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百日草 百日草-基本介绍,百日草-形态特征

百日草,别名:百日菊、步登高、步步高、火球花、秋罗。为直立性一年生草本,株高40-120厘米,茎杆有毛。侧枝呈杈状分枝。叶对生、无柄、卵圆形,夏秋开花,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径约10厘米,管状花黄紫褐色,舌状花除蓝色外,各色均有。瘦果、种子千粒重2.8-11克。适宜播种于花坛、花镜,矮生种可盆栽。百日草也是优良的切花材料。

百日草_百日草 -基本介绍

名称:百日草
学名:zinniaelegans
英文名:Common Zinnia
别名:百日菊、步步高、火球花、五色梅、对叶梅、秋罗、步登高、状元红
科属:菊科百日草属(ZinniaL.)
类别: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株高:25--120cm
花期:7-10月
花色:除蓝色系外,红、黄、粉、紫色、白色、绿色
产地分布:原产北美墨西哥高原。目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百日草原产北美、墨西哥等地,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多。耐干旱、忌连作。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百日草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花。同属约15种植物。
园林用途:花坛、花带、切花

百日草_百日草 -形态特征


百日草

为一年生草本,植株高度40一100cm,有刚毛。直立性强,茎被短毛,叶对生,无柄,有短刺毛,卵圆形至椭圆形,叶基抱茎,全缘,长4~10cm,宽2.5~5cm。头状花序顶生,直径5~15cm,具长花梗。舌状花多轮,倒卵形,近扁盘状,顶端稍向后翻卷,有黄、红、白、紫等色;管状花顶端5裂,黄色或橙黄色,花柱二裂或有斑纹,或瓣基有色斑。花期6―10月。栽培品种可分为大轮型、中轮型和小轮型三类。舌状花所结瘦果广卵形至瓶形,顶端尖,中部微凹;管状花所结果椭圆形,较扁平,形较小,瘦果,种子千位重5-9克,寿命3年。花期6-9月,果熟期8-10月。

品种类型很多,一般分为:大花高茎类型株高90~12Ocm分枝少、中花中茎类型株高50一6Ocm分枝较多、小花丛生类型株高仅4Ocm分枝多。按花型常为大花重瓣型,纽扣型、鸵羽型、大丽花型、斑纹型、低矮型。

百日草_百日草 -生长习性

喜温暖、不耐寒、怕酷暑、性强健、耐干旱、耐瘠薄、忌连作。根深茎硬不易倒伏。宜在肥沃深土层土壤中生长。生长期适温15~30°C,适合北方栽培。矮型种在炎热地区,宜植轻荫处,同属约有20种,如小百日草、细叶百日草等。
百日草原产墨西哥,性强健,耐干旱、喜阳光,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忌酷暑。在夏季阴雨、排水不良的情况下生长不良。
春播于3-4月进行,4-5片叶时移植,株距10厘米。6月初定植,株行距30×30厘米。生长期间每10天施一次10倍人粪尿液。7月至霜降开花。百日草也可利用夏季侧枝扦插繁殖,但因气温过高,且多阵雨,应注意防护遮荫。
百日草秧苗在生长后期非常容易徒长,为防止徒长,一是适当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二是保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加大株行距;三是摘心,促进腋芽生长。一般在株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留下2-4对真叶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开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长至3厘米左右时喷矮化剂。不徒长的苗露地栽培,如果为了限制高度也要摘心。定植前5-7天放大风炼苗以适应露地环境条件。
百日草可采取调控日照长度的方法调控花期。因它是相对的短日照植物,日照长于14小时,开花推迟,播种到开花需70天,且舌状花多;日照短于12小时,则开花提前,播种到开花只需60天,但以管状花较多。另外,也可通过调整播种期和摘心时间来控制开花期。

