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吉安市 吉安市-概况,吉安市-历史沿革

吉安市是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罗霄山脉中段,赣江中游,东邻抚州市乐安县及赣州市宁都和兴国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县、炎陵县、茶陵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区、上犹县,北与宜春丰城、樟树及新余、萍乡接壤。辖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和吉安县、泰和县、万安、遂川、永新、永丰、吉水、峡江、安福、新干等2区1市10县。全市大部通行赣语。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也是汉族江右民系重要的聚居地和繁衍地。素有“江右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有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等著名景区景点。

吉安市_吉安市 -概况


江西省吉安市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沿用至今。2000年5月撤地设市,现辖2区10县1市(即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井冈山市),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509万。

深厚的文化积淀

吉安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的美称。自秦朝建制以来,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文化发达,民风淳朴。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近3000名,状元、榜眼、探花52位(状元20位),曾经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宋代大文豪杨万里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先后诞生在这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底蕴浓厚的庐陵文化。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吉安创造了新的光荣,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锻造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精神。经考证,吉安还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世纪伟人的祖籍地。

良好的区位优势

这里位处香港、广东经江西到中原的核心地带,既是沿海腹地,又是内地前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东与闽江三角洲毗邻,南与华南经济圈呼应,是至关重要的“黄金走廊”。吉安,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创业福地。吉安交通便利,境内井冈山机场己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成都、广州、西安、杭州、南宁等9个城市的航班;南北向有京九铁路,东西向有沟通京九、京广两条铁路大动脉的衡茶吉铁路,吉安火车站开通了到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南昌的始发列车;赣江航道贯穿境内,成为便捷的货运黄金水道;赣粤高速、泰井高速、武吉高速以及吉莲高速、抚吉高速、井睦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是目前江西第二大陆地交通枢纽,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的重要节点,未来的中部“交通城”。

丰富的自然资源

全市水资源达21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7万千瓦,全省最大的水力发电厂万安水电厂就在吉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有4000余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是国内杉木、湿地松、毛竹、油茶等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境内山青水秀,生态优美,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属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还有武功山、青原山、玉笥山、白水仙等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当今世界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窑遗址吉州窑,以及白鹭洲书院、新干商墓遗址、永丰西阳宫等一大批人文古迹。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健全的教育体系

井冈山大学作为吉安最高学府,拥有近2万人的办学规模,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全市现有普通中学321所,每年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人才2万多,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中专和职校25所,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0余万具有中等以上文化劳动力。

为适应现代产业构建需要,弥补我市高等职教“短腿”,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吉安师范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和吉安市高级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退城进园,迁入吉安市职业教育园办学,新建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一院三校”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项目占地1098亩,分两期进行,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可容纳在校生1.5万人,并于2014年9月1日正式挂牌办学。

完备的基础设施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形成了市至县“一小时交通圈”;建成了以110千伏变电站为骨架、35千伏变电站为主体的输变电网络,以井冈山华能电厂、万安水电厂为骨干的电力装机总容量达120万千瓦,年发电30亿度;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市固定电话装机达71万户,移动电话达74万户,互联网用户5万户,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同时,全市形成了海关、商检、市长直通电话、投资洽谈中心、投诉中心、办证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七位一体”的投资服务体系,一个“成本低、回报快、信誉好、效率高”、开明开放的新吉安正在江西中部加速崛起。

坚实的发展基础

全市己形成了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冶炼、建材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和草食畜禽、花卉苗木、特种水产、优秀粮油、无公害蔬菜、林产化工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吉安工业基础良好,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省级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吉安市 吉安市-概况,吉安市-历史沿革

美好的发展前景

今后一段时期是吉安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吉安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与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在内的沿海地区对接互动,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为此,我们将加快推进以深圳产业园为核心的吉泰工业走廊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打造全省电子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加快推进综合能源开发,打造电力能源基地;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和各县城的城市建设,打造江西中部以“生态园林,宜居宜业”为特色的城市集群。

