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柏鸿老婆个人资料 俞柏鸿 俞柏鸿-个人经历,俞柏鸿-综艺节目

俞柏鸿,电视节目评论员,以言辞激烈、前卫、敏捷着称。在节目中敢于仗义执言,抨击时弊。俞柏鸿还是时事新闻类漫画家。俞柏鸿这幅漫画叫《和谐》:一个病人直直地躺在手术台上,两位医生被设计成了类似投币电动玩具的模样,只有不断向背上的开口处投钱,手术才能顺利进行。俞柏鸿不仅成了电视里的"名嘴",而且因为屡次在电视节目里为消费者仗义执言,被浙江省消费者推选为2008年"浙江省消费者维权人物"。俞柏鸿的新闻漫画作品黑白分明,构图洗练,有丰子恺之风,而内容讽刺犀利,通俗易懂,让人回味,这是"俞氏"新闻漫画的鲜明风格。

俞柏鸿_俞柏鸿 -个人经历


俞柏鸿

1998年,浙江卫视新开栏目《人生AB剧》,俞柏鸿被制片人看中。这是俞柏鸿第一次上镜担任嘉宾,当时他很没信心:"如果我真的不行,中途可以逃走吗?"制片说当然可以,坐在那儿不说话,也可以。

但自从那一次开始,俞柏鸿就与电视节目结下了不解之缘。

杭州市"两会"上,一则议案引发社会大讨论。有人大代表提出:公交高峰时段,应取消凭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优惠待遇,分流老年乘客,以缓解高峰时段公交车承运压力。

日益老龄化的城市内,公交车上为数不少的"银发"乘客引人注目。没有工作压力的老年人该不该"让座"于疲于奔命的年轻上班族?为社会发了一辈子光与热,而今余热渐尽的老年人,是否有义务牺牲自由,继续为"社会发展"让步?

当俞柏鸿参加电视台有关这则议案是否可行的电视辩论时,与持赞成观点的嘉宾发生了激烈争辩。"企图以牺牲弱势群体利益为代价,来解决公交高峰问题,是消极的,而且很荒谬。"

从事实层面上来说,公交高峰拥挤,不是老人乘车造成的;从道德层面上说,老人应该优先享有乘车权;从法律层面上说,老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商场里的商品可以打折,但社会上的敬老爱老风尚不能打折!"

节目播出后,俞柏鸿的观点得到了观众的广泛支持。杭州有1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还联名给他写信表示支持与感谢。

事后,杭州市公交集团明确表态:杭州不会取消公交高峰时段老年卡的优惠待遇。

一次,电视台讨论"老百姓封建迷信,难治的顽疾",俞柏鸿却剑走偏锋,擅自偏离了主题,把"官员迷信"的诸多事件摆上桌面:长春法院大门高悬"辟邪剑"、河南宜阳国土局办公楼前建"八卦田",还有日常可见的各大政府楼前耀武扬威不伦不类的石狮子。--讨论百姓迷信,不如谈谈官员迷信,因为"官员迷信比百姓迷信更可怕"。


俞柏鸿

当时,编导吓出一身冷汗,但最终,俞柏鸿的"不规矩"行为,还是得到了电视台编导的支持,节目顺利播出。

于是人们得以在电视里看到一期史无前例的"跑题"节目,尺度之大,让人惊讶:这位以"切题精准"着称的嘉宾在电视里开始了一次酣畅淋漓的"跑题",剑锋直逼政府官员,铁嘴本色令人敬畏。

老百姓科学、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难免有人用迷信来解释一些自己难以逾越的精神沟壑。而官员迷信,决不只是科学素养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官员一旦迷信,他的决策就不可能与科学合拍",于是,俞铁嘴在电视里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对迷信的政府官员,一旦查实,就该像处理官员嫖娼一样"双开",因为后果实在严重。

说到最后,俞铁嘴一拍桌子:"官员迷信会祸国殃民!"