百日草_百日草 -医药价值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百日菊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化学成份:1.从叶中分得哈阿格百日菊内酯(haageano-tide);2.花中分得山柰酚-3-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side),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芹菜素-4′-O-β-D-葡萄糖甙(apigenin-4′-O-β-D-glucoside),山柰酚-3-木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xyloside-7-glucoside),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乙酰化的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acetylatedcyanidin-3,5-diglucoside),乙酰化的蹄纹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acetvlated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3.种子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acid)22.3%,硬脂酸(stearicacid)3.8%,油酸(Oleicacid)39.7%和亚油酸(linoleicacid)25.2%。另报道含有皂甙类(saponins)化合物。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痢疾;淋证;乳痈;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知审理,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百日草_百日草 -繁殖方式

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

播种

种子繁殖宜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发芽适温为15-20℃。它的种子具嫌光性,播种后应覆土、浇水、保湿,约1周后发芽出苗。发芽率一般在60%左右。在小满至夏至期间,结合摘心(4一5片摘心)、修剪,选择健壮枝条,剪取10~15厘米长的一段嫩枝作插穗,去掉下部叶片,留上部的两枚叶片,插入细河沙中,经常喷水,适当遮阴,约2周后即可生根。定植成活后,在养苗期施肥不必太勤,一般每月施一次液肥。接近开花期可多施追肥,每隔5~7天施一次液肥,直至花盛开。当苗高达10厘米时,留2对叶片,拦头摘心,促其萌发侧枝。当侧枝长到2~3对叶片时,留2对叶片,第二次摘心。这样做,能使株形蓬大、开花繁多。春播后经过70天即可开花。百日菊为枝顶开花,当花残败时,要及时从花茎基部留下2对叶片剪去残花,以在切口的叶腋处诱生新的枝梢。修剪后要勤浇水,并且追肥2~3次,可以将开花日期延长到霜降之前。雨季前成熟的第一批种子品质较好,应及时采收留种。播种苗4-6片叶时定植于10-12厘米盆。

播种前,土壤和种子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生长期出现病虫害。
播种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均可,种子消毒用1%高锰酸钾液浸种30分钟,基质用腐叶土2份、河沙1份、泥炭2份、珍珠岩2份混合配制而成,可用0.05%高锰酸钾或1000倍甲醛消毒,土壤可采用高温熏蒸法,杀死其中的病菌、害虫及草种。播前基质湿润后点播,百日草为嫌光性花种,播种后须覆盖一层蛭石。在21~23℃温度时,3~5天即可发芽,发芽期不需要光照,发芽后苗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不能太湿,以免烂根或发生猝倒病。
播种时间根据所需开花时间而定。一般提前2-3个月于温室播种。露地直播宜在早春严寒过后,否则幼苗发育不良;如秋季花坛使用,宜在夏季播种。百日草种子为嫌光性种,播种后覆土要厚密,以提高发芽率。
春季3-4月份进行。每克种子120-130粒,发芽适温21-25℃,播后,7-10天发芽,发芽率为60%。播种至开花因品种不同,从45-75天。春播于3-4月进行,4-5片叶时移植,株距10厘米。6月初定植,株行距30×30厘米。生长期间每10天施一次10倍人粪尿液。7月至霜降开花。百日草也可利用夏季侧枝扦插繁殖,但因气温过高,且多阵雨,应注意防护遮荫。

扦插

幼苗长出1片真叶后,分苗移栽一次,百日草根系不发达,侧根较少,一般在2片真叶时移栽定植上盆,移栽时应带土,移栽的基质应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可用塘泥3份、腐叶土1份、腐熟堆厩肥1份配制而成,栽植深度在子叶下0.5厘米处,栽后轻压土,浇足水。矮化种株行距3O厘米,高茎种50厘米。定植后每月施一次叶肥(腐熟酱渣等)。为促使植株矮化、分枝多,还可在苗期喷施B9100-500倍液。
多次摘心。矮生百日草要多次摘心,第一次在6叶时,留4片叶摘心,共摘心2~3次,每次摘心后施磷酸二氢钾,特别是现蕾到开花,每5~7天要喷一次0.2%磷酸二氢钾。施肥防病。植株生长稳定后,应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早晚各浇一次水,幼苗期每隔5~7天施一次200毫克/升的氮肥和有机液肥,施2~3次后改用复合肥,盛夏季节宜施用薄肥,以肥代水。
扦插繁殖一般在6-7月份进行。利用百日菊侧枝剪取长10厘米,插入沙床,插后15-20天生根,25天后可盆栽。由于扦插苗生长不整齐,操作麻烦,实际应用不普遍。

