程

  幼年时随其父寓居京城,因体弱于1930年拜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为师,

  学习陈式太极拳,言传身教得之于师,潜揣默识求诸于己;十五年不辍所学,深得陈发科真传。后困于家计,于1944年离京,辗转赴济南投亲谋生。1956年再度赴京,拜晤其师陈发科,以求拳法之精与拳理之密,更得陈发科晚年之技击精粹。征得陈发科同意,遂将师授之技法融于套路之中(此套路后称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或洪传陈氏太极拳), 为后来学者开辟了一条掌握陈式技击奥妙的捷径。

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 24式简单易学_洪传陈式太极拳

洪传陈式太极拳拳理

  太极文化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与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了太极拳的形式,即陈鑫讲的太极拳缠法也,后发展成运动的形式。太极拳经过历代太极名家根据技击的需要,兼容并蓄各种武术流派的精华进行有机的加工,形成当今的套路。据历史记载,陈氏始祖陈卜于明洪武七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 河南温县陈家沟,至今十九代。太极拳创自何人,陈鑫云:“太极理法全,相传不计年”。《太极拳图说.自序》云:“始祖卜耕读之余,而形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曰太极拳”,又云:陈王庭曾去山西,见有童叟练太极拳。顾留馨根据唐豪调查资料,肯定为陈氏九世陈王庭所创,批驳张三丰创拳之说,是较进步的,但说陈王庭创拳,与陈鑫所言有悖。如果道家创拳,绝不会用佛家“金刚”之语。但《太极拳论》是王宗岳所写而非陈家。陈卜由山西迁至陈家沟,陈王庭在山西见过有人练太极拳,据说汉墓出土文物有太极图案。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如此高深武术运动形式绝非创自一人之手,而是历代太极武术家经验的总结。 任何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太极拳也是一样。按照规律法则而变化,是为进步;违背规律法则而变化,必然倒退。太极拳论说:“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理”即法则。太极拳在理的法则指导下的运动法,就是太极技击法。技法因敌而变,但它的法则绝对不能变。洪式太极拳的法则就是缠法的螺旋运动。陈式太极拳原有套路七种和太极长拳(亦名太极通背),后来精简为现在的一路、二路(亦名二路炮捶)。洪均生先生根据陈老的拳理拳法,在陈鑫缠法的基础上用现代物理学螺旋原理阐明了太极拳的基本规律,并详释了顺逆缠法是太极拳的自转基本规律。手部自转,凡大指向外 翻转将掌心转到向上,则为顺缠;小指向外翻转将掌心转到向下,则为逆缠。腿部缠法的顺逆,则应以身体放置的方向而变。凡身向左转,则左顺而右逆;凡身向右转,则右顺而左逆。顺缠膝应向上提,逆缠膝应向下垂,但只许一提一垂,没有双顺、双逆的变化,而且绝对不能允许左右摇摆。  手与臂部配合着向左右、前后、上下旋转,则为公转,公转的 方向有左右、前后、上下的区别。左右及上下公转中的自转,只有一顺一逆。即:凡右(左)手向右(左)转,逆缠上开而顺缠下收的为正旋。开时逆缠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从心口向下颏旁斜向右(左)上转,转到手高齐眼为满,这是上半圈。接着松肩、沉肘、塌腕、手指上扬,将肘收到肋旁,肘贴肋部,只用小臂带转经脐 上转到心口前为满。陈鑫说:一只手上管半个身躯(在技击方向、手同岗哨,以防卫躯干为主),但他原说:“以鼻为中”,洪老恐学者误会为“必须将手收到鼻前”,所以改为心口前。王宗岳“无过不及”,当然应该有个界限作为过与不及的标准,洪式手与躯干的配合便是:高不过眼,低不过脐,中不过心口(要求掌心斜对心口)。过则劲丢,不及则劲顶。一般说来,从心口到眼的旋转约为90度为限,以上是正旋的规律。

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 24式简单易学_洪传陈式太极拳

  公转左右反旋的手是:顺缠从左或右外上斜角向里收转,而手指的方向仍向左右外上斜角,肘应收到乳房下,然后变逆缠,先将肘转贴到肋部,再以手领肘经心口与胯齐,再转到高与眼齐为度。

  手部的上下反旋,只有金鸡独立是两手同走反旋而一上一下,从心口变逆缠分开的。上手先走顺缠经过心口上转,即变为逆缠,经口鼻前转到头顶百会穴,如托物状向上托起。下手也从心口向下变为逆缠,经过胯前向胯外下按。它的自转缠法只是顺逆两转,但要注意上正下斜的方向。

