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学院作品赏析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作品简介,《雅典学院》-作品欣赏

名称:《雅典学院》。作者:拉斐尔・桑蒂(意大利)。画幅:2.794米×6.172米。画作类型:天顶画。所在地点:罗马圣彼得教堂梵蒂冈教皇宫。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作品简介

在《雅典学院》中,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形象生动,丝毫不显得杂乱。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作品欣赏


《雅典学院》《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 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 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 烈,好象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 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物显然是以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 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 )。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 对称地、然
《雅典学院》中心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 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象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 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 上的原则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 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现在再介绍上层台阶上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图的一侧,一个大胡子老人沉浸在思 考中,苏格拉底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自左向右第五人是个青年军人, 名叫阿尔西比亚底斯,他的背后有一个人正在招呼走来的两个青年。右上方亚里士多 德的一侧,两个倚在壁龛墙基前的青年,一个在写着,一个在思考,另一个黑袍人物 却孤独地站着,这3个人与左面的一组,在动势上是相反的。 台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 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和谐”的数目比例图。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 毕达哥拉斯的论据数,后面那个伸着脖子、头缠白巾的学者,即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 背后稍远,
《雅典学院》还有一个头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语法大师伊壁鸠鲁。在毕达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个用手指着书中句子的学者,是修辞家圣诺克利特斯,两人中间 还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发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观众凝视着,被认 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罗斐尔,他是乌尔宾诺未来的大公。 台阶下右侧一组,中心人物是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学生演算的几 何学家欧几里德(一说是阿基米德),周围是他的四个学生。这四个人似乎对老师的 讲解领悟得不一样。旁边那个身穿古代黄袍、头戴荣誉冠冕、手持天文仪的,是埃及 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尔托勒密的对面,即是画家拉斐尔的同乡、建筑家布拉曼特(蓄 须的老人),而最边上那个头戴白帽的人,正是画家索多玛,上面露出半个脑袋、头 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就是画家拉斐本人。把自己画进历史题材内,是当时画家们 喜用的表现方式,只是拉斐尔留给自己的位置太少了点。 画中央的台阶上,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 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 时只穿
《雅典学院》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这个人物在构图上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他 与右侧正往台阶上走去的两个人物相联系,同时又与左下角那个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 学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应。赫拉克里特形象孤单,据许多学者考证,认为是拉斐尔参 照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里的一个预言家圣耶利米的形象的结果。事实上, 这里的许多形象,体格壮健,动作有力,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形象颇有联系。更有意 思的是,柏拉图的头像正是画家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的,可见拉斐尔对前述这两 位大艺术家的崇敬心情。 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 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 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画中著名人物


《雅典学院》哲人柏拉图:挟著《帝迈马斯篇》,以手指指天。拉斐尔以达芬奇为原型绘制的此人物。
哲人亚里斯多德:手拿《伦理学》,另一手伸前。拉斐尔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绘制的此人物。
哲人苏格拉底正和亚历山大大帝交谈。
伊壁鸠鲁:头戴叶冠者。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手执圆规研究《毕氏定理》。
阿维洛伊:头缠头巾。
赫拉克里特:最前方中央偏左握笔倚书桌思考者。
第欧里尼
欧几里德:在厚书上写字者。
琐罗亚斯德
天文学家托勒密:手持地球仪者。 能独立出来。拉斐尔笔下的该拉特亚,其充满活力的旋转动势产生于她自己身体的有力扭曲姿态。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作品评论


《雅典学院》拉斐尔在签字厅的湿壁画,表现学术的四个领域:神学、哲学、法律和艺术,其中《雅典学派》最著名,一直被公认为文艺复兴盛期完美地体现古典精神的杰作。其题材是"雅典思想学派":一群著名的希腊哲学家集聚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周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姿势,都在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从这幅画的形式和风格可见,拉斐尔在创作过程中,必然到西斯廷礼拜堂去看过米开朗基罗临近完成的天顶画。拉斐尔笔下那结实有力的人物造型,那戏剧性的人物组合效果,以及整幅画面的巨大表现力,无不来自米开朗基罗。然而,拉斐尔并没有机械地照搬年长大师的人物姿态和动作,他巧妙地把它们消化到自己的风格中去,由此赋予不同的意义。在米开朗基罗那里,肉体与精神,行动与情感发生着永恒的冲突,而在拉斐尔这里,它们达成了和谐平衡。画面人物各得其所,刻画得清晰而伟大。在这一点上,《雅典学派》似更接近于莱奥纳尔多的《最后的晚餐》。一如莱奥纳尔多画中的使徒,《雅典学派》中的每一位哲学家形象都显露莱奥纳尔多所说的"心灵的意图",那串连个体人物的形式节奏,那人物趋于中心的对称构图,以及人物与建筑环境的相互依赖,诸如此类的特征都与《最后的晚餐》有同工异曲之妙。