百日草_百日草 -栽培技术

百日草发芽适温为22-25℃,4~6天可发芽。在播种过程中,百日草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播种时应稍加覆土,并置于避光处,待长出真叶后要立即移植。百日草生长极快,容易徒长,所以要及时摘心,促发腋芽生长,使其花株粗壮,座花率高。
从播种到开花只需60天,此时的花则以管状花较多。开花前多追肥(化肥、腐熟有机肥等),一般5-7天一次,直至开花。花后及时将残花从花茎基部(留2对叶)剪去,修剪后追肥2-3次,保证植株生长所需的水肥,以延长整体花期。百日草不耐酷暑,迸人8月会出现开花稀少、花朵较小的现象,需加强灌溉,防治红蜘蛛。如此至9月可正常开花、结实。夏季可用侧枝扦插,2周后生根,成活率高。百日草不耐酷暑,进入8月会出现开花稀少、花朵较小的现象,需加强灌溉,防治红蜘蛛。如此至9月可正常开花、结实。
由于百日草为相对短日照植物,因此可采取调控日照长度的方法调控花期。当日照长于14小时时,开花将会推迟,从播种到开花大约需要70天,此时的舌状花会明显增多;而当日照短于12小时时,则可提前开花,另外,也可通过调整播种期和摘心时间来控制开花期。
在生长过程中,日温应保持在18℃,夜温应达到2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日草忌连作,应适时轮作由于百日草在生长后期容易徒长,为此,种植者通常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加以控制:一是适当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二是保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加大株行距;三是及时摘心,促进腋芽生长。具体操作方法一般是在株高10cm左右时进行,留下2至4对真叶后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开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长至3厘米左右时喷矮化剂。对于没有徒长的苗可露地栽培,如果为了限制其生长高度也要进行摘心处理百日草生长势强,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耐半阴。生长适温为20~25℃,不耐酷暑,当气温高于35℃时,长势明显减弱,且开花稀少,花朵也较小。为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光照14小时/日)下,株高增加,舌状花较多;在短日照(光照9h/日)下,舌状花变小而管状花增多。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但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沃土中生长最佳。在夏季多雨或土壤排水不良的情况下,植株细长、花朵变小、忌连作。

百日菊侧根少,移栽时注意少伤侧根。苗高10厘米时,进行摘心,促使多分侧枝。生产上为了矮化植株,在摘心后2周,用0.5%比久喷洒,效果显著。也可应用生长调节物质来调控花期,幼苗期用0.25%-0.4%比久溶液喷洒,可提前开花,花朵紧密;如用0.4%-0.8%比久或矮壮素,喷2-4次,将推迟开花。幼苗期每半月施肥1次,花蕾形成前增施2次磷钾肥。或用"卉友"20-20-20通用肥。花后不留种需及时摘除残花,促使叶腋间萌发新侧枝,再开花。苗种植株必须隔离,防止品种间杂交,影响种子质量。