节目播出后,百姓看了心里很解气,一位市民打电话给他,说我们老百姓搞点迷信就被扣帽子遭打击,政府衙门却可以明目张胆地大行其道,这种现象和"只许官府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有什么区别,省科协一位领导打来电话说,你不仅说出了我们都不敢说的话,还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俞柏鸿老婆个人资料 俞柏鸿 俞柏鸿-个人经历,俞柏鸿-综艺节目

2006年,打着"为韩国明星整容"旗号的杭州艾美医院,一度风靡杭城,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家整容医院实为" 毁容医院",一把手术刀已经毁了多名爱美女性的容颜。俞柏鸿得知这一事情后,第一时间与电视台沟通,决定做一期评论节目,将此事曝光。

就在俞柏鸿摩拳擦掌准备进演播室时,一通求情电话响了……

来电的是一位政府领导,平日关系不错,他在电话里告知俞柏鸿:艾美医院的院长是他朋友,务请"嘴下留情"。

既是朋友,又是领导,不管看僧面还是看佛面,这个面子都很难拂。俞柏鸿也想过,在节目里沉默,或是插科打诨,把这事情打发过去。但当现场的短片逐一播放,被毁容的消费者的哭泣、艾美医院院长的强词夺理一一展现在眼前,俞柏鸿被内心的责任感敲击得无处可躲。

节目后来做成了整整两期,轰动一时。很快,艾美医院被严厉查处,并吊销营业执照。受害的消费者甚至把鲜花送到了俞柏鸿的办公室。

观众折服于俞柏鸿的铁齿铜牙,有人评论这两期节目中俞柏鸿的表现,是堪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声时就出声" 。

很少有人知道做这个节目背后,俞柏鸿所经历的曲折心事。

在所有的媒体和人们对"杭州王海"的一片赞扬声中,俞柏鸿却在电视荧屏上,一针见血地抨击"王海现象":奸商固然可恶,但"王海"在打假中,许多案例都是以"假一赔二"的私了方式了结,这样做并不是代表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只能达到个人的目的。那些奸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些"假冒伪劣"也没有得到曝光、绳之以法,他们也许心中窃喜:破小财消大灾。

俞柏鸿还进一步提出问题:应该是有关职能部门该管的事,怎么可以"全权委托"给"王海"去代理?老百姓的心理可以说是因为盼不来包公只能盼绿林。他这样的说法确实是触怒了一些人,那些认为"王海是好人"的大伯、大妈对"这个骂王海的人"也很不悦,还有人认为他收了奸商的"红包",在替奸商说话。后来,杭州市有位领导看了这期节目,肯定了俞柏鸿"这位嘉宾的观点,值得有关部门反省、思考"。

10多年来,他先后在央视和省、市电视台参与各类谈话节目1000余期。俞柏鸿不仅成了电视里的"名嘴",而且因为屡次在电视节目里为消费者仗义执言,被浙江省消费者推选为2008年"浙江省消费者维权人物"。这是俞柏鸿万万没想到的。

嬉笑怒骂针砭时弊

新闻漫画的俞氏风


俞柏鸿

将传统漫画运用于评点新闻时事,嬉笑怒骂针砭时弊,这是画了25年国画的俞柏鸿,开创的"俞氏"新闻漫画。

1998年,我国著名的老漫画家庸非在浙江搞新闻漫画大赛,俞柏鸿被找去负责组织工作,知道他也是学画的,就鼓励他说,"你也可以画嘛"。于是,俞柏鸿开始跟着庸非学漫画。俞柏鸿的新闻漫画作品黑白分明,构图洗练,有丰子恺之风,而内容讽刺犀利,通俗易懂,让人回味,这是"俞氏"新闻漫画的鲜明风格。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这样评价俞柏鸿的漫画:"批评中有理解,尖刻中有宽容,智慧中见光彩,亦庄亦谐,兼虚兼实,不只是怒气冲冲,也不急于党同伐异说服谁或者压倒谁,显出了雍容,显出了巧妙,显出了美。"

