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词语辨析 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信息,偷梁换柱-词语辨析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偷梁换柱_偷梁换柱 -信息


偷梁换柱

发音 tōu liáng huàn zhù

解释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事例 他采取~的手法,将别人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 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公务员考试词语辨析 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信息,偷梁换柱-词语辨析

偷梁换柱_偷梁换柱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tlhz

【近义词】:偷天换日、以假乱真

【反义词】:光明磊落

【灯谜】: 木贼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以假代真

【英文】: steal the beams and pillars and replace them rotten timber-perpetrate a fraud

偷梁换柱_偷梁换柱 -成语相关

简介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解析

这则按语,主要是从军事部署的角度讲的。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以上的这段按语,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军阀割据,所谓“友军”,不过只是暂时的联合而已,所以“兼并盟友”是常事。不过,从军事谋略上去理解本计,重点也可以放在对敌军“频更共阵”上。也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敌人变换阵容,然后伺机攻其弱点。这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出处

《偷梁换柱》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着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偷梁换柱_偷梁换柱 -相关案例

吕后杀韩信

吕后杀韩信,历史众说纷纭。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这里并不想作什么评价,仅用此例,再次说明“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历史上也往往发挥政治权术作用。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这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异姓诸王中,韩信势力最大。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韩信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辅佐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

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一日.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胡亥篡位

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廷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克格勃染指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近10多年,全世界电子方面每一样新产品,几乎都是在硅谷诞生的。由此,硅谷受到世人的瞩目。前苏联克格勃也把手伸向了这里。

克格勃少将涅克拉索夫指示潜伏在美国的三名老牌间谍“A”、“B”、“C”,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迅速获取硅谷的电子技术最新情报和设备。

间谍“B”接到任务后,便全力开展活动。但是,他非常不走运,到处碰壁。一天,在散步的路上,他发现有一个人的相貌极似自己,于是想办法与这个人搭话。经了解,这个人是硅谷某公司绝密仓库的司机。间谍“B”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终于和这个司机成了好朋友。这个司机的工作和家庭情况,以及出车所走路线被间谍“B”掌握得一清二楚。

不久,这个司机神秘地失踪了。当然,别人并未发现这一点,因为他的车由间谍“B”驾驶着。间谍“B”开着车自由地进出绝密仓库,没有人看出他的破绽。间谍“B”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克格勃所需要的一切如数地送到莫斯科。

东西可以调包,人也可以调包。间谍“B”利用与这个司机面貌酷似这一条件,用自己代换了他,从而混入禁地,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绝密资料。

知县撮合有情人

清朝名士袁子才在江宁做知县的时候,有一个姓陈的女子,已许配给李某,但李某家贫,女家索礼很重,以致两人无法成婚。后来,陈氏女被一个风流和尚设计奸污了,在和尚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做了这和尚的情妇。乡间有几个无赖得知此事,想借故勒索和尚。一晚,和尚和陈氏女被无赖们当场捉住,送往县衙。

知县袁子才问清了事情的由来,很同情陈氏女的遭遇,决定帮她摆脱和尚的纠缠,与李某结成秦晋之好。

袁子才半夜提审了和尚,申斥一顿之后,勒令他写下一张200两银子的借据,剥下和尚袍,令他滚蛋。然后在自家中找到一个做粗活的女仆,剃掉她的头发,穿上那件和尚袍,关进监牢。

第二天,袁子才升堂,先问陈氏女,她一言不发,只是低头哭泣。袁子才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可恶的秃驴,出家人竟敢与黄花闺女同居,天理难容!来人,与我打80大板!”衙役们不由分说,当堂剥下“奸夫”的裤子,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个女的!袁子才故装惊讶:“怎么是个尼姑!原告竟敢与本官开玩笑,本官定要追究。现在把被告放了吧!”

几天后,袁子才把李某找来,把陈氏女无辜受辱的经过如实说明,并给了他200两银子。李某感动得热泪盈眶,回去后即向女家纳聘,不久李某就与陈氏女结为夫妇。

袁子才运用偷梁换柱的计谋,换回了陈氏女的名誉,并在李某与陈氏女之间做撮合工作。李某用和尚赔给他的“损失费”作为聘金,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冒充新娘的妓女

明朝时,有一个小偷趁一富家娶媳妇那天人多杂乱,悄悄溜进洞房,潜伏在床底下,打算天黑后出来偷东西。没料到一连三天这富家通宵燃烛,新婚夫妇窃窃私语,小偷无法下手,肚子饿得咕咕叫,瞅了个机会出房逃走,被大家合伙捉住。送到官府后,小偷竟自称是医生,为防止新娘旧病复发而跟随到了富家。