百日草_百日草 -育种

百日草是虫媒花,优良的花色品种往往因昆虫自然授粉而发生杂交变异,其中变好的少、而变劣的却多,重瓣品种往往向单瓣品种劣化;花色也变为暗淡而无丝绒光泽。为保持百日草的优良品质,必须选优和防杂保纯。每年从花坛中选择朵大瓣多、色泽鲜艳而花心最小的单株作为留神株,并将全株套以透明的塑料薄膜袋,进行单株自花授粉。单株的种子单独播种育苗,与其他百日草花坛相距200米以外,并在始花时拔除劣变的单可植株。这样连续进行提纯,便可获得优良的重瓣花原种。若要花色一致的重瓣花原种,更须在提纯去杂时,将异色的重瓣花植株通通拔除,以防花色上的杂交变异。另外,因百日草是种始花早的中日照花卉,营养生长期的长短不受日照长短的限制,春季播种夏季开花,夏季播种秋季开花。如春季繁殖红色重瓣花品种,秋季则繁殖黄色重瓣花品种,并在后者始花时摘除前者的尾花,这样便可防止花色上的杂交变异。百日草为天然异花授粉植物,故后代变异较大。为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常规的育种多采用连续多代单株选择法,以达到优选目的。
具体如下:
1、培育壮苗以增加品种抗性。保证适当的株行距,促进植株营养体的健壮生长。
2、分别在幼苗期、生长期、花期等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连续多代的优选工作,做到及时去杂、去异、去病弱植株;栽种时对留种母株隔离种植,种间隔离距离不小于600米,并拔除杂异品种;根据其生长习性,创造良好的栽培环境,忌连作。如栽培条件恶劣,土壤瘠薄,过于干旱,易出现花色不良、花径较小、重瓣变成单瓣品种等现象。对选择留种的母株,要加强水肥管理,便其优良性状充分表现出来;通过人工授粉,提高重瓣花的结实率。
3、种子采收:百日草各小花花期不同,一般在30天左右,各瘦果成熟期亦参差不齐。对具有母体特征的头花、侧花分别采收,去杂留种。而后将处理好的种子置于密闭、低温的条件下,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百日草_百日草 -养护要点


百日草温度

喜光;喜温暖,忌酷暑,耐早霜;要求肥沃湿润的土壤,在贫瘠干旱的土壤上开花质量明显降低。
温度:百日草喜温暖向阳、不耐酷暑高温和严寒,生长适温白天18~20℃、夜温15~16℃。夏季生长尤为迅速。
光照:可直接采用全日照方式,太阳直射。若日照不足则植株容易徒长,抵抗力亦较弱,此外开花亦会受影响。
水分:由于光线需求度高,因此水分极易蒸发,需经常保持适当湿度,夏天可每天浇水。
栽种密度:每平方米12―18株。百日草喜微潮偏干的土壤环境,忌环境渍水。除在定植时为植株施用适量鸡粪作为基肥外,生长旺盛阶段还应每周追施一次稀薄液体肥料,它是喜硝态氮的作物,所以不要施用硫酸铵、碳酸氢铵这类铵态氮等肥料。百日草喜日照充足,忌环境荫蔽。保持环境通风可以防止植株徒长,减轻白粉病的发生。百日草喜温暖,不耐寒,其生长适温为20―30℃,等秋季下霜后植株逐渐死亡。

百日草_百日草 -常见病害

百日草白星病

症状:叶上发病。初生暗褐色的小斑点,后成周边暗褐色而中心灰白色、直径2~4毫米的病斑。多在下部叶上发病,严重时叶卷枯。病斑表面有暗绿色霉状物。
病原物CercosporazinniaeEllisetMartin为百日菊尾孢菌,属真菌半知菌亚门。
传染途径:以菌丝块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栽培的病株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病斑上的病菌也可通过风、雨、园艺操作来传播。 百日草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该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85%以上。但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适时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棚室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然后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加0.1%硫磺粉,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代森铵800~1000倍。

百日草黑斑病

百日草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被侵染植株的叶子变褐干枯,花瓣皱缩,影响观赏。
症状:叶、茎、花均可遭受此病危害。叶片上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为现规则形状的大斑,直径为2毫米~10毫米,红褐色。随着斑点的扩大和增多,整个叶片变褐干枯。茎上发病从叶柄基部开始,纵向发展,成为黑褐色长条状斑。花器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不久花瓣皱缩干枯。幼苗期,茎的基部受害时,形成深褐色中心下陷的溃疡斑,病斑逐渐包围茎部,使小苗呈立枯病症状。
病原:为真菌百日草链格孢AlternariazinniaePa-pe。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该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85%以上。但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
侵染途径:此病菌在病叶、病茎等残体上越冬。带病的也可能成为初次侵染源。病菌借风雨传播,在百日草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侵染。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1、选择排良好的地段种植。栽植密度要适当。避免连作。种子播前要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种10分钟)。秋后,病叶、 病茎等集中销毁,消灭来年的侵染源。从无病的健康母株上留种。
2、用50%代森锌或代森锰锌5000倍液或80%新万生右湿粉剂6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叶背表面喷匀。