吉安市_吉安市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始置庐陵县,属九江郡故吉安市古称“庐陵”。汉代庐陵属豫章郡。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郡治在今泰和县城西北15千米处,辖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新兴、吉阳、兴平、旧城10县。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郡治迁西昌县治(今泰和县城西1.5千米)。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庐陵郡治迁石阳城(今吉水县城东北8千米处)。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太守孔伦迁建郡城于今吉安市区孔家湾附近。
吉安市桥梁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庐陵郡改为吉州,故吉安又有“吉州”之称,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赵公塘一带;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吉州复改为庐陵郡,统庐陵、泰和、安复、新淦4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再改庐陵郡为吉州,领庐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县;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置吉州庐陵郡军事。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吉州庐陵郡领庐陵、吉水、安福、太和、龙泉、永新、永丰、万安8县。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辖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州、五县,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3年),析永新地设永宁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吉安路,置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二年(公元1369年),太和改为泰和,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清初沿明制,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析永新、安福地置莲花厅,吉安府辖9县1厅,直到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废吉安府,莲花改厅为县,各县直属江西省;
1914年,置庐陵道于宜春,龙泉、永宁、庐陵三县分别改名为遂川、宁冈、吉安县,庐陵道共辖赣西萍乡、宜春、分宜、新喻、清江、万载、宜丰、上高、高安、莲花、安福、永丰、宁冈、永新、泰和、万安、吉安、吉水、遂川、峡江、新淦21县;1916年,庐陵道迁至吉安;1926年,废庐陵道,各县直属江西省;1932年,置第九地政区公署于吉安,辖永丰、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6县;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吉安,辖永丰、安福、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宁冈、遂川、莲花、永新11县。
1949年6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吉安地方委员会、吉安公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月16日,吉安城解放,地委、专署机关人员进驻吉安城;7月28日,析吉安县石阳镇及近郊建吉安市;9月,吉安分区改为吉安专区,辖1市11县。中共吉安地委初属江西省委和赣西南行政区党委领导。1951年7月赣西南行政区党委撤销后,一直归属江西省。
1952年,南昌专区的新淦县划入吉安专区。1953年元月,吉安市改为吉安镇;12月16日,复名吉安市。1954年,吉安市改为省直辖。1957年,新淦改为新干。1958年,吉安市划为吉安专署领导。1959年1月1日,撤宁冈县并入永新县;7月1日,宁冈县从永新县析出,以宁冈县原行政区域(划出潮江公社对换永新的拿山公社)为主,加上遂川县的井冈山乡,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归省直辖;11月17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并于196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宁冈县建置,与井冈山管理局合署办公;1961年12月6日,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分治,宁冈县属吉安专区;1968年5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地区,井冈山管理局改称“井冈山革命委员会”并划归井冈山地区管辖;1978年,恢复省辖管理局;1979年,井冈山地区改名为吉安地区;1981年10月,设立井冈山县,隶属吉安行署;1982年12月,建立井冈山市。1992年,莲花县划入萍乡市。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0]40号),撤销吉安地区,成立地级吉安市,同时撤销宁冈县并入井冈山市;至此,吉安市辖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和吉安、泰和、万安、遂川、永新、永丰、吉水、峡江、安福、新干10县,257个乡镇,3150个行政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共有汉族人口434.79万人,占总人口的99.67%;32个少数民族共有1.44万人,主要为畲、回、壮、满、苗、瑶、蒙古、侗、土家、朝鲜、高山、独龙、京、黎、白、布依、水、土、达斡尔、羌、藏、仡佬族等22个民族,其中以畲族人口居多,达9841人。

2010年,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11月1是零时,吉安市常驻人口总数为481034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员)。
截至目前,吉安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吉安市_吉安市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江西吉安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位于北纬25°58′3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743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吉安市 吉安市-概况,吉安市-历史沿革》为网友不哭站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