  前后公转手配合都是走反旋,但后手从顺缠经过心口前变逆缠,经胯前斜向外后转出,转到90度(从心口向前计算),即变顺缠沉肘收转到肋旁,然后从腕变逆缠,经耳下向胸前转出。

  至于眼法是否也有顺逆的区别呢?当然有。眼是心灵的窗口,是传达意志,指挥全身因敌变化的器官,又是负责观察敌情和地形,以便进攻退守的器官。陈鑫曾说“练拳时,无人若有人,交手时,有人若无人”。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练拳时无人若有人,是指眼观对手肢体的动静而适当应用各种着法应敌,是知彼的方法,知彼的方法首先是看对方站的步法,从而判断对手将采用 何种方向、方法。这都是由眼观察所得,加以合理的判断,才能机智灵活的防守反击。所以每个招式都有一定的主要方向,主要方向是当未动步前,以出步的方向为主,出步方向定后则以手的最后攻击目标为准。因此眼的方向和步法身法方向一致都为顺,眼的方向与身部旋转和手法变化过程中的方向相反者为逆。

洪传陈式太极拳特点

洪传陈式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脉,太极拳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陈、杨、吴、武、孙式五大流派,陈式太极拳是源头,其他四家都是源自陈式他几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流派。

  在其他太极拳已经名满天下的时候,陈式太极拳一直湮没无闻,长期不为世人所知。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1887-1957),1928年到当时的北平(今北京)授拳以后,陈式太极拳才为世人所了解,并广泛传播。陈先生对陈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 24式简单易学_洪传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能够在济南生根开花,归功于洪均生先生,也就是我的恩师。洪先生是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后经人介绍从师于陈发科先生学拳,不但身体转健,而且很好地继承了陈式太极拳。1956年,洪老师赴京,经陈发科先生晚年亲自审定拳势,允许其传授这套陈式太极拳。洪师随陈师爷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时隔多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济南积极传播太极,弟子及再传弟子遍及世界各地。过去民间把洪老师传的这套拳称之为“济南拳”,在洪老师仙逝以后,我们为了发扬光大洪老师所传的陈式太极拳,也为了永远铭记洪老师传拳之恩情,把这套拳称之为洪传陈式太极拳。

  说到洪传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我们认为洪老师在自己的演练、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勤奋,的确在理论总结、技击实践等方面发掘丰富了这一拳法,他在太极拳理论上首次提出了手法的公转与自转,公转的正旋、反旋;自转的顺逆以及腿部缠法的具体要求;根据“腰为车轴、立如平准”的原则,提出太极拳要求随遇平衡;首次提出眼法上也有虚实顺逆之分;他特别强调“太极是棚劲,动作走螺旋”,对棚劲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说明,对螺旋缠丝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些理论都是创造性地见解,对后学研练太极拳有很大的帮助。洪传陈式太极拳也逐步形成了法精理密、技击实用的特点。

  相关阅读推荐:

  ・ 24式太极拳拳谱 太极拳热潮席卷全球

  ・ 杨式太极拳85式拳谱 增长功力内感强烈

  ・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 舒肝利胆效果大

  ・ 吴式太极拳 三十七式拳谱概述

  ・ 杨式太极拳 比较各式拳谱套路不同点

  ・ 陈式太极拳拳谱 竞赛套路节奏鲜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42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附:口传歌诀

原文地址: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附:口传歌诀作者:养生之家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礁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礁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拗步第九式初收第十式前蹚拗步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口诀 杨式太极歌诀

洪传陈氏老架一路第一势金刚捣碓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第二势揽擦衣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第三势六封四闭歌诀: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

五十六式《陈氏太极拳》拳谱 陈氏太极拳拳谱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人看来有玄妙、神秘的感觉,但其实太极拳本身是十分务实的,一招一式皆有其用法,有其变招,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的72变,现实中哪有这样神奇的事,若真是有千变万化,也不过就是充分发挥人的自身潜力

史书中的典韦更比吕布猛 王者荣耀吕布典韦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是众认的第一勇将,但那毕竟是一部小说,史书记载又如何呢?当时有无更威猛的将军?吕布之勇绝非杜撰。《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吕布有虓虎之勇”;三国吴人所著的《曹瞒传》道:“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声明:《陈式太极拳24式拳谱 洪传陈式太极拳拳谱 24式简单易学》为网友青花悬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