百日草花叶病(CMV)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常常引起植株矮小、退化,观赏性下降。
症状:发病初期叶上片呈轻微的斑驳状,以后成为深浅绿斑驳症。新叶上症状更为明显。
病原:引起百日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
传染途径:此病毒病可以由多种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很广,而且百日草生长季节又是蚜虫活动期,蚜虫与病害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防治方法:灭蚜防病对百日草花叶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另外,也要注意田间的卫生管理,根除病株,清除CMV的其它寄主,以减少侵染源。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百日草 百日草-基本介绍,百日草-形态特征

百日草霜霉病

症状:百日草霜霉病致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在苗期、成株期和开花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会导致幼苗变黄后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植株下部叶背面,初生水渍状淡黄褐色周缘不明显的斑,水渍状病斑持续较长时间后,病部在湿度较大或有露水的情况下会长出白霉或形成多角形病斑。一般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为水渍状黄褐色,枯死后变为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整齐形或多角形。百日草霜霉病由孢子囊或游动孢子经风雨、气流或灌溉水等传播,蔓延迅速,病情严重或发病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全田全苗都会染病。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精选种子及种子消毒。无病株留种或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3.实行2年以上地块轮作栽培。
4.前茬收获后清除病叶,并清洁田园。
5.追施肥水不能漫灌四溢、到处流淌。
6.重复使用的营养钵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泡处理。
7.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首选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72%霜霸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2%霜疫清或56%霜霉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百日草_百日草 -观赏应用

百日草花大色艳,开花旱,花期长,株型美观,可按高矮分别用于花坛、花境、花带。也常用于盆栽。高杆品种适合做切花生产。叶片花序可以入药,有消炎和珐湿热的作用。

花卉寓意

百日草想念远方朋友,天长地久百日草花期很长,从六月到九月,花朵陆续开放,长期保持鲜艳的色彩,象征友谊天长地久,更有趣的是百日草第一朵花开在顶端,然后侧枝顶端开花比第一朵开的更高,所以又得名"步步高"。百日草花的颜色非常丰富,作盆栽欣赏,观其花朵,一朵更比一朵高,会激发人们的上进心。

花语

ZINNIA(MAGENTA)-Lasting Affection
百日草(洋红色)-持续的爱
ZINNIA(MIXED)-Thinking(orinMemory) Of AnAbsent Friend
百日草(混色)-想到(或纪念)一个不在的友人
ZINNIA(SCARLET)-constancy
百日草(腓红色)-恒久不变
ZINNIA(WHITE)-Goodness
百日草(白色)-善良
ZINNIA(YELLOW)-Daily Remembrance
百日草(黄色)-每日的问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7013.html

更多阅读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藜科 藜科-基本内容,藜科-形态特征

藜科(Chenopodiaceae)是一种开花植物,有大约100属、1400多种植物,单单在中国大陆就已有有39属170种,在华北和西北生长。本科的主要特征:草本,具泡状毛,花小,单被,雄蕊对萼, 子房2-3心皮结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弯曲。在克朗奎斯特系统里藜科被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猫爪草 猫爪草-基本介绍,猫爪草-形态特征

猫爪草,为毛莨科植物小毛莨的块根,因其块根肉质,数个簇生,近纺锤形,外皮黄褐色,形似猫爪而得名。该属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球约有400多种,广布于寒温地带,我国有78种,9变种,主产于长江中下游各地,一般有小毒,有助于解毒散结之功效。除小

声明:《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百日草 百日草-基本介绍,百日草-形态特征》为网友还如梦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