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炙黄芪 比例 附片 附片-药名及炮制,附片-方例

附片是一种药物,大辛.大热。有毒,功效是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浸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附片_附片 -药名及炮制

炮制炙黄芪 比例 附片 附片-药名及炮制,附片-方例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胆巴水浸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附片_附片 -方例


附片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梢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

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

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躁、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

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附片_附片 -【功用】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附片_附片 -【用法用量】

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附片_附片 -应用


附片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的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667.html

更多阅读

灸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简介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huangqi含义为"黄色的头"("yellow leader"),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

冬令咳喘膏(董漱六) 咳喘停膏招商

[组成] 潞党参120克炙黄芪120克焦白术120克青防风45克 大熟地120克 山萸肉90克淮山药120克天麦冬90克(各) 五味子30克黑附块90克川桂枝30克云茯苓120克 炙甘草45克 净麻黄45克 紫苏子90克 苦杏仁90克淡干姜24克北细辛24克益智仁90克

养生堂:生黄芪、地龙治痔疮。痔疮的治疗方法

养生堂:生黄芪、地龙治痔疮黄芪能补气,兼能生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颜色浅的生黄芪,颜色深的就叫炙黄芪,它是用蜜,蜂蜜炙的。这个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什么区别呢,它的两个作用是不一样的,大家看中医药方的时候,一定看

三十、疑难篇 世界十大疑难杂症

三十、疑难篇(续30—2)26、治疗虚弱性眩晕。红参5克(另炖服),桂枝、酸枣仁、大枣各10克,白术、黄芪、当归各12克,茯苓15克,葛根25克,炙甘草5克,川芎3克,木香2克,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27、治头昏眼花方:当归9克,炙黄芪30克,水煎服,日1

声明:《炮制炙黄芪 比例 附片 附片-药名及炮制,附片-方例》为网友金蛇郎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