读俞柏鸿新闻漫画,可以"明目",可以去"污垢",可以治"心脏病",大有益于身心,并不为过。

2005年,报纸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上海某位雕塑家做了一尊秦桧笔直站立的雕像,并在上海公开展出,该艺术家声称"这是对过去人权被压迫的最好表现"。

看到这则消息,俞柏鸿坐不住了。他觉得:让秦桧站起来,刺痛的不仅仅是岳飞后裔,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神经。

经过一个晚上的构思,俞柏鸿创作出了一幅秦桧"傲然"站立,雕塑家"虔诚"跪地的漫画,俞柏鸿特意把漫画投给了上海的报纸。上海的报纸很快刊登了俞柏鸿的漫画,并在上海滩引发了"艺术要不要尊重历史"的讨论。很快,上海有关部门宣布,撤下展出的"站姿秦桧"。俞柏鸿的这幅新闻漫画获得了当年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幽默是漫画艺术的精髓,在漫画中,幽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与讽刺和批评融为一体,用以针砭时弊。在一次全国"两会"上,有位卫生界的政协委员提出:不必将"红包"负面化,"红包"是医患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红包"应被社会所认可。

俞柏鸿这幅漫画叫《和谐》:一个病人直直地躺在手术台上,两位医生被设计成了类似投币电动玩具的模样,只有不断向背上的开口处投钱,手术才能顺利进行。

漫画尖刻讽刺了医生收受患者红包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存在,也有力回应了"红包应被社会所认可"的荒谬论调。构思荒诞,直达人心,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大喊痛快。

首先,收受红包现象,于情,是不齿所举,于法,是违法行为,这种不正之风怎么可以被社会所认可呢?何况医生收受红包不但不会改善医患关系,还会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这幅漫画刊登之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全国媒体竞相转载,并获得了当年浙江新闻奖二等奖,次年又获得全国漫画优秀作品奖。

山西省孝义市中阳楼派出所所长霍耀山,入股并非法控制煤矿,并伪造政府文件骗取工商登记。事发后,霍耀山受到的处分仅仅是免职,其人也神秘消失。据知情人透露,霍所长为摆平该案,已经花了1000多万。

一地钞票,几个官员的脑袋带着心满意足、视而不见的表情,惬意地睡在一沓一沓钱上,旁边西装革履的男人脚步轻松的走向画外,翘手点点官员,-"全都摆平了!"

漫画《全都摆平》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和网站转载。


俞柏鸿

俞柏鸿说,在一些地方,摆平,已经演绎成了一种摆平文化,只要一出事情,马上想到摆平,不但没有一点羞耻感,反过来还为自己摆平能力的高超和人情关系的广泛而沾沾自喜,甚至大言不惭:摆平就是水平。

实际上,摆平是对民主、法律、规则、秩序的挑战。

2008年9月20日,深圳龙岗闹市区的舞王俱乐部发生大火,43人丧生。经调查,这是一家无牌无照的非法企业,大股东是当地一名海关民警,非法开了一年多,各执法部门均视而不见,其原因还是"摆平了"。

良心和责任心摆平了,猫照老师的手电光也就不平了。于是俞柏鸿的画面里,一片漆黑的背景下,穿制服的老猫拿着手电筒,那束本该直射到肥老鼠身上的光,硬生生打了个弯,绕过老鼠而去。

这幅漫画获得2008年中国年度最佳新闻漫画。

连画了两幅"摆平"系列漫画,俞柏鸿说,摆平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众的合法利益,有摆平的地方,就存在黑幕,就存在钱权交易,就存在不公平。他尖锐地提出那些已经被摆平的地方,急需用制度,把它们重新来摆平。

被判缓刑的考生,在高考时考出了好成绩,但录取时,所有学校都以各种名目将其拒之门外。考生刚刚燃起的生活希望,几乎又要破灭了。

一个大大的问号,把大学校门活生生地锁了个结实。法律给予他缓刑裁定,正是出于给人希望的目的,而学校的做法,却等于重新判了他的刑。

正如俞柏鸿在漫画中所表现的,无论法律还是教育,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希望,巨大的问号充满了反诘。此漫画入选国家教育部所编的全国高考宣传资料。