县令要富家送新娘到堂上对证,富家怕小偷说出家丑就是不送新娘来。

县令对此案不能了结而发愁。这时,身边当差的老吏说:“小偷潜入洞房,又突然跑出来,未必认识新娘,如用另一妇人出庭作证,小偷就会错认新娘。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他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话了。”于是,县令叫人找来一个妓女,打扮成新娘的模样。第二天,县令对手下人说:“把新娘带上堂来!”那妓女翩翩而至,小偷急忙上前说:“瑞姑,你叫我随你到姑爷子家来治病,他们把我当成贼抓了起来,你可要为我作证啊!”县令问:“你认识瑞姑吗?”小偷肯定地回答:“怎么不认识,从小我就认识。”众人听罢,哈哈大笑,小偷知道原委后,不得不低头认罪。

小偷在床下偷听到新娘有病,因此冒充医生,想蒙混过关,县令将计就计,偷梁换柱,揭穿了小偷的谎言。

三国战例

古代作战,一般是,在战场上的敌对双方都要进行布阵,阵中的“天衡”首尾相对,称作阵的大梁;连贯阵中央的有地轴,称作阵的支柱。通常摆在大梁和支柱上的兵力都是主力,善战者,很能发觉对方的主力位置,并设法把对方的主力轴换掉,就可乘机控制对方。

公元200年,袁绍率精兵10万、战马万匹,在官渡与曹操对峙,而曹操只有三、四万兵马。袁绍派大将郭图、颜良进攻曹操的东部,在白马把曹操的守将刘廷围住。曹操北上准备去解白马之围,其谋士荀攸向曹操献计:袁绍在白马已布下重兵,要解白马之围,必须要把袁绍白马的主力引开……曹操依照荀攸的计谋,领兵去延津,装作要渡河去攻打袁绍的后方。袁绍听报后,不由大惊,连忙把围攻白马的主力回撤,只保留小部分兵力围守白马。曹操乘袁绍主力兵力回撤之机,率军攻打白马,袁绍的留守军大败,其大将颜良被杀。曹操以“偷梁换柱”计成功地解了白马之围,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商场案例

在实际经商活动中,偷梁换柱之策,往往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是盗用名牌商标,以欺骗手段,生产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以获取暴利。这种事例在目前中国的商品经营活动中还是经常发生的,如前一段市场上曾出现的假茅台酒、郎酒、汾酒;假云烟、红塔山烟以及晋江假药等等。当然这种投机经营,只能得势于一时一事,不可能也绝不会长久的。它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都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则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变更自己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在生产初期,产品处于试制试销阶段,因而需要经常变更形象,待产品成熟定型后,再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变更的形式有:一是变更企业名称。当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信誉不佳时,往往采取改换企业名称策略,以重新树立新的企业形象;二是改变产品商标。即在产品初创,不知市场反馈如何时,采取不注册商标策略,以便在以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时,及时更新商标,等产品质量逐渐提高后,再注册商标。三是模仿名牌商标。如市场出现的从酒瓶包装式样到商标图案都与贵州茅台酒或四川郎酒相似的白酒等等,即是利用名牌商标推销自身产品的实例。但这种模仿应该是质量过硬、价格低廉,否则消费者就不会买第二次。

偷梁换柱之策,在商务谈判中,还有其特殊作用。即根据谈判双方都急于了解对方底细的心理,使对手上当。如故意造成疏忽的假象,让对方得知自己的底细,或将假情况遗弃在对方容易发现的地方等等,给对手以假象,耗费其精力,以取得谈判的胜利。

赏析:梁,是房屋建筑中的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在木结构屋架中通常按前后方向架放在柱子上。柱,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在木结构屋架中,梁和柱是建筑结构中最关键、最重要、最结实、作用最大、选料最精(通常要粗大结实直畅的木材)的部件。建筑物是否稳固,取决于梁和柱;梁软屋塌,柱折房垮。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的士师(军事首长兼裁判官)、大力士参孙力大无穷,曾徒手打死猛狮。非利士人为了打垮他,用美人大利拉勾引他,给他当情妇,探知他的力量来自头发,趁他沉睡时剃去了他的头发,把他捆缚起来。他沦为奴隶,受尽了折磨,但最后又获得了力量,在敌人的神殿里,两手各拖一柱,弄倒立柱,使神室倾复,与敌人同归于尽。由此可见,梁柱关系到房屋的存亡。

因为梁和柱在房屋建筑中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梁和柱除了用来类比其他事物的关键与精华部件外,还经常用来比喻国家和社团里重要的、关键的、优秀的、起中坚作用的精英人物。如:国家的栋梁,栋梁之材,挑大梁的人物,单位的台柱子,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柱石,等等。

“偷梁换柱”,作为一个比喻,指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事物的关键部分,从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内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793.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全国以及各省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解放时间

2014年全国以及各省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简介2014年刚刚开始,201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已经结束,现在已经初步公布了面试名单,广大考生已经在为接下来的413省联考进行准备,2014年各省公务员考试时间与2013年各省公务员考试时间大致相

申论是什么呢 公务员考试申论是什么

申论是什么呢——简介申论是公务员考试必考的一门公共科目,有句话道“得申论者得天下”,可见,申论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分量是何等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什么是申论?申论是什么呢——方法/步骤申论是什么呢

声明:《公务员考试词语辨析 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信息,偷梁换柱-词语辨析》为网友时当月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