不过,与《最后的晚餐》相比,拉斐尔画中的古典建筑在构图上更为复杂,受布拉曼特的启发,画中的建筑看上去发展了布拉曼特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新方案。《雅典学派》一画,其人物和建筑场景符合几何学的精确性,展示了宏伟的空间,将马萨乔所开创、为曼坦尼亚等人所继承的错觉主义传统推向了顶峰,令后人难以超越!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作品对拉斐尔的影响


《雅典学院》局部在创作《雅典学院》之后,拉斐尔在绘画中再也没有创构如此雄伟的建筑场景。他独辟蹊径,放弃透视景观,要以人物的运动来创造绘画的空间。这典型地体现在他的《该拉特亚》一画中。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古典题材,画家也许是依照波利齐亚诺之诗所画的。那首诗描写了这样的情景:笨拙的巨人波吕斐摩斯向美丽的海中仙女该拉特亚唱了一支情歌,乘着两只海豚牵拉的双轮车越过波浪的该拉特亚却嘲笑他的歌声粗鄙无趣。拉斐尔的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欢乐的场面,一帮无比欢乐的海神和仙女簇拥着该拉特亚,海风吹散了美丽的主角的头发,像风帆般地扬起了她的斗篷,将她的玉体展现出来,她正带着微笑转身去听那古怪的情歌。一群海神也在围绕着仙女旋转,画面两边的两个海神正在吹海螺。前后各有一对海神正在相互调情。画面上方的小爱神,拿着爱神之箭,对准着仙女的心……这幅画与《雅典学派》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照!如果说《雅典学派》是一曲庄严的古典理想之歌,那么《该拉特亚》就是对古典古代的欢愉与感官快感的赞歌。它的构图,令人回想起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然而,它们的相似之处恰恰强调了它们的根本区别。在波提切利的画中,人物的运动不是产生于人物自身,而是来自外部,因此,画中人物看上去永远是贴在画面上的。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作者简介

雅典学院作品赏析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作品简介,《雅典学院》-作品欣赏

拉斐尔

拉斐尔・桑蒂
国 籍:意大利
生卒年:公元1483~1520年
出生地:意大利乌尔宾诺小公国

特 长:绘画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等。

拉斐尔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雅典学院》

在《小椅子圣母》中,拉斐尔将圣母形象刻画得更加人性化,圣母的装束深受异国风情的影响,色彩绚丽充满东方情调。整幅作品构图完整,充分体现了拉斐尔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

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院》。这幅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类的创造力。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背景知识介绍


学生的素描《雅典学院》1508年,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经布拉曼特――一位正在监造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家的推荐,来到罗马,开始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在那里历时10年,他为教皇宫殿绘制了大量壁画,其中以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为最出色(总题目为《教会政府的成立和巩固》,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 法学》四幅;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与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状;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系由其学生按照拉斐尔的草稿绘成),而第一室内的《哲学》,也称《雅典学院》,又是该室的四幅壁画中最成功的杰作。这幅巨大壁画(2.794×6.172米),是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不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他对 每一个人物的所长与性格作了精心的思考,其阵容之可观,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与它媲美,其时拉斐尔只有26岁。

雅典学院_《雅典学院》 -参考文献

1.《世界美术欣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084.html

更多阅读

学院中国大展|陈宏庆作品赏析 高更作品赏析

【陈宏庆】  1964年12月7日生于内蒙,重庆市人。1980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留该院附中任教,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理事。1997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专业教研室主任。2002年至2007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战国策》作品赏析 战国策赏析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战国策》作品赏析刘兴林《战国策》记载历史不成系统,描写人物却很有特色。其文通例是一篇作品描写一个主要人物,记载一个中心事件,发表一番趣谈高论,突出一个主题思想。少量变例侧重叙事,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没有

赏析《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赏析《最后的晚餐》美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闻、可用。当看到一幅幅的画作,你就要学会用美术学的眼光去欣赏,这种欣赏并不单单是看他的图画的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看那些内在的东西,比如说看它所表达的意境、

声明:《雅典学院作品赏析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作品简介,《雅典学院》-作品欣赏》为网友我长高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