俞柏鸿每年发表的漫画作品多达200多幅,就连上电视的谈话节目,涉及的新闻也是他用漫画的形式来还原的。

他的作品曾七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三次获得全国漫画优秀作品奖,二次获得全国工人报刊新闻漫画金奖。另有10余次在浙江省漫画大展、反腐倡廉漫画大赛、环保漫画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有的还被浙江省纪委宣教室收录并作为反腐教材;有的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制成展版,作为宣传医德医风建设的教材。

2006年,为表彰俞柏鸿在法制漫画宣传中作出的贡献,浙江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还向其颁发荣誉证书。

从2006年开始,俞柏鸿从发表的作品中精选出一些作品,先后出版了《柏鸿新闻漫画选》、《雕虫文谈》等漫画集子。每年出版一本漫画选集,无论质量和数量,很少有人能及。

传统漫画由丰子恺从日本传回中国,解放初期曾一度兴盛。杭州和传统漫画的渊源也很深,华君武是杭州人,丰子恺曾求学于杭州,绝大多数漫画大师都曾在杭州居住过。

但如今,现在人人都爱用电脑画画,"喜欢的人很多,但画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杭州热衷于传统漫画的只剩下了五六个人,浙江这个美术大省从事传统漫画创作的画家只有几十人,就连40多岁的俞柏鸿也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漫画家里最年轻的之一了。

"一幅漫画的稿费也就三五十元,却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去构思、下笔,又是铅笔稿又是定稿,同样的时间画一幅国画,却可以卖出几十倍上百倍的价钱。"俞柏鸿也和国外的同行沟通过,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日本,一幅新闻漫画的稿费往往是新闻稿件稿费的三到五倍,欧美的大师更是只提供媒体使用权而不给原画。"

其实俞柏鸿是科班出身的国画家,有25年中国山水画绘画经历的他,其作品在市场上卖得也不错,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和全省书画展,并七次获金、银、铜奖,被众多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但俞柏鸿仍会觉得花时间在手绘漫画上很值,而且执着于传统漫画的创作,一画就是十年。

俞柏鸿给自己定的一个"十年规划"是,每年出一本漫画选集,"哪怕有一天没人画这个了,我一定是最后的坚守者 "。

今年是坚守的第四个年头,俞柏鸿的第四本漫画选集也如期即将出版了。

铁嘴妙笔趣味人生

现代生活中的传统文人

在创作上,俞柏鸿的勤奋是出了名的。在生活中,俞柏鸿外在肆意随和,嬉笑怒骂,与市井百姓浑然一体。

一天,一辆凌志车和骑自行车的人一不小心撞上,一方自恃财大气粗,有错不认,责怪对方擦伤爱车,另一方憋着冤屈急着要个说法,双方僵持不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交通也堵了起来。这时一个戴眼镜、干部模样的男人冲进人群,冲着倨傲的司机一顿说教,语速极快,思维清晰,话语夹枪带棒,却字字透着个"理",并且不带半个脏字。一通说完,围观人群纷纷鼓掌叫好,凌志司机悻悻离去,有眼尖的突然认出,这个"木佬佬会说"的"干部"就是电视《人生AB剧》里那个5连冠的"最佳嘉宾","他是俞柏鸿呀!"

俞柏鸿骨子里却是个自持而传统的文人,身上洋溢着一股精神气,秉性率真,为人真诚,随和而有趣。

家有小车,俞柏鸿却喜欢步行,就是坐车也必坐公交。如今,他身上办有3张公交卡,因为"容易忘事儿,怕丢了" 。有一张备用卡,他永远放在皮夹里。

杭州认识他的人很多,特别是通过电视认识他的普通市民。乘公交车的时候,是他"采风"的好时光,不仅可以获取最"本塘"的信息,还可以听到市民对他节目的评价,继续提升含金量。

有一次,一个年轻市民无论如何不相信,自己眼前这个挤公车的男人会是电视上光彩四射的评论明星,非要俞柏鸿拿出证件来看,看了之后还不敢相信地自言自语:"你怎么会来乘公交车?"


俞柏鸿

动笔必用纸和笔,俞柏鸿不用电脑,随身背着的大包里就藏了三个本子:一个记录本,想到听到好的观点、想法,随时就记在上面;一个剪报本,有好的新闻和评论,剪贴在本子上,随身带,随时翻,这个剪报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多年,家里的剪报本已有50余本;一个速写本,等车、等人、等开会,他顺手会画画周边的人物。人物、水墨山水、漫画,有美院的教授说:看了俞柏鸿的漫画的人物造型,绝不会想到他是非科班出身。画画25年,他的画只送不卖。每年他的朋友都能收到他手绘的漫画贺年卡,一年200多张。

平时与朋友聚会、吃饭,俞柏鸿是绝对的有趣人物,讲笑话、说趣事,满屋子的人都被他调动得很开心遐意,气氛很好。不过,一旦有朋友对他在电视上发表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屋子里就会充满"杀气",俞柏鸿会非常认真、非常严肃地据理力争,和在电视上一模一样,哪怕与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也绝不让步。

有时候,遇到同样顶真的朋友,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第二天,朋友定会接到俞柏鸿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俞柏鸿深刻检讨自己的态度不好,请朋友多多海涵,等双方都语意绵软,笑意盈盈,约好下次再聚,将挂电话之时,俞柏鸿会赶着在电话里加一句:"但是我的观点是没错的。"让对方对着话筒,哭笑不得。

俞柏鸿工作之余并不爱应酬,偏喜钻入书房,或品赏收藏的字画,或泼墨于山水,或俯首击案针砭时事于漫画,近万册的藏书,俞柏鸿相当部分都已看过,有1000多本常用的,搁在卧床边长桌上。每天晚上至少看50页书,雷打不动的习惯,出差也同样,已经持续10多年了。他的书房为他家赢来了杭州市政府授予的"十大书香人家",以及"杭州市首届十佳翰墨之家"称号。

俞柏鸿_俞柏鸿 -综艺节目

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嘉宾。

俞柏鸿_俞柏鸿 -个人评价


俞柏鸿

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观众的电视谈话节目,一个是沉醉于个人艺术创作中的新闻漫画,在这两个不同的疆界

里,44 岁的俞柏鸿以一个平民的胆识谋略,仗义执言,舌战群雄,成就了镜头前的铁嘴;提笔捉刀,一剑封喉,又成为中国漫画界的一名骁将。

一针见血勇揭真相,电视谈话节目的俞铁嘴。

在杭城一家媒体担任副总编辑的俞柏鸿上电视做谈话节目,一不为名,二不图利。敢说,敢于揭露真相,既不怕得罪权贵,也不怕与一边倒的舆论“唱反调”,俞柏鸿总是独具慧眼,一针见血,被杭城百姓称为俞铁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366.html

更多阅读

崔永元老婆是谁?崔永元老婆陈薇薇个人资料 崔永元近况 老婆

崔永元老婆是谁?崔永元老婆陈薇薇个人资料 央视名嘴崔永元女儿照片作为央视名嘴的崔永元,有人这样概括他的形象:潜藏在冷峻外表下犀利的批判,时常有不经意而来的经典妙语,缜密的思维和不动声色的引导,从容自信潇洒的风度,这就是新一代TALKS

林永健对老婆很抠对儿子很爱 林永健老婆个人资料

林永健 对老婆很抠对儿子很爱当演员,林永健肯吃苦敢冲敢闯;做老公,林永健则是抠门到家。他曾为了一双500块钱的鞋和媳妇吵架,也曾为了一盘猪肉炖粉条让老婆伤心……“从小苦日子过惯了,这不叫抠门,是节俭。”林永健提高八度向科学新生活周

声明:《俞柏鸿老婆个人资料 俞柏鸿 俞柏鸿-个人经历,俞柏鸿-综艺节目》为网友祭奠